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意三国-第1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而来的军队。”李晟豪气冲天的保证道。
“好,好!”伊籍抚掌大笑,随即小声低言:“不知此处方便否?”
“四下之内,无不可言之人。”李晟一听,脸上的笑容淡淡的绽放出来。他知道“戏”来了。
李晟的话一出口,就像在在平静地水面上投入一颗石子一般,荡起了一圈一圈的涟漪:自主来投奔李晟不久的马良、廖立,心中都对李晟于自己的信任感动不已,他们都觉得自己这次的选择是最正确的——毕竟只有信任属下的人才能得到属下的信任,这从来都是双方面的,而不是一头乐的付出;至于伊籍则是从李晟这简单而坚定的话语中感受到了一种傲视天下的气概。“四下之内无不可言之人!”这话对伊籍而言可真是豪迈的紧。
“既然如此;那我便直问了。”伊籍收敛起脸上的笑容,庄而重之地问道:“子旭可有志于天下?”
“有,当然有!”李晟毫不犹豫地回答道:“事实上天下的每一人都应该有志于天下才是。笔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当然我对这天下的想法比其他人更热切一些。”
“好!”伊籍赞了一声,心中对李晟着既自白又含蓄的回答感到十分满意。“真是高明的回答。如此地说法,非但简单明了,又不会成为别人的把柄。嗯,真是高明!”伊籍在心中暗赞。
他沉沉的看了一眼李晟,再一次开口问道:“那子旭可有心获取荆襄?。”
“有心!”李晟简单的回答道:“荆襄乃四战之地,其土地人民皆丰厚于江南其他各处。只要以荆襄为基地、南收交州,西入巴蜀、北定关中,这天下也就是唾手可得的事情了。”明白伊籍究竟想做什么地李晟微微的向伊籍透露了些许自己的战略意图。
“既如此,子旭为何甘于在这西阳当一个小小的县令呢?”伊籍问出一个许多人都不理解的问题:“以你的关系,成为地位较高的长史、郡丞并不是什么很困难的事情呢!”
“治大国如烹小鲜,我只是想在一个地方来尝试一下自己治理国家的手段而已。当年的赵括果然是兵法上的天纵奇才,但他却因为没有亲身的体验实践过便指挥大军,而最终落下一个长平兵败的下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失误。我之所以心甘情愿窝在这个小地方,所为了的,也就是想不变成赵括那样的人罢了。”李晟微笑的解释道。
“原来如此。”伊籍点点头,一下子明白过来。“那么你接下来的计划是什么呢?如果不在北兵南下之前就具备一定实力的话,恐怕你就有万分的雄心壮志,也终究是无能为力的啊。”虽然已经明白李晟眼下势弱的原因,但是伊籍结合了一下整个天下的局势之后,依旧为李晟的将来而担心着。
“在北兵南下之前,我并不需控制整个荆州,只需成为南方一地的太守就可以了。虽说丢城矢地诱敌深入是必须的,但这样的执行者最好不是我们。作为收复荆州的我们应该是一往无前的,不是么?”李晟脸上露出一丝故作阴险的微笑来,他看了一眼对自己话颇有些赞同的伊籍,接下去说道:“北方的两大势力正在黄河一线对峙,其决战可能就是今年的事情,但就算是曹操或是袁绍取胜,其一方想要完全吞噬掉另一方完成对北方的控制却是需要好几年的事情。在这几年里,我想我应该是有时间一步一步来的。”
“那也确实……”伊籍想了想,神色一正,恭敬的对李晟拱手说道:“子旭对未来的安排果然妥当,不知这计划中可有我的位置?虽然因为其他的原因,我现在还不能认你为主,但今后凡是需要我帮忙的,子旭皆可提出。”
“如此,多谢了。像机伯先生这样的人才我可是求之不得呢。”李晟欢喜的说道。他是真心实意的欢迎每一个来投奔自己之人的。因为他明白自己要成就理想,就必须获得更多人的支持。
伊籍下去歇息了,自己的属下们也各自离开了县衙,回到了他们在城内的宅院中——天已经很迟了,夜幕中的明月已然当空正挂在那儿,把自己的光辉毫不吝啬的播撒在地上。
李晟坐在大堂的主位上,面对这一下子冷清下来的地方,静静的却是一动也不动。一个令他觉得奇怪的问题冒上心来,令他颇有些疑惑的皱着眉头。他在思考着什么,然而这思考的结果却不是那么容易得出的——他因此而陷入了苦闷之中。
“晟哥哥为什么还坐在这里呢?”也不知过了多久,一声柔美之音在这空无一人的地方想起,打断了李晟的思绪。李晟抬起头来看时,却见自己的妻子铛儿正略略有些困意的斜倚在门上,一脸担心的望着自己。元旦过后,她并没有返回隆中,而是坚持着呆在李晟的身边,担当起了照顾李晟的任务。
“想一些问题呢?”面对妻子关切的目光,李晟苦笑了一下诚实的回答道。
“想什么问题呢?”铛儿轻轻的走到他的身旁坐下,眼中那一泓盈盈的秋水透着丝丝柔情。
“我在想,为什么有人会在我们如此弱小的情况下就会来投靠我们。要知道我们现在可是要钱没钱,要名没名,像廖立、马良这样的人怎么就会眼巴巴的赶来呢?他们和我平时可并没有什么来往阿。”李晟直接说出自己心中的疑惑。他觉得这并非什么机密的事情,虽然对属下有些难以说出口,但对妻子却是可以倾吐的。
“原来是这样啊。”铛儿缓缓地舒了一口气:“对于这样的事情,晟哥哥为什么一定要追根究底呢?只要对方是来帮助我们的不就行了吗?何必要想那么多呢?”她微笑着,轻声宽慰李晟。
“不必想得太多?”李晟脸着铛儿所说话,轻轻的摇了摇头,“怎么能不想太多呢?自己已经是一方之主了。考虑的事情如果再不周全一下的话,随便的一个失误就有可能造成所有人的覆灭啊。”权利越大,责任也越大,李晟觉得自己不可能再像以前那般天不怕地不怕了。
第三卷风扬 第二章 战鼓擂(全)
令人困扰的问题,李晟终究没有得到答案。只是为了不再让妻子担心,他却是将事情的压在心中再也不表露出来。对于李晟来说,妻子放弃隆中家里的安逸生活来到这一切皆百废待兴的西阳来照顾自己已经是够辛苦的了,自己身为一家之主实在应该多多体谅她一些,不能让她再担心受怕起来。既然妻子让自己暂时放弃,那自己也就应该不再去想那些就是。反正多一些人来投靠自己,也不是什么坏事,相反这应该是好事才对。
暂时放下这个始终琢磨不出答案的问题,李晟着实享受了几天安稳的日子。由于徐庶他们帮忙,一般的事情根本根本就不需要李晟自己来处理。除了有非常重大的事情发生之外,李晟每天做的也就到各地去瞧瞧看看,然后再花一个时辰听取徐庶他们一日的工作报告而已。这样的生活是非常暇逸的,与徐庶他们天天忙到晚相比,李晟简直是生活在仙境之中了。
新来的马良、廖立两人李晟也分派给他们了新任务:马良被派去做官员们的先生,以求让那些刚刚从百姓那儿挑选上来的人,学会如何处理政事;廖立则被李晟直接带在身边,成为与张机平起平坐的“顾问”,好让现在兼着这个职务的石韬能够有更多的精力去做他原本的事情——负责整个李晟领地的行政。
对于这样的安排,马良安心的接受了,并迅速的准备起来。而廖立却颇有些不满的找上了李晟。他是心高气傲的,总想一下子成就一番事业而让天下都知道自己的名字。他看到与自己一同到这里本事又不如自己的马良都当上了独当一方的主事,而自己却被一个什么“顾问”的头衔给牢牢拴在李晟的身边什么也做不了,心中顿时就对李晟不满起来。
“为什么要让我做这个什么做不了的顾问?”他找上李晟,毫不客气的质问他。
“你有能力吧!”李晟这样问他。
“自然!”高傲的廖立回答的很自信。
“既然如此,一般的工作怎么能适合你呢?”李晟微笑的说道:“公渊乃大才,我有意让你去做一方之首。我现在管了四个县,虽说真正要负责的只有两个,但这其间道路不通,政令不畅,我也不晓得鄞阳那边新政的执行情况究竟是如何,所以我想派一个人去负责那里,直接管辖鄞阳地方。这个人选我本是圈定你了。只是考虑到你新来乍到,对于新政的各个方面都不是很熟悉,对于新政的统筹也不是非常了解,只好把你先留下来,让你在我身边先呆上一阵时间,将各项的管理先熟悉了,然后在派你过去。”
“哦?”廖立闻言笑了起来,对于李晟的解释他是非常满意的。出于对本身才华的自信,他对人待物上都不可避免的带了几分傲气。即使是面对李晟,他也是如此。他原本就是一个有野心不甘于人下的人。虽然他自己也明白自己没有成为主君的气魄,但他也就想凭借着自己的能力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他认为自己能够达到,也应该可以达到这一点的。
廖立心满意足的去了。他与李晟谈论的事情,被李晟拿来与石韬、崔浩、徐庶他们讨论。在西阳的势力之中,若说众人与主君李晟在关系上亲疏有别的话,那以李晟同窗加好友的身份入幕的石涛等人无疑算是李晟手下与他最亲近的一批。当然与他们同样亲近的黄忠、魏延、徐定、彭岭、罗照等人,涵盖了李晟手下大部分的官员将领。事实上在李晟手下也只有新近来投的马良和廖立,暂时没有得到李晟的绝对信任。
“嗯,事情就是这个样子。我向廖立做了如此地许诺。我知道这有可能会造成你们心里的不平衡,所以便找你们过来和你们说说这事情。”虽然已经被众人视为君主,但李晟这个君主还是显得相当地稚嫩,向臣下解释自己所作所为的事情。一般的主君是不会去做,而李晟却做得如此自然,似乎全然没有那所谓的面子问题。倒是将一旁的几个人看得有些发楞。
“这根本就没必要说吧?你是主公,是我们老大耶!”众人有些目瞪口呆的望着李晟,良久之后才略略明白过来:“主公在某些时候,还是没有作为主君的自觉。”
不过李晟既然把他们庄而重之地找了过来,并同他们说上这些,那也就说明李晟确实认为这些事情是有要与他们讨论的必要。虽然不太明白这样的必要是不是真的,但既然都来了,那就必须继续讨论下去。
“公渊的名声我们都知道,以他的能力确实能做到这一点。只是我想明白,主公为什么要向他解释这样的事情,这只怕不是为了取得他的忠心那么简单吧。”徐庶开口了。在军事上有着敏锐触觉的他,在对待一般事情上也显得相当敏感,他一下子就抓住了这问题的关键。
“嗯!”李晟微笑的点了点头,他并不直接回答徐庶的问题,而是问了大家另一个问题:“你们觉得公渊这个人怎么样?不是说能力,我是说他个性方面。”
“公渊的性格吗?”听李晟如此说法,徐庶、崔浩、石韬等人都开始回想与廖立有关的种种起来。
汉朝用的是推举制,只有被高官看上了,被人推举才有获得当官的机会。在这样的情况下,出名的人无疑比不出名的人有更多的机会。人,都是喜欢比较的。当他们发现互相之间的对比有利于自己名声的提高之后,他们便更喜欢比较了。非但街坊市井之间流传着各种小道传闻,就连文人学子官员将领之间也有各种各样的佚事流言。虽然着其中有真有假,但无论真假都包含了某些人对一个人的一种评价。对于两个不怎么熟识的名人而言,这样的评价往往成就了他们第一次交往之时对对方的态度。
在襄阳一带活动的徐庶、崔浩、石韬对深居于武陵的廖立并不熟,但他们却知道许多关于廖立的传闻。对于这个被称作“南荆州第一才子”的家伙,市面上关于他的消息实在是多得数不胜数。
在这众多的消息中,说得最多的当然是廖立如何如何优秀的事情,但其中也有一些是说他接人待物上的种种。
徐庶他们努力的回想着,从各种传闻中搜寻有关廖立的情况,良久之后一综合,才缓缓的开口:“公渊似乎为人傲气,重义。脑子似乎有些犟,只要他认为是对的事情,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似乎相当的坚强。据说,他和他的同学相处的都不是太好呢。”
“因此有人说他是一个不好相与的人。”崔浩补充道。
“也真是因为这样,武陵太守屡次想征辟公渊为孝廉,都由于城中学子们的反对无果。刘表大人新近取了武陵还不久,对于武陵地方的势力还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