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

第9章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第9章

小说: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英雄莫问出处
  
  对于考研来说,重点大学的学生如果报考自己学校的研究生,无疑会占据相当大的优势,这种优势在某些学校甚至是决定性的。但如果是报考别的大学,那就几乎和其他一切本科院校的毕业生站在了同样的起跑线上。 
  北大官方网站公布了名为“北京大学2000年录取的硕士研究生毕业院校小计”的统计表。以下是这个统计表的一小部分: 
  毕业院校数量毕业院校数量毕业院校数量 
  总计2185
  大庆石油学院16湘潭大学10 
  北京大学726复旦大学14北京邮电大学9 
  中国人民大学67兰州大学14东南大学9 
  南开大学50天津大学13哈尔滨工业大学9 
  山东大学50郑州大学13河北师范大学9 
  南京大学49西安交通大学12青岛海洋大学9 
  北京师范大学41高等自学考试11曲阜师范大学9 
  清华大学39河北大学1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9 
  武汉大学36内蒙古大学11中南财经大学9 
  吉林大学27烟台大学11大连理工大学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中南政法学院11江西师范大学8 
  华中理工大学20青岛大学10西北大学8 
  四川联合大学17山东师范大学10厦门大学8 
  浙江大学17山西大学10中山大学8 
  从表格可以看出,北大2000年录取的研究生完全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层次的大学。虽然此前和此后历年的统计情况尚未公布,但就我了解的情况来看,基本上和这个表格反映的情况相差无几。表格中的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都算得上是名牌大学,可是它们跟大庆石油学院、内蒙古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等毫无名气的大学比较起来却丝毫不占优势。并不是考上北大研究生的人数越多学校就越好,但这个表格至少可以证明:学校没有名气并不等于自己在考研的考场上一定处于劣势。只要付出足够的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2002年毕业前夕,我们院系很多同学考上了人大、复旦、南大、中山等名牌大学的研究生,但很多报考自己学校研究生的却马失前蹄。考试的命题人员都曾是我们的任课老师,很多考试题目都是我们课堂上讨论过的,甚至某些题目还是我们原来期末考试的原题。可是,我们班上那些“嫡传弟子”并没有因此而如沐春风,反而被很多外校的考生淘汰。最终被录取的很多人来自湘潭师范学院、常德师范学院、南华大学之类的一般院校。跟我们同学比较起来,他们在高考的考场上输了,但是在考研的考场上赢回来了。 
  名牌大学和其他大学的区别是如此的微不足道。考研如此,就业和创业更是如此。 
  “胡润2004百富榜”中共有18名40岁以下的富翁,我一一查证了他们的教育背景。除去没有念大学的,或者是毕业院校难于考证的,其余富豪的毕业院校分别如下表所示: 
  排名财富(亿元)姓名公司毕业院校 
  288陈天桥盛大网络复旦大学 
  750丁磊网易公司电子科技大学 
  1733郭广昌复星高科技集团复旦大学 
  1930李兆会山西海鑫钢铁澳大利亚Monash大学 
  2428徐明实德集团沈阳航空学院 
  2727黄俊钦新恒基集团汕头大专 
  3124王传福比亚迪公司中南工业大学 
  3621张志祥建龙钢铁浙江工业大学 
  3920张荣坤福禧投资控股华东师范大学 
  3920李彦宏百度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 
  3920张涌林凤集团北京大学 
  6615李永军兄弟喜之郎集团上海水产大学 
  8014刘军泰跃集团清华大学 
  从上表可以看出,北大、清华并不占据什么优势,重点大学的优势似乎也并不明显。 
  阿里巴巴的CEO马云曾经将北大作为自己的理想,但最后他只上了杭州师院,还是个专科,而且考了3年。第一年高考他数学考了1分,第二年考了19分。如今,有媒体估计,马云已经拥有10亿美元的身价,而且他是中国大陆第一位登上国际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封面的企业家。前亚洲首富孙正义和前世贸组织总干事萨瑟兰是阿里巴巴的顾问,同时,阿里巴巴聚集了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网络精英,而且越来越多的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的优秀人才正涌向阿里巴巴。 
  马云读书时,学习成绩从没进过前三名。他后来经常说:“我的创业经历至少可以证明:既然我都能够创业成功,那么中国80%的年轻人都能创业成功。”马云还有一句比较经典的话:“我最多干到40岁就会离开阿里巴巴,然后去学校教MBA。如果成功了,我就去哈佛;如果失败了,我就去北大。”一个杭州师院的专科生说出这样的话来,不知道北大的学生听到了会做何感想。 
  原来有个同事跟我是老乡。有一次吃饭的时候,我问他原来在什么地方读的书,他很爽快地告诉我:邵阳师专,物理系。这是我们家乡的一所专科学校,出了湖南绝对没有几个人听说过。高考之前我们同学之间常常会说这样的话:我能考上邵阳师专就已经是祖宗显灵啦。言下之意,邵阳师专是我们当时能想到的最差的大学。可是,这样一所学校的物理系毕业生却进入了我当时供职的那家规模并不小的外资IT企业,并担任了资深程序员,出色地完成了公司很多项目的技术开发工作。 
  我认识的一位广告公司老板毕业于一所毫无名气的大学,但每次他招兵买马的时候,总有很多名牌高校的毕业生前来应聘。关于招聘人才的标准,这位企业家说:“求职者的学历、专业、毕业院校并不重要,但一定要有必要的作品,并让我有足够的理由相信那确实是他的作品,还要有活跃的思维,要懂得如何将自己的艺术火花变成市场中的作品。”
  没落的贵族
  
  和上述这些人比较起来,我所见过的好一些北大清华等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就有点儿相形见绌了。 
  我原来在一家化妆品公司工作的时候,公司的行政部副经理10年前毕业于北大经济学院。虽然她是一名小资情调十足的白领丽人,可我却不能不把她归入到失败者的行列中去。一个北大经济学院的学生在毕业10年之后还只是一家中型公司的行政部副经理,管着考勤、办公用品发放等杂七杂八的事情,月薪不超过4000元,这算得上是成功吗?虽然她每天都能够开着自己的车上下班,但是,在她开着做律师的男朋友赠送的Polo上下班的时候,10年前跟她同时大学毕业的人或许正在开着自己努力挣来的Benz或者BMW兜风呢。 
  同样是在那家化妆品公司,有一个所谓的“高级工程师”是多年前清华大学的毕业生,负责化妆品的研发工作。对于化妆品和日用化学品的技术我一窍不通,但是我知道这对于专业的技术人员来说并没有太高的门槛。《青年文摘》曾经刊登过一篇文章,报道了一个中专生通过不懈努力成为了优秀化妆品技术人员的故事。我接触到的其他技术人员也认为技术门槛并不高。可尽管如此,我们公司那个有着丰富经验的清华毕业生在入职之后不久,就因研发能力有限而被辞退了。不管他被辞退的理由是否属实,他被公司辞退倒是不争的事实,而且他过了而立之年却仍然只能靠几千块钱的月薪过日子也是不争的事实。 
  后来我去了别的公司,又认识了一些其他行业的北大、清华毕业生。先是有一个清华大学中文系的毕业生前来应聘文案一职,虽然他没有作品也没有行业工作经验,但念及他是季羡林、钱钟书等人的师弟,我给了他一个面试的机会。我想通过讨论《围城》来开始我们的面试,可是,他直截了当地对我说:“我没看过这本书。”天哪!钱钟书可是他们的学长啊! 
  我只好直奔面试的主题,要他从文化的角度谈一下IT行业的品牌包装,他感到措手不及。我便提醒他可以从网易、联想甚至诺基亚等公司的文化定位入手,他仍然支支吾吾答不上来。我只好说:“要不这样吧,我给你一些资料,你看完以后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软文,好吗?”他抬头看了我一眼,问道:“请问什么是软文?”Faint!清华大学中文系的高材生啊!不过我仍然以最大的耐性向他解释了“软文”这个概念。 
  临近下班的时候,他终于交了“作业”。文章很短,但我看到第一句话就不想看了,“凯旋归来”四个字让我丧失了最后的耐心。我尽量平静地对他说:“如果换成是别的面试官,他只会让你回去等通知,但绝对不会给你任何通知。而我现在想明确地告诉你,我无法聘用你。至于原因,我想你应该也知道个大概。只是有一点我觉得我有必要提醒你:‘凯’是‘胜利’的意思,‘旋’是‘归来’的意思,‘凯旋’就是‘胜利归来’的意思。希望你以后不要再用‘凯旋归来’这样的词语了。对于一个清华大学中文系的毕业生来说,这太不应该。” 
  我还以为这种善意的提醒会得到由衷的感激,没想到恼羞成怒的他不但没有感谢我,反而跟我大声争辩起来:“可是我在清华大学的时候没人觉得‘凯旋归来’有什么不妥啊!既然我们清华大学都这么说,你凭什么指手画脚呢?”“清华大学”四个字他说得特别重,生怕我听不清楚似的。我一气之下要前台文员把他送走了。 
  后来我一个朋友说要介绍他的一个朋友给我认识,他那位朋友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刚刚进入我当时从事的行业,融资数百万开了一家IT公司,想跟我探讨一些问题。数天后的一个下午,我接到了一个从上海打过来的电话,电话那端的人显然还没有想好怎么称呼我,只好支支吾吾地说:“你是……我是……我是清华毕业的。” 
  毕竟是朋友的朋友,我好歹得给足他面子,所以赶紧说:“你是杨先生吧?久仰大名啊。”这种话本来有点肉麻,但总能让他接上话。可是我们还没说几句话他就直截了当地说:“我现在开的公司跟你们公司是同一个行业的,所以我想知道你们公司每个月的收入是多少。”天哪!这可是绝对商业机密啊!更何况我当时根本不方便说,旁边好一些同事都能清清楚楚听到我说的每一个字。 
  按照通常的做法,他在上班时间给我电话总是需要先问我是否方便通话的,可他不但没有这么问,反而问了如此让人为难的问题。我只好说我有点事情要处理,要他晚一点再给我电话。于是我们两个人很郁闷地结束了第一次,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次通话。 
  几个月以后,我从朋友那里得知,这个清华高材生开的公司破产了。朋友似乎对此非常扼腕叹息,我却唯有一语不发。当一件注定要发生的事情终于发生了,我还能说些什么呢? 
  接连列举了好一些碌碌无为的北大、清华毕业生,我并不是存心要跟这两所大学过意不去,也不是吃不到葡萄来说葡萄酸。我只是想通过这些发生在我身边的真人真事让不知名大学的学生信心十足地去奋斗,同时让名牌大学的学生冷静地看待自己在就业和创业方面的有限优势,切不可因为读了所名牌大学就以为进了保险柜。对于奔波于人才市场的求职者来说,重点大学可能一点也不重。 
  事实上,很多用人单位宁愿要不知名大学的毕业生,也不要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早在2002年的“北京春季人才招聘会”上,一些知名公司就对名校学生敲响了警钟。该年美国特路普国际公司北京代表处的招聘条件上就打出了“北大、清华毕业生一概免谈”的启事,公司北京代表处吴沁玫的理由是:“公司曾经用过北大清华的学生,都不成功。” 
  而根据最近进行的一项对中化集团、西安铁路、光通伟业等国内50家企业的调查显示,这些企业中对北大毕业生表示“印象非常好”的只有28%,但是表示“坚决不招聘北大毕业生”的企业却达到了34%。 
  
  对北大、清华的毕业生进行集体拒绝的做法未免有点儿矫枉过正,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名牌大学毕业生存在一些比较普遍的问题:大学期间并没有比其他学校的学生多学些东西,但是非常自以为是,找工作的时候漫天要价,到了工作岗位以后态度孤傲,不能很好地融入工作团队,对公司和同事非常挑剔,稍有不顺就辞职走人……这些方面是重点大学,尤其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毕业以后应该注意的。 
  我有意弱化了名牌大学、重点大学和其他一般院校的区别,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走入“学校虚无主义”的极端,认为反正学校好坏一个样,所以就干脆混日子。如果你们学校声名显赫,你就应该更充分地利用学校的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