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密码-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约到了宋代形成现在民间传说中的故事形态。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对孟姜女传说进行了系统研究,断定孟姜女哭的是齐国故城,而不是后来传说中的齐长城,更不是秦长城。另据《临淄文物志》载,杞梁墓位于今山东淄博临淄区齐都镇郎家庄村东,其封土于1967年整地夷平,但墓室尚存。这是杞梁妻故事最具真实性的物证。2006年,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收录了山东淄博作为源地申报的“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另外,牛郎织女传说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小雅?大东》,“大东”是周王朝的地名,经考证,淄博沂源县在地理位置上是“大东”的核心地区。2006年8月,淄博沂源县宣布沂源是牛郎织女传说的发源地,并申报第二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前,全国民俗专家已进行了实地考察,认为沂源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已形成了有关牛郎织女传说的众多古迹和习俗,并且有文献方面的支持,基本符合牛郎织女文化源地的主要条件。
注释42:
古时的译经者在翻译佛经时,有‘四例五不翻’的共同守则。据说这是玄奘制定的翻译原则。
其中的“四例”是:1。翻字不翻音:如“般若”二字,与诸佛菩萨所说的“咒语”,虽然已经将梵字译成中国文字,但却保留原来的梵音。2。翻音不翻字:如佛胸前的万字相,字体虽然仍然是梵文,却译成中国的语音。3。音字俱翻:如大藏经中的大小乘经典,全部译成中国的语言文字。4。音字俱不翻:如梵文版本的佛经,全部保存梵文与梵音。
其中的“五不翻”是:1。多含不翻:如阿罗汉,一个名词含有多种意义,无法用汉语某一个词汇概括,故不翻。2。秘密不翻:如佛经中的一切陀罗尼神咒,中文根本就没有适当的词句可以表达其中所含的奥义,故不翻。3。尊重不翻:如般若,虽然可以译名“智慧”,但这种能够透视诸法实相、亲证人生真理的智慧,并不是一般人的智慧可比,为了显示般若的尊贵,避免使人产生误会,所以只译其音,不译其义。4。顺古不翻: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虽然可以译为“无上正等正觉”,但古代的译师故意保留原音,目的是显示佛道的殊胜,所以后来译经的人随顺古人的意思,保留不翻。5。此方无不翻:如庵摩罗果,是印度当地的一种药果,其他地区没有,所以不翻。(庵摩罗是清净无垢的意思,可译名“清净无垢果”)
正文 第97节:(97)
注释43:
藏传佛教是中国佛教三大系统之一。佛教在西藏的发展历史一般分为“前弘”和“后弘”两个时期。前弘期自7世纪中叶到9世纪中叶,期间佛教与当地原有的苯教不断斗争、发展。到9世纪中叶,郎达玛(达磨赞普)禁佛,只有边区残存一些佛教,前弘期结束。10世纪后期,佛教逐渐由西康、青海、阿里等地将戒律传回西藏地区,同时有一些人去印度求法,后弘期开始,佛教逐渐发展成为藏族全民信仰的宗教。
注释44:
阿底峡(982年—1054年),古印度僧人,学者。北宋宝元元年(1038年)受阿里王子绛曲微之请进中国西藏传播佛法和医学。著有《菩提道灯论》等五十余种论著和《医学八部》等医学著作,并请那措译师等共译十几部经典为藏文,是藏传佛教历史上重要的人物。他的弟子仲敦巴等弘传其学说,发展为噶当派。
注释45:
拉卜楞寺是中国藏传佛教重要寺院,是格鲁派六大丛林之一。藏语中“拉卜楞”又译“拉章”,原意为“佛邸”。拉卜楞寺历史上号称有学僧3600,最盛时达四千余人,以学风严谨、学制完备、讲学昌盛、戒律整饬、学者辈出著称。全寺建筑气势恢宏,错落有致,所藏经书极为丰富,还有大量珍贵的宗教和历史文物,事实上是一座藏族文化、艺术博物馆。
注释46:
左拉(1840年—1902年),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娜娜》、《萌芽》、《金钱》、《崩溃》等。他开创了自然主义文学流派。其主张为“准确地按照事实描绘生活,既不需进行任何评价也不需深入事物本质”,即“我看到了,我说出来,我一句句地记录下来,仅限于此”。
这里说谢惠仁只在乎看到什么,而不去想看到的东西代表什么意义。
注释47:
“纻”的语义,《慧琳音义》卷七十七引《释迦方志》卷上,说:“纻者,脱空象,漆布为之。”
夹纻,是一种漆塑像的方法,先用泥塑成胎,后用漆把麻布贴在泥胎外面,漆干后反复再涂多次,最后把泥胎取出,因此也叫“脱空像”、“脱沙像”等。这种方法塑像不但柔和逼真,而且塑像很轻,因此又称“行像”。
夹纻造像,原为古代中国创制发明。在汉代,中国已有用漆布制成冠、莒的事例。佛教传入后,这一技艺应用于造像,便成为中国特创的新的漆器品种。这是印度古来所未有的,因而各经论中均未有这一项造像记载。《洛阳伽兰记》中有许多关于“行像”的记述,其都是用夹纻法造成。
在唐代,夹纻造像技术就已经很成熟了,八世纪鉴真大师和他的弟子如宝、思托等去日本弘化时,带着这项造像的技术师同去,在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制造了丈六本尊卢舍那佛、丈六药师、千手观音等夹纻像,其构造的技艺极为精妙,至今日本奉为国宝。(这一点,在后文成为谢惠仁的破解密码的线索之一)
注释48:
古时在塑佛像时,预先在佛像背后留一空洞,开光时,由住持高僧把经卷、珠宝、五谷等放入封上,称“装藏”。这是藏传佛教的仪轨。汉地佛教亦有,不过也有实心佛像开光的。
装藏过程是很严格的,首先要用朱砂水洗净佛像的空腹,然后趁湿蘸上带有香味的藏药用以防腐、防虫、防蛀,最后再依次装入珍珠、五宝、贝叶、经书等等。佛像装藏完毕后,再经高僧开光加持,才能具有灵魂和灵性。
注释49:
中国佛教四大道场,也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所传四大菩萨分别显灵说法于此。分别为山西五台山,传为文殊利师菩萨的道场;浙江普陀山,为观世音菩萨道场;四川峨眉山,为普贤菩萨道场;安徽九华山,为地藏王菩萨道场。
注释50:
五体投地现多用为成语,表示无上的敬服,但其意来源于佛教,是典型的佛教概念转化为日常用语的例子。五体投地也称为“五轮投地”,是一种佛教礼节。五体(五轮)指两肘、两膝和头,佛教徒行“顶礼”时,五体都要着地,为佛教最高礼节。
注释51:
丛林,是指佛教僧众聚居的寺院,意为众僧和合共住一处,如树木之丛集为林。
一般来说,一些大寺院可以有些下院,对地方寺院进行佛事活动及其他方面的管理。比如,属寺若收弟子,受戒仪式要在主寺进行,等等。
丛林制度在当时是维护佛教稳定发展的开创性制度,有利于佛家的规范化管理。
注释52:
光孝寺,全国重点寺院,在广州市内,是广州现存最古老的寺院,时间可追溯到西汉年间。梁天监元年(502年),智药从印度带来一棵菩提树,种于寺庙戒坛前。唐代贞观十九年(645年)改名为“乾明发性寺”,传说慧能曾在寺中菩提树下剃发受戒,开创佛教南宗。宋代绍兴二十一年改名为光孝寺。后历代扩建,规模很大,为岭南丛林之冠。
正文 第98节:(98)
附录二
日本藤原家族简介
一.关于藤原家执掌日本政权的历史
藤原家族是日本历史上最显赫的家族之一。
藤原家族的始祖是中臣镰足(614年—669年),他是当时日本的实际统治者。7世纪早期,苏我氏完全把持朝政。645年,中臣镰足和后来的天智天皇发动政变,杀死苏我氏的首领苏我入鹿。天智天皇登基后,任命中臣镰足为内大臣。他上任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这就是著名的大化革新。中臣镰足死时,天智天皇赐姓藤原。从此,中臣家族便以藤原为姓。
中臣镰足之子藤原不比等(659年—720年)是采用新姓的第一个人。由于父亲的威望,他在宫廷中取得了很高的地位。他的两个女儿都嫁给了天皇,开始与皇族结成裙带关系。(后文还有详细说明)
但是这时藤原家族只是地位显赫,直到9世纪下半叶,藤原家族才开始操纵政权。
下面所说的几个藤原家族的人物,是在历史上有重要作用的。事实上,藤原家族真正把持朝政的人有很多,就不一一例举了。
藤原良房(804年—872年)是在位天皇的岳父、皇太子的外公。857年任太政大臣。天皇死后,于858年扶立九岁的太子登基,即清和天皇。藤原良房亲任摄政,成为日本历史上第一个非皇族血统而担任此职的人。自他开始,藤原家族把持朝政达300余年。
藤原家族的权力和威望是依靠政治谋略取得的。
第一,藤原家族将他们的女儿嫁给天皇,这意味着藤原氏的姑娘成为皇后,藤原氏的外孙就是未来的天皇。结果,藤原家族的族长,无论在朝在野,都可以左右朝纲。
第二,藤原家族还利用佛教夺权。他们经常以虔信佛教的几位天皇出家修行为范例,劝说有独立思想的天皇不理政务,出世隐退。在其后的两个世纪中,这样的逊位竟达八次之多。
第三,藤原家族丝毫没有忽视为他们的政治权力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他们以接受“职分田”、“位田”、“职封”、“位封”和临时赏赐的名义,获得大量土地、劳力和财富,这一方面使土地所有者大大减少甚至完全免除纳税的义务,另一方面又使藤原家族得以将国家钱粮饱入私囊。
这样一来,藤原家族虽然没有推翻或取代皇室,但是已经成为日本的实际统治者。不过,天皇到了法定亲政年龄,是必须结束摄政的,因此藤原良房的侄子藤原基经建立了关白制度。
藤原基经(836年—891年),872年成为藤原家族的首领,四年后任摄政。他为了进一步扩大权力,创立了“关白”官职。“关白”一词出自《汉书》,系“禀报”之意,在日本不久便变为官职之名。这样,藤原氏便开创了日本史上“关白政治”这一特殊政体,即以外戚身份在天皇年幼时作“摄政”、天皇成年后作“关白”的政体。“关白”一职比摄政和首相有着更大的权利,他是天皇的代言人,其地位仅次于天皇。摄政、关白制度在史书上也称摄关制度。
884年,藤原基经迫使阳成天皇退位。887年,非藤原家族皇妃所生的宇多天皇即位,当然不再启用藤原家族摄政,但刚即位的宇多天皇赋予他总揽国政全权,诏书说:“其万机巨细,己统百官,皆先关白太政大臣,然后奏下。”但后来,藤原家族的人实际上被宇多天皇限制了权势,直到藤原基经的儿子藤原时平重新确立起藤原家族的霸权。
最能体现藤原家族势力的人物是藤原道长(966年—1027年)。作为平安中期的摄政,藤原道长的权势极大。995年,他成为藤原家族的首领。1017年任太政大臣,一切朝政均由他的“政所”决定,从摄关家发出的命令作为“政所下文”、“殿下御教书”,取代了“宣旨”、“官符”,朝廷变成仅司礼仪的场所。而此时藤原氏庄园已占全国土地十几分之一,从而扩大了摄关政治的经济基础。
正文 第99节:(99)
藤原道长有四个女儿被选为后妃,而后一条、后朱雀、后冷泉三位天皇都是他的外孙。他在三十余年的时间里享尽了荣华富贵,他的府邸比皇宫还要富丽堂皇。日本著名古典小说《源氏物语》和《荣华物语》所描写的正是藤原道长醉生梦死的生活。他有一首诗道出了他执政30多年得意的心情,其中一句是:“斯世即我世,我做我所思,皎皎十五月,圆盈无缺时。”
1027年藤原道长死后,藤原家族开始没落。
后来的藤原赖通(992年—1074年)曾任三代天皇的摄政,把持朝政52年,直至非藤原氏女儿所生的后三条天皇于1068年即位,藤原赖通被迫引退。到12世纪,在日本朝廷中终于肃清了藤原家族的势力。此后的日本便是源平二氏之争的天下。
二.关于光明皇太后的历史
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前文中所说的中臣镰足之子藤原不比等,把自己的女儿藤原宫子嫁给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