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颜氏家训--人情世故大全 >

第31章

颜氏家训--人情世故大全-第31章

小说: 颜氏家训--人情世故大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⑥《太平御览》此句“然”字在上句”生”字上,译文。
    ⑦绀(gān 甘)呈红色的深青色。此处作“绀”,义不可通。《太平御
览》作“绁”,缚的意思,较可通。
    ⑧绲(gǔn 滚)带:织带。
    ⑨《续家训》“作”作“音”,译文从之。
    【评语】
    汉字是一种交流工具,所以存长期演变过程中趋于简化,以便于人们使
用,但历史上一些好事文人,自恃才高,随意生造汉字,使一些文字更为繁
复。为人们的使用制造障碍。目前乱用繁体字现象同上述现象不是同出一辙
吗?
                                     
 一七三、孤山无名碑文有载
                                    
    柏人城东北有一孤山,古书无载者。唯阚骃《十三州志》以为舜纳于大
麓①,即谓此山,其上今犹有尧祠焉;世俗或呼为宣务山,或呼为虚无山,
莫知所出。赵郡士族有李穆叔、季节兄弟、李普济,亦为学问,并不能定乡
邑此山。余尝为赵州佐②,共太原王邵读柏人城西门内碑。碑是汉桓帝时柏
人县民为县令徐整所立,铭曰:“山有巏嵍,王乔所仙。”方知此巏嵍山也。
巏字遂无所出。嵍字依诸字书,即旄丘之旄也,旄字,《字林》一音亡付反,
今依附俗名,当音权务耳。入邺,为魏收说之,收大嘉叹。值其为《赵州庄
严寺碑铭》,因云:
    “权务之精。”即用此也。
    【译文】
    柏人城东北有一座孤山,古书中没有记载它的。只有阙骃的《十三州志》
认为舜进入大麓,就是说的这座山,它的上面现在还有尧的祠庙;世人有的
称它为宣务山,有的称它为虚无山,没有谁知道这些称呼的来历。赵郡的土
族中有李穆叔、李季节兄弟和李普济,也可算有学问的人,都不能判定他们
家乡这座山的的名称。我曾经担任赵州佐,与太原的王邵一起读柏人城西门
内的石碑。碑是汉桓帝时柏人县的民众为县令徐整竖立的,上面的铭文说:
“有一座巏嵍山,是王子乔成仙的地方。”我才知道这山就是巏嵍山。巏字
却不知道它的出处。嵍字依照各种字书,就是旄丘的“旄”字:《字林》给
旌字注一音作亡付反,现在依照通俗的名称,应当读作“权务”的音。我到
邺城后,给魏收说了这件事,魏收对此大加赞许。正赶上他撰写《赵州庄严
寺碑铭》,于是写了“权务之精”这句话,就是使用了这个典故。
    【注释】
    ①麓:山林。
    ②佐:辅官。
    【评语】
    中国人很早就有立碑传统,石碑对传播与保存中国文化曾起过重要作
用,其碑刻更成为书法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后人考证历史,也往往求助于
碑文,保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石碑,是每个炎黄子孙应尽的义务。
                                     
一七四、夜历五时故曰五更
                                    
    或问:”一夜何故五更?更何所训?”答曰:“汉、魏以来,谓为甲夜、
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又云鼓,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亦云
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皆以五为节。《西都赋》亦云:”卫以严
更之署①。’
    所以尔者,假令正月建寅②,斗柄夕则指寅③,晓则指午矣;自寅至午,
凡历五辰④。冬夏之月,虽复长短参差,然辰间辽阔,盈不过六,缩不至四,
进退常在五者之间。更,历也,经也,故曰五更尔。”
    【译文】
    有人问:“一夜为什么有五更?‘更’字作什么解释?”我回答说:“汉、
魏以来,一夜的五个时辰被称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又叫做一
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也叫做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都
是以五来划分时间段落。《西部赋》也说:‘卫以严更之署。’之所以这样,
是因为假如把正月作为建寅之月,北斗星的斗柄日落时就指向寅的区间,日
出时就指向午的区间;从寅时到午时,共经历了五个区间。冬天和夏天的月
分,白昼和夜晚的时间虽然长短不齐,但是对时辰的宽广来说,增长不会超
过六个时辰,减短不会低于四个时辰,进退常在五个时辰之间。更,是经历、
经过的意思。所以称作五更。”
    【注释】
    ①《西都赋》:班固作。卫:保卫。严更之署:督行夜鼓的郎署。护卫
汉宫。汉宫周卫,郎在内,卫卒在外,郎所居为署。此句意思是:以督行夜
鼓的郎署护卫汉宫。②建寅,夏历以寅月为岁首,称建寅。
    ③斗柄,北斗七星中,玉衡、开阳、摇光三星组成斗柄,称作“杓”。
    ④古人用十二地支表示一昼夜的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等于现在的两小
时。从寅时开始。经卯、辰、巳、午、共五个时辰。
    【评语】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各种称谓都有其历史渊源与科学道理,处处留心,
皆有学问,阅读古籍,勤思善问,这也是丰富我们知识的一条途径。
                                     
一七五、吐字发音务求正确
                                    
    《尔雅》云:“术,山蓟也。”郭璞注云:
    “今术似蓟而生山中。”案:术叶其体似蓟,近世文士,遂读蓟为筋肉
之筋,以耦地骨用之,恐失其义。
    【译文】
    《尔雅》说:“术,就是山蓟。”郭璞的注说:“术像蓟,生长在山中。”
按:术的叶子其形状就像蓟,近代的文人,竟然把蓟读成筋肉的筋,以“山
蓟(筋)”作为“地骨”的对偶来使用它,怕是发错了音。
    【评语】
    汉字音形义均较为复杂,除了书写无误外,读者亦务必正确,发音有误、
易导致误解,影响文字的正常使用。
                                     
                    一七六、郭秃滑稽傀儡得名
                                    
    或问:“俗名傀儡子为郭秃①,有故实科?”答曰:“《风俗通》云:
‘诸郭皆讳秃。’当是前代人有姓郭而病秃者,滑稽戏调②,故后人为其象,
呼为郭秃,犹《文康》象庚亮耳③。”
    【译文】
    有人问:“俗称傀儡戏叫郭秃,有什么典故吗?”我回答说:“《风俗
通》上面讲;姓郭的人都忌讳秃字。当是前代人有姓郭而患秃头病的人、善
于滑稽调笑、所以后人就制作了他的形像,它叫做郭秃,就像《文康》乐舞
中出现的庚帝的形像一样。
    【注释】
    ①傀儡子:即傀儡戏、现在通称作木偶戏。
    ②戏调:开玩笑。
    ③《文康》:乐舞名。又名《礼毕》。因扮演晋太尉庚亮亮谥号为文康,
故名。
    【评语】
    以丑取宠者,古已有之,不过当今那些精干此道者,当令其祖宗刮目相
看。
                                     
一七七、治狱参军取名长流
                                    
    或问曰:“何故名治狱来军为长流乎?”答曰:“《帝王世纪》云①:
‘帝少昊崩,其神降于长流之山②,于祀主秋③。’案:《周礼·秋官》,
司寇主刑罚。长流之职,汉、魏捕贼掾耳④。晋、宋以来,始为参军,上属
司寇,故取秋帝所居为嘉名焉⑤。”
    【译文】
    有人问,“为什么把治狱参军取名为长流呢?”我回答说:“《帝王世
纪》说:‘帝少昊驾崩,他的神灵降临到长流山上,主持秋祭。’按:《周
礼·秋官》上说,司寇掌管刑罚,长流的职务,在汉、魏就是捕贼掾。晋、
宋以后才开始置参军,上属司寇管辖,所以就取秋帝昊所居之处作为美称。”
    【注释】
    ①《帝王世纪》:书名。晋皇甫谧撰。
    ②少昊:传说古部落首领名。也作少皞。
    ③于祀主秋:主持秋祭,即秋祭之神主。
    ④司寇:主管刑狱的官员。
    ⑤掾:官府中佐助官吏的通称。
    ⑥秋帝:指少昊。
    【评语】
    中国自古有好名之风,孔夫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好名自然不
错,可如果名实不符,岂非贪图虚名?
                                     
一七八、《说文解字》隐括有例
                                    
    客有难主人曰:“今之经典,子皆谓非,《说文》所言,子皆云是,然
则许慎胜孔子乎?”
    主人拊掌大笑,应之曰:“今之经典,皆孔子手迹耶?”客曰:“今之
《说文》,皆许慎手迹乎?”答曰:“许慎检以六文①,贯以部分②,使不
得误,误则觉之。孔子存其义而不论其文也。
    先儒尚得改文从意,何况书写流传耶?必如《左传》止戈为武,反正为
乏,皿虫为蛊,亥有二首六身之类,后人自不得辄改也,安敢以《说文》校
其是非哉?且余亦不专以《说文》为是也,其有援引经传,与今乖者,未之
敢从。
    又相如《封禅书》曰:‘导一茎六穗于庖,牺双觡共抵之兽③。’此导
训择,光武诏云:‘非徒有豫养导择之劳④是也。而《说文》云:‘ 是禾
名。’引《封禅书》为证;无妨自当有禾名 ,非相如所用也。‘禾一茎六
穗于庖’,岂成文乎?纵使相如天才鄙拙,强为此语;则下句当云‘麟双觡
共抵之兽’,不得云牺也。吾尝笑许纯儒⑤,不达文章之体,如此之流,不
足凭信。大抵服其为书⑥,隐括有条例⑦,剖析穷根源,郑玄注书,往往引
以为证;若不信其说,则冥冥不知一点一画,有何意焉。”
    【译文】
    有位客人非难我说:“今天的经典,你都说不对,《说文》所说的,你
都说对,这么说来,许慎比孔子还高明吗?”我拍手大笑,回答他说:“今
天的经典,都是孔子的亲笔手迹吗?”客人说:“今天的《说文》,都是许
慎的亲笔手迹吗?”我回答道:“许慎用六书来检验文字,用分出的部首费
串全书,使它们不致出现错误,出现错误就能发现。孔子保留文句的含义而
不讨论文字本身。前辈学者还可以按照自己的看法来改动文字,何况这些典
籍经过历代传抄呢?必须是像《左传》里所说的止戈为武,反正为乏,皿虫
为蛊、亥有二首六身这类情况,后人自然不能随便改动,哪能用《说文》来
校订它们的是非呢?况且我也不是只以《说文》为是,《说文》中有援引经
传的文句,与今天的经传文句不相合的,我就不敢顺从它。又比如司马相如
的《封神收》说:‘导一茎六穗于庖,牺双觡共抵之兽。’这个导字就解释
作择,汉光武帝的诏书说:‘非徒有豫养导择之劳’的导字,就是这个含义。

而《说文》却说:‘ 是禾名。’并引《封禅书》为证。我们不妨说本来就
有一种禾叫 ,却不是司马相如在《封禅书》中使用的。否则,‘禾一茎六
穗于庖’,难道能成文句吗?就算是司马相如的天资低下拙劣,很勉强地写
下了这句话;那么下一句也应当说‘麟双觡共抵之兽’,而不应该说‘牺’。
我曾经嘲笑许慎是专一于文字的纯粹儒者,不懂得文章的体制,像这一类情
况,就不足凭信。但总的说来我佩服许慎撰写的这本书,审定文字有条例可
依,剖析文字含义能够穷尽它的根源,郑玄注释经书,往往引用《说文》作
为证据。如果我们不相信《说文》的说法,就会懵懵懂懂地不知道文字的一
点一画有什么意义。
    【注释】
    ①六文:即六书。古人分析汉字的造字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即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②部分:指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首创的部首编排法。

    ③导:通 ,选择。庖:厨房。牺:宗庙祭祀的牲畜。觡:角。抵:本,
指角的底部。
    ④导择:二字连文为义,即选择的意思。
    ⑤纯儒:纯粹的儒者。这里指专于文字训诂。
    ⑥大抵:表示总括一般情况。服:佩服。
    ⑦隐括:也作隐栝。矫正竹木弯曲的器具。引申为修改、订正之意。
    【评语】
    文字里构成文字的基础,学习文章先剖析文字,这不失为一种好的学习
方法不懂文字,必然糊里糊涂,似里而非。
                                     
一七九、写字从正更知通变
                                    
    世间小学者①,不通古今,必依小篆②,是正书记③;凡《尔雅》、《三
苍》、《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