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四游记 >

第43章

四游记-第43章

小说: 四游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方才听见客官说,要脱酒色财气四事,尊非要求得此方?贫道有之。”太 
  子曰:“汝何以脱得?”道人曰:“贫道弃父母,别妻子,随缘度日,可不 
  是脱得?”言未已,旁边指挥汤伯,但见道士出此言劝太子,咬牙欲斩道士。 
  道士一见,驾祥云腾空半天,现出本身,言曰:“道本无根,要人自寻;若 
  恋富贵,恐昧真灵。吾非他人,乃斗母元君也。”太子一见,望空拜曰:“弟 
  子情愿弃江山出家。”那道士曰:“吾去矣,君不进来,天宫无位。”太子 
  大惊,同汤伯回朝。次日平明,国王升殿,太子出朝,奏遇道人事,欲去修 
  行。国王曰:“今者天下妖邪多矣,岂有天仙来凡度人?吾儿不可执迷,江 
  山之贵不享,而慕望外之事乎?决不准汝之奏。”太子又奏曰:“神仙之说, 
  往往有之,修行之事,自古流传,安可不信真言,而昧正道。但他日一旦而 
  逝,无常迅速则何以改前过。乞父王赐臣离宫出家,倘他日功成,则九族可 
  超升矣。”国王见太子执意要出家修行,心中大怒,即着校尉郑才,将太子 
  囚去冷宫受苦,候其回心,然后赦出。郑才即将太子囚去冷宫,王退朝。 
       太子入到冷宫,思想叹曰:“若无阴阳,岂有昼夜?若无天堂,岂有地 
  狱?前夜见者若邪,则无劝我修行之心,必有思意。前者道士又说他是斗母 
  元君,若是元君点我修行,见我被囚,必来救我。若不烧起好香,当天祷告, 
  请元君到此,指引我修行之路,有何不可?”想罢,即点动好香,当天祈祝。 
  告词未罢,元君在云头叫曰:“太子,汝今被父囚禁在此,某谅难以脱之。 
  不若从父之命,弃却修行,早作脱身之计。”太子曰:“弟子自从幸遇师父, 
  心无变异,虽死不从父命,倘父将某苦禁于此,有死而已。何肯悔言而听父 
  乎?”元君曰:“汝果有真心出家,此处非修行之所。”太子曰:“既非修 
  行之所,安能脱身而往他处乎?”元君曰:“汝若肯去,离城有八十五里, 
  有一山名武当山,那里可以行修。”太子曰:“焉能去得?”元君曰:“可 
  闭着两眼,同汝离此。”太子即闭两眼,元君驾一朵祥云,将太子抱在怀中, 
  离了冷宫,直到武当山。但见: 

            青山隐隐石壁,柳绿飘飘奇花;四周山色胜玉,真乃神仙造化。 

       却说太子同元君到山,拜元君为师,朝夕讲经说法,坐炼修行不题。 

① 东宫——封建时代太子居住的地方。借指太子。 

…  45…

       话分两头,却说次日国王升殿,校尉郑才奏说:“不见了太子。”国王 
  大怒,斩了郑才,十分烦恼,有文武赵全、孙越、冯元、王龙、王荣一班臣 
  子,出班奏曰:“我主若要寻回太子,可出下榜文,于四方张挂,有人知太 
  子者奏知,赏金千两,留得太子者加封官职。”国王依奏,即出下榜文,于 
  路上各处张挂。忽一樵夫姓陈名春,住在武当山下,日前见一人,同一道人 
  入山中去。今闻朝中不见太子,出有榜文,自料前日见者,必是太子,去揭 
  榜文,奏知国王。不知后来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太子头挽阴阳髻 

       却说一日国王升殿,传奏说:“武当山樵夫陈春见太子,揭榜来见我主。” 
  王命宣进,山呼毕,王曰:“卿既揭榜见孤,曾见太子否?”陈春曰:“小 
  民日前见一人,同一道士入武当山去,臣思是太子,特来奏王。”王曰:“汝 
  既见二人入山,汝可引路,孤即今指挥汤伯,校尉黄钟,同五百金甲,将卿 
  为引路官,去武当山寻见太子,回来重赏。”陈春谢恩出朝,同指挥等直往 
  武当山进发。入山中,见太子头梳阴阳角髻,端然坐在石壁之下。众军向前 
  山呼,太子并不发一言,默默而坐。汤伯吩咐金甲将向前去扯太子回朝,只 
  见一霎时间,天昏地暗,狂风大作,飞沙走石,自北方而来,对面不能见人, 
  沙石乱纷纷撒将下来。金甲将大惊,同汤伯等抱头掩耳,走回朝中。 
        次日国王升殿,汤伯同陈春、黄钟入见,国王问曰:“卿等到武当山, 
  曾见太 
       太子被戏下武当子否?”汤伯奏曰:“臣到武当,果见太子坐于岩壁之 
  下。小臣吩咐金甲将向前去请太子回朝,太子半言不答。一霎时间飞沙走石 
  而来,对面不能见人。臣等只得走回,奏知我主。”国上听罢,言曰:“既 
  太子在武当山,寡人即再着陈春为引道官,同文武群臣,带御林军三千,排 
  驾接太子回朝。“众臣谢恩出朝。次日会齐众僚友,陈春为引道官,一路而 

                                                                                         ① 
  行,直抵武当山进发。来到武当山,入见太子,山呼毕,太子曰:“劳动 
  众卿远来,有何话说?”众臣奏曰:“臣等领国王旨意,特来接千岁车驾回 
  朝。”太子曰:“未离国则可,今者谁家慕道,安敢忘佛法而归俗,天地无 
  私,若有一念不静,可不自取其罪乎?”众臣等奏曰:“某等闻人子出家学 
  道,先蒙不孝。今者千岁执意不回,国主老矣,又无再裔即位,昼夜忧心。 
  倘有危时,则何人可为披麻执杖者?又何人可为嗣位之主乎?太子安保不被 

       ② 
  卿啄之议论,众口之公谈乎?如此则千岁学道未成,而不幸之名则先成矣。 

                                    ③ 
  众臣乃千岁之赤子,安敢匿过 ,见而不言乎?乞千岁参详参详。”太子闻众 
  臣之言,忍不住腮边下泪,亦言曰:“父王无子即位我亦知此久矣。曾问我 
  师,师云,我父王令岁当生一子即位。众卿回奏我父,不必忧虑,卿等请回 
  朝罢。但吾既出家,安有再入朝之理?卿等为臣为子者,尽忠尚不能尽孝, 

                                          ④ 
  何况出家之人,不能顾父母之劬劳乎?倘得天从人愿,他日入道,则我父母 
  皆为佛矣。如其不然,事由天定,亦不能保其议论也。卿等勿复多言,作速 

① 劳动(láo ·dong)——烦劳。 

② 唧啄——指背地里毁谤。 

③ 匿过——隐瞒过错。 

④ 劬 (qú)劳——勤苦、劳累。 

…  46…

回朝,尽忠辅主,以尽臣职,倘他日我母有弟长成嗣位,亦赖卿等辅政。” 
众臣见太子不从,立意出家,只得拜辞回朝,一路而回。不知后来如何?且 
听下回分解。 

                                太子被戏下武当 

     却说净洛国王升殿,众臣回朝,俯伏金阶奏曰:“臣等到武当山见太子, 
千言万语解劝,太子如风过耳,不肯回朝,臣等见太子执意,以我主无嗣事 
奏之。太子云,曾闻师父说,陛下皇后怀孕,今岁该再有一子即位,臣等只 
得回朝,奏知陛下。”国王见奏,叹曰:“彼若执意不回,难以再去。若云 
孤后更有一子,亦未可准信,此皆非卿等之罪也,樵夫得其报信封为巡检之 
职,众臣各赐白金一斤,免朝三日。”众文武谢恩退朝。不觉光阴迅速,春 
回秋慕,净洛国皇后果又生一太子。国王大悦,取名叫作玄虚。后来长成, 
即净洛国王。 
     话分两头。却说祖师辞众文武回朝,在山静炼修行,有二十年矣。这武 
当山后,原有当山圣母,一日自思曰:“我蒙天尊吩咐,着我在山后,暗伴 
祖师修行,查其行事。不想其人自从入山至今有二十年矣,无一毫破戒,功 
成广大。我不免今夜变作一美貌女子前去戏他。倘得那人春心一动,与我交 
合,那时我神通广大,游遍天下,可不美哉?”思罢,念动真言,摇身一变, 
变一女子,却似西子重生世,犹如观音降山来。三寸金莲,轻移莲步,娇娇 
娆娆,转过祖师禅坛之前,假作悲哭之声,叫道:“师父可看天面,救奴一 
救。”祖师正在禅坛上打坐,忽然哭声近,祖师猛然抬头一看,却是一女子, 
心中大惊,问曰:“小娘子因甚到此?天将晚矣,可速出去。”女子答曰: 
 “妾为母病,回家看母,迷失道路,来至此处。幸遇师父可发慈悲之心,与 
妾在此宿过一夜,明日寻路回去。”祖师曰:“此处乃修行之所,止有岩壁 
下放一禅床,安能住宿?况小娘子又是女流之辈,古云男女授受不亲,小娘 
子可就天色未晚,速出此处,去山下寻一店安歇,明日回去,可不妙哉?” 
女曰:“奴乃女流,若去投宿,有不便处。况奴常有一疾在身,受寒腹痛, 
今日天气又冷,虽此处宿不得,奴今到此,乞师父发慈悲之心,将衣带放开, 
把奴抱在师父怀内,倘得一夜旧疾不发,亦感师父恩德。”祖师曰:“阿弥 
陀佛,是何言也!贫道修行有二十载矣,勿言不近女色,即男子未尝连榻, 
决难从命。”女子见戏祖师不动,一时间假作悲声,叫:“腹痛难当,师父 
乞救奴一命。”祖师如若不闻。女子又叫曰:“师父出家人,逢灾救灾,逢 
难救难,出家之人,何故个铁打心肠。”祖师听久,见其叫得可怜,问曰: 
 “汝旧时腹痛,当用何法治之?”女子曰:“在家略痛,要我丈大之手挪挪 
便好;痛甚,要我丈夫腹对腹相挨片时才愈。今者到此疼痛,丈夫又未在此, 
无人代奴挪挪。乞师父代奴挪一挪,若得见母亲一面,当以死报。”祖师曰: 
 “我乃出家之人,叫我近小娘之身,此事决难。”女子又叫曰:“帅父,古 
云救人一命,胜造六级浮屠。若不快挪,奴必疼死矣。”祖师见其叫得可怜, 
只得近前,用手挪一会。女子又叫曰:“疼甚,虽挪疼不止。古云救人救到 
底。望师父解开衣带,与奴对合片时,奴疼即愈。”祖师曰:“若是如此, 
有死而已,决难遵命。”大步行出月光之下,叹曰:“吾离国家,修行二十 
余载,未逢有道,反被人缠,终非了日,不如下山去,又作别计。”言罢, 
亦不顾女子而去,移步下山,女子见师发怒下山,大惊言曰:“吾有罪矣。 

…  47…

其人修行二十余年矣,天书将至,吾今戏了他,倘此人一去,前功废矣。妙 
乐天尊知之,则我怎了?不如摇身变一老婆子,去路上点化他转,以释前罪。” 
说罢,口念真言,变一老婆子,将朽木化成一铁杵,驾云抢至前面,在路旁 
石上,磨来磨去。 
     祖师忿然下山,正行之间,见前面一老婆子,将铁杵石上磨。祖师住立 
细想,不知作何使用。近前问婆子曰:“贫道见老安人将此铁杵在此琢磨, 
不知作何使用?”婆子曰:“老身为女孙问我讨花针用,家下无矣。老身只 
得将此铁杵磨成花针,与孙女用。”祖师闻言笑曰:“铁杵何日成得花针? 
勿废了神思。“婆子曰:“老身亦知难成,前言既出,许女孙磨成花针,安 
可半途而废?料耐心磨成必有一日也。”祖师听言,亦不再问,遂行。圣母 
见此回打他不转,又变一老子,驾云去三里之外,一手用一铁槌,一手用一 
锥子,在岩边锥岩。祖师至,见老子锥岩,不知其意,又向前问曰:“老官 
用锥在此锥岩为何?”老子曰:“衰老为耕旱田数石,无水应田,故将此锥 
锥开岩沟,透水应田。”租师闻言笑曰:“何日成之?”老子曰:“古云: 
心坚石也穿。何愁不成?衰老用功锥岩月有余矣,若因汝一言而弃之,可不 
废却前功,则不能穿石也。衰老不听汝言,再加勤力之劳,终有一日成功, 
安可废矣?愚细详度,决不困汝一言而半途中弃却前功也。”祖师听罢,踌 
躇半晌,自言曰:“下山以来,见磨杵、锥岩者二事皆难,皆言不肯因一言 
而废前功。我是个出家之人,因一妇人,忿怒下山,而弃前功,不如仍回山 
中再修,看后如何。”思罢复回山中修行。那当山圣母见祖师心回,复入山 
中,大喜,仍变回本相,依旧在山后去躲避不题。 
     却说妙乐天尊在云端见祖师功成,渐入仙道,但未去五脏中之脏。天尊 
显出神通,念动咒语,从空中指出两个瞌睡虫飞去,打在祖师身上,祖师一 
时睡去不省。天尊即唤出割肚神,即将宝剑一把,吩咐叫他剖开祖师腹中。 
剖肚神得令,即将祖师衣带解开,当胸一剖,将肚肠取出。天尊吩咐将肚肠 
放去岩下,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