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05老子的大智慧 >

第19章

05老子的大智慧-第19章

小说: 05老子的大智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净本然,安稳安乐;“平”者,平等一如,究竟一相,永恒不变之意。“太”,这里的“太”不指是太平的太,这里的太是无拘无束,逍遥自在之意,也是周遍法界,无量无边之意。“执大象”才能够天下往。处在这个无量无边的境界,一切烦恼、业障、灾殃、祸害都没有了,才能宁静安稳,太平安乐,平等一相,永恒常住;才能够解脱自在,周遍无量。   
  再看“乐与饵,过客止”,啥叫“乐”?“乐”,美妙之音声。“饵”是什么呢?能够勾出你馋涎美味的就是饵。你看钓鱼,不就是放点鱼饵嘛!放点鱼饵咋呢?就把鱼诱过来了。你看“乐”在哪里?耳根上;“饵”在哪里呢?舌根上。耳根舌根就代表我们的六根嘛!你六根上不转正觉,不能“执大象”,遇到“乐”与“饵”就过不去啦!被五欲之声色迷惑了,不自在了,不能自主了,这不就“止”住了嘛?!“过客止”是指凡夫只贪恋外境,止住在音声美味等五欲之乐上,“令人行妨”,不能转物,而被物所转。所以,只有“执大象”的圣者,才见境心不起,对声色犬马,名利地位,视之水月镜像,无心贪慕,自在解脱,独往独来,这就是“天下往”了。相反,没有智慧认识的凡夫,攀缘外境,六根外驰,只追逐感官欲乐的享受,所以见境著境,随逐声色,只知眼前利益,不知“天网恢恢,疏而不失”的规律,造业造罪,何日解脱呢?!   
  《道德经》中讲转正觉修法的内容很多,我们挑几段讲一讲,举一反三。大家要像孔子说的那样,“吾道以一贯之”。学习儒释道的经典,抓住“总持”,一通百通。修法里抓住二个方面,一个是转正觉,一个是转心态。八万四千法门,无非是这二类修法。你看,儒家也是转正觉的修法。“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是不是?“人心惟危”,人心很危险,人心就是我们现在这个五欲六尘之心,不转正觉之心就是人心。一个人不转正觉,不转心态,这个人很危险!咋危险?佛家讲,就堕到三恶道上去了,还不危险嘛?!“道心惟微”,道心潜隐,被“人心”覆盖得很深,不容易把它开显出来,确实道心不容易开显啊!是啊!三教圣人毕生的任务就是开显众生的“道心”。   
  “惟精惟一”,什么叫“惟精惟一”?“精”,最本质的就是精,是不是?你看,平时人们说磨面磨成七零粉,一百斤小麦磨七十斤面,就比较精了,那还不精,只是白一点!粒度还那么大,所以还不精!你就是达到纳米粒度,也还不精!一直碎成分子、原子,精不精?还不精!直破到电子、质子,哪怕成夸克,还不精!因为,“惟精惟一”的“精”是什么呢?这里的“精”是最根本的意思,最本质的意思。最根本的东西,最本质的东西才是精。平时人们问,说了一大堆话,精神实质是啥?哪个是最精的东西?就是究竟一相的实相本体,老子称为道或朴,是世界的本源,这就是最精的东西。“惟一”呢?是古人讲最精的那个东西是唯一的,没有第二,这就是“不二之境”嘛!就是无二无别的实相本体嘛!“惟精惟一”,这是儒家表示最本质的永恒不变的本体存在。   
  最真实的存在才能“惟精惟一”,老子称为“独一无二”的“混成之物”,“字之曰道”。佛陀称为真如、如来藏、一真法界、涅槃妙心;惠能称为“自性”;儒家从三皇五帝一脉相承称为“精”、“一”。实相本体,究竟一相,无二无别,最真实、最恒定、最根本,故称为“惟精惟一”。   
  啥叫“允执厥中”?“允执厥中”是契合“惟精惟一”的修法,也就是转正觉。“惟精惟一”,你怎么达到呢?只有“允执厥中”才行。“允”是平等的意思,不偏不倚的意思。平等之心,自然公允。说某个人的心公允得很,那这个人的心咋公允呢?就是这个人没私心,不分别,不偏颇,平等一如,这就公允了。用平等之心,用非极性之心,用这么一种方法达到执中,不能“执中”就不平等。   
  看,这根铅笔,支点不在中间时,不是这一头翘起来,就是那一头掉下去了,这就不平了,是不是?放不到中间就不平,所以“执中”才能“允”。再看,重心在哪个地方?你抓到这个重心上,那才不偏不倚,是不是?转正觉就要达到“允执厥中”。转到哪个地方就“允执厥中”了?转到没有极性就“允执厥中”啦!没有极性就叫“中”,有了极性,就叫“颇”,就不能中。你看这个铅笔,重心在这个地方(用手示),所以执在重心位置了,就中了,就平衡了;平衡了,就是平等一相,“允”“中”无二。可见“允执厥中”的转正觉,就是要达到实相无相、平等不二、无量无边的非极性才是。佛陀讲“中道”,老子讲“守中”,孔子讲“中庸”,“中”之一字是三教圣人的心法。   
  用老子的话“唯道是从”就叫中;禅宗直契“涅槃妙心”就是中;用咱们的话来说,彻底转正觉就是中。转正觉的修法就是“守中”,就是“允执厥中”。儒释道的圣人各自以不同的表示给我们教转正觉的这个办法。我们一定要记住,要行持,要证得。   
  咱们这里的修法就是二转法门——转正觉、转心态。转心态是从事相入手,净化心灵,完善人格,建立奉献人生,自利利他;转正觉是从理相入手,明心见性,开显自性本有的灵光智慧,明悟知见无见,追求无上觉道,入佛之知见。理相事相,相辅相成,互促互进,达到理事无碍,圆融一如。理相体现在事相中,事相以理相来向导。所以,二转就不是二转,就成了一转了,一切无碍,连一转最后也没有了,就不存在转不转了,实际上进入无转了,才是真正转了的境地,就彻底转了。但是,还没到那一步呢!所以,现在还要用二转的办法。   
  ……。为什么转不过来呢?   
  ……,原因是因为转的时候有习气的障碍,佛家把这个习气的障碍归咎到“业力”上,被业力所牵。因被业力所牵,所以难以转过来。转正觉,古代的证悟者就喻为牧牛。牛有牛劲,难以驯服,你要让牛走,它硬是不走,咋办?那就得在牛鼻子上拴个绳子,硬拉着走。转正觉也类似,开始操作很不自如,得下决心转,给自己的“牛鼻子”上也要拴根绳子硬拉。那么,你把牛拉不过来,牛就把你拉过去了,因为牛的力量大了就是这样。你把牛拉过来,牛就走到人道了,反之,牛把你拉过去,你就堕到牛道上了!你说应该不应该下决心转呢?!既然转不过来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的习气、业力太重,那么业力重咋办呢?就要用证悟圣者的经教和智慧清除这个业力。佛陀、老子、孔子的经教,就是专门用来清除业力和习气的智慧。要修一条高速公路,这是目的。那么,炸石头、开山洞、运土干啥呢?你不炸石头、开山洞,不把土运走的话,那条路咋能修成呢?!修不成。把这些石头、土块等障碍都搬掉了,路就畅通了。一通就叫证悟啦!所以,大量的工作就是清除障碍。习诵经教是清除我们业障的一个手段,开显我们智慧的方便,所以,不能轻视!!!   
  确实,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不容易。说一条公路,一阵子就说完了。但修一条公路要一铲一铲、一块一块的把它平整。现在我们转正觉,我们在理相上说,要使“水晶球”上没有像,但心地上啥时候才能没像呢?昨晚上咱们讲佛陀的“无缘观”,观到无缘就没像了。从理论上讲,达到清净本然,周遍法界,不动周圆,常住妙明,就契入实相啦!但是在事相上操作,教你在六根上转成正觉,还摸不着边际,不知道咋转。就像阿难说的,给了一个华屋,房子虽然高大漂亮,华丽精美,但找不着门,进不去。所以要在六根上转正觉,这个有一定的困难。这个反闻闻自性讲过多次,但现在还有好多人不知道咋个闻法。什么叫反闻闻自性?连闻性和音尘的关系都搞不清楚。音尘和闻性的关系搞不清楚,你怎么反闻呢?现在在这么一个阶段上,你说需要不需要圣人的经教?没有如来的经教,你咋知道人人有自性?   
  什么叫闻性?什么叫音尘?什么叫永恒的?什么叫生灭变化的?音尘生灭变化,闻性永恒不变。闻性是什么?闻性就是我们的自性,或称为佛性,闻性就是无量无边的实相属性,只不过是自性在耳根上的展现。哪一根上都存在着这一种自性的显现,就看你觉知不觉知。不觉知,佛性也在六根门头“放光”,只是“百姓日用而不知”而已!所以,佛陀教我们“反闻闻自性”,“观无缘”;老子教我们“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复归于无极”,“复归于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叫我们“同于道”。   
  再看四十九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圣人有没有“常心”?“常心”是啥心?先看我们凡夫是什么心,我们的心就是念念的贪欲妄想之心,私心杂念之心,从来心猿意马未拴住过。拴住了没有?没有!圣人就没有这个常心,没有常人的那个自私自利之心。那么圣人有的是啥心?有的是清净本然之心,周遍法界之心,无量无边之心。心量大到无量无边了,才能“上合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所以,“以百姓心为心”,百姓的一切心,就是圣人的心,严格地讲,有情无情都是他的心啊!“以百姓心为心”,这是不是诸佛如来的法身“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所以,百姓的心就是他的心。   
  “那我的心是我的心,我的心可不是你的心。”这是什么心?这就是凡夫的常人之心。我的心从没到你的心上去过,为啥?不能去,隔开着呢!没有无量无边,没有包容一切。圣人没有常人之心,圣人是清净本然之心。圣人跟诸佛同一慈心,跟众生是同一悲仰,所以圣人的觉知性遍一切处。“翠竹黄花非外境,白云明月露全真;头头尽是吾家物,信手拈来不是尘。”有情无情同归“圣人之心”。   
  啥时候达到“同一慈心”、“同一悲仰”呢?反闻闻自性得到的,反闻闻自性处于“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诸佛的“本妙觉心”是什么心?是阿弥陀佛的无量光无量寿,是释迦牟尼佛的法身(毗卢遮那)遍布一切处。一佛身是诸佛身,佛佛同一法身,法身遍布十方,这就是“本妙觉心”。   
  “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因为,佛心(法身)遍布一切处,一切处中的众生也是佛之心,“依佛法身而有建立生长”,所以“与诸众生同一悲仰”,这就是同体大悲。与一切众生同体的大悲心,这个心是不是一切众生的心?一切百姓的心?所以,老子讲“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既以“百姓心为心”,那自然“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善者”在你的本妙觉心上,是你的心;那“不善”的还在你的本妙觉心上,也是你的心。善与不善之心,是什么心?是你的极性分别之心,是妄心。就连众生的妄心也不能脱离佛的法身,“一切众生种种果报,皆以诸佛法身而有建立生长,住法身中,为法身处所摄,以法身为体,无有能出法身界分者。当知一切众生身中,诸佛法身亦不可毁灭”。你能毁灭吗?你有一个善心或一个恶心能把诸佛法身毁灭吗?不能!能把道毁灭吗?不能!诸佛法身(道),就是宇宙的本体,你推也推不掉,避也避不及,“若烦恼断坏时,还归法身”。你看,这就是“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的道理。“烦恼断坏”时,这就是善者,由于“痴暗因缘,现妄境界”,由愚昧无知,现出“不善者”的幻妄相,但这个幻妄相在哪里呢?还是在诸佛的法身上,故“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于是,事相则为“不憎恶人”,“不分亲疏远近”,“不记前嫌”,“报怨以德”,“有人捶詈,同于赞扬”,这就是圣者的智慧德能。   
  再看五十四章,“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啥意思?你的心量有多大,你就能知道多大的范围、多高的境界、多深的层次。你“以天下观天下”,就是以无量心来观无量,以妙明真心来观实相,以“朴”来观“朴”。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