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 2006年第04期-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霍金 其实这正是一种积极参与而不是悲观消极的等待。这是选择的自由。科学是没有价值观的,不判断善恶好坏。如果说那些信仰科学时间观的人,对我的“黑洞”理论及其推导的结果有所怀疑的话,那我非常遗憾地说,这不是科学精神。
历史学家 自从那个事件以后,中国人也就发展了自虐的倾向,不顾一切地严责己恶,不计一切地迫害自己以赎罪,同时又充满了进步乐观的情绪,即使那是在果壳里的乐观。
霍金 果壳的意象出自我的一部书《果壳中的宇宙》。这一书名出自于莎士比亚名剧《哈姆雷特》。哈姆雷特认为,即便把宇宙关在果壳中,它仍然自认为是无限空间之王。在我看来,从广义上看,粒子、生命和星体的处境都和果壳相似,尚不清楚的是它们中有哪些自认为是无限空间之王。现代量子宇宙学认为,整个宇宙是由一个果壳状的量子演化而来,果壳上的量子皱纹包含着宇宙中所有结构的密码。
历史学家 凡著中国古代哲学史者,其对于古人之学说,应具了解之同情,方可下笔。盖古人著书立说,皆有所为而发;故其所处之环境,所受之背景,非完全明了,则其学说不易评论。而古代哲学家去今数千年,其时代之真相,极难推知。吾人今日可依据之材料,仅当时所遗存最小之一部;欲借此残余断片,以窥测其全部结构,必须具备艺术家欣赏古代绘画雕刻之眼光及精神,然后古人立说之用意与对象,始可以真了解。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隔阂肤廓之论。(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审查报告》)
霍金 我的确说过,“在谨慎乐观的基础上,我仍然相信,我们可能已经接近于探索自然的终极定律的终点。”但是仅此而已。在科学的意义上,历史是时间和空间所发生的事件,没有你所说的“新旧之分”。那么,什么叫“事件”?在物理学上是有严格的定义的。“一个事件是发生于特定时刻和空间中特定的一点的某种东西。这样,人们可以用四个数或坐标来确定它。从一个事件散开的光在四维的空间一时间里形成了一个三维的圆锥,这个圆锥称为事件的未来光锥。以同样的方法可以画出另一个称之为过去光锥的圆锥,它表示所有可以用一光脉冲传播到该事件的事件的集合。对于空间一时间中的每一事件我们都可以做一个光锥。(参见霍金《时间简史》第二章《空间和时间》)
历史学家 佛教经典言,“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中国自秦以后,迄于今日,其思想之演变历程,至繁至久。要之,只为一大事因缘,即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而已。南北朝时即有儒释道三教之目;至李唐之世,遂成固定之制度。故自晋至今,言中国之思想,可以儒释道三教代表之。此虽通俗之谈,然稽之旧史之事实,验以今世之人情,则三教之说,要为不易之论。儒者在古代本为典章学术所寄托之专家。《中庸》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即太史公所谓:“至始皇乃能并冠带之伦”之“伦”)为儒家理想之制度,而于秦始皇之身而得以实现之也。释迦之教义,无父无君,与吾国传统之学说,存在之制度无一不相冲突。输入之后,若久不变易则决难保持。是以佛教学说能于吾国思想史上发生重大久长之影响者,皆经国人吸收改造之过程。其忠实输入不改本来面目者,若玄奘唯识之学,虽震荡一时之人心,而卒归于消沉歇绝。窃疑中国自今日以后,即使能忠实输入北美或东欧之思想,其结局当亦等于玄奘唯识之学,在吾国思想史上既不能居最高之地位,且亦终归于歇绝者。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审查报告之二》)
'声音渐杳,历史学家和科学家的对话消失在历史的迷雾中,他们最终都变成了思想化石,一种无机物。也许其中的作为信息的思想被储存在茫茫宇宙的一个不可知的空间。那是一个无法验证的地方,也就是没有时间的空间,和没有空间的时间。'
观众 不好,这样的话剧太沉闷了,没有想象力,没有人愿意花上两个小时看这种东西。我们强烈要求改写这出话剧,至少是结尾,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回家。
导演 这样的结尾的确不被观众欣赏。霍金先生,现在请您用您的方式设计一个结尾。
霍金 我不知道所谓的结尾应该如何。譬如说,如果并不存在宇宙的最终理论,仅仅存在一个越来越精确地描述宇宙的无限的理论,那么,这个认识过程也是永远不会结束的。但我可以宣讲我的最新研究成果。我还写了一部书,书名是《果壳里的宇宙》……
观众 这些都是过时的常识,小学生都知道。我们要听故事。
霍金 当事件被讲述,就成为了故事。当初我是一个正在尽力寻求一个问题可用之完成博士论文的研究生。两年之前我即被诊断得了ALS病,通常又被称为卢伽雷氏病或运动神经细胞病,并且我被告知只有一两年可活了。在这种情况下,看来没有很多必要攻读我的博士学位了——我预料不能活那么久。然而两年过去了,我没有糟到那种程度。事实上,我的事情还进行得相当好,还和一个非常好的姑娘简·瓦尔德订婚了。但是为了结婚,我需要一个工作;为了得到工作,我需要一个博士学位。
观众 我认为你没有病,什么ALS病,什么卢伽雷氏病,什么运动神经细胞病,都不是真的。为了推销你的《时间简史》,出版商给你精心设计了轮椅,一下子让你这张脸名满天下,结果《时间简史》卖了几千万册。
霍金 你们怀疑我没有病,没有关系,这些都是小事体。但你们可以相信我的科学研究。上个世纪整个70年代我主要在研究黑洞,但在1981年参加在梵蒂冈由耶稣会组织的宇宙学会议时,我对于宇宙的起源和命运问题的兴趣重新被唤起。天主教会试图对科学的问题立法,并宣布太阳是绕着地球运动时,对伽利略犯下了大错误。几个世纪过去了,它决定邀请一些专家就宇宙学问题提出建议。在会议的尾声,所有参加者应邀出席教皇的一次演讲。他告诉我们,在大爆炸之后的宇宙演化是可以研究的,但是我们不应该去过问大爆炸本身,因为那是创生的时刻,因而是上帝的事务。那时候我心中暗喜,他并不知道,我刚在会议上作过的演讲的主题——空间-时间是有限而无界的可能性,就表明着没有开端、没有创生的时刻。我不想去分享伽利略的厄运。我对伽利略之所以有一种强烈的认同感,其部分原因是刚好我出生于他死后的300年!(霍金《时间简史》)现在我愿意回答问题。
观众 霍金先生,您相信不相信上帝?
霍金 看来科学揭露了一组定律,在不确定性原理极限内,如果我们知道宇宙在任一时刻的状态,这些定律就会告诉我们,它如何随时间发展。这些定律也许原先是由上帝颁布的……(霍金《时间简史》)
观众 这么说您相信上帝了?
霍金 但是看来从那以后上帝就让宇宙按照这些定律去演化,而不再对它干涉。但是,上帝是如何选择宇宙的初始状态和结构的?(霍金《时间简史》)
观众 看来您不相信上帝了?
霍金 一种可能的回答是,上帝选择宇宙的这种初始结构是因为某些我们无望理解的原因。这肯定是在一个全能造物主的力量之内。(霍金《时间简史》)
观众 看来您相信上帝了?
霍金 但是如果上帝使宇宙以这种不可理解的方式开始,何以他又选择让它按照我们可理解的定律去演化?(霍金《时间简史》)
观众 看来您不相信上帝了?
霍金 大部分人相信上帝允许宇宙按照一套定律来演化,而不介入其间促使宇宙触犯这些定律。然而,定律并没有告诉我们,宇宙的太初应像什么样子——它依然要靠上帝卷紧发条,并选择如何去启动它。只要宇宙有一个开端,我们就可以设想存在一个造物主。(霍金《时间简史》)
观众 看来您相信上帝了?
霍金 但是,如果宇宙确实是完全自足的、没有边界或边缘,它就既没有开端也没有终结——它就是存在。那么,还会有造物主存身之处吗?(霍金《时间简史》)
观众 看来您不相信上帝了?
霍金 真正的问题是,确实存在这样的一个统一理论吗?或者我们也许仅仅是在追求海市蜃楼。如果存在一套完整的定律,这将侵犯上帝改变其主意并对世界进行干涉的自由。这有点像那古老的二律背反:上帝能制造一个重到他自己也不能将其举起的石块吗?(霍金《时间简史》)
观众 霍金先生,您到底信不信上帝?
霍金 上帝可能会改变主意吗?这样的问题实际上是假设上帝存在于时间里。上帝可能存在于时间里吗?
观众 您是在问我吗?
霍金 时间只是上帝创造的宇宙的一个性质。是否可以设想,当上帝创造宇宙时,上帝应该知道他企图做什么?
观众 你想让我回答“Yes”or“No”?
霍金 你认为上帝是不是有完全的自由去选择发生了什么以及宇宙是如何开始的?
观众 您能告诉我,在这个问题上您的科学研究的结论是什么?
霍金 如果我们确实发现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它应该在一般的原理上及时让所有人(而不仅仅是少数科学家)所理解。那时,我们所有人,包括哲学家、科学家以及普普通通的人,都能参加为何我们和与宇宙存在的问题的讨论。如果我们对此找到了答案,则将是人类理智的最终极的胜利——因为那时我们知道了上帝的精神。(霍金《时间简史》)
观众 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您的研究表明,我们现在还不知道上帝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上帝的精神”?因此您不能肯定您是否应该相信上帝?
导演 停,停!历史学家先生,现在只好请你按照你的方式再设计一个结尾。
历史学家 观众先生们,今天我们有幸聚会在一起,是为了探讨中国二十世纪的一大公案。观众先生们,你们寻求历史真实的精神让我非常感动,在你们的激励下,我终于研究出王国维先生的死因了。'欢呼声'我注意到分贝测量仪的读数,这给我充足的勇气和信心,公布我的研究成果了。'更大的欢呼声'我又注意到分贝测量仪的读数,这给我更充足的勇气和信心,让我可以非常认真负责地说,静安先生,也就是王国维先生,中国二十世纪的大儒,是被谋杀的!历史书上所说的,1927年6月2日王国维先生投颐和园昆明湖自杀,完全是子虚乌有!观众先生们,这就是我的研究成果。我现在愿意回答问题。
'全场大哗。'
观众 历史学家先生,您是在说后现代评书吗?
历史学家 您也可以这样看,我不在意,什么都可以成为历史,您甚至可以大说特说正说反说真说假说论说戏说,关键不在于真实,关键在于秘密。陈寅恪先生发现了这个历史秘密,于是,他写了《柳如是别传》,把所有的线索都隐藏在里面。
观众 请历史学家先生告诉我们,《柳如是别传》都提供了哪些线索?
历史学家 你们注意到没有,诗人是怎样死的?
观众 诗人先生说他想写一首自己的诗,但写不出来。
历史学家 梦游者为什么要进人黑洞?
观众 梦游者分不清真实和梦境。
历史学家 那女孩儿的话有什么隐喻?观众……
历史学家 乡老坎表达了什么意思?观众……
历史学家 如果你们没有注意到,那些线索就将成为永远的历史秘密了。
观众 历史学家先生不能给我们提示一二三四五吗?
历史学家 即使我给你们提供六七八九十,也没有用。陈寅恪先生把线索写进了每一个字。你不读懂每一个字,你就不会发现那些历史的秘密。
观众 历史学家先生,您说到王国维先生死于“谋杀”,您的意思是不是说,这场谋杀起源于一个“阴谋”。
历史学家 是的,而且是过去两千年来最大的阴谋。
观众 那您说这个所谓的“过去两千年来最大的阴谋”是什么?
历史学家 非常遗憾,我不能告诉你,我不能透露这个秘密。因为这个“阴谋”与超越时空最负盛名的一段历史有关。
观众 您是如何发现这个阴谋的?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