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选注-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哉。此以走马为对仗,乃仕公长伎。”这说法是接近真实的。果如钱说,则“鹤驾”不仅与“凤辇”
犯重,且势必将太子李俶漏掉。肃宗须问寝,作为皇孙的太子李俶反不须问寝乎?但肃宗和他的父亲
玄宗之间是有矛盾的,许多事好说,杜甫单单提出“问寝”,自非偶然。所以有人以为这两句颂赞中
含有讥讽肃宗之意,是很可能的。
'二四'《法言:渊骞篇》:“攀龙鳞,附凤翼。”这里指攀附肃宗和张淑妃的一班小人,如王
玙、李辅国等。《通鉴》卷二百二十:“乾元元年二月以李辅国兼太仆卿,辅国依附张淑妃,料无帅
府行军司马,势倾朝野。”
'二五'批评朝廷官爵太滥。当时加封蜀郡 (跟玄宗入蜀的)和灵武(跟肃宗在灵武的)扈从功
… 页面 78…
臣。说天下,是夸大的写法。
'二六'汝等,是斥骂的称呼,指上侯上辈。蒙帝力三字,婉而多讽。明斥王侯的无能无耻,暗
讽肃宗的偏私。
'二七'是说你们不过是走运,因人成事,不要自以为有什么功劳。
'二八'刘邦以萧何留守关中,使镇抚百姓。这里以比房琯。琯自蜀奉传国宝及玉册至灵武传位,
并留相肃宗。
'二九'刘邦尝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这里比张镐。镐为谏议大
夫,又代房琯为相。这时房张二人皆已罢相,杜甫希望肃宗能再用他们。故特加表章。按乾元元年六
月,房琯由太子少师出为邠州刺史,邠州属关内道,地在关中,故云“关中既留”;又同年五月,张
镐由平章事罢为荆州大部督府长史兼本州防御使,仍身居幕府,故曰“幕下复用”。不明言二人被罢
黜,此措词深婉处。
'三○'这以上四句皆写张镐。江海客,指镐“居身清廉”、“不事中要”。身长句,指镐“风
仪魁岸”。征起,犹起用。风云会,指禄山之乱。扶颠,犹救亡。镐尝逆科史思明的诈降。
'三一'青袍白马用侯景事, 《梁书:侯景传》:“普通中,童谣曰:‘青丝白马寿阳来。’后
景果骑白马,兵皆青衣。”侯景也是胡人,又乱梁,故以比史思明、安庆绪。更何有,是说不足平。
'三二'这是以历史上中兴之王汉光武、周宣王比肃宗。
'三三'这以下六句承上极写中兴气象,但美中带刺。寸地尺天,即所谓“普天之下”。《通鉴》
卷二百二十,“上(肃宗)颇好鬼神,太常少卿王玙,专依鬼神以求媚。每议礼仪,多杂以巫祝俚俗。
上悦之,以玙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所以当时郡县官吏也有争献祥瑞的现象。
'三四'传说虞舜时,西王母来朝,献白环玉玦。
'三五'传说王者刑罚中,则银瓮出。白环银瓮,即上所谓奇祥异瑞。说“不知”,说“复道”,
言献者之多。言外便见得官吏们的攀附。
'三六'是说隐士们不必再隐居避乱。秦末“四皓”隐居商山,作《紫芝歌》。
'三七'是说文士们都大写其歌颂文章。如杨炎灵武受命、凤翔出师之类。宋文帝元嘉中,河济
俱清,当时以为瑞,鲍照作 《河清颂》。
'三八'当官吏们忙着献祥瑞,文士们忙着献颂词时,农民却正苦得要死。望望,是望而又望。
乾元二年春有旱灾,故农民盼雨。大家都报喜不报忧,这种情况是没人来反映的。
'三九'布谷,催耕之鸟。
'四○'这句遥接前只残邺城句。淇上健儿,指围攻邺城的战士。淇是淇水,在邺城附近。
'四一'城南思妇,泛指战上的妻子,不必妮定长安城南。这是用爱情来鼓励士卒作战的。
'四二'战事一天不结束,战士便一天不能团聚,社会也一天不能安定,故杜甫有此愿望。杜甫
当他表达对天下后世的迫切愿望时,总是在诗的结尾用“安得”两字。这里他是切盼他所表扬的二三
豪俊能成为这样的一个“壮士”的。——关于这首诗的题旨,前人说法颇纷歧,且展开了争论。钱谦
益以为“刺肃宗不能尽子道,且不能信任父之贤臣以致太平”,是有见地的,但句句都解作刺肃宗,
却未免“深文”,且不近人情,违反诗的基本情调。不过,象浦起龙所说“钱笺此等,坏心术,堕诗
教”,也是唯心的论调。因为问题是在于能不能恰如其分的说明作者写作此诗时的真实情况。如果杜
甫意实在刺,我们便应当指出这是刺,不能因为“坏心术”而加以歪曲。——关于此诗写作年代,我
因一时还难确定,所以注文一开始就用了“大概”二字。有的同志肯定此诗作于乾元元年三月以后,
五月以前,还值得商榷。按 《通鉴》卷二百二十一:“乾元二年二月,郭子仪等九节度使围邺城,……
自冬涉春,安庆绪坚守以待史思明,食尽,一鼠值钱四千,淘墙■及马矢以食马。人皆以为克在朝夕。”
这“克在朝夕”与待所云“不日得”正相吻合,如作于元年三月,则其时九节度尚未围攻邺城,未免
言之过早,不切实际。杜诗称人官爵,也很有变化,如乾无二年,郭子仪早已由左仆射改中书令,但
《新安吏》却仍旧称他为“仆射”。由此可见,根据下称太子而称“成王”,来定此诗的写作年代,
也是靠不住的。还有,王思礼加兵部尚书,事在肃宗乾元元年八月,见《旧唐书:肃宗纪》,如此诗
… 页面 79…
作于乾元元年三月至五月,则杜甫何得预称王思礼为“尚书”?此尤为此诗必作于乾元元年八月以后
之明证。其他姑不具论。
… 页面 80…
新安吏 *
'一' '二'
客行新安道 ,喧呼闻点兵。“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
'三' '四'
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
'五'
瘦男独伶俜。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六' '七'
眼枯即见渭,天地终无情 !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乎 。岂意贼难料,
'八' '九'
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一○'。”
* 新安,即今河南新安县。这以下六首诗,历来称为 “三吏”“三别”,是杜甫有计划、有
安排而写成的组诗。从文学源流来说,它们是《诗经》、汉乐府的苗裔,是白居易诸人的新乐府的祖
师,从杜甫本人创作过程来说,则是他的现实主义的一个光辉的顶点,是他那种“穷年忧黎元”的进
步思想和“毫发无遗憾”的艺术要求的高度结合的典范。”惊心动魄,一字千金”,不是《古诗十九
首》,而是“三吏”、“三别”。这六首诗的写作年代是乾元二年(七五九)的三月间。这个月的初
三,郭子仪、李光弼、王思礼等九个节度使的兵六十万大败于邺城,“战马万匹,惟存三千,甲仗十
万,遗弃殆尽”,结果“诸节度各溃归本镇”,“子仪以朔方军断河阳桥保东京(洛阳)。”(俱见
《通鉴》卷二百二十一)可见当时国家局势十分危急。为了迅速补充兵力;统治者便实行了漫无限制、
毫无章法、惨无人道的公开的拉夫政策。但是统治者的这种罪恶,以及人民在这种罪恶的政策下隐忍
一切痛苦去服兵役的爱国精神,史书并无记录,是由诗人杜甫来填补这一空白的。《通鉴》说,邺城
败后,“东京士民惊骇,散奔山谷”,杜甫大概就是在这时由洛阳赶回华州,所以有机会亲眼看到这
些可歌可泣可悲可恨的现象,从而写成这六首杰作。杜甫写这六首诗时的心情是极端矛盾、极端痛苦
的。这矛盾,这痛苦,也是当时广大人民所共有的。产生这种矛盾心情的根源,则是和这次战争性质
有关。这次战争,已不是天宝年间所进行的穷兵黩武的战争,而是一个救亡图存的战争。正因为是这
样,所以杜甫一方面大力揭露兵役的黑暗,大骂“天地终无情”,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拥护这种兵役;
一方面同情人民的痛苦,“为民请命”,另一方面却又不得不含着眼泪安慰、劝勉那些未成丁的中男
走上前线。客观情况,使杜甫不能不站在更高的——整个祖国整个民族长远利益的立场上来考虑问题,
处理问题。他不能象在写《兵车行》时那样反战。也正因为这样,所以当时人民即使是在这种难以忍
受的残酷压迫下也仍然妻劝其夫,母送其子的先后走上战场,甚至老妪也毅然的献出了她的生命。在
丝毫不留情面的揭露统治阶级的凶残苛暴的同时,以无限的同情和感激,以唯妙唯肖的笔触,来反映
并歌颂广大人民的这种高度的爱国精神,便是这六首诗的基本内容和总的倾向。“三吏”“三别”在
表现手法上有一个显著的不同之点,即浦起龙所谓:“三吏夹带问答叙事,三别纯托送者行者之词。”
因为夹带问答,所以在三吏中杜甫本人是出场的;因为通篇都是人物的独白,所以在三别中杜甫没有
露面。在押韵上,三吏除《新安吏》外俱换韵,三别则一韵到底,这和问答与独白有关。
'一'客,杜甫自谓。
'二'《杜臆》:“借问二句,公问词。更无丁,言岂无馀了乎?”按杜甫《春日梓州登楼》诗:
“战场今始定,移柳更能存?”更字一作岂,可知二字相通。
'三'这二句是吏的解释。逼于军令,不得不尔。唐制:男女始生为黄,四岁为小,十六为中,
二十一为了,六十为老。天宝三载令民十八以上为中男,二十三以上成丁。府帖即军帖,唐为府兵制,
故曰府帖。
'四'这两句又是客的反问。绝短小,极短小。
'五'白水即大河。仇注:“白水流,比行者。青山哭,指居者。”这两句妙在能融景入情,从
而构成一种仿佛山川也为之感恸的悲惨气氛。如果宣言儿子已去,母亲还在哭,便单薄无力量。
'六'自“莫自”句至篇末皆客人宽勉之词。这四句是代送者行者发抒怨愤的话。眼枯句是说即
使把眼哭瞎了,也留不住自己的孩子。天地,影射朝廷,因不敢亦不便直言。
… 页面 81…
'七'相州,即邺城,今河南安阳县。日夕,犹早晚,有切盼意。平,克复。
'八'《唐书:郭子仪传》:“帝(肃宗)以子仪、光弼俱是元勋,难相统属,故不立元帅……
王师虽众,军无统帅,进退无所承禀,自冬徂春,竟来破贼。”可知邺城之败,实由“人谋不臧”。
壮甫在这里只好浑说带过,故归之“贼难料”。星散营,是说象星子一般散乱的屯着营。
'九'这四句是宽慰解劝的话。仇注:“就粮,见有食也。练卒,非临阵也。掘壕牧马,见役无
险也。”旧京,即洛阳。
'一○'这四句是进一步宽慰和鼓励的话。王师,王者之师。本指天子的军旅,后来诗词中多用
以指反抗侵略的政府军,在这里也就是杜甫所说的“义军”。顺,是说名正言顺,合乎正义。抚养分
明,即指下“仆射如父兄”而言。仆射,宫名,谓郭子仪。子仪至德元载 (七五六)五月曾贬宫左仆
射。不称他现任官爵 (中书令),而称其旧官爵,钱谦益以为“亦《春秋》之书法”,是有道理的。
待部下有恩,故曰如父兄。这里,杜甫也含有表扬的意思,希望其他将领也都能象郭子仪,一样爱护
士兵,减轻人民疡苫。——关于“仆射如父兄”句,旧注都未能指实,今按《通鉴》卷二百二十一、”
乾元二年 (七五九)七月,以李光弼代(子仪)为朔方节度使、兵马元帅,士卒涕泣,遮中使(拦阻
天子使臣),请留子仪。”同书卷二百二十三:“广德二年(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