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希拉里回忆录 >

第1章

希拉里回忆录-第1章

小说: 希拉里回忆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民网—亲历历史:希拉里回忆录(1)
人民网>;>;书画>;>;文学>;>;连载
2003年08月13日09:47
亲历历史:希拉里回忆录(1)

●第一章
我父母是这一代人的典型
我并非生来就是第一夫人或联邦参议员,并非生来就是民主党员、律师或妇女权利与人权的倡导者,也并非生来就是妻子或母亲。我有幸生在20世纪中叶的美国,拥有过去美国妇女无法享有的种种自由选择,即使在今天,世界上仍有许多妇女觉得自由选择超乎想像。我在社会激剧变革的浪尖上长大,并投身各种政治论争,探讨美国所代表的意义及它在世界上的角色。
母亲、奶奶、外婆跟我生活在截然不同的时代;父亲、爷爷、外公对于我的生活也无法想像。不过他们向我灌输美国式希望,这个希望造就了我的人生与选择。
我的故事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当时父亲和其他男人一样,为国效力后返乡担起养家糊口之责。婴儿潮随之出现,那是一个乐观主义的时代。美国将全世界从法西斯主义中拯救出来,在战后又努力和以前的敌对国家修好,团结盟友与先前的敌人,致力于和平,协助受到战火摧残的欧洲与日本重建。
虽然美国和苏联、东欧展开冷战,不过我父母和他们那一代人不觉得有什么危险,依旧充满希望。美国的超强地位靠的不仅仅是武力,还有我们的价值观念和遍地的机会。只要努力工作并承担责任,像我父母一样的人谁都可以得到这些机会。中产阶级的美国涌现出大量财富,随之而来的是新房子、好学校、街区公园和安全的社区。
但是战后美国仍有未竟之业,尤其是种族问题。二战一代人及其子女们意识到了社会不公正与不平等的问题,也焕发出美国式希望应该延伸至它的每一位公民的理想。
我父母是这一代人的典型,他们相信美国的无穷可能性,他们的价值观念扎根于大萧条时期的生活经验。他们相信辛勤工作,不问回报;相信自力更生而非自我放纵。
1947年10月26日,我来到了这样一个世界,这样一个家庭。我们家属中产阶级,和当时当地的其他家庭没什么两样。母亲全名多萝西·豪厄尔·罗德姆,一名家庭主妇,她的生活就是围绕着我、两个弟弟和父亲打转。父亲全名是休·E·罗德姆,经营小生意。他们遭遇的各种挑战让我倍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机会。
母亲童年时孤单寂寞,但并未因此与人保持距离,反倒相当亲切又不失冷静,我至今还奇怪她是怎么做到的。她1919年生于芝加哥,外公小埃德温·约翰·豪厄尔是芝加哥市消防员。外婆黛拉·默里家有法裔加拿大人、苏格兰人和北美本地人的血统,共有九个小孩。外公与外婆显然没做好准备就当了父母。母亲才三四岁时,就得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外婆黛拉一出门就是几天不见人影,留下母亲一人在芝加哥南城一栋没有电梯的五层楼公寓里,饿了就拿餐券到附近的餐厅吃饭。外公对母亲也是爱理不理,偶尔把在游乐场赢到的礼物(如洋娃娃)送给她已是难得,就甭提给她一个温馨的家了。1924年姨母伊莎贝拉出生,姊妹俩不停地搬家转学,从一个亲戚家换住到另一个亲戚家。由于无法在一个地方久住,两人也交不到什么朋友。1927年外公外婆终于离婚,离婚在当时不仅罕见也非常丢脸。两人都不愿抚养小孩,于是让女儿们自己搭火车从芝加哥到阿尔汉布拉和祖父母同住。阿尔汉布拉靠近洛杉矶以东的圣加布里埃尔山区,从芝加哥过去需要四天,八岁的母亲一路照顾才三岁的妹妹。

●外婆黛拉,她为人软弱,生活放纵
母亲在加利福尼亚住了十年,其间从未和外婆黛拉见过面,外公小埃德温也很少探望她。母亲的爷爷老埃德温当过英国船员,把养育母亲的责任全交给妻子艾玛。艾玛很严厉,长年穿着黑色维多利亚式服装,对母亲不理不睬,充满怨气,惟有贯彻一丝不苟的家规时,才会正视母亲。艾玛不希望外人来访,也很少让母亲参加派对或其他聚会。有一年万圣节,艾玛逮到母亲和同学偷偷参加“不给钱就捣蛋”的活动,事后决定将母亲禁闭一年——除了上学,只能呆在自己房间里,哪儿也不能去。艾玛也不准母亲在厨房餐桌吃饭,不能在前院逗留,直到艾玛的亲戚贝尔·安德森来访,残酷的处罚才结束。
到了户外,摆脱艾玛家里令人窒息的气氛,母亲才感到一丝轻松。她徜徉在圣加布里埃尔山谷数英里长的橘子园里,陶醉于阳光下成熟的果实散发出的果香。夜里她就躲到书堆里。母亲在学校表现优异,老师们鼓励她阅读和写作。
十四岁时,她再也受不了奶奶家的生活。她找了一份保姆的工作,帮忙照顾两个小孩,主人提供食宿,每周付给她三美元。保姆的工作让她无暇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和她所钟爱的戏剧,也没钱买衣服。她只有一件衬衫,每天穿每天洗,搭配惟一的一条裙子,天冷时就穿上仅有的毛衣。但这是她生平第一次住在被爱包围的家庭里,看到父母如何关爱、教导孩子,这些都是她未曾享受过的。母亲常说,如果没有这一段插曲,她都不知道如何照顾自己的家庭与小孩。
中学毕业时,母亲打算在加州上大学,不过外婆黛拉主动和她联络——多年来头一遭——要母亲搬到芝加哥和她同住。黛拉刚再婚不久,答应会和丈夫一起出钱供母亲念书。母亲到了芝加哥才发现,黛拉要的不过是个管家,根本不会出钱让她上大学。伤心之余,她搬到一间小公寓,找了一份文书的工作,每周干五天半活,赚取微薄的十三美元周薪。我曾问母亲为何回芝加哥。“我非常希望得到母爱,我得抓住机会去试试。”她说,

●“当发现她不爱我时,我无处可去。”
外公在1947年过世,所以我从未见过他。不过我认识外婆黛拉,她为人软弱,生活放纵,整天泡在电视肥皂剧里,脱离现实。在我差不多十岁时,黛拉帮忙照顾我和弟弟。一天我在学校操场上被大门撞到眼睛,血从脸上淌下来,便赶忙跑回三条街之外的家,边跑边哭。黛拉看到我,吓得晕了过去,我只好请隔壁邻居帮我处理伤口。黛拉苏醒过来后,抱怨我吓坏了她,还说幸好晕倒时没有受伤。我一直等到母亲回家才上医院缝合伤口。
(未完待续)
译林出版社出版
希拉里·罗德姆·克林顿/著
(责任编辑:绿茶)
字号
【大中
小】【关闭窗口】
热门评论文章 
更多。。。

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人民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您在人民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人民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或人民日报网络中心反映。
关键词:
镜像:日本 教育网 科技网
E_mail:info@peopledaily
新闻线索:rm@peopledaily
人民日报简介
|关于人民网
|网站地图|在线帮助
|广告服务
|合作加盟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ENGLISH  京ICP证000006号
人民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2bypeople。allrightsreserved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