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孝经 >

第1章

孝经-第1章

小说: 孝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 言 

     五千年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曾经在人类文明史上创造过无数奇迹。随着 
本世纪末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中华文化所具有的博大智慧和神奇魅力正越 
来越引起海内外有识之士的关注和推崇。对中国优秀文化的渴求,已成为当 
今时代持久不衰的社会热点。 
     历史的经验证明,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如果抛弃自己固有的文化传统, 
丧失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就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弘扬民族文化, 
振奋民族精神,是实现国家强盛的必由之路。在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伟大事业中,弘扬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不仅有助于我们认清国情、 
减少前进过程中的阻碍,而且能够成为凝聚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强大精神力 
量,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基于这种认识,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北京大学的一批青年学者,在国内一 
批知名专家的指导下,组织编纂了这套《中国传统文化读本》丛书。 
      《中国传统文化读本》是面向全体国民的普及性读物。它从浩如烟海的 
文化古籍中精选出六十部在历史上影响至巨的经典,按儒、道、佛、诸子、 
杂家、文史、蒙学和家训分为八大类,作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读书目, 
这将使读者在这方面的努力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同时,本丛书避免了以往古 
籍整理中注释繁琐、白活生硬的缺陷,代之以一种全新的编纂方式和设计风 
格,使读者能够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一睹古代典籍的原貌。 
     我们相信,这套凝聚了两代学者心血和智慧的丛书,必将在中国传统文 
化的普及工作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读本》 
                                                           编纂委员会 
                                                       一九九五年三月 



                                  导 读 

      《孝经》是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在中国社会流传极广,影响至巨。在 
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由于统治者的曲解和利用,《孝经》中许多有价值的的 
内涵被冲淡或掩盖了,因此有必要对其加以重新认识。 
      《孝经》共分十八章,是儒家十二经中篇幅最短的一部。 
     关于《孝经》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汉书·艺文志》中讲:“《孝 
经》者,孔子为曾子陈孝道也”,认为《孝经》的作者是孔子。后世信奉此 
说者,代不乏人。但司马迁在《史记》中认为《孝经》的作者是曾子,他说: 
 “孔子以为(曾参)能通孝道,故授之业。作《孝经》,死于鲁。”这种说 
法要比《汉书·艺文志》早数百年。宋代以后,疑经之风盛行,于是又有很 
多新的说法,如司马光的孔门弟子说、胡寅的曾门弟子说,其他还有孟子说、 
子思说、汉儒说,甚至有魏晋儒者作《孝经》之说。隋唐以前,人们遵信孔 
子说和曾子说,其后遂无统一认识,各取所信。今日,除研究者外,人们无 
需为此多费精力,知其为先秦儒者所作就足够了。 
      《孝经》的成书时间不晚于战国,是先秦古籍。孔子门人子夏的弟子魏 
文侯曾作过《孝经传》;此外《吕氏春秋》中的《孝行》、《察微》二篇均 
引用过《孝经》里的句子。因此,《四库全书总目》说:“蔡邕《明堂》引 
魏文侯《孝经传》,《吕览·察微篇》亦引《孝经·诸侯章》,则其来古矣。” 
     儒家经典如五经之《易》、《尚书》、《春秋》等,在先秦均不称“经”, 
只有《孝经》在书名内有“经”字。因此,《孝经》是儒典中称“经”最早 
的一部。 
      《孝经》以孔子与其门人曾参谈话的形式,对孝的含义、作用等问题加 
以阐述。依其内容,十八章大致可分为四部分。自《开宗明义章》至《庶人 
章》为第一部分,共6章,对孝加以概括性论述,并分别对不同地位的人的 
孝的不同表现形式进行阐述。这是全篇的宗旨所在,内容重要;自《三才章》 
至《五刑章》为第二部分,共5章,主要讲述孝与治国的关系,强调孝在社 
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其中的《纪孝行章》则专论孝子应做之事,是对一般意 
义上的孝的解说;自《广至德章》至《广扬名章》为第三部分,共3章,是 
对《开宗明义章》中提到的“至德”、“要道”、“扬名”的引申和发挥。 
因此,这一部分可视为《开宗明义章》的继续;自《谏争章》至《丧亲章》 
为第四部分,共4章。这部分各章之间内在联系不紧密,而是分别以不同题 
目,对前三部分内容进行发挥和补充。其中,《丧亲章》可视为全篇的总结。 
      《孝经》篇幅虽短,文字不满二千,但内容很丰富,也根深刻。后世言 
孝之书,其旨很少有能超出《孝经》的。因此有必要对《孝经》的主要内容 
做进一步的介绍。 
      《孝经》通篇谈孝,那么,《孝经》之孝是什么呢?“夫孝,天之经也, 
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三才章》),“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开宗明义章》)。孝是自然规律的体现,是人类行为的准则,是国家政 
治的根本。这是《孝经》的基本观点,也是全篇的基石。 
     对于生活在家庭中的人来说,孝主要体现在事亲上,即对父母的奉养上。 
那么怎样奉养才算孝呢?“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 
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其亲” (《纪孝行章》)。“生事 
爱敬,死事哀戚” (《丧亲章》)。也就是要以爱敬之心奉养健在的父母, 
要以哀戚诚敬之心祭奉亡故的父母。子有爱敬之心,则父母乐;子有哀戚诚 
敬之心,则在天之灵安。这就是孝。 
     除了直接奉养父母以表爱敬之心外,作为个人,事亲者应具有怎样的修 
养和品行呢?首先,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这是父母所给,不能损伤,即所 
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开宗明义章》)。其 
次,要立身行道,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用扬名天下后世、光耀父母来体现 
自己的孝,这也是孝的最佳表现形式,是“孝之终也”。再次,对待父母以 
外的人,也要尊重,不能得罪。即“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天子章》)。第四,不论环境怎样,都要不骄、不乱、不争,即所谓“居 
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 (同类)不争”(《纪孝行章》)。只有这样,才 
可以避免祸患。具备了上述四条,能够使自己不受伤害,使奉养父母成为可 
能;同时,还可以为父母增光,从精神上对父母进行安慰并使之快乐。实际 
上,《孝经》是在告诫人们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协调好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 
系。这是对当时社会动荡、战乱频仍的现实的一种曲折的反映和批判。 
     有孝就有不孝。《孝经》倡导孝,在一定意义上讲是针对不孝而言的。 
 《孝经》所说的不孝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只重视物质供养,而不重视对亲 
人精神上的安慰,犯上作乱,骄横妄为,最后导致自身罹祸,即“居上而骄 
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 
孝也” (《纪孝行章》)。此外,还包括对父母的一味顺从。面对父母的错 
误主张或行为,如果不去劝阻或制止,必会使父母陷于不义之地,这也是不 
孝,如文中所说:“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不争于君。故 
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谏争章》)在这里,《孝经》 
用辨证的观点,对孝的内涵做了更全面的阐发,使人对孝的理解更加深刻。 
这是后世愚儒所不敢言的。 
     人不仅生活在家庭之中,而且生活在社会当中,在社会中扮演着各自的 
角色。那么人在社会中如何体现自己的孝呢?《孝经》对不同地位的人分别 
进行了论述。首先,天子之孝是不仅要对自己的亲人恪尽孝道,还要推而广 
之,以此教育人民,规范天下。正如《天子章》所说:“爱敬尽于事亲,而 
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此天子之孝也”;诸侯之孝则不同于天子,他应 
做到“在上不骄”,“制节谨度”,这样,“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社稷 
和其民人” (《诸侯章》)。保住社稷和人民才是诸侯之孝;作为辅佐国君 
的卿大夫,他的孝完全体现在言和行上,言行俱遵行正道,“非先王之法言 
不敢言,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这样才可以保住宗庙(见《卿大夫章》); 
士是统治集团中的“基层群众”,他的孝可以用忠、顺二字概括,即《士章》 
所说的“忠顺不失,以事其上”;庶人之孝则与上述诸人都不相同,他要做 
到“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庶人章》)。也就是说, 
按照春生冬藏的规律进行劳作,是庶人之孝。 
     很显然,这些内容所表达的是扩大到社会生活中的孝,是孝对社会生活 
的规范。换言之,一切社会生活都可用孝来解释和衡量。用孝来规范社会、 
规范政治生活、协调上下关系,一句话,以孝治国,是《孝经》所极力倡导 
的。 
     通观《孝经》,谈治国之处甚多。最值得重视的是屡屡谈到天子要以孝 
治国,除《天子章》外,篇中多举先王、明王、圣人之例来加以说明。例如: 
 “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开宗明义章》)。 
所谓“至德要道”就是孝。“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故生则亲安之, 
祭则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 (《孝治章》)。以孝 
治国的作用之大,于此可见。“圣人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圣人之教不 
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其所因者,本也”(《圣治章》)。这里的“本”, 
也还是孝。孝既然对治国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天子自当推而广之,“以德教 
加于百姓,刑于四海”,以身作则,遵行孝道,这是天经地义的,因而可以 
 “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感应章》)。强调天子以孝治国,是对“教之 
所由生也”观点的具体阐述。后世对《孝经》中以孝治国和天子要遵行孝道 
的观点往往不予强调,实际上是忽略了《孝经》的精髓和价值。 
      《孝经》在秦始皇焚书时,与其他儒典同遭厄运。汉初,河间人颜芝及 
其子颜贞献所藏《孝经》十八章,世称颜芝本。该本用当时通行的文字书写, 
称今文本。此外, 《孝经》还有古文的孔壁本,是鲁恭王得自于孔子旧宅壁 
中之本。所以 《孝经》有今文、古文之分,古文《孝经》二十二章,内容略 
多于今文本。唐宋以后最为流行的是唐玄宗于开元年间依今文《孝经》撰注 
的御注本。 
     本书采用的是十八章的今文 《孝经》,底本依通行的御注本。 



                                   孝 经 

                              开宗明义章第一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 
下无怨,女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女。身体发肤, 
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 
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 
修厥德。’” 

                                   大 意 

     作为全文的开启,本章具有纲领作用,对孝的意义,内容和表现形式都 
做了扼要的概括。章中首言孝是“至德要道”,从而将孝的地位抬升到无以 
复加的高度。接着对孝做了进一步阐释:孝是人最根本的行为准则,也是教 
化的源泉所在;它的基本内容是不毁伤父母给予的自然之体,而最高的表现 
形式是通过行孝,名扬天下后世,光耀父母;人在青年时期以事奉亲人来体 
现孝道,中年则以服务于国君为孝,晚年则表现为致力于成为典范表率的实 
践。 
     章末引文出自《诗经·大雅·文王》。 



                                天子章第二 

     子曰:“爱亲者不敢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