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人性阴阳学 >

第24章

人性阴阳学-第24章

小说: 人性阴阳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真理就有假理。人之生存,一切都是过眼烟云,枉费其命。

    至末页第三篇 社会塑造的人性有真理就有假理有真理就有假理,不然人们不会为此争吵不休。而且真理是人心所向的好东西,就像现在大家一致认为钱是好东西一样。至于钱,便有有钱没钱、真钱假钱之分。如同两个人吵架都说对方无理而自己有理一样。既然有了理,就像有了钱一样,大家可以相安无事,却又生出一个真钱假钱、真理假理的麻烦来。看来有了钱或有了理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不但有真钱假钱、真理假理的迷误,最关键的还有根本不讲钱或根本不讲理的。管你真钱假钱,真理假理,钱再多理再多,他不同你讲理,你便拿他没辙,而且还得惧怕他。

    由此想到,即使哪一天人们真的掌握了真理也解决不了什么事。不信,看今日之人们几乎都有了钱,而且是真钱多,照样是非更多,人也不见得比以前没钱的岁月幸福多少。

    先从什么是理说起。

    祖宗遗训: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所以人们为了能走遍天下去看看世面,只得当一个有理的人。不然你只好站在原地动也不能动,因为你没理。你看这理可谓关乎人之能不能行走的问题,不解决,人是无法活下去的,所以便只好大家都有理了。因为谁也不想站着不动,除非你是棵树。

    终于有了有理的这一天,突然又有谁说了一句比有理更厉害的话,那就是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别进来。看来钱比理重要,因为钱能把理给收拾了。人们顷刻明白,有理无理并不是关键,重要的是有钱。于是乎你也挣钱他也挣钱,大家互相挣来挣去,银行只好打开印钞机,让你们挣个够,大家接着便都有钱了。

    现代的人就在这个层次上下徘徊。就像当初的有了理之后分出真理假理一样,现在有了钱便要分出真钱假钱。目前的洋人也不过如此,老在真钱假钱上做文章,却从来没想到钱也会变得毫无用处,就像理多了会糊涂一样,钱多了也会愚蠢。所谓人类进化都是小聪明而已,算不上什么真本事。人照样不幸福甚至平添多少新烦恼,遇到了一些有钱也解决不了的难题。后果如何,像当初的人们争论真理假理一样,最后发现这个世界不需要理,也就不了了之了;现在即使大家都有了真钱,接着就发现钱不但解决不了所有问题,钱多了还会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最好还是像不要理那样,今日只好不要钱了。不要钱要什么?人们如今还没有找到。必须找到不可,过不了十年八年,钱照样会像当初的理一样,受到人们的冷落。有钱的人如同当初有理的人一样,人们连谈谈它都没有兴趣。看来有钱的人同有理的人一样,人数越多,到了人人都有钱的时候,其作用也就不大了。还需要讲钱或讲理,再争吵若干年,人类生存状态依然如故。因为无论是理还是钱,实在是存在的必要,倒也不必去争个青红皂白出来罢了。

    人们讲理和讲钱都有一个共同的前途作动力,就如两个鱼钩本钓着一样鱼饵一样,都是用来取你的小命的。人所以讲真理是为了告诉你,只有真理才能使人走向健全的人之生活:各取所需,按需分配。因为,有了真理,便是人人平等,自己也幸福了,并可以使人过着自己愿意过的生活。人如今讲钱也是告诉你要明白:只有有了钱,才可以拥有一切,才可以施展自己的才能,过着自己想过的日子,才有人权去做自己愿意做的事。看来,两者大同小异,没有本质的区别。于是人便拼了命地往这个共同的好日子奔。谁不愿意由着自己的性子去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需要什么,就取什么;想怎么过日子就怎么过;过什么样的日子都可以,人便从此可以不劳而获了。只是这日子太过遥远,遥远到了不讲理、不讲钱能解决一切问题的地步。其形迹可疑,却让人把多少代的小命全都搭上,连那个日子的边儿都摸不到就呜呼哀哉了。人就是如此自己欺骗自己:总认为可以拥有一切,最终连自己都给丢了。

    这理和钱有没有存在的必要,真的能拥有其中一项就可以实现自己的那个美梦了吗?这只不过像是渔翁为了吃鱼去抛鱼钩。有品位的渔翁把你钓上来放在水里观赏;没有品位的渔翁便是把你钓住后马上放在锅里煎食或挂在屋檐窗台上暴晒。鱼的下场同人的下场一样,都是因为自己贪嘴上了致命一当。何不游于深水,绝其诱惑,既能免除性命之忧,且可吃到自己想吃的食物?反正有水在,就如人有空气和自然一样,不去上那一当,过的日子便接近了不用理和钱的美梦生活了。鱼吞食角饵是因为鱼的思想简单。而人既有自知自省能力,却甘为鱼翁烹食,只是因为人的欲望太盛蒙住了分辨的双眼。现在已经到了见不到鱼饵人就要发慌的地步。不用渔翁钓他,他也会拼命地去寻找鱼饵,然后紧紧咬住,根本不知道咬得越紧,小命便结束得越快。人哪有鱼聪明?鱼上当多了,看见角饵还要躲着走,让渔翁凝神屏息,苦恼万分呢。姜太公钓鱼据说用的是直钩,钓的是人而非鱼也。

    什么比理和钱还要厉害?想当初是钱收买了理,而如今该由谁来收买钱?至于用钱可以收买权利,那不必担忧,只要掌权者想要拥有权利,他绝对不会把权全部卖给你。因为权利生命极其短暂,全部卖给你,他靠什么生活?这在洋人也不过如此,他卖给你的那份权利其实根本没有什么用处,他只要需要,随时可以不费一分一厘拿起来,你要不给便注意小命。理当初粉碎了情,钱又收买了理,后来政权比钱更无情地粉碎了钱的用场。钱收买了理是黑暗;钱似乎也可以收买权利,便成了腐化;其实并不尽然。钱根本没有那么大的能耐可以收买权利,就像理当初战胜了情一样,至今人们还分不清人情厉害还是道理厉害。而钱收买了理更是难置一辞,你看有多少有钱的人上当受骗,还不是上了道理多的人的当?政权维护自身同时用来规范人的行为。掌权人不等于政权本身,政权是维护人之和谐与人性美好的保护伞。

    从某种意义上政权并非人性,乃是人性自然驱使。政权自然也不是人权。政权之管理天下秩序,人在其中,并非除了人权以外就没有物权存在。政权的寿命与人性相生相随,不管到了谁手里,政权依然存在。就像人到了什么时候,人性依然存在一样。想要有所违逆就只能自食苦果。人掌握权力,就当行政权使命以弘扬人性,不然掌权人就会死在政权的利斧之下。假如你同钱太过亲热,旧日蒋介石之权力失之就是下场。你想同情相吻,无数英雄末路盖因为此。但人之本性非性欲,如果你理解错了,不但沦为兽类,还要抽其骨髓,折其阳寿,哪有力量去掌握政权?

    所以,掌权者,不必顾忌人情、不必晓之人理、更不必把钱高看一眼,政权自有政权的本性,你悉心吃透精神,便能保其平安并感到幸福。而人也有人的本性,你只要细加体悟人生的奥妙,就会健康自在并幸福无比,何来苦恼?政权屈服其他,必致短命;人性屈服其他,必遭报应。人之生存,一切都是过眼烟云,枉费其命。

    至末页第三篇 社会塑造的人性当家呓语无论从哪方面看,家都是一个富有终点意味的意思。

    一个行业到了终点便产生了家,有时还会有许多的家们出现。作家便是多少文学青年(抑或殡葬工人成了“送葬青年”?)梦寐以求的终点,大凡读书之人都以将来能到这个“家”的位置而呕心沥血。

    做了作家便有向文学青年布道、训诫的权威,凡是听从他的就会得到奖励和提携的机会,这作家便多了一个老师的责任,你日后有多大成绩都要分一杯羹给老师。如那封锁探宝路上的强盗,你一旦通过此路不但要留下买路钱,等你出山回来再路过此处还要把所得之宝分一半或一多半出来给那强盗师傅。

    做学问的成了学问家,更不得了,你凡事都要向他讨教,就连去茅房小解没有通过他便是违背了屎尿文化。哪怕你做就一生的功业,在没有成为“家”以前,你都需有个“家”来指导。如果你成了一个有名的学问家,你便自然而然有了学问家的名气;就如那女人进了茅草房便藉藉无名,而一嫁与某个门第显赫之人,便有了贵族太太的尊荣。倘若一不小心误入了烟花巷,也不要紧,只要你认了一门大户人家做了小妾,也有姨太太的名分,也算成了“家”类了。

    这“家”便是人一生穷追到了的终点,一旦成了某某家,便会省却一多半的辛劳,即使你写错了一个本来不认识的字,弟子们也会照抄开来而怀疑这个字自己的错误是这个“家”们给改过来的,便更添了一份伟大。

    文化发达至于京城,“家”们多得成灾,外乡小子进来无立锥之地,便须找“家”们提携,以方便自己将来的发展,否则你很难有出头之日。因为成了某某“家”的人,都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圈子,也算叫家中之家吧,如那“作家之家”、“经济学家之家”等等,你需小心看好,不要误入“家门”,妨碍了自己的后半生。

    你跟了一个名声不好听的师傅,技艺再好也要替这没有教过你一日的师傅背上骂名;如果你能掐会算,找了一个大名鼎鼎的学问家,你再没出息,也是名家弟子,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因为有家与家们的照拂,你会交上好运。如果这“家”类,恰好有个美貌或丑陋的女儿或公子,你和他们攀上了亲戚,便更不得了。从此以后,不管你改行不改行都是世家后裔,享尽意想不到的尊荣。

    就连那善玩之人也有个与众不同之处称为“玩”家,连玩都有个到了终点的“家”,可见这玩之奇绝。根据种种不同有了大玩家与小玩家之分,就像那著名作家、著名学问家与普通作家、普通学问家的区别一样,这玩家也有自己的玩处。你只有通过玩家的点拨才能知悉玩的奥妙,如同那文学青年经过作家的启发才能知道“作”的诀窍  一样,这都是你向前走的第一步。

    有家就有门,这门槛高低就是家们的名分,你拿一张“家”们的帖子,就如签发了一张特别通行证,即使你到了别处,自有“家”们根据你的帖子的名分给你安身之处并加以善待。

    这“家”的种种妙处,便成了人们寻家立业之热衷的理由,蜂拥而上,“家”们便越来越高贵起来。且不论这“家”们是否真有货色,如那作家本是靠抄袭别人成了作家的,仅说这作家是否就是有让别人也能成了作家的技术,反正去寻找“家”们的人。要么是恭恭敬敬之人,要么是讨口饭吃,更多的却是只看重了这“家”们的名声,能为自己服务。至于这“家”们究竟有多少真货色是没有心情去关心的。一旦越过“家”门,自己成了某某家,便会另找更高的门了,对以前的家门便不屑一顾。这些人不会看重“家”们的学问,而是想通过家门能进宫殿的借路而已。期望有朝一日对自己走过的“家”门发号施令,这就是那些好为人师的“家”们抱起石头却砸了自己的脚,真是活该。

    因为家门林立,每个想进家门的人,在选择家门时必须考虑好两件事:一是带什么样的礼物进去,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面临着你即将进去家门后的命运,必须弄清这“家”的规矩,如喜欢什么样的礼物,是香烟、饼干(什么牌子的?)还是古董、字画(哪种风格的?值多少钱?);二是能给自己换来什么?提携成了“家”还是索要了一张帖子到别处发展。这都是关乎你今后的荣辱贵贱的大事,万万轻率不得,能致一失足而成千古恨的事也不是不可能。这就应了那句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的俗话,实在是至理名言。

    既然这家门里有种种好处,难怪国人是如此地恋家,到了哪儿都忘不了回家,因为家是一个人的根和命脉,不管这根是长在沙漠里还是粪土里,或者漂在水里,你都不能忘了到家。这家不管你哪儿看,都是一个结尾,如你累了倦了要找家,一样是结束,同你病了、死了要进坟墓一样,也是到了家。人们既然怕死又如此着恋家,为家歌功颂德,为家肝肠寸断,岂不是迫不及待地想死不成了?到了家可以什么事不干,但你需要吃饭,不如你干脆一死了之,连饭也烦得再去吃了,那人多么的自在。

    所以,譬如像家一样自在,像家一样温暖,像家一样幸福便是国人把美丽的想象如同对墓穴的绵绵哀思一样,都有一种进去了就不必出来的感觉。不用你再去辛苦,千辛万苦还不是为了个家么?国人的路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