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道德经三帝注-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故信不足焉,有不信。
附離不以膠漆,約束不以纏索,此至信也。商人作誓而民始畔,周人作會而民始疑,信不足故也。太上下知有之,則當而不知以為信,其次畏之侮之,則知詐頜滑機變之巧生,而有不信者矣。
猶兮其貴言。
以道觀言,而天下之君正,則言豈可易哉?戒慎而弗敢輕也。故言而世為天下道行,言自為而天下化。
功成事遂,百姓皆曰我自然。
帝王之功,拢酥N事也。使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樂其業,而餘事足以成帝王之功。然謂我自然而已,曰帝力何有於我哉?此之謂太上之治。
大道廢章第十八
大道廢,有仁義。
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仁以立人,義以立我,而去道也遠矣。韓愈不原拢说赖轮猓艘灾^仁與義為定名,道與德為虛位,老子之小仁義,其所見者小也,莊子所謂蔽蒙之民。
智慧出,有大偽。
民知力竭,則以偽繼之。
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名生於不足故也。莊子曰: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餡其君,臣子之盛也。
絕拢龡壷钦碌谑
絕拢龡壷牵窭俦丁
道與之性,一而不雜,離道為德,是名拢恰B}智立,而天下始有喬詰卓摯之行,驚愚而明污,譽堯而非,桀,則拢侵煜乱采伲μ煜乱捕唷=^而棄之,與道同體,則各安其性命之情,其利博矣。
絕仁棄義,民復孝慈。
孝慈,天性也。整躉為仁,踶跂為義,而以仁義易其性矣。絕仁棄義則民將反其性而復其初,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其於孝慈也何有?
絕巧棄利,盜贌o有。
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有欲利之心者,不顧其義,是皆穿寄之類也。
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
先王以人道治天下,至周而彌文,及其弊也,以文滅伲挠叙N而伲蛔悖煜屡e失其素樸之真,而日淪於私欲之習。老氏當周之末世,方將松其弊而使之反本,故攘棄仁義,絕滅禮學,雖拢且嘣谒鶖P。彼其心豈真以仁義拢菫椴蛔阋灾翁煜略眨肯韧踔廊粞h,救文者莫若伲柿钣兴鶎伲^見素抱樸,少私寡欲也。
見素,
《語》曰:繪事後素,素未受色,見素則純粹而不雜。
抱樸,
經曰:樸散則為器,樸未嘗斷,抱樸則靜一而不變。莊子曰:同乎無欲,是謂素樸。素樸而民性得矣。
少私寡欲。
自營為私,而養心莫善於寡欲。少私寡欲,則定乎內外之分,辨乎真偽之歸,德全而性復,拢侵印
絕學無憂章第二十
絕學無憂。
學以窮理,方其務學以窮理,思懀品瘢瑓⒒蝸y,能勿憂乎?學以政道,見道而絕學,損之又損之,以至於無為而無不為,則任其性命之情,無適而不樂,故無憂。
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何若?
唯阿同聲,善惡一性,小智自私,離而為二,達人大觀,本實非異,拢酥浭溃谧趶R朝廷,與大夫言,不齊如此,遏惡揚善,惟恐不至,人之所畏,不可不畏故也。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鼓萬物而不與拢送瑧n者,道也。吉凶與民同患者,事也。體道者無憂,涉事者有畏。人之所畏,而不知為之戒,能無息者鮮矣。故君子以恐懼修省。《詩》曰:畏天之威。
荒兮其未央哉。
世故之萬變紛糾而不可治,難終難窮,未始有極,所謂善惡特未定也,惟達者知通為一。
腥宋跷酰缦硖危绱旱桥_。
凡物以陽熙,以陰凝,熙熙者,敷榮外見之象。腥耸灾o,外撸莿眨鐞偤裎兑责B口體,如睹高華以娛心志,耽樂之徒,去道彌遠。
我獨怕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
經曰:復歸於嬰兒,莊子曰:不至乎孩而始誰?嬰兒欲懀疵龋杵菀灰暎沦忪o止,和順積中,而英華不兆於外,故若嬰兒之未孩。
乘乘兮若無所歸。
《易》曰:時乘六龍以御天。乘乘者,因時任理而不倚于一偏,故若無所歸。
腥私杂叙N,
或問腥嗽唬焊毁F責生而慕利者,奢泰之心勝,而損約之志微,故皆有餘。其在道曰餘食贅行。
我獨若遺。
功蓋天下而似不自己。
我愚人之心也哉,純純兮。
孔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摺缬蕖<兗冑猓鞕C不張而默與道契,玆謂大智。
俗人昭昭,我獨若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同乎流俗,則昭昭以為明,而其明也小。察察以為智,而其智也鑿。遺物離人而傲倪於一世之習,則昏然若亡而存,悶然若鈍而利,世俗豈得而窺之?
澹兮其若海,
淵靜而性定,道之全體。
飂兮似無所止。
變動而不居,道之利用。
腥私杂幸裕要氼B且鄙。
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腥私杂幸裕侵^有用之用。我獨頑且鄙,是謂無用之用。傳曰:心不則德義之經為頑。古者謂都為美,謂野為鄙。頑則不飾智,鄱則不見美,神人以此不材。
我獨異於人,而貴求食于母。
嬰兒慕駒犢從,惟道之求而已。夫道生之畜之長之育之,萬物資焉,有母之意。惟道之求此,所以異於人之失性於俗。
宋徽宗御解道德真經卷之一竟
宋徽宗御解道德真經卷之二
道經下
孔德之容章第二十一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
一陰一陽之謂道,物得以生謂之德。道常無名,豈可形容?所以神其德。德有方體,同焉皆得,所以顯道,性修反德,德至同於初,故惟道是從。
道之為物,惟恍惟惚。
道體至無而用乃妙,有所以為物,然物無非道。恍者,有象之可况。惚者,有數之可推。而所謂有者,疑於無也。故曰道之為物。
惚兮恍兮,中有象焉。恍兮惚兮,中有物兮。
見乃謂之象,形乃謂之物,惚恍之中,象物斯具,猶如大空變為雷風,猶如大塊化為水火,以成變化,以行鬼神,是謂道妙。
窈兮冥兮,中有精兮。
窈者,幽之極。冥者,明之藏。窈冥之中,至陰之原,而天一所兆,精實生焉。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
精者,天德之至,正而不妄,故曰甚真。一而不變,故云有信。且然無間,故其名不去。
以閱懈Γ岷我灾甫之然哉?以此。
懈χ儯帐哦煌!I蹙妫4娑蝗ァB}人貴精,故能閱懈χ儯渌匀弧o思也而寂然,無為也而不動,然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則思為之端起,而功業之逃著,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于此?
曲則全章第二十二
曲則全,
與物委蛇而同其波,故全其形生而不虧。《莊子》曰:外曲者與人為徒。
枉則直。
遺佚而不怨,阮窮而不憫,故內直而不失其正。《易》曰: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窪則盈,
無藏也,故有餘。
弊則新。
冬椋е还蹋瑒t春生之不茂。
少則得,多則惑。
道要不煩,聞見之多,不如其約也。以支為旨,則終身不解,玆謂大惑。
是以拢吮б唬瑸樘煜率健
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惟天下之至精,能為天下之至神。拢吮б灰允兀粨u其精,故言而為天下道,動而為天下則。
不自見故明,
不蔽于一己之見,則無所不燭,故明。
不自是故彰。
不私于一己之是,而惟是之從,則功大名顯,而天下服,故彰。
不自伐故有功,
《書》曰: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
不自矜故長。
《書》曰: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人皆取先,己獨處後,曰受天下之垢。若是者常處於不爭之地,孰能與之爭乎?
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杖鴼w之。
拢似鋭尤羲越晃铮惶澠淙鋺衾K以順理,而不失其直,知窪之為盈,無亢滿之累,知弊之為新,無夸耀之迹,若性之自為而不知為之者。致曲而已,故全而歸之,可以保身,可以盡年,而不知其盡也。是謂全德之人,豈虛言哉?
希言自然章第二十三
希言自然。
希者,獨立於萬物之上而不與物對,列子所謂疑獨者是也。去智與故,循天之理,而不從事於外,故言自然。
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瓦於人乎?
天地之造萬物,風以散之,委行沃曰暌詽欀稳f物之自滋,故不益生,不勸成,而萬物自遂於天地之間,所以長且久也。飄驟則陰陽有繆戾之患,必或使之,而物被其害,故不能久。
故從事於道者,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得之。同於德者,德亦得之。同於失者,失亦得之。
希則無所從事,無聲之表,獨以性覺,與道為一而不與物共,豈德之可名,失之可累哉?惟不知獨化之自然,而以道為難知,為難行,疑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乃始苦心勞形而從事於道,或倚於一偏,或蔽於一曲,道術為天下裂。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而不自得其得,則其得之也,適所以為失歟?
信不足,有不信。
信則不妄,妄見真偽,以道為真,以物為偽,則於信為不足,故有不信。惠施、韓非之徒,皆原於道而失之也遠,信不足故也。
跛者不立章第二十四
跂者不立,跨者不行。
跂而欲立,跨而欲行,摺灾#叫沃m,難矣。以德為循,則有足者皆至。
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餘食贅行。
自見則智不足以周物,故不明。自是則仁不足以同校什徽谩S衅渖疲瑔守噬疲薀o功。矜其能,喪厥功,故不長。道之所在,以深為根,以約為紀,泰色淫志,豈道也哉?故於食為餘,於行為贅。
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也。
侈於性則盈,天之所虧,地之所變,人之所惡也,故有道者不處。
有物混成章第二十五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氣形伲叨聪嚯x,日渾淪,合於渾 淪則其成不虧,《易》所謂太極者是也。天地亦待是而後生,故云先天地生。然有生也而非不生之妙,故謂之物。
寂兮寥兮,
寂兮寥兮,則不涉於動,不交於物,湛然而已。
獨立而不改,
大定持之,不與物化,言道之體。
周行而不殆,
利用出入,往來不窮,言道之用。
可以為天下母。
萬物恃之以生。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物生而後有象,象而後有滋,滋而後有數。名生於實,實有數焉,字者滋而已。道常無名,故字之大者對小之稱,故可名焉。道之妙,則小而幽,道之中,則大而顯。
大曰逝,
叨涣艄试皇拧
逝曰遠,
應而不窮故曰遠。
遠曰反。
歸根曰靜,靜而復命,故曰反。道之中體,方名其大,則遍覆包含而無所殊易,所謂以言乎遠則不御也。動者靜,作者息,則反復其道,不離於性,《易》所謂以言乎邇則靜而正也。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道覆載天地者也,天無不覆,地無不載,王者位天地之中,而與天地參,故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處一焉。
自道而降,則有方體,故云域中。靜而拢瑒佣酰茇炄哦ㄖ说溃妒菫橥酢9逝c道同體,與天地同功,而同謂之大。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謂王也,天不產而萬物化,地不長而萬物育,帝王無為而天下功,其所法者,道之自然而已。道法自然,應物故也。自然非道之全,出而應物,故降而下法。
重為輕根章第二十六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
重則不搖奪而有所守,故為輕根,靜則不妄動而有所制,故為躁君。靜重以自持,則失之者鮮,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是以履畏塗而無患。
雖有榮觀,燕處超然。
榮觀在物,燕處在身,身安然後物可樂。
如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
天下,大物也,有大物者,懍乎若朽索之馭六馬,故不可以身輕天下。
輕則失臣,躁則失君。
不重則不威,故失臣。不倡而和,則犯分,故失君。
善行章第二十七
善行無轍迹,
所存者神,所過者化,故無轍迹。
善言無瑕謫,
和以天倪,因以曼衍,故無瑕謫。言行之大,始於擬議,而終於成變化。惟拢藶槟苌破溲孕校勺兓睢9市袩o轍進之可尋,言無瑕謫之足累。
善計不用籌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