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集注(朱熹)-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者也。舍,上声。在我者,谓仁义礼智,凡性之所有者。求
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有道,
言不可妄求。有命,则不可必得。在外者,谓富贵利达,凡外
物皆是。赵氏曰 :“言为仁由己,富贵在天,如不可求,从吾
所好 。”
孟子曰 :“万物皆备于我矣。此言理之本然也。大则君臣
父子,小则事物细微,其当然之理,无一不具于性分之内也。
反身而诚,乐莫大焉。乐,音洛。诚,实也。言反诸身,而所
备之理,皆如恶恶臭、好好色之实然,则其行之不待勉强而无
不利矣,其为乐孰大于是。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强,上
声。强,勉强也。恕,推己以及人也。反身而诚则仁矣,其有
未诚,则是犹有私意之隔,而理未纯也。故当凡事勉强,推己
及人,庶几心公理得而仁不远也。此章言万物之理具于吾身,
体之而实,则道在我而乐有余;行之以恕,则私不容而仁可得。
孟子曰 :“行之而不着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
知其道者,众也 。”著者,知之明;察者,识之精。言方行之
而不能明其所当然,既习矣而犹不识其所以然,所以终身由之
而不知其道者多也。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赵氏曰:
“人能耻己之无所耻,是能改行从善之人,终身无复有耻辱
… 58…
孟子集注 ·156·
之累矣 。”
孟子曰 :“耻之于人大矣。耻者,吾所固有羞恶之心也。
存之则进于圣贤,失之则入于禽兽,故所系为甚大。为机变之
巧者,无所用耻焉。为机械变诈之巧者,所为之事皆人所深耻,
而彼方且自以为得计,故无所用其愧耻之心也。不耻不若人,
何若人有?”但无耻一事不如人 ,则事事不如人矣 。或曰:
“不耻其不如人,则何能有如人之事。”其义亦通。或问:“人
有耻不能之心如何?”程子曰 :“耻其不能而为之可也,耻其
不能而掩藏之不可也 。”
孟子曰 :“古之贤王好善而忘势,古之贤士何独不然?乐
其道而忘人之势。故王公不致敬尽礼,则不得亟见之。见且由
不得亟,而况得而臣之乎?”好,去声。乐,音洛。亟,去吏
反。言君当屈己以下贤,士不枉道而求利。二者势若相反,而
实则相成,盖亦各尽其道而已。
孟子谓宋句践曰 :“子好游乎?吾语子游。句,音钩。好、
语,皆去声。宋,姓。句践,名。游,游说也。人知之,亦嚣
嚣;人不知,亦嚣嚣 。”赵氏曰:“嚣嚣,自得无欲之貌。”
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
矣。乐,音洛。德,谓所得之善。尊之,则有以自重,而不慕
乎人爵之荣。义,谓所守之正。乐之,则有以自安,而不殉乎
外物之诱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离,力智反。言不以
贫贱而移,不以富贵而淫,此尊德乐义见于行事之实也。穷不
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得己,言不失
己也。民不失望,言人素望其兴道致治,而今果如所望也。古
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善天下 。”见,音现。见,谓名实之显著也。此又言士
得己、民不失望之实。此章言内重而外轻,则无往而不善。
… 59…
孟子集注 ·157·
孟子曰 :“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
无文王犹兴 。”夫,音扶。兴者,感动奋发之意。凡民,庸常
之人也。豪杰,有过人之才智者也。盖降衷秉彝,人所同得,
惟上智之资无物欲之蔽,为能无待于教,而自能感发以有为也。
孟子曰:“附之以韩魏之家,如其自视欿然,则过人远矣。”
欿,音坎。附,益也。韩魏,晋卿富家也 。欿然,不自满之
意。尹氏曰 :“言有过人之识,则不以富贵为事。”
孟子曰 :“以佚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民,虽死不
怨杀者 。”程子曰:“以佚道使民,谓本欲佚之也,播谷乘屋
之类是也。以生道杀民,谓本欲生之也,除害去恶之类是也。
盖不得已而为其所当为,则虽咈民之欲而民不怨,其不然者反
是 。”
孟子曰 :“霸者之民,驩虞如也;王者之民,皞皞如也。
皞,胡老反。驩虞,与欢娱同。皞皞,广大自得之貌。程子曰:
“驩虞,有所造为而然,岂能久也?耕田凿井,帝力何有于
我?如天之自然,乃王者之政 。”杨氏曰:“所以致人驩虞,
必有违道干誉之事;若王者则如天,亦不令人喜,亦不令人怒。”
杀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 ,民日迁善而不知为之者 。此所谓
皞皞如也。庸,功也。丰氏曰 :“因民之所恶而去之,非有心
于杀之也,何怨之有?因民之所利而利之,非有心于利之也,
何庸之有?辅其性之自然,使自得之,故民日迁善而不知谁之
所为也 。”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岂
曰小补之哉?”夫,音扶。君子,圣人之通称也。所过者化,
身所经历之处,即人无不化,如舜之耕历山而田者逊畔,陶河
滨而器不苦窳也。所存者神,心所存主处便神妙不测,如孔子
之立斯立、道斯行、绥斯来、动斯和,莫知其所以然而然也。
是其德业之盛,乃与天地之化同运并行,举一世而甄陶之,非
… 60…
孟子集注 ·158·
如霸者但小小补塞其罅漏而已。此则王道之所以为大,而学者
所当尽心也。
孟子曰 :“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程子曰:“仁言,
谓以仁厚之言加于民。仁声,谓仁闻,谓有仁之实而为众所称
道者也。此尤见仁德之昭著,故其感人尤深也 。”善政,不如
善教之得民也。政,谓法度禁令,所以制其外也。教,谓道德
齐礼,所以格其心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
善教得民心 。”得民财者,百姓足而君无不足也;得民心者,
不遗其亲,不后其君也。
孟子曰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
其良知也。良者,本然之善也。程子曰 :“良知良能,皆无所
由;乃出于天,不系于人。”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
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长,上声,下同。孩提,二三岁之
闲,知孩笑、可提抱者也。爱亲敬长,所谓良知良能者也。亲
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言亲亲敬长,
虽一人之私,然达之天下无不同者,所以为仁义也。
孟子曰 :“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
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
河,沛然莫之能御也 。”行,去声。居深山,谓耕历山时也。
盖圣人之心,至虚至明,浑然之中,万理毕具。一有感触,则
其应甚速,而无所不通,非孟子造道之深,不能形容至此也。
孟子曰:“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李氏曰 :“有所不为不欲,人皆有是心也 。至于私意一萌,
而不能以礼义制之,则为所不为、欲所不欲者多矣。能反是心,
则所谓扩充其羞恶之心者,而义不可胜用矣,故曰如此而已矣。”
孟子曰 :“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知,去声。
疢,丑刃反。德慧者,德之慧。术知者,术之知。疢疾,犹灾
… 61…
孟子集注 ·159·
患也。言人必有疢疾,则能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也。独孤
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 。”孤臣,远臣;孽
子,庶子,皆不得于君亲,而常有疢疾者也。达,谓达于事理,
即所谓德慧术知也。
孟子曰 :“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则为容悦者也。阿殉以为
容,逢迎以为悦,此鄙夫之事、妾妇之道也。有安社稷臣者,
以安社稷为悦者也。言大臣之计安社稷,如小人之务悦其君,
眷眷于此而不忘也。有天民者,达可行于天下而后行之者也。
民者,无位之称。以其全尽天理,乃天之民,故谓之天民。必
其道可行于天下,然后行之;不然,则宁没世不见知而不悔,
不肯小用其道以殉于人也。张子曰 :“必功覆斯民然后出,如
伊吕之徒 。”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 。”大人,德盛而上
下化之,所谓“见龙在田,天下文明”者。此章言人品不同,
略有四等。容悦佞臣不足言。安社稷则忠矣,然犹一国之士也。
天民则非一国之士矣,然犹有意也。无意无必,惟其所在而物
无不化,惟圣者能之。
孟子曰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乐,音洛。
王、与,皆去声,下并同。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此
人所深愿而不可必得者,今既得之,其乐可知。仰不愧于天,
俯不怍于人,二乐也。程子曰 :“人能克己,则仰不愧,俯不
怍,心广体胖,其乐可知,有息则馁矣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
之,三乐也。尽得一世明睿之才,而以所乐乎己者教而养之,
则斯道之传得之者众,而天下后世将无不被其泽矣。圣人之心
所愿欲者,莫大于此,今既得之,其乐为何如哉?君子有三乐,
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林氏曰:“此三乐者,一系于天,一系
于人。其可以自致者,惟不愧不怍而已,学者可不勉哉?”
孟子曰 :“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乐,音洛,
… 62…
孟子集注 ·160·
下同。地辟民聚,泽可远施,故君子欲之,然未足以为乐也。
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所性不存焉。其道大行,
无一夫不被其泽,故君子乐之,然其所得于天者则不在是也。
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分,去
声。分者,所得于天之全体,故不以穷达而有异。君子所性,
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
四体不言而喻 。”睟,音粹。见,音现。盎,乌浪反。上言所
性之分,与所欲所乐不同,此乃言其蕴也。仁义礼智,性之四
德也。根,本也。生,发见也。睟然,清和润泽之貌。盎,丰
厚盈溢之意。施于四体,谓见于动作威仪之闲也。喻,晓也。
四体不言而喻,言四体不待吾言,而自能晓吾意也。盖气禀清
明,无物欲之累,则性之四德根本于心,其积之盛,则发而着
见于外者,不待言而无不顺也。程子曰 :“睟面盎背,皆积盛
致然。四体不言而喻,惟有德者能之 。”此章言君子固欲其道
之大行,然其所得于天者,则不以是而有所加损也。
孟子曰:“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
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 。’太公辟纣 ,居东海之滨,闻
文王作兴,曰 :‘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天下有善
养老,则仁人以为己归矣。辟,去声,下同。大,他盖反。己
归,谓己之所归。余见前篇。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
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老者足
以无失肉矣。百亩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足以无饥矣。衣,
去声。此文王之政也。一家养母鸡五,母彘二也。余见前篇。
所谓西伯善养老者,制其田里,教之树畜,导其妻子,使养其
老。五十非帛不暖,七十非肉不饱。不暖不饱,谓之冻馁。文
王之民,无冻馁之老者,此之谓也 。”田,谓百亩之田。里,
谓五亩之宅。树,谓耕桑。畜,谓鸡彘也。赵氏曰 :“善养老
… 63…
孟子集注 ·161·
者,教导之使可以养其老耳,非家赐而人益之也 。”
孟子曰 :“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易、敛,
皆去声。易,治也。畴,耕治之田也。食之以时,用之以礼,
财不可胜用也。胜,音升。教民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