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周泽雄三国作品集-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翱耙汛钌下戆埃酶鏊锢桑怪莱鏊直鸹髦忻突⒌那白Α<负踉谑尥醺崭章傥屑驳耐保忠恢ど涠觯嵬ㄋ哪悦拧
〃性度弘朗,仁而多断,好养侠士〃的孙权,天生就具备帝王的威严和驾驭群臣的能力,而他伟大的兄长孙策,也从来没忘记提醒他这一点。孙策也许早就知道,自己好勇斗狠,孤身犯险的气质,注定会命不久长,所以带兵出征时常常将这位阿弟带在身边,让他〃参同计谋〃。更有意思的是,每逢酒宴,群僚毕集之时,孙策还会私下里对孙权说:〃兄弟,你得打点精神,在座诸君,日后都是你的大将。〃那一双极有魅力的碧眼,一眨一眨,眼瞳里倒映出的虹彩,幻化为三千里东吴形胜。
虽然如此,当兄长猝然殒命的时候,哀恸过度的孙权,一时间仍然生出放弃之念。他神情憔悴,悲哀无度,完全忘记了眼下的当务之急。威严的张昭出现在门外,〃孙将军,这是哭的时候吗?你英勇的兄长难道希望你像个匹夫那样哭个没完,把军国大事完全撂在一边吗?你看看外面,天下鼎沸,群盗满山,正等着将军重振雄威,收拾山河。请将军快快更衣,检阅你的部下,整顿你的郡国。〃说完,张昭立在门口,直到孙权一身戎装重新出现,才露出满意的笑容。张昭亲自将孙权恭敬地扶上战马。
孙权上马了,这以后,他再也没有忘记自己肩荷的使命。
当年汉高祖刘邦与淮阴侯韩信相对叙谈,论及带兵之能。韩信对刘邦的带兵能力颇为不恭,〃陛下不过能将十万兵。〃〃那么你呢?〃刘邦再问,〃我?哈哈,我可是多多益善的呀!〃刘邦接下去那句质问,正恰切地反映了他早年作为一介亭长的见识:〃你既然多多益善,何以反而成为我的手下?〃〃臣善于带兵,陛下善于带将〃,韩信答道。
将这个众所周知的故事重说一遍,当然是为了引出孙权的特点。即,如果孙权有部下敢于像韩信这样讲话,孙权根本就不会有任何不快。他知道自己的长处是什么,他知道君王和大将不仅职位上有着不容逾越的分工,能力上也应各有侧重。他需要做的只是,在合适的岗位上找准合适的人才,一旦觑准,决无怀疑。他最擅长做的一件事,便是在不失君王之尊的前提下,与群臣和睦相处,打成一片。也许他还认为:忙忙碌碌、事必躬亲的君主不是合格的君主,他的使命在调度,他只要长着一双善于发现人才、识拔人才的眼睛,就大功告成了。
和张昭的交往,便很能见出孙权这方面的特点。
孙权见张昭无疑是有点怕的,孙权自称〃我在张公面前,从来不敢胡乱说话〃。理由不仅在于此人〃容貌矜严,有威风〃,不仅在于此人学富五车,一派长者之象,也不仅在于此人在东吴宫廷里资格最老,资历最深,还在于这老家伙特会找孙权的茬子。当然,就张昭一面来说,他可能是因为孙策临死前曾特地叮嘱过他,好好辅佐我的弟弟(据说,孙策还讲过类似刘备在白帝城对诸葛亮说过的话:〃若我弟弟不行,先生可取而代之〃),再加张昭年长,所以几乎是习惯成自然地喜欢数落孙权几句。孙权由于年轻,有时难免意气用事,想挣脱人主的拘束衣,与臣下胡来一气,借此稍稍松弛一下绷得过紧的君王神经。一次在酒宴上,兴致勃勃的孙权与臣下约定:〃今天大家都要痛饮,直到有人醉得从楼台上掉下去,这酒才算喝过了。〃但见张昭拂袖而起,在外面自己的马车里一屁股坐定,满脸怒气,哼哼不止。孙权急忙追出来:〃张公您何必呢,我不就是想和大家伙乐一乐吗?〃〃这是君主的取乐方式吗?这是桀、纣辈酒池肉林的行径。〃张昭说得既堂堂正正,又无线上纲。〃罢了罢了,我听您的,这酒不喝了。〃虽然张昭颇有张居正的架势,孙权可不像后来万历皇帝那样,只会躲在宫廷里耍赖般地拒绝临朝。孙权迅速学会对张昭阳奉阴违起来,方法大致同打鼾人接受别人批评相似:虚心接受,坚决不改。孙权在外面打猎射虎,张昭见了总又要唠叨一番〃为人君者,当如何如何〃的大道理,孙权鞠躬谢过,转眼便给战马加上一鞭,又朝着猎场飞驰而去。
〃孩子,你耍我呐!〃张昭气坏了,不觉也老夫聊使少年性起来,遂托病不起,拒绝上朝。孙权可不想得罪这位没有幽默感的老爷子,几次三番派人去请张昭都不搭理,孙权只能亲自出面。〃张公,孙权给你赔不是来了,你快出来吧。你再不出来,我可要在外面放火啦。〃君主无戏言,火焰果然在张邸四周燃烧起来。耿直的张昭不仅没有出来的意思,反而让下人用泥土把大门填实,完全摆出一副视死如归的架势。〃快快灭火〃,孙权只能改变主意。这以后,孙权便一直站在张昭门外,从早晨到黄昏。随着一声〃咿哑〃,在两个仆人的搀扶下,张昭终于出来了。孙权立刻迎上去,两人抱头痛哭。
孙权也该任命一个丞相了,所有人都举荐张昭。这一刻,孙权的那双碧眼可一点没看含糊,他没有答应。他知道,张昭属于可敬重而未必可倚重的人,性格刚直不屈,孙权宁可以师礼待之,也不想把国家交给他管理。当然,孙权嘴上说得漂亮溜滑:〃张公年事已高,丞相一职殊劳心力,恐与张公健康有碍。〃结果,无法〃立功立德〃的张昭,老年时只能在家里从事〃立言〃活动,专事著述起来。
孙权拜将,亦颇值一书。东吴原有一班当年追随孙坚、孙策的老将,个个具有廉颇般的老资格,但孙权看出来,这些人皆忠勇有余,智谋不足,难以荷一方之任。所以每逢大战,孙权都会起用一些新人。这些新人在证明自己真才实学之前,如何让老将们诚心服膺,便成了对孙权的一大考验。你想想程普这样的人,甚至当年与雄姿英发的周瑜同领大都督之职都不仅没有深感荣幸,反而满肚子不快活,让他们听命于比周瑜名声差好几个档次的小字辈调度,他们能接受吗?
他们能接受,因为孙权有办法。孙权让出身寒门的平虏将军周泰镇守濡须坞,老资格的朱然、徐盛任周泰的副手。孙权知道朱、徐二位肯定满心不服气,一天便以视察之名来到濡须坞。酒席上觥筹交错,孙权突然让周泰把衣服脱了。在座的还没等明白过来孙权的用意,便集体倒吸一口凉气,但见周泰身上,剑伤累累,刀痕处处,简直可用体无完肤来形容。〃周将军这一道伤因何而起?〃〃周将军这一道伤来自何处?〃〃周将军这一道伤又为哪一个敌将所创?〃伴随着孙权与周泰的一问一答,举座皆惊,齐齐把敬仰的目光投向周泰。为加强和巩固戏剧效果,孙权再接再厉,临时又急出一把眼泪来,边抚摸着周泰的臂膀,边泣不成声,〃将军,我与你亲如兄弟。将军在战场上战如熊虎,为孙某不惜躯命,以至受伤数十余次,皮肤历历如刀凿,我孙某又怎能不知恩图报,委将军以兵马重任呢?〃朱然、徐盛在一边听得噤若寒蝉,从此再也不敢对周泰有任何不敬。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吕蒙,早先也曾受到鲁肃的轻慢,〃吴下阿蒙〃的浑号,当颇能说明吕蒙本来地位之有限。但孙权用人不疑,还广造声势,大搞促销活动,为提高吕蒙的知名度可谓不遗余力。事实证明了孙权的慧眼识英才,夺回荆州,击败关羽,吕蒙功高,堪称一时无二。吕蒙病重时,为使爱将起死回生,孙权曾在全国范围内高价寻访杏林圣手。人主而能贤达若此,吕蒙真可死而无怨了。
陆逊被孙权任命为抗击蜀军的主将时,也许整个东吴都在私相询问:〃陆逊是谁?〃孙权遂仿效汉高祖刘邦〃韩信拜将〃的做法,大起将台,在做足了声势之后,才将陆逊隆重推出。《三国演义》里罗贯中对此颇有渲染,兹不赘。
其实陆逊早先因吕蒙病重而领军职之时,就曾将自己的藉藉无名利用为克敌制胜的法宝。他知道关羽极端自负,遂在杀心初动之时,先给关羽写了一封信,信中一面对关羽的神勇大加赞叹,一面将自己的仰慕之情表达得无比肉麻。如果关云长真是〃大意失荆州〃的话,这份〃大意〃也差不多是陆逊强加给他的。──碰到这样一个只会奉承拍马的东吴小子,关羽那把漂亮的长须能不飘飘欲仙吗?
孙权对周瑜、鲁肃,均敬如兄长。虽然没有刘备那种动辄与爱将〃寝则同席〃的爱好,但把他们请到家中,一边喝酒,一边秘密商议,孙权处理得别有一套。为了加强对部下的笼络,商议前他常常还会把自己年高德劭的老母请出来,让母亲代自己说两句得体的话。孙权派诸葛谨出使蜀国时,因诸葛谨乃诸葛亮的亲哥哥,所有人都认为诸葛谨将一去不还。〃胡说〃,孙权拍案而起,〃我与子瑜(诸葛谨字)生死与共,天地同鉴,子瑜不会背叛我,就像我不可能背叛子瑜一样。〃果然,诸葛谨回来了。
孙权识人之明,即使酒意朦胧之时,仍不减分毫。据《资治通鉴·卷七十二·魏纪四》记载,蜀人费祎出使吴国,孙权酒后吐真言,对费祎说道:〃贵国杨仪、魏延,不过是两个小人,即使对蜀国曾有过鸡鸣狗盗之德,也不该委以重任。贵国一旦没有了诸葛亮,两人必定会生出祸乱来。诸君太不晓事,不知早加防范,那时不仅贵国深受其害,怕也要连累孙某不轻。〃──这是惊人的预言,由于后事完全如孙权所料,孙权便不仅善于识人知人,竟然还显出看破悠悠时空的超凡功力。
江东那一双碧眼,深不可测。
孙权本来也有称霸中原的雄心和意图,所谓〃思有(齐)桓(晋)文之功〃,只因鲁肃的规劝,他才即刻明智地放弃了这一想法,决定先识时务,再成俊杰(鲁肃当时告诉孙权:〃汉室不可能复兴,曹操也不可能猝然灭亡,所以将军只有鼎足江东,先观望天下再说〃)。孙权的长处在于,一旦明确,他绝不轻易改变自己的基本思想。这以后,孙权便兢兢业业,先求安定一方,同时百般警惕,不断做好外交工作。总体上看,孙权的政策较少攻击性,无论赤壁之战还是彝陵之战,都不是由他挑起战端。袭击关羽,其实也是蜀国食约在先,对荆州借而不还。为了一方太平,孙权时而与蜀国和亲,时而又想着与魏国通婚,于兵法中的〃借〃字诀玩得犹为娴熟:或借力打力,或借力去力,或借力生力。
吴国派使者赵咨都尉出使魏国。曹丕问道:〃吴王何等主也?〃赵咨答道:〃聪明仁智,诚乃雄略之主。〃〃愿闻其详〃,曹丕显得饶有兴致,赵咨便做了这番发挥:〃纳鲁肃于凡品,是其聪也;拔吕蒙于行阵,是其明也;获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荆州而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据三州而虎视天下,是其雄也;不得已而屈身于陛下,是其略也。〃这最后一句话,即孙权之〃略〃,更能说明孙权的本质。因为,我们只有将他的隐忍与韬晦(亦即陈寿所谓〃勾践之奇〃),与〃安得弯弓如满月,亲射虎,看孙郎〃的勃勃英姿结合起来,才更能接近那双眼睛的真相。
在那样一个乱世,孙权居然能把人主的位置坐得那么稳妥、长久,实际执政时间长达半个世纪,简直是一个奇迹。难怪曹操生了那么多杰出的儿子,仍然要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
玄而又玄的英雄
1815年6月18日,比利时南部滑铁卢,尸横遍野。借着吊丧般的月光,人们看到一个鬼影从死尸中袅袅升起。他掏空了四周遇难战友的口袋,金币、挂表、细软等物,然后急速向巴黎方向滑行。他叫德纳第,因为拣回一条生命,从此便不再把生命的价值太当一回事。读过雨果《悲惨世界》的人都知道,这家伙终于没出息地成为一个忘恩负义、见钱眼开的势利鬼,使人厌恶的程度更甚于小说中那个对冉瓦让穷追不舍的警官沙威。
〃往事越千年。〃回到公元184年,具体日期不详,今山东平原县境内某开阔地上,一小股官兵刚刚与黄巾军张纯部队狭路相逢,官兵损折严重,贼人得胜后呼啸而去,听任吊丧的月亮再次君临天下,挨次移过地上那一具具还没来得及〃马革裹尸还〃的汉家官兵。又一个人影从尸堆里挣扎着爬起,嘴里哼哼唧唧。我好像看到他了:一张年轻的二十三、四岁的脸,不知是月光还是出血过多的缘故,他的脸显得非常白皙,中箭的左臂上,搭拉下一大片血痕。我们发现他还长着一对令人惊讶的大耳朵。
根据达尔文的见解,人类的耳廓,除非它会动,不然将是一种多余的摆设。一双会动的耳朵,至少在猴子那里,会极大地有助于提高警惕:当需要判断敌情方位时,会动的耳朵无疑大占便宜。光线太暗了,我是说历史的光线,我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