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老子为道 >

第2章

老子为道-第2章

小说: 老子为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请教,“不耻下问,”这样才有“学问”。    
    凡是有大学问的人,他是很谦虚的。为什么呢?他想多学一点东西。你知道“一”我就向你学“一”,你知道“二”我就向你学“二”,你知道“三”我就向你学“三”,这样他的知识一、二、三就积累起来了。    
    于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回头一看,不学习的人知道的还是一,还是二,或者只知道三,而勤学者却知万物了,这就是学问的结晶。    
    当然也要会问,不耻下问,问了以后还要会生,不会生也不行,生就是“为道”。“一”能不能生“二”,“二”能不能生“三”,“三”能不能生万物,能不能“负阴而抱阳”,能不能“充气以为和”。这不是一般层次的学和问。    
    这次你们请我讲老子为道,我从学习说起。人们的智慧从哪里来?关键在于你的学习能不能“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当你的学向成为一种螺旋体时,你就得到老子为道的智慧了,老子为道的智慧就是大自然的智慧,是向大自然学来的。    
    


第一部分为道“三段论”之为道修炼阶段—为道(1)

    线条—纹—道    
    大自然的智慧又是什么呢?老子称之为“道”,所以,要想学习大自然的智慧,还要“为道”。那么,何谓“为道”呢?我们先看看“道”字。    
    道的甲骨文为    ,两边    ,从行,中间从首,从手(    ),表示用手指示走在前面的人为首领(头领、头头)。本义有道路的意思,也有引导的意思,古代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谁开辟了一条生存之路,谁就是头领,甚至可以做部落的首领。如果把原始生态比作一张白纸,大地上新踩出来的路,就象白纸上一道道线条,这种人为线条,叫做“道”。而天上的云彩,水面的波纹,植物的叶脉,石的纹理,树的年轮,动物、人类的各种肤纹,则是一种自然形成的线条,这种线条叫做“纹”。俗话说:“石有纹理山有脉”,“纹”和“道”都是线条,那么“纹理”、“道理”,就是各种线条的组合。“纹”还可以延伸,当各种自然的线条(纹)被人们模仿,组合成符号、图形、图案、文字时,自然的“纹”,便成了人为化、人格化、艺术化的“文化”。当各种被“文化”了的符号、图形、文字运用到彩陶、铜器、铁器、服饰上,或者表示人的思维(记事、会意、传递信息)时,人们的生活、生产和社会形态就会发生越来越大的变化,于是,蒙昧和野蛮得到了开化,文明产生了。而与文明的产生相伴相随的,是人们开始明白道理,讲道理了。这是一条有趣的人生之路,原来人类的文明就是这样在草创中萌生的。再回头归纳一下,“文明”的背景,原来是自然的“纹”和“道”(都是线条)。    
    其实,今天的审美仍然从线条出发,连人体的美,也是先看线条美。线条美是形而下的美,那么评价人格的道理就是形而上的美了。能不能这么理解?请你评论,如果我说错了,打我的“香板”。禅师打禅时,对不守规矩的打香板。挨一香板后,心里就不敢胡思乱想了,也不敢胡说八道了。    
    “易”与“道”    
    最早出现“道”的是在《易经》里面,《易经》里有天道、地道、人道、乾道、坤道、神道、君道、臣道、柔道……可能日本的柔道也是由此而来的。老子的《道德经》里面讲:“道可道,非常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易经》里面讲:“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些道的意思都很抽象。    
    有这么一位杜而乐先生,他研究《易经》时不由得想起了老子的《道德经》,把道和易这两个字联系起来,把这两本经联系起来。是怎么联系的呢?他说:易有兑卦,老子有:塞其兑,闭其门,终生不堇;启其闷,济其事,终生不救;易有丰卦,老子有:修之于邦,其德乃丰;易有损、益之卦,老子有: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易有观卦,老子有: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邦观邦;易有家人卦,老子有:修之于家,其德乃余;易有涣卦,老子有:涣若冰之释;易有豫卦,老子有:豫若冬涉川;易有大壮卦,老子有:物壮则老;易有明夷卦,老子有:视之不见曰夷;易有复卦,老子有: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曰复命;易有无妄卦,老子有:不知常,妄作凶;易有离卦,老子有: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易有师卦,老子有:师之所处,荆棘生焉,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易有大畜、小畜卦,老子有:道生之,德畜之,生之畜之,生而不有;易有随卦,老子有:故物或行或随;易有泰卦,老子有: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这位老先生还真细心,闲来无事,就把《易经》和《道德经》这么一比较,竟发现老子跟着《易经》走,《易经》有什么卦,他跟着讲什么道理。这些为学、为道的方法,给我们提供了新的借鉴。    
    


第一部分为道“三段论”之为道修炼阶段—为道(2)

    “道”与“路”    
    这些说明易和道有相通之处,到底有哪些相通之处呢?主要还是说道。关于道,有许许多多的说法。它的本意是指道路,由道路引伸为“理”。理是什么呢?用一句通俗的说法,叫“大路朝天,各走一边”,这也是一种类理,这是同道者的理(规则)。大家都讲这个理,也就通了,一旦通了也就得道了,这都是引伸而来的。在《易经》和《道德经》、《论语》、《尚书》……这些古代经典里面,反复出现“道”字,《易经》里面有道、德,但道和德没有连起来用,老子专门论述道和德,全书分为:“道”篇,“德”篇。道字在许多经典里面,含义是多种多样的,也是丰富多彩的,有道路、方法、本性、精神、道理、理念、规律、神,等等。有的把“道”称之为宇宙的本体。这些抽象的概念,讲到“为学”的时候好像是一种戏语;讲到道时我们必须规规矩矩来讲,不要去戏说。因为是“道”嘛,你随便说的话,我们的老祖宗会棒喝我们的。     
    这里首先讲这个“道路”。实际上“道路”的“道”是从甲骨文的字型上分别的,前面已经讲了。以后引用到“天道”、“地道”,其实它的本意,并不是讲“道理”,不是理,本身它就是讲“道路”的“道”。我们如果追根寻源的话,那话又长了,我们这里只是简略地说一下。    
    英国的李约瑟博士,他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时提出一个问题:中国科技水平历史起步最早,特别是四大发明打开了西方中世纪黑暗时代的大门,但为什么近代科学技术没有在中国产生,而是产生在西方?他带着这么大的一个课题到中国来考查,来找原因,结果还是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再说这个课题太大了,什么人也难以说清。我想这是一个很大的历史问题,但我们要感谢李约瑟先生,他这么关心我们中国的问题,把中国的问题带向了世界。其实问题里面有道理,大问题也就有大道理。    
    “道”与“规则”    
    李约瑟对“道”是这么理解的:“儒家认为宇宙(天)以道德为经纬。他们所谓‘道’,主要的意思是指人世社会里理想的境界。这个意思在他们对于精神世界及对于知识的态度昭示明显。他们固然没有将个人与社会分开,也未曾将社会的人与整个的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素来的主张是研究人类的,惟一正当对象是人的本身。”他还认为老子的“道”在某种意义上,其“整个思想就是力场的思想。”《易传》里面也讲:“一阴一阳之谓道”,意思是太阳朝出夕落,巡行于阴界与阳界,造成白昼与黑夜的交替,所以阴阳互相转化和相互依存的哲理,首先来自于永恒运行不息的太阳的启示。这种启示又得出一种规则,这规则被称为“道”。所以道又称为一种规则。    
    《老子》第四十章里面讲:“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这里指反者与弱者,不是讲反者与正者。反者道之动和用应该是一回事,体是静的,用是动的,一用就应该动起来,行动起来才能用啊。它的意思是:太阳的运行法则是先上升后下降。这是古代先民的思维吧,这里的道呢似乎给人更抽象的感觉。它是一种神话思维吗?    
    老子又讲:“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所指之母,实际上是老子讲的“玄牝,以为道,当作谷神”,她是一种母性的道。郭沫若先生把《易经》的阴阳分为男性和女性的区别,他也主张“道”的这么一层意思。什么是玄牝?有人认为玄牝是女性生殖器,谷神的象征就是生殖神道。所以说郭沫若他的观点很独特,他讲阳爻表示男性生殖器,阴爻表示女性生殖器,似乎也能为一种说法。但也有人不认同他的观点,只是作为一家之言。但“道”里面有这种说法要生动一点。不认同的说法就是说我们中国古代的祖先对于生殖器的崇拜或性崇拜不是那么强烈。他没有把它作为一个图腾,不像西方这方面的崇拜很明显,他们在好多公共场所都把男女的生殖器作为一种雕像来显示一种美和健,显示一个民族文化的特色,作为一种图腾,作为一种崇拜,所以他们就很明显。既然中国古代不是那么明显的话,并不是普遍的话,当时阴阳符号的产生怎么以这个为依据呢?这是学术界的一种质疑。    
    


第一部分为道“三段论”之为道修炼阶段—为道(3)

    “道”与“天体”    
    另外关于道路和天体的概念,有人把它当作一种圆,这样就更接近其引申意。引申意有很多,例如,天体的运行规则,天体和道路这些东西都是圆的,理是八方的嘛,八方也是圆的,这样就更合理了。只要造出了这么一个字、这么一个词,古人和现代人就会作文章,就会抱着字作文章。也许这正是中国文字使西方人惊叹不已的地方,西方的文字是字母组合,它就是一个符号,非常简单的一个东西。中国文字即文字结构上是既复杂而又有规律,而它又有那么丰富多彩,有很大的信息量,一个字可以任凭你去发挥、去理解、去应用,你爱怎么用就怎么用,只要恰到好处就行,表达出了它的意思,使人家一看就明白了,就能约定俗成。你的用法只要正确,哪怕前人没说过的话也是成立的,这就是中国文字的丰富多彩的奥妙。    
    “道”与“创生”    
    《老子》中最著名的一句名言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这说明“道”有一个特别的功能,也是玄牝或万物之母的独特禀赋,人类的繁衍离不开玄牝,其为万物之母,道也是万物之母。古代有一个关于“老子”诞生的神奇故事。当太阳刚刚要升起的时候,老子的母亲“玉女”手捧着李树,对着太阳凝思良久。当太阳渐渐小的时候,突然从天上坠落,化为流星,如五色珠飞到她的嘴里。这时玉女捧而吞之,于是她就怀孕了。    
    81年后忽然她觉得右腋裂开了,生下一个男婴。男婴生下来以后行了九步,像一个很成熟的幼儿。这么一个婴儿就显得这么老(成熟),母亲惊叫一声:“啊!我的老子呀!”其实她的本意是“我的儿子呀”。所以称之为“老子”。这当然是一种传说,但不能说它一点来历也没有,它的来历就来源于古代的创生说。    
    老子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为什么不能生自己呢?他觉得自己就是这么生下来的,你怎么不相信呢?他不就是这么生下来的吗?他就是这么明明白白地告诉大家,道就是一个创生的概念。他的意思是说,人类、万物都是按照自然规律而生的,道就是规律。    
    “道”与“水”    
    “道”还有水的禀性,老子说:“上善若水”,最大的善就像水的特性那样。水有哪些特性呢?它的特性永远是向下的,表示谦卑,不为天下先。正因为如此,所以它力大无比,所向披靡,什么东西也挡不住。它的向下又是一种谦恭,越谦恭越受人敬仰,就显出更有力量。另外水是柔的,任何一种容器都能容它,它的韧性特别强,适应性特别强。    
    关于水的适应性,我觉得人要效法天的话,那么也要效法水,效法它的适应性。    
    实际上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圈子,就看你圈子大小的问题。如果一个人能适应各种环境,那么他的生存圈子就大;一个人能适应各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