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生命20小时 >

第1章

生命20小时-第1章

小说: 生命20小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命20小时
吴小莉 平燕曦 宋执群等著


第01章第02章第03章第04章
第05章第06章第07章第08章
第09章第10章第11章第12章
第13章第14章第15章第16章
第17章第18章第19章第20章
第21章

 


 
     
                第一章

    清晨6 :00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病房

    陈霞再次醒来。雨声停了。

    4 点钟的时候,她在梦中惊醒。窗外大雨瓢泼,漆黑一片。

    她感到一阵莫名的恐惧袭上心头。仿佛无菌病房的什么地方,正暗藏杀机,恐
怖的气氛让她全身发冷。

    梦中的情景挥之不去:正当她开心地准备和网友聊天时,从网上跳出了惊魂故
事———一个白血病病人的绝望挣扎。

    这位受赠者就像自己一样,已在无菌室里进行了“骨髓清除性治疗”,全身免
疫系统和造血功能已被彻底摧毁。然而,在最后的关头,捐赠者却消失了。

    数月后,这个受尽病魔折磨的女孩离开了人世。

    惊醒之后,陈霞再也赶不走那张委屈绝望的面容,仿佛她就是自己刚刚死别的
一位病友,在另一个世界里,带着一丝羡慕看着自己。

    [闪回:病友吴凌]

    陈霞一直把病友吴凌称为大姐姐,吴凌出生于艺术世家,母亲是舞蹈演员,自
己在学校教授音乐,有一个才几个月大的儿子。

    她与陈霞病情相同,2000年1 月的春节前夕,从无锡某医院转入苏州大学附属
第一医院。

    大年初一,苏大附一院血液科主任吴德沛博士推开病房门,被吴凌的憔悴模样
吓了一大跳。她的脸肿得变形,牙齿都被肿胀的牙龈包住了。吴凌已濒临死亡边缘。

    经过大剂量的化疗,她的病情曾有过一定的缓解,但由于一直没能找到骨髓供
体,后来在天津治疗时发生感染去世了。

    吴凌有着强烈的求生欲望,陈霞至今还记得她的音容笑貌和苦苦求生的意志。

    蜷缩在小小的病床上,一种逃离的念头久久地控制着陈霞。一时间,她觉得病
房里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冷酷无情。白得发冷的床,坚硬灰暗的器械,一尘不染的地
面,没有一件女孩喜爱的小玩意,也见不到化妆品的踪迹。

    一切都好像在提示着灾难和病痛。

    [背景:白血病与骨髓移植]

    白血病又称血癌,它不仅影响患者的骨髓及整个造血系统,还侵犯身体的其他
器官。

    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每十万人中就会有三到四个人罹患这种疾病;而在
各类癌症总发病数中,白血病占了百分之五。

    白血病多发于儿童或青壮年。在我国,急性白血病比慢性白血病多见,男性发
病率高于女性。从恶性肿瘤所致的死亡率来看,白血病居男性的第六位,女性的第
八位;在儿童及35岁以下成人中,它更高居第一位。

    近年来,白血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白血病的病因究竟是什么,专家们到现
在还不能完全确定。不过医学研究表明,大致有五种因素可能诱发白血病:病毒、
电离辐射、化学因素、遗传因素以及其他血液病。

    面对白血病,人类一直在不懈地摸索攻克的方法。联合化疗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但这种把人体好细胞和坏细胞一同杀死的治疗方法,虽然会收到一定疗效,却不能
达到根治的目的。

    在称白血病为“不治之症”很多年以后,人类开始有了一些办法,白血病也被
降格为“难治之症”。

    1970年,美国人托马斯博士(Dr。Ed。Thomas)研究用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血液
干细胞疾病获得成功,开拓了治疗白血病的全新途径。直到现在,骨髓移植仍被公
认是治疗严重血液疾病的最好方法。

    1986年,美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非血缘关系骨髓注册中心。

    1990年,托马斯以异基因骨髓移植主要奠基人的身份获诺贝尔医学奖,成为第
一个荣获该奖的临床医生。

    三十年过去了,异体骨髓移植已经发展成为一项非常成熟的技术,它给全球众
多的白血病人带来了希望。然而,这项技术的推广却受到了骨髓来源的严重制约,
因为人类白细胞组织相容性抗原(HLA )配型的几率很小,要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一
份相同的HLA ,几近于大海捞针。想到这里,陈霞又多了一份恐惧:万一台湾那位
大哥哥……她不敢再想下去,感到颈部为做手术插入的导管口中,有一股死亡的气
息深深钻入了体内。

    朦朦胧胧中,窗外有了亮光,陈霞好像又回到了人间。昨天,凤凰卫视吴小莉
电话中的祝福给了她温暖的力量。她相信吴小莉,她早就听说过这位大明星许多救
苦救难的故事。

    [特写:爱心大使吴小莉]

    “做一个新闻记者,是我从小的志愿,秉持着见证历史、眼见为凭的工作信念,
我来到了香港,求真相,求知识,求进步。对未来的自我期许是———当大事发生
时,我存在;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我。”吴小莉如是说。面对众多的辉煌成绩,
吴小莉最看中观众的称誉:爱心大使,无处不在。

    1999年底,一个名叫陈健的贵州小女孩牵动了吴小莉的心。身患先天性白内障
的陈健,在黑暗中度过了十六个春秋,从未见过这个世界的绚丽多彩,就连自己亲
生父母的模样,在她眼前也是一片空白。这时,吴小莉走进了她的生活,牵着她的
手走出大山,踏上了光明之路。

    2000年5 月,一个独臂母亲带着脊椎严重侧弯的女儿曹贺到北京求医,然而昂
贵的医药费使得母女俩望而却步。无奈的母亲考虑再三,毅然表示捐出自己的肾,
换取女儿的手术费。这一次,又是吴小莉牵着小曹贺的手走进了手术室,使小曹贺
挺起了腰板,站直了身躯。

    此刻,她正拥抱着陈霞在电话中叫她的甜甜声音,忍着北京申奥活动中摔伤的
腿痛,坐着轮椅,拄着拐杖两过台北家门而不入,跨越三千公里海峡群山,向一个
期待她的姑娘送来自己的又一次关爱。

    陈霞听见了走廊里的脚步声,知道是医生要来了,赶紧关上了商务通,把写好
的日记藏到枕头底下。

    [陈霞日记]

    2001年6 月13日

    今天对我来说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因为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生的希望!得
到了人世间最宝贵的生命!此时此刻我的心情是常人无法想像的,我感悟到了什么
叫生命:生命就是希望,充满艰难与险阻,惟有坦然面对生活的一切成功与失败,
光荣与屈辱,病魔与快乐,那才叫领悟生命,才是生命的强者!

    雨夜的苏州街头

    4 点多钟的时候,苏州有线电视台的茅君匆匆地走在雨夜的街头。作这《生命
20小时》两岸拯救陈霞行动全直播的总控导播,她也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第二章

    [旁白:导播茅君]

    6 月13日凌晨4 时许,苏州暴雨倾盆,我咬牙出了家门,向台里冲去。大雨肆
虐,迷得眼都睁不开。我心情沉重,心中默念:“老天保佑,天快转晴!”

    今天是三台直播《生命20小时》手术全过程的一天,这时无论是台湾、香港还
是苏州的工作人员都在密切关注着天气的变化。

    这次直播采用的是动态全过程直播,直播时间、内容、顺序将取决于骨髓抽取、
运送、移植的整个过程,特别是从台湾、香港至上海再到苏州的运送过程,这其中
只要一次飞机晚点就可能对整个直播带来影响,而天气又可以说是飞机延误甚至改
变航向的最重要的因素。我们知道,骨髓抽取出来必须在20小时之内输入陈霞体内,
否则效果就不好了。假如捐髓者出了意外,不能当天抽髓,或者陈霞身体不适,不
能当天手术……太多太多的不确定和不可知真是让人心悬。

    苏大附一院血液科隔离室外

    苏州有线电视台记者徐蕾和摄像徐坚穿上消毒衣,戴上大口罩,通过一个特别
的风淋室消毒。他们要在那里呆足5 分钟,然后才能接近陈霞无菌病房的隔离屏。

    徐蕾当过几年记者,见识过不少场面,前段时间也和陈霞处得很熟悉,但她仍
然感觉到了气氛的特别。她实在难以想像,一个和自己年纪相仿的女孩将怎样面对
20小时等待救命的漫长时间?她不知道自己坐在这人生剧场的最前排座位上,将要
看到的是一出悲剧还是一出喜剧?

    她从来没有这样靠近过死亡。

    紧靠着风淋室的,是一个不足两平方米的狭小走道,那就是她将进行报道的地
方,架起摄像机后,连行走起来都不方便。

    在她身后,新华社记者杨磊正在恳求护士放他进去一会儿。

    他说:“今天不管发生什么,我一定要为陈霞留下一张最灿烂的笑脸。”

    [旁白:现场记者徐蕾]

    事前的构思和“战前”的亢奋令我彻夜未眠。早上风雨交加,但我们谁都没有
迟到。5 点钟,我们准时赶到苏大附属第一医院。

    今天,我有意没有化妆,因为我知道今天的主角是陈霞,是这里的医护人员,
是千里奔波的台湾慈济骨髓捐赠中心的朋友们。

    在一项不缺地接受了严格的消毒后,6 点钟,我们准时到岗。

    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一切突然变得如此安静,呼吸也顿时没有那么畅快了。

    这时,那扇与外界沟通的唯一的玻璃窗上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那是陈霞,
是一个即将独自一人与生命对视的女孩。

    苏大附一院院内

    病房楼下一块不大的空地上,聚集了几十个人影。他们小声地说话,走动,不
停地忙碌,全是起早赶来的记者。

    一辆数字直播车占据了相对空旷的一角。长长的导线,像触角一样抓牢了电视
台的光缆结点。苏州有线电视台导播王晓雄、张曙和技术保障卞坚真头碰在一起,
在进一步细化现场报道和信号回传的方案。

    [旁白:技术保障卞坚真]

    我们早在三天前就开始准备了。直播前一天,我们将两台经过严格消毒的摄像
机架入了无菌病房的隔离罩外和无菌舱外的隔离过道中。由于进入无菌舱中的设备
必须经过无水酒精的擦拭和45分钟的紫外线照射,因此所有设备均采用一备一的方
式,防止由于消毒过程中的意外引起的设备故障而耽误直播的进程。

    我们还在病区的医生办公室,病房外走廊和医院内架设了另外三台摄像机,这
样,在医院这个直播点上,我们共投入了五台摄像机,这还不包括当日新闻记者的
流动机。

    苏州有线电视台《生命20小时》总演播室

    在苏州有线电视台四百平方米的总演播室,凤凰卫视主持人刘海若最后一次照
了照镜子,神情庄重地走向主持台,与江苏电视台卫视频道主持人韩永联、苏州有
线电视台主持人人俞晓并肩坐在一起,静静地等待着总控室的指令。

    刘海若毕业于台湾文化大学历史系,进入研究院写完两本专著后,直奔美国加
州柏克莱大学攻读工商管理。回台湾后,她转行担任著名《商业周刊》的记者,这
一干就是十来年。

    之后,不安分的她开始了“触电”生涯。先是在台湾TVBS做新闻主播,后来,
如日中天的她出人意料地跳槽凤凰卫视,担任了资讯台的新闻主持。

    [旁白:凤凰卫视主持人刘海若]

    6 月11日早上,香港下了好几天的暴雨丝毫没有减弱迹象。大雨滂沱中,我和
参与这次直播的李志勤、梁雅琨和辛丽丽陆续抵达机场。因为相关前置作业在前一
天还搞到半夜,所以每个人看起来睡眼惺松。

    本打算一上飞机就好好睡一觉的,却因为雷雨交加飞机延迟起飞将近半个钟头,
大家开始变得紧张起来———不是为我们的迟到紧张,而是担心6 月13日的骨髓运
送。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下,运髓能顺利吗?

    短短一天半的时间,三家电视台———凤凰、江苏电视台和苏州有线台的所有
相关工作人员,在苏州不眠不休地做着准备工作。毕竟是跨越两岸三地的大型直播
啊。各台编导、主持人开始不断地合练、彩排,不停地发现问题,不停地解决问题,
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创造最大的默契。

    不知是兴奋还是压力,昨夜每个人都睡得不太好。凌晨4 点起床,梳洗完毕摸
黑出门,却赫然发现下雨了。“怎么会下雨呢?”“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