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江花红似火 >

第47章

江花红似火-第47章

小说: 江花红似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还有电话?”高大川纳闷地反问道。“是传达室达室的电话。”老太太说。“传达室的电话能找到他吗?”“他说能找到,他说传达室的那些人都认识他,让他们转达就可以。”
  高大川打开信封取出材料,好家伙,厚厚的一大本材料,初步翻了一下便放
  在写字台上,这么多只能是找较集中的时间来看它。
  第二天,没有什么活动,吃完早饭后,他便认真地翻阅着陶义送来的一叠一
  叠的材料。翻开了陶义的材料,一个兵的诉说就在高大川的眼前慢慢展开了……
  高大川家的书房里,高大川坐在那里微微闭着眼睛,正在用手揉摸着眼睛,因为他一鼓作气看完陶义那厚厚的一大本材料之后,两只眼睛显得有点疲倦,自然地闭着眼睛,想轻松一下眼神。可是,陶义诉说的声音,却不断地在他的耳边回响着,他仿佛听到一个男孩落地的哭声,老人家的欢笑声,计划生育办公室的吼叫声,还有那部队“双开”决定的宣读声、陶义和江花以及全家无奈的抱头痛哭声……这些声音在他脑海里共鸣,像是一部悲愤交响曲在他心中振荡。与这些声音相伴随着的一个个画面,像放电影片子一样,一张张不停地在他脑海里翻滚着。
  高大川实在不愿意看见这些画面,更不愿意听到这些声音,他只好把疲劳的眼睛再慢慢地挣开,又端起了刚刚放下的茶杯,慢慢地喝了两口茶水,似乎是想借喝茶水来缓解一下沉重的心情。但是,无论怎么也抑制不住他心中那股不平之气,心潮总是像大海的波涛,不停地在他胸中涌动着……他不禁回到了难以忘记的“文化大革命”那激流滚滚的浪潮之中——那是1966年的春天,北京正展开了批判邓拓吴含廖沫沙“三家店”的斗争……军乐团院里,在清查“三家店”的流毒和影响,这时,高大川脑海里面浮现出了当年发生的几个场面:
  领导正在和高大川等几个人谈话,那位领导说道:“现在的形势你们都知道了,邓拓、吴晗、廖沫沙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阴谋已经被擢穿了,我们每个人都要和他们划清界线。你们几个人都是吴含的学生,必须好好地检查自己,要自觉自愿地、彻底地与他划清界线,消除毒害,首先,应当把他们的所谓的著作,彻底清除掉,以表示与他们彻底划清界线的态度和决心。”
  高大川在傍晚时分,正在大院外面野地里焚烧邓拓、吴晗和廖沫沙的著作,以及电视大学的教材、课本等东西,他手拿树枝慢慢地拨动着正在燃烧着的一堆书本,火苗在黑暗的夜色中闪动,忽明忽暗地照在他那张呆木的脸上。
  他被派到河北省邢台地区沙河县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邢台县大礼堂正在召开“社会主义教育动员大会”,礼堂里坐满了听报告的人,高大川也在其中,台上一个县委的领导正在作报告。突然间,那座木结构的大礼堂咔嚓咔嚓摇动起来,大家正在不知是怎么回事时,台上报告人喊了一声:“地震!快跑!”人们急忙而慌乱地往外跑着……
  高大川正挑着一担水往山坡地里走,到了地里放下水担子,然后拿起锄头锄地,他心中回响着领导的谈话声:“你们要好好劳动,用实际行动来表示愿意和那些反党反社会主义份子划清界线”……
  正当高大川沉浸在沉重的回忆情境中时,小玉进来做家务,她看见高大川坐在那里发呆,便问道:“爷爷,您在想什么呀?”小玉的喊声打断了高大川的回忆。“没有想什么,只是想起了过去的一些事。”高大川不紧不慢地回答道。
  “过去的事,过去的什么事呀?让您想得那么投入。”
  “那是你们这一代人不曾经历过的事。”
  “我们这一代人没有经历过的事?什么事呀?”
  “文革。”“什么文革呀?”小玉边干活边追问道。“文革,就是十多年前,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一场伟大的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简称文革。”“文化大革命,革谁的命呀?”“是啊!到底是革了谁的命呀?”高大川自己也重复问了一下。可小玉没有再追问,高大川随后又自言自语:“闹了十年,不仅破坏了国家的经济,破坏了社会的和谐,破坏了党的优良作风,破坏了鱼水般的军民关系,给人民带来了无数痛苦,给社会留下了许多一言难尽的、至今仍隐隐作痛的创伤。”
  小玉有些听不懂,再看高大川爷爷也不理她,干革命完屋里的活后,便不吭不响地出门去了。
  高大川还情不自禁、心中自言自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
  重新主持中央工作,首先,实施了“拨乱反正”工程,以抚慰人民心中的创伤。这些年来,在这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可是,在一些地方,在一些单位,在一些干部思想上,还存在着不少动不动就整人的流毒和残余,就是我们的部队,也不例外,眼前这件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一个兵超生按党和国家的政策处理就是了,何必把它搞成敌我矛盾,整得人家家破人亡呢?!对反革命还是给出路的政策嘛,他还是一个兵啊!毛泽东同志说过,如何对待一个兵问题,是个原则问题。为什么要那样对待一个兵?为什么要置人家于死地呢?再说,人家地方政府都出了证明,他并不属于违法超生,为什么还要如此般地整人家呢?看来要彻底拨乱反正,肃清‘左’的流毒,恢复“文革”以前那样的社会风气,恢复那时的党风,特别是要恢复我们人民军队那种优良传统作风,其任务还是非常艰巨的,还是需要时日的啊!我们的国家已经是进入第二个春天了,可以说寒冬已经过去了,可是有些地方还有残冰碎雪,尽管是些残冰碎雪,可还是那样的凛冽刺骨啊!”
  这时,高大川像是突然想了什么似的,又重新翻开了陶义材料中,县政府关
  于江花不属于违法超生的证明,他的眼睛盯在了“陶义的父亲是一个铁路工人,1972年在施工中不幸牺牲,被授予“英雄”那段话上。高大川顿时想起了当年一段难忘的往事……
  那是七十年代初,高大川在陕西建设“大三线”的1101工程指挥部军管会工作,那是一段难以忘怀的历史——
  “阳安线”代号称1101工程,是当年我们国家“深挖洞、广积粮”,“备战
  备荒为人民”和“反修防修”时,为加强大后方建设而修建的一条战备铁路线。该线西起陕西省阳平关,与宝成铁路相连接,东至安康,与襄渝铁路相连接,全长360余公里,横贯陕西省秦岭以南的整个陕西南部地区的一条电气化铁路。该线隧道和桥梁加起来的长度,约为全线总长度的四分之一,最长的隧道为两千多米,最高的桥高达60多米,地质状况也很复杂。因此,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塌坊事故,工人们施工非常艰苦而危险,伤亡率很高,整个工程完成下来,平均每公里(包括民工和当地老百姓在内)几乎牺牲一个人,代价是相当大的。
  阳安线工程是中央和国家的一项重点工程,当时正是处在“文革”期间,为
  了保证工程不受社会上造反运动的干扰,中央对该工程实行了军事管制,专门成立了以陕西省军区副司令员为主任、西安军分区政委为政委60余人的军事管制委员会,高大川是该军管会的一名军代表。
  阳安线铁路的第一道关,就是离阳平关旁边的银平山隧道,这条隧道全长
  1600多米,南口方向是阳平关,北口临江,出口又是桥,过了桥又是隧道,两山之间是一条河,河的两面边,山岩陡峭,十分险峻。上级要求1971年“七一”前全线贯通,他是分工蹲点负责银平隧道工地的军代表。
  阳春五月,春光明媚,雨后乍晴的银平山,青翠如洗,似一道画屏横亘在蓝
  天碧野之中,是那么美丽清新。
  银平山隧道全长1650多米,是全线能否完成的第一道关口,为了能确保全
  线能按时通车,他曾经五个作业班、共四十个小时没有离开工地,坚守在现场,和每一班工人同志们战斗在一起。
  那一天,和往常一样,工地上车流人涌,红旗飘飘,风枪声,爆破声,响彻
  山谷,一片繁忙景象,为七一全线贯通而奋战着。忽然间,民工和工人们纷纷从施工的隧道洞里往外跑,我当时正在工地上,见此情景,顿时紧张起来,便高声问道:“怎么啦?发生什么事了?”
  工人们报告说:“高代表,塌坊了!”
  “塌坊了!”这三个字,是工地上最令人胆寒的词了。听到喊“塌坊了!”高
  大川的神情马上紧张起来,随即向身边的一个同志喊道:“你立即通知抢险队,马上组织抢救!”说完这句话后,他撒腿就往隧道里面跑去……一些工人还不断地往洞外跑,他们边跑边喊:
  “塌坊了,塌坊了!”“高代表快呀!塌坊了!”
  高大川在隧道里一边往里跑,一边高声大喊:“同志们,不要慌乱,快往外撤!”施工队长陈大庆见高大川进来了,紧张地说道:“高代表,塌坊了!”高大川问:“压人没有?”“现在还不知道情况。”“有受伤的吗?”“有!跑出来的有个别受轻伤。”高大川说:“老陈,被压在里面的人有多少?”“约有十来个人吧。”“叫各组赶快清点一下人数,”“好!”“赶紧把受伤的同志弄出去!我们马上制定抢救方案,其他的人通通撤出坑道外面去!”
  塌坊现场——洞里尘土飞扬,呛得人喘不过气来,高大川和施工队长陈大庆等五、六个人,在坑道里指挥抢救工作,不停地忙碌着。抢险队人员迅速赶来了,一场抢救战斗开始了……
  首先,是要保证被堵在峒里面人所需的空气,赶紧向峒里面打入通风管道,
  尽快往里面送风。鼓风机抬来了,通风钢管也抬来了,选好合适的进管位置,抢险队的同志,使劲往里面打管子……镗!镗!镗!大锤挥动着,飞快地锤打着十二寸粗的钢管,使它能尽快地向峒里延伸,经过几十分钟的轮番奋战,终于将钢管打进峒里,穿透了塌坊堆集层,鼓风机吼起来了,空气送进去了。这时高大川顺手掬出身上带的小本子,撕下一页纸,在上面写道:“同志们,我代表军管会和全工地的同志们向你们问候,你们都好吗?有没有受伤的?你们要积极自救,我们正在拼命挖掘,很快就会把你们救出来的!”写完之后,将纸条放入通风管中随风吹了进去。
  轮番开挖的工作紧张地进行着……经过好约八个小时的奋战,终于把塌下来的上百方土石挖掘通了,被堵在里面的九个工人得救了。令人痛心的是,有两个工人正好被压在所塌石坊之下,不幸牺牲了……
  军管会办公室里,人们正在开会,施工队长陈大庆同志汇报了事故造成的伤
  亡情况,他说道:
  “这次塌坊共有两人死亡,七人受伤,其中重伤两人,其余六人都有是轻伤。
  死亡的两个都是我们的工人,一个叫陶长林,一个叫王战生。重伤的两个人经过及时救治,已经脱离生命危险。
  这次塌坊的地方,离导峒开挖面十来米处地段,塌下来了近十米长一段,幸
  好塌坊量还不太大,在前面作业的工人们,有人听见有掉石头声,抬头一看出现塌坊迹象,马上喊了一声,快跑!正在施钻的几个工人,没有来得及,被堵在里面了,在跑的过程中有两个人被压在下面了……”
  另一位工程指挥讲了事故的原因,并要求各分队要认真做好安全工作,吸取
  这次塌坊的教训,一定要将加强安全监视和检查工作,对地质不好的地段,要及时做好支撑工作,确保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军管会领导接着讲道:“陶长林和王战生两位同志的牺牲,是我们全局的不
  幸,我们大家都为之悲痛,同时,也会给工人们和民工同志们在思想情绪上造成了很大恐惧,这给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各队要认真地做好思想工作,要从正面进行宣传教育。同时,要组织工人同志们讨论、研究如何加强安全施工的措施?总结预防事故的经验,一定要按总指挥讲的,在开挖过程中,切实加强安全监督工作,支撑工作必须紧紧跟上,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大意,工程后勤保障工作必须跟上,材料如果跟不上的话,要及时向指挥部报告,我们要采取各种办法予以保证,从而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
  最后,由高大川宣布:“经指挥部军管会决定,授予遇难的陶长林和王战生
  二同志为‘银平英雄’称号。我们还要举行隆重的追悼会,悼念他们,促使全体人员要化悲痛为力量,以更大的干劲来完成工程任务;我们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