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走出华为 >

第5章

走出华为-第5章

小说: 走出华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来,×××于2002年升任为华为的高级副总裁。
              ■ 故事三
              1998年,华为制订职能工资体系,其中的一个关键工作是把全公司的职位评出“职位等级”。在一次全公司确认“职位等级”的会议上,由于我的领导———干部部部长郑树生有事缺席,市场部由我参加,会上我把市场部的“职位等级”表拿给孙亚芳看,孙看了一眼后问我:郑树生看过了吗?我一怔说:应该看过吧。孙非常坚定严肃地说:不能是应该,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
              几年来,每次我在使用“应该”时,我都在掂量其中的分量,很多时候,我都尽可能地不使用“应该”一词。
              ■ 故事四
              1999年,由我任组长的一行4人历尽千辛万苦写了一本《华为优秀客户经理模型》,这是一本既有理论又有华为实践,形象描绘华为销售人员素质模型的书。我本人认为,如果那本书能够公开出版,或许是一本畅销书。
              一天,我收到了张建国转发孙亚芳写的一封电子邮件,写的是:市场部各位常委,我收到了市场干部部写的一本《华为优秀客户经理模型》,他们做了件非常有建设性的工作,以后市场部的领导要多抓这些建设性的工作,张建国,有空我要请这些同事们座谈。
              近7年来,孙亚芳是我见到的真正把人力资源以战略相待的最彻底的一个人。
           

            篇首语:乔装打扮的中国企业
            汤圣平 
             

              ? 长期占领电子百强显赫位置的某通信集团,人们有所不知,它实际上就是在做贸易和代理
              ? 国内企业太注重宣传自己了,哈佛以后不找中国的企业来做案例了
              中国也有不少人在搞高科技,可它们是CKD、OEM的高科技,把别人的东西拿来贴个牌子 
            就说是自己的高科技。长期占领电子百强显赫位置的某通信高科技集团,人们有所不知,它实际上就是在做贸易和代理。
              传统行业也不能说就不是高科技,可口可乐、沃尔玛、宝马我也认为它们就是“高科技”。问题是我们的传统行业在做别人的补充,在做低层次的竞争。看看所谓的空调大国,国产的空调便宜到何种程度!帅康进入空调业时发布的行业发展白皮书中,列举了中国空调业的10大罪状,总裁邹国营在《商界名家》节目中面对全国观众依然毫不避讳地称国外的产品比中国好。说明什么?说明空调差到令最希望掩人耳目的企业家都不忍心说谎!
              今天正好我去买一把椅子,服务员告诉我某张椅子好因为那是“hanpi”做的,我很咤异,难道还有热皮、寒皮,她告诉我是韩国的皮。我大惊失色,韩国的皮就比咱中国的皮好?
              话说回来。
              我认为中国的这些企业应当受到我们的尊敬,因为他们的起点低,发展时间短,外部环境也不够好,他们能做到如此天地,实在是可歌可泣!
              但是,我们千万要冷静地看待,不妨把掌声鼓得吝啬一点。
              国内一位著名企业家在哈佛演讲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各种颂扬铺天盖地。实际情况是,哈佛也的确邀请了我们这位企业家,大家也应该知道,哈佛选择企业做教学案例是很普通的事情,成功和失败的案例他们都需要。退一步说,请中国人去哈佛讲课也的确算是荣誉,但如何对待和正视它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
              校方的组织者是我好朋友的好朋友,中国留学到哈佛的博士生,他反复申明,这仅仅是一堂教学课,不能录像用来宣传,可企业家的随行人员不顾组织者的强烈反对,硬是把全过程录制下来。大家都是中国人,碍于面子,也就没有再采取进一步的措施,我好朋友的好朋友说,这件事让他很恼火,国内企业太注重宣传自己了,以后不找中国的企业来做案例了。
              ……
              现在,还是来说华为。
         

            第6章 华为,养在深闺人未识(1)
            汤圣平 
             

              1。 在捕风捉影中被片面地歪曲
              ? 对于华为的一些最明显不过的常识媒体都弄错了,你还能指望它还有所谓的实情真相和独家报道吗
              ? 因为从态度上来看,作者是真正希望触摸华为的本质的,这一点非常关键,态度决定 
            一切
              ? 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见到一篇准确、特别是客观地反应华为的发展轨迹和发展规律的文章
              华为的接班人
              在业界,最被看好的接班者是现任华为公司董事长、常务副总裁孙亚芳。现年48岁的孙出身于工程师,1999年接替任正非出任公司董事长。在公司,孙主要负责市场、人力资源方面的工作,而任则更专注于战略。孙的优势是同样技术出身,而且性格上也颇具亲和力。但也有人认为,孙的缺点是过于温和,在战略能力方面略有欠缺,因此可能更适合做“第二把手”这样的执行者,因为要接替任的位置,需要的不仅是资质和耐心,更需要勇敢和决断力。
              在华为内部,另一个被广泛猜测的人选是现年39岁的现任副董事长、常务副总裁郑宝用,他同时也是华为总工程师。多年以来,郑在董事会成员中的排名,都仅次于任正非和孙亚芳。这位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的理学硕士,曾先后主持了几代程控交换机的研发,而2001年出售安圣电气,也基本上是郑一手运作的。但此后,据华为内部人士透露,郑却一直身体不好,今年以来才逐渐康复,并恢复工作。
              (摘自SOHU新闻,标题为编者所加)
              这是来自SOHU新闻的一节文字,华为人看了后肯定笑得大牙满天飞。且不要说在华为公司内部,接班人的传言根本不是以上两位,因为这两位人物已经和任正非几乎等同起来。最关键的是,文中说孙亚芳过于温和,这恰恰把孙的特点说反了,孙亚芳有很多优点,但她的缺点是过于直率、控制欲强、亲和力较差。在华为,只有孙对直接下属的训斥和任正非有得一比,甚至对于很多人,孙亚芳比任正非更加严厉。女人细腻,必然关注细节,而我们的孙总无论是地位还是她的个性都迫使她面对细节时就要把你揪出来。华为的市场员工都知道,你如果没打领带,在展览会上被孙总看见,你的下场可就惨了。而且,孙亚芳口才和风度俱佳,这就是她被任命为董事长的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华为董事长的重要使命是对外关系,且不要说孙亚芳的火爆脾气,她暴风骤雨般的批评根本就让你找不到机会“出口”。在我所经历的场合,除了副总裁徐直军敢和孙顶几句外,其他人对孙亚芳向来都退避三舍,从不正面顶撞。
              至于说到郑总,更是不着边际,自从李一男入主研究部之后,郑总基本淡出实权层,而且郑总NO。2的历史地位,已经不能和“接班人”挂起勾来。郑总从2001年患病后淡出华为,一心在美国治疗(祝郑总健康、幸福)。
              很明显,对于华为的一些最明显不过的常识媒体都弄错了,你还能指望它还有所谓的实情真相和独家报道吗?就像一个把你姓名都写错的人,你会相信他是你的朋友,相信他能了解你吗?
              如果我看到文章中出现“军人”、“军事化管理”、“土狼”之类的定性和归类,我一概不往后看,因为他根本就不了解华为,而且他也没打算去了解。华为不是信息封锁得像一个木桶的公司,如果你愿意看到华为的一些真实面目,只要稍加了解就可以避免出现常识性的错误,更何况你是一个研究者,连搜寻常识的一点点科学精神都没有,我能不怀疑你文章的准确性甚至你写文章的目的吗?在旁观者看来,《华为的冬天》的确是一篇精彩的管理文献,企业界给了不少掌声,但更多地,华为在媒介不高的出镜率中充斥着媒介对华为的许多误解甚至诋毁。
              “华为的冬天”是怎么来的
              编者按:电信业是在真正的寒冬还是在大变革的前夜?不同的回答区别了中兴与华为现时的人气,华为的落败甚至起因于它的管理优势而导致的战略缺失。
              (作者注:摘自《财经时报》。编者按把文章的核心思想归纳出来了,因此内容略去,网上可以搜索到)
              这篇报道在我所看到的文章中算是比较好的,因为从态度上来看,作者是真正希望触摸华为的本质的,这一点非常关键,态度决定一切。在人们只是简单地把华为的冬天归罪于行业的冬天的时候,本文作者却能深入地思考背后的原因。下面,我们再来分析一下《财经时报》这篇态度比较端正的文章:
              (1) 
            电信业的确处在冬天里。为什么华为喊完冬天就会引起如此大的共鸣,就是因为这个词准确地定位了电信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只是早就发生了,只是没人愿意也没人能够以这种振聋发聩的方式说出来。
              (2) 
            中兴没有作者描写得那么乐观。中兴这两年在CDMA、PHS领域比华为风光多了,总体来说,中兴这两年的发展很好。但相对国外豪门来说,中兴的CDMA是叫好不叫座,大量的订单被国外几家公司拿走了。未来中国联通CDMA的发展前景尚需要更大的市场来检验,谁敢奢望有多大的扩容,而且把设备卖给人家并没有结束。大量售后服务都在考验你的利润多少和研发跟进能力。更主要的是,中兴也是那一轮惊心动魄的IT人才大战中的主角,导致自己也有一定程度的组织臃肿。可以说,如果中兴没有抓住小灵通这意想不到的机遇,它的日子恐怕就没有现在这么好过。
              (3) 
            华为不是战略缺失,而是决策了错误的战略。作者说华为太注重管理,把战略给忘了,实际情况呢?华为非常重视战略,华为有三大委员会,其中之一就是战略规划委员会,在各大部门都有战略规划部门,华为学习IBM的IPD(集中产品开发)模式,就是产品选择的战略。华为不是缺战略,而是决策了错误的战略。重视战略为什么却在战略上频频失误?原因很简单,不是作者说的管理太好,而恰恰是管理出了问题,是对人的管理出了问题。组织中的人出错了,华为的危机也就正在于此。
              可以说,到目前为止,我还没见到一篇准确、特别是客观地反映华为的发展轨迹和发展规律的文章。除了部分媒体缺乏做学问的职业精神外,更多的是面对华为的低调宣传,他们只能捕风捉影。
         
            第6章 华为,养在深闺人未识(2)
            汤圣平 
             

              2。 说吧,媒体;做吧,华为
              ? 我敢肯定任正非从没有接受过记者的专访。朋友,你有没有注意到市面上甚至没有一张任正非像模像样的照片
              ? 但如果你非得把人民大学排在第1位,看看后果是什么

              “亡而为有,虚而为盈”。华为对这句话不仅理解彻底,在行动上也是从不越矩。华为几乎从不主动宣传自己,在遇到攻击时,华为秉承的原则也是“不争辩”,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从没有一个媒体能正面和华为进行深层次的接触,他们在大量报道中采访的所谓华为“副总裁”其实只是华为一个部门总监或者比总监还要低的人物。
              我敢肯定任正非从没有接受过记者的专访。朋友,你有没有注意到市面上甚至没有一张任正非像模像样的照片。这位曾经接待过当时在任的中央政治局所有常委,受国家领导人钦点一起出国访问的全国最大的通信设备制造商的总裁,连一次采访都没有接受过,你应该知道华为是怎样的一种低调了吧?!
              当然也有其他两个方面的原因:
              (1) 华为的产品消费特点无须面对普通百姓的宣传。华为不生产手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手机的销售模式和中间网络设备不同,需要大力宣传。
              (2) 华为不是上市公司。不需要公开披露不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