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老子想尔注-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师道行道,用以教化天下,故能实现太平之治,后世帝王渐渐失道,“虽有良臣,常难致治。一旦帝王失道过度,天命难违心将降祸以戒。相反,若帝王行道就可以至诚感天,于是“五星顺轨,客逆不曜,疾疫之气,都悉止矣”。所以,“治国之君务修道德,忠臣辅佑在行道,道普德溢,太平至矣。吏民怀慕,则易治矣。”君臣行道,太平之世可以实现,民众安顺。这里的“道”,指生道,也就是清静寡欲,乐善好生之道;而战争是杀生的,故“兵不合道”,帝王应守生道,少起战事。这些帝王行道思想正是五斗道政权的施政纲领。张鲁在汉中政教合一,以宗教家和政治家的双重身份推行这些施政纲领,遵行诚信、廉明、乐善重生、归朴等教义,在当时动荡不守、军阀草菅人命的社会形势下,这些教义、行为有着积极的意义,故“民、夷信向之”。
《想尔注》的思想内容虽然与《道德经》不尽相同、甚至有所违背,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民众的良好政治愿望,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它也是研究道家哲学如何转变为道教神学的重要的材料。
《想尔注》与其他道经,在北周武帝时均受禁。以后,《想尔注》长期失传被埋没,这大概与它夹杂房中术有关,也与它“注语颇浅鄙,复多异解,辄与老子本旨乖韦”有关。
张道陵 简介
■第一代天师——张道陵
张道陵 (34—156)道教创始人。第一代天师。本名张陵,东汉沛国丰邑(今江苏丰县)人。道书载:为汉留侯子房八世孙。建武十年正月十五夜,生于吴之天目山,七岁读老子道德二篇,即了其义。为太学书生,通晓天文、地理、诸子、五经、从学者千余人。永平二年(59)以直言极谏科中,拜巴郡江州令(今重庆),时年二十六岁。因素志于黄老之道,见世风日下,不久遂弃官隐于北邙山(今河南洛阳北)。汉章帝、和帝诏征皆不就。后与弟子王长从淮入江西鄱阳,诉流至云锦山(今龙虎山),炼九天神丹,三年丹成而龙虎见,山因以名。闻蜀中民风纯厚,易可教化,入蜀居鹤鸣山修道。汉安元年(142)感太上授以正一盟威之道或云三天正法正一科术要道法文,创立了道教。立二十四治,以祭酒分领,不喜施刑罚,廉耻治民,符水治病,百姓奉之为师。尊老子为教祖,奉《老子五千文》撰《老子想尔注》阐扬道教教义,称“道”即是“一”,“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以“道”为最高信仰。永寿二年(156),以盟威都功诸品经箓、玉册、剑印付子衡,与夫人雍氏升仙而去,年一百二十三岁。唐天宝七载册赠“太师”,僖宗中和四年(884)封为“三天扶教大法师”。宋理宗加封“正一静应显佑真君”。道教尊为祖天师,泰玄上相,降魔护道天尊。
永平二年赴“直言极谏科”而中之,汉明帝时拜巴郡江州令(今重庆),不久退隐北邙山中(今河南洛阳附近),修持炼形合气,辟谷少寝长生之道。建初五年诏举贤良方正不起,复征为博士,封冀县侯,三诏不就。后入吴,又爱蜀中溪岭深秀,遂入蜀隐于鹤鸣山,修神丹符咒之术。
张道陵有弟子王长、赵升随其习黄老之道,助炼龙虎大丹,丹成,服之返老还童,且去游而参访仙源。
一日,在北岳嵩山遇绣衣使者告诉他说:“中峰石室内,藏有《三皇秘典》、《黄帝九鼎丹书》,得而修之,可以升天!”于是张道陵斋戒而入石室,果然得到丹经道书,遂赴云锦山(即龙虎山),精思修炼,而得分形散影之术。
一日夜半似醒似梦之间,忽见那太上老君下降,对张道陵说:“近来蜀中有六大魔王,狂暴生民,你前往治之则功德无量,名录丹台矣!”乃授以“正一盟威符录”,三五斩邪雌雄剑、阳平治都功印、平顶冠、八封衣、方裙、朱履等。以千日为期,约会于阆苑。
张道陵拜领老君所授,日昧秘文,据说能集三万六千神灵,以供驱使。他随即往青城山,置琉璃高座,左供元始天尊,右供三十六部尊经,立十绝灵幡,鸣钟叩磬,布龙虎神兵,施起法力。
魔王魔鬼同声哀求,尽被折服,表示再不敢虐民。张道陵乃收八部鬼神,歼六大魔王,群妖乃灭表绝迹。他则遂与弟子王长、赵升往川中云台山卜居其地继续修炼。
既伏妖魔,老君乃命使者下降来告道:“子之功业合得九真上仙之位,但灭鬼过多,未免杀气秽空,非大道好生之旨。子须再修三千六日,吾待子于上清八景宫中。”于是道陵乃偕弟子王长、赵升复往鹤鸣山,精修二十余年。
永寿元年正月,据说太上与众真复降,为张道陵说:“北斗延生真经”及“三八谢罪法歼”。永寿二年春,会三界万神于青城山黄帝坛下,盟五岳四渎,立二十四治,福庭鬼狱。定三十会真坛与六十通真靖,七十二福地,命人处明阳、鬼处幽阴,各治设祭酒与男官、妇官,以赞玄化。其时,道教始有正规教团组织。
张道陵率弟子复游各地,斩妖巷孽、夺盐池,建功立德,造福蜀民。据称,功成后蒙太上老君册封为正一天师。
永寿二年九月九日至云合山,见绝岩下桃熟,命王、赵二弟子投身取之,遂亦下传其真道。后以余余丹及印、剑、都功符录。授子衡曰:“吾遇太上亲传至道,此文总领三万都功,正一枢要,世世一子绍吾之位,非吾宗亲子孙不得传。”是与王长、赵升天云台山白日飞升。
张道陵因在蜀汉之境设二十四治,为布化行道的机构,凡入道者交五米为信,后人因称其教为“五斗米道”。因张陵为该教第一代天师,故教徒尊称“祖天师”。人们又称其教为“天师道”。张天师尊老子为教祖,奉《老子五千文》为最高经典,并自撰《老子想尔注》发挥老子的道家思想。以“道”为最高信仰,将“道”和老子相提并论,宣称即是“一”,“二散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
汉祖天师在唐僖宗时被封为“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师”;宋代封为“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师正一静应显佑真君”;元成宗封为“正一冲元神化静应显佑真君”。因嗣第四代天师张盛将天师法裔由陕西汉中迁居江西省龙虎山中。现贵溪县上清镇天师府即其遗脉。
■神仙传:张道陵
四川大邑城北的鹤鸣山。山势雄伟,林木繁茂,双涧环抱,形如展翅欲飞的玄鹤。张道陵相貌奇异,身材魁伟,穿着道袍、腰佩宝剑,轻快地行走在蜿蜒的山路上。他走进半山亭,举目四望,林木繁茂,白云缭绕。回头一看,他的徒弟王长还在艰难攀援。
王长走近道陵,满怀敬佩地说:“师父在鹤鸣山经过这么多年的修练,已经身轻如燕。完全不象一个六十多岁的老者。”
张道陵不无感慨地说:“我自辞去巴郡江州令以来,先游吴越,又逾淮水,后涉河洛,现居巴蜀。大汉也三易天子了。其间,我精思修练,不敢有一日懈怠。内功外力,大有长进,但天外有天,我们可不能固步自封,自鸣得意。否则只会功亏一篑。”
王长这时似若有所悟地回答说:“弟子谨遵教诲。”
张道陵接着说:“这些年来我们一意内练。一时还不能兼顾外修。外修要靠内练,内练的目的还是为了外修,内练与外修相辅相成,才能最终求得正果。”
王长问道:“这外修的要义还请师父指点。”
张道陵回答道:“按当年神人所授《上三皇内文》的要求,也就是要除恶布善,为民解困。这样才能广积善缘,感动天地,进入修道的最高境界。”
王长这时回禀说:“在西城外,常有白虎精出没活动;这个妖精,好饮人血。乡人无奈建起了白虎神庙,每年都要杀人用鲜血献祭。现在又到了祭祀之日,前两天就有当地的百姓来求师父出山,为民除害。”
张道陵听后,说:“有这等事,待到祭祀之日,我一定去除掉这个妖孽。锄恶就是扬善。是我们外修的不可或缺的功课。我们内练得到的功力,一定要用来廓清宇宙,造福天下。我不久就要出山,与恶势力作一番殊死搏斗。只是现在时机尚未成熟,天机不可泄漏。”
张道陵挽住王长,纵身一跃,化作一道青光,到了山顶。极目远眺,林木繁茂,白云缭绕。
张道陵又吩咐王长:“你明日就下山去外地布道,并用所学道术,去治病救人。扩大影响,广纳有心向道的人士。”并特别交代说:“下月初七正午,你将遇人自东方来,询问我的居址。你可指点给他。这人我虽然没有见过,但他有一颗至诚修道的心。算来你见到他时,他一定身着道袍,头戴方巾。他天庭饱满,双眼炯炯有神。四方脸,长鼻梁,声音宏亮而略带山东口音。你要好好记住了。”
到了祭祀之日,张道陵来到西城白虎神庙前。看见百姓绑缚一人,用鼓乐导引,送到白虎神庙里去。张道陵也跟着进了神庙。只见这里灯烛辉煌,香烟燎绕。土偶神像狰狞可怖。百姓们把那绑缚的人放在神龛前。一主祭老者在桌案上放了祭品。大家静立了一会,正准备离去。
张道陵上前问那老者:“为什么把这个人绑在这里?”
老者:“这里有一白虎神,好饮人血。每年都要供祭一人,任其吸血。如有一年缺祭,它就会大兴风雨,毁坏庄稼,还会殃及六畜。我们这一方的百姓,为了求取平安,只得每年用重价购买一人,送到庙里。任凭它吮血享用。”
张道陵:“你们把这个人放了,让我代他供祭好不好?”
老者:“这个人家里十分贫困,情愿舍身充祭。他得了五十贯钱,葬父嫁妹,花费已尽。命已如此。你何苦自伤性命?”
张道陵:“我不信有神道吃人之事,假如真有这样的事,我自愿承当。死而无怨。”
老者与众人商量道:“他自不信,不关我们的事,反正是一条性命,我们就依了他吧!”他们把绑缚的那人放了。那人千恩万谢的拜别了去。众人便要来绑缚道陵。
道陵:“我是自己情愿的,决不会逃走,不用绑缚了吧!”
众人也只得应允。他们将道陵反锁在殿门内,就各自散去了。道陵在众人走后就静坐在神龛前的蒲团上,闭目以待。
忽然一阵狂风过后,白虎精出现在庙里。一见张道陵就张牙舞爪,直取道陵。
张道陵的口耳眼鼻中,立即放出红光,罩住了白虎精,让它动弹不得。
白虎精大为惊慌:“汝何人也?”
张道陵厉声训斥道:“你借助天地灵气,好不容易修炼成精。却不思回报,放纵一己私欲,草菅人命,成为人民不耻的吸血鬼!今天我当为民除害。手刃你这作恶多端的害人精。”说着他拔出宝剑。
白虎精还欲抗辩,只见前后左右都是道陵,红光遍体,吓得白虎神连连趴地求饶:“道长饶命!道长饶命!”
张道陵见状喝道:“姑念你多年苦修,死罪暂免。活罪难逃。”他一剑挥下,削去白虎精的一只耳朵。又用剑一挑,砍去了它满嘴的虎牙,再用剑一剁,斩断了虎的两只前爪。并厉声说道:“暂且免你一死。如再不改恶从善,决不再饶。去吧!”
次日凌晨,众乡人来到庙里,看见道陵端坐在神龛前,未免都很惊诧。那老者不由得问道:“怎么?道长安然无恙?那白虎神呢?”
道陵:“那白虎神已经被我制服了。今后他决不敢再妄害生灵了。你们就放心吧!”
老者:“请问道长尊姓大名?”
道陵:“我就是鹤鸣山的张道陵。”
众人纷纷拜伏在地说:“我们早就仰慕大名,却不知道长已然嘉临。请受乡民一拜。”
道陵:“快快请起。我来迟了!让众位乡民受苦了。真是罪过罪过!除恶扬善,这是学道之人的本份。如若言谢,贫道实在担待不起。今后凡是有用得着的地方,尽管吩咐。民害已除,贫道不便打扰,就此告辞了。”说罢就飘然而去。
一天道陵在道观里一觉醒来,只听得仙乐之声自天际隐隐传来。举目四望,紫云满室。
窗外;一辆五条白龙拉着的素车,乘着紫云飞驰而来。素车周围,旌旗仪卫,十分壮观。车中端坐着一位长髯老人,手执五明宝扇,项负八景圆光,容若冰玉,神采飞扬。
这时,车前的绣衣使者飞降至张道陵跟前,对他说:“你不必惊奇,我主太上老君来也。”张道陵急忙向老君礼拜。
老君说:“近来蜀中有六大魔王、八部鬼帅在兴妖作怪,戕害生民。他们四处流窜,散播各种瘟疫。遭受这些疫病而暴死夭折的,不计其数。蜀中百姓,苦不堪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