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金领之路 编著:元素 >

第23章

金领之路 编著:元素-第23章

小说: 金领之路 编著:元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群想要有所作为的人。我一定要把我所经历的都告诉他们。让他们从我的经历中
吸取正反面的经验教训,少走弯路。我要告诉他们,管理是一门技巧,更是一门艺
术,需要用心来体会;我要告诉他们,不要害怕挫折,人需要时间来认识自己;我
要告诉他们,我和他们一样,有过迷茫,有过挫折,我流过眼泪,更留过血汗;我
要告诉他们,尽管中国目前的经济体制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从长远的目
光来看,这是一块最适合高级管理人才为之奋斗的热土。面对这个正在全面走向规
范化的巨大市场,我要告诉他们,我准备好了,你们呢?”是啊,从王亚非闪动着
光芒的眼睛里,可以看到她对这个讲台的热爱,看到她想把自己的经历,把自己通
过摸爬滚打得来的知识与学生分享的热切,看到她对中国管理行业人才发展的信心。
    后来副院长张维迎教授又找王亚非,希望建立中国大学管理学院里第一个职业
服务中心,为MBA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辅导。这样王亚非又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里创立
了第一个MBA学生职业服务中心。。

                              “我也有缺憾”

    “我对自己目前的状况还算满意,公司蒸蒸日上;学校的工作也越上越得心应
手;作为一个MBA的回国留学生来说,我应该称得上什么都经历了。算成功吗?留给
别人评说。可我也有缺憾。作为一个女人,我并不成功。”这多少让人觉得有些无
奈。“职业女性”和“贤妻”之间似乎总有着遥远的鸿沟无法跨越,“得到”总要
有“失去”作为代价。看得出来,王亚非是个感性中人;一个很可爱的女人,但这
样有魁力的女人却不能成为一个温柔、体贴的妻子。“我儿子说我在感情处理上有
很多错误。我想也是。家庭不完整,这对一个女人来说,总是一个大缺憾。现在的
我,要考虑的东西太多了,常常是适合的没有感情,有感情的又不适合。我会留心,
希望这个缺憾有一天可以弥补成完满。”王亚非笑了笑,第一次,她的笑容显得有
些疲惫。
    吉普赛人渴望新鲜的空气,明媚的蓝天,同时也就失去了安定的生活,平凡的
快乐。又有谁可以说得清这其中的取舍呢?

                            吉普赛人还会流浪吗?

    王亚非现在的生活非常规律。每天开车24公里去上班,不是去咨询公司的办公
室,就是去北大管理学院的教室。下班后就去游泳,回家后一定是读书和写日记。
“我现在尽量减少应酬。平时也没有什么烦心的事儿,只是偶尔有些挂念在外读书
的儿子。”王亚非和自己唯一的儿子之间相处得非常平等、民主。“我不强求他要
怎么出色能干,就按他的天性发展吧。我能做的就是给他创造一个好一点的环境,
使他未来的选择可以多一些。”也许因为MBA在英国念的缘故,王亚非把中学的儿子
也送到了英国留学,现在开始学的是金融。
    “我是一个精力过剩的人,有用不完的劲头去干事情。我其实倒挺喜欢林黛玉
的,因为她弱不禁风的样子,可以让许多人爱怜。可惜我身体太好了,所以只有这
种劳碌的命。我太喜欢尝试新鲜事物了;各种各样的挑战总能让我热血沸腾。说实
话,我也不知道,5年,10年以后,我正在做什么。一步一步往前走吧!”
    当吉普赛人长途跋涉、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了一个天蓝水绿的地方,他们就
在那里停留,载歌载舞,生活的每一天都有笑声和幸福。可他们天性是不甘寂寞、
不愿顺服的人,当他们决定再次流浪的时候,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抛弃帐篷、马车,
迎着风向前走,去找寻另一处天也蓝,水也绿的佳美之地!

姓名:王亚非英文名:Jane出生年月日:1955年4月12日血型:A型星座:白羊座爱
好:集邮,画画,种花草自认为的个性:直爽,热情最常做的运动:游泳最动听的
歌:《同一首歌》最喜欢的电影:《乱世佳人》《音乐之声》最难忘的书:《白鹿
原》最敬仰的人:小时候最想从事的职业:外交官未来最想做的事情:公司成为行
业代表最开心的事:公司成为行业代表圆满完成一个目标(学业或业务)最尴尬的
事:好心惹祸最讨厌的事:为既定目的去应酬最震撼的一件事:失去好朋友的信任
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爱(爱情和友情)别人对你最有启发性的一句话:对与错只
是时间的关系

                            让我们与他们共勉共进

    全球全球富翁新特征:统计数字表明,近五年全球新诞生的百万富翁中,80%
以上是从事以网络计算机为代表的高科技行业及以风险投资为代表的金融行业,80
%以上是30岁到40岁之间的年青人。
    杨元庆:35岁,联想副总裁,《亚洲周刊》评选的中国两位千喜英雄之一
    李汉生:40岁,方正电子公司总裁
    叶龙:36岁,实达电脑集团总裁 
    杨致远:31岁,YAHOO创建者,全球50位数字英雄之一
    张朝阳:34岁,SOHU创建者,全球50位数字英雄之一
    王志东:32岁,四通利方总裁,新浪网的创建者
    丁磊:27岁,网易创始人
    段永平:38岁,步步高老总,中国两名千喜英雄之一
    宋朝弟:38岁,科利华老总
    求伯君:35岁,金山软件公司总裁
    张思曼:42岁,世界银行常务副行长,代行长
    刘持金:37岁,爱立信中国区副总裁,爱立信学院院长
    邱虹云:22岁,清华学生,视美乐创始人
    皮卓丁:36岁ADOBE中国区总裁 
    冯波:30岁,中国创业投资有限公司首席代表
    王冉:30岁,东方华尔金融咨询公司老总
    曾强:36岁,1998年被《世界经济论坛》列为未来世界百名青年领袖之一,
《时代周刊》将其列入中国网络精英榜,1999年9月与500强老总聚会上海财富论坛
    张瑰:34岁,女,达因集团老总
    段棋华:一岁,段和段律师事务所老总,5年为中国人避免经济损失5亿多美元
    李玲玲:华中理工大学3年级学生,已创办自己的公司
    司徒炎恩:21岁,华尔街股民, 9岁开始对股市着迷,14岁开始交易,15岁创
立家庭基金,年收益在30%以上 
    秦希燕:30岁出头,高级律师,被美国大法官评价为”中国一流的大律师”
    李光斗:33岁,广东华视广告公司经理,其广告创意屡屡震惊世界
    袁岳:33岁,零点调查公司创办人。

                               刘持金

    诺基亚中国副总裁。曾经是爱立信的中国掌门人。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哈佛
MBA ,他的头衔本身已经散发着成功的气息。
    跳槽,这是个不需要回避的话题,但你准备好了吗?

    把握心中的罗盘;
    锁定心中的坐标;
    拟定人生的航线。

    诺基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1990年获美国曼菲斯大学物理学硕士学
位。1997年毕业于哈佛商学院,获MBA学位。
    加盟诺基亚之前,刘持金曾任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爱立信中
国学院院长职务。此前,他曾在美国杜佛工业集团、ROLY国际公司担任高层管理职
务,及在麦肯锡管理顾问公司工作。
    刘持金拥有半导体物理学学士(中国厦门大学)、量子物理学硕士(美国曼菲
斯大学)及MBA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美国哈佛大学)。他目前还是厦门大学兼职教授,
经济日报“中国企业家”杂志常务理事,“世界经理人文摘”杂志专栏作者。

                            在哈佛打太极拳

    差不多所有人接到哈佛商学院录取通知书时都是欢欣鼓舞的,但刘持金最初却
有些犹豫。因为当时除了哈佛外,沃顿商学院、西北大学凯洛哥商学院也向他敞开
了大门。当时这两家商学院在美国《商业周刊》的年度排名上已连续多年轮流坐桩。
    那时的刘持金已在美国生活了6年,不仅拿到了绿卡,而且年薪早已超过了10万
美元,拥有中国留学生在海外渴望拥有的一切。他说:“我根本不需要再拿一个MB
A来证明自己。”
    初入商海时,理工科出身的他习惯于对所有问题进行严谨的分析,后来才发现
商业不同于自然科学,远非123能说得清楚。这样边干边学,几年后他成为美国杜佛
集团的副总裁。
    刘持金开始思考如何才能上一个新的台阶。因为没有受过系统的商业教育;刘
持金总觉有点儿底气不足。工作中,他接触到许多优秀的管理人员,这些人大都有
MBA背景。这让刘持金开始想读书了。
    通知书一下子来了3个,他却不知该选哪一个。他和妻子决定试听后再做决定。
回想起去哈佛试听时的情景,刘持金眼里闪着兴奋的光:’我和妻子刚坐下,老师
就说:“今天来了两个客人,他们已被哈佛录取了;但要不要来,还要旁听一下。”
话音刚落,班长一声令下,教室后排的十多个学生哗地一溜烟地冲下来,围着教室,
边跑步,边喊口号“欢迎,欢迎,下定决心!,然后再刷地回原位坐好,拍桌子表
示欢迎。”
      “这个阵势一下就把我吸引住了”,刘持金笑着说:“后来,我成为哈佛的
学生后,我们班的欢迎仪式,就是我首创的。一来客人,就哗地站开,来上30秒钟
的太极拳。”刘持金掩饰不住地得意。
    然而等待他的是艰苦的学习。刘持金显然低估了学习的挑战性,哈佛的课堂很
活跃;一有问题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举手。不明就里的刘持金过后才知,课堂发言是
算分的。但要想发言,必须有东西可说,那一本本厚厚的案例,要全吃透,难度可
想而知。“在哈佛两年,我为学习企业管理体系,付出了比预想多得多的努力。”
    刘持金是他们班第一个回国的。5月6日毕业典礼,半个启后他就回国上班了。
他说;除了国内有更适合他的快速成长空间外,他还有一个更深的想法。“我在国
外学到的东西并不难,为何不能用所学的知识来影响国内的企业?”一回到国内;
他就给师国企业家》杂志投稿,一写就是十几篇,以至于那段时间,《中国企业家》
杂志上每期都有他的名字。

    刘持金,多才多艺,擅长小提琴、钢琴,而且讲话非常生动,富有感染力,学
生时期曾经获全国大学生演讲比赛第二名,想不到的是这个特长在国内也派上了用
场。回国3年多来,他在北大、清华和企业的讲坛上,传播国外的管理经验,讲过多
少课自己也记不清了。
    刘持金说:“我不是随着.的浪潮回来的,我不讲大话,有人问我在国内做
了些什么,我说:你只要看看我回国后写了多少文章,讲了多少课就行了。”
    出乎刘持金意料之外的是,讲课竟讲出了“优势”:“我认识了许多朋友,他
们反过来又促进了公司的业务。”

                             MBA真的有神奇之处吗?

    有人比喻说,MBA就像是一个满腹经纶但从未给病人动过手术的医生。企业付给
MBA高于一般人的薪酬,企业等待着操练这些MBA或者被操练。
    记者:作为跨国公司的负责人,在任用你的员工时是否特别看重他的MBA背景?
    刘持金:没有。从企业来讲,任用或培养一名职业经理时,并没有考虑此人是
否一定是MBA这种思路,除了投资银行或管理咨询公司以外,我认为大部分企业只是
在某些岗位上,更倾向于雇用有MBA背景的人,但这不是必要条件。以NOKIA为例,
在中国的五千多名员工中,有MBA背景的不过三十几人。
    记者:据我们了解,国内MBA在企业中身价颇高,他们究竟为企业创造了怎样的
价值?
    刘持金:国内许多MBA毕业生好像有一种等待被“高价收购”或“拍卖”的心态。
我想有一组来自美国的统计数字可供参考:美国每年有7-8万名MBA毕业生,但他们
薪水的差距是巨大的。从起薪  10万至2万美金不等,3-5万大有人在,还有一类 
MBA毕业生根本找不到工作,只好转行。
    记者:恐怕他们读的学校“太臭”?
    刘持金:是的。但即使美国几百所商学院中排名前20位的商学院,找到工作的
机率也是从第一名的百分之百到最后一名百分之四五十不等。我们国内商学院培养
出的MBA尽管每年只有几千名,但他们没理由认为自己就“奇货可居”。MBA教育只
是在提供一种知识框架结构,而做企业的人都很认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