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外星球的礼物 作者:[美] 詹姆斯·冈恩-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译者:程心运
出版社: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年06月第1版
ISBN:7…5427…2816…4
页数:252
字数180,000
定价:15。00元
E书格式:TXT
内容简介:
本电子书是完整版本。
从偶尔发现的一张外星人传来的宇宙飞船设计图中,主人公以为悟得了外星人苦心,于是历尽磨难,制造了飞船,跃向太空,误入白洞,经历了种种匪夷所思的场面后,结局又在意料之外……
在这部小说中,蠕虫洞、反物质、湮没、暗物质、暗能量等最新宇宙科学的认识也被作者融入小说情节与场景之中,表现了一个科幻作家对宇宙的深切关注:“我”是谁?“我”来自何方?“宇”有限抑或无限?“宙”的本质何在?不远的未来,当人类邂逅外星人时,会发生什么?等等,等等……
读这部科幻小说,收益不会仅限于伴随变幻莫刹的情节而产生的惊奇与愉悦;和作者一起思考时空的奥秘,至少能让一个人的视野为之大开,精神为之升华。
目录
前言…………………詹姆斯·冈恩
现代人的宇宙意识——从詹姆斯·冈恩的外星球的礼物》说起………姜云生
第一部 天才
第二部 原动力
第三部 深渊
第四部 迷宫
第五部 长夜漫漫
第六部 人之初
前言
1972年,斯克林白出版公司出版了我的一部小说《倾听者》。这家公司的出版商将我的书分送给许多作家、科学家和其他一些读者。非常感谢卡尔·萨根先生读了这本书,并且给了我一句很高的评语:“在我读过的描写与球外智慧生命接触的科幻小说中,这是最好的一部。”这句话在1980年卡尔·萨根因创作了广受欢迎的电视节目《宇宙》而名声大振之后,被本书的各种版本作为封面题词即在书目之上。
次年,萨根和西蒙·司卡特公司签约创作了一部科幻小说——《接触》,于1985年出版。这部小说的电影改编本问世于1997年,比小说的出版迟了很久;当时我的感受很复杂:我喜欢这部电影,它比现实更夸张离奇。小说《接触》中所描绘的科学研究比较切合实际,而在电影里就不太真实了。外星人传递设计图的方式不仅古怪至极,而且太空旅行的目的、方式也不尽合理(这是在科幻小说中常见的错误)。外星人为什么要向地球人传递他们的设计?这个问题却从未被认真探讨过。
我认为事情不可能像那样发生。我由此产生灵感写出了《来自外星球的礼物》。它的构思不仅仅与《接触》有关,而且也有意针对所有那些描写人类遭遇未知世界的小说。《倾听者》作为系列中篇在《同类》杂志上发袁,前后延续六年之久。《来自外星球的礼物》也是一个中篇组合。它的第一篇是被《同类》杂志的读者评为最佳中篇小说的《天才》。我在这部小说中依然保持《倾听者》的写作式样,但一开始我就计划把它做为一部长篇来处理,所以全书六个单元如果分开阅读.也能自成一体,独立成章。
小说中暗示假如有外星人带来宇宙飞船的设计方案,他们的到来不可能有盛大的欢迎场面;人类对他们的态度也不是惊喜或感激,而是怀疑、抵触。少数太空飞行的热心人指望借助外星人的航天器来实现他们到其他行星的梦想,但是一般芸芸众生以及大权在握的官僚主义者还是会不理睬这个方案,甚至会压制他们。首先,外星人为什么送给我们宇宙飞船的设计方案?他们的意图到底是仁慈的还是有敌意的?戴蒙·奈特在他的微型小说《为人类效命》中提出了这个问题。我的《来自外星球的礼物》进一步探讨这个问题并给出解答。不过,就像人类制造、命名的飞船那样——PerAspera(历尽磨难)。
《来自外星球的礼物》在处理与外星人的接触时采用了较为轻松的笔法——他们的设计图是在一本关于UFO的书的附录中被发现的;而这本书放在架子上已经被冷落多时了。我很高兴能写这本书,而且能和小说中的人物阿德里安、法姆斯特、杰西,还有问题天才卡文迪生活在一起。我非常喜欢弗朗西斯这个人物;在故事结尾时我不忍心让她老死,所以我创造了让她返老还童的故事情节,希望中国的读者会喜欢我的作品。
James Gunn(詹姆斯·冈恩)
2004年4月写于堪萨斯州劳伦斯
(王琳译)
现代人的宇宙意识
——从詹姆斯·冈恩的新作《来自外星球的礼物》说起
姜云生
一
如果不考虑每年有大批新的科幻读者加入到科幻迷队伍中来这层因素,关于美国科幻大师詹姆斯·冈恩,我们几乎可以不必多加介绍了。他著述之丰、影响之大、译成中文的科幻作品知名度之高,在同时代的西方同行中无疑首屈一指。
1948年,二十五岁的冈恩先生开始写作科幻小说,迄今已著作等身。其中最著名的小说有《长生不老》、《倾听者》、《校园》、《快乐制造者》、《危机》等,不少作品被改编成电影或电视连续剧。专著有《插图本科幻小说史》、《艾萨克·阿西莫夫:科幻小说的基地》、《科幻小说新百科全书》等。他主编的六卷本《科幻之路》,堪称最权威的世界科幻小说选集,是美国大学科幻课程的标准教科书。与此同时,他在创作和研究方面所获的荣誉也令人肃然起敬:1976年获美国科幻小说研宄会颁发的“朝圣奖”,同年获世界科幻小说年会颁发的“特奖”,1983年获“雨果奖”,1992年获“伊顿终身成就奖”。其他一些中短篇科幻小说获奖更多。
冈恩先生是美国堪萨斯犬学英语系资深教授,在文学研究和英语教学方面也曾多次获奖。他的头衔是:教授+作家+编辑+批评家;换一种简单些的称谓,那便是“学者型作家”。
二
这位学者型科幻作家的特色之一,是他那强烈的宇宙意识。1960年著名的“奥兹玛计划”,是人类第一次尝试接收来自近距离恒星系无线电波的计划。人们猜想那些恒星系的某个星球可能存在的智慧生物,也会像地球人一样向外星系发出无线电波。敏感的作家意识到这个探索对人类文明的意义,很快作出了反应——那便是从1968年开始陆续发表的系列科幻中篇《倾听者》。1972年,这组系列经作者改写,以长篇小说的形式出版。该书扉页有一段引言,它强调了对外太空的探索,特别是对“球外文明”的探索,对人类文明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以现实生活中人类太空探险为基点的科幻创作中,作者对宇宙、生命、存在、时间作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在《倾听者》这部小说中,人类虽然最终接收到了外星生命的信息,但那来自卡佩拉星球的消息却令人半是欣喜半是伤感:卡佩拉人已经死了;他们的电文告诉人类:“我们曾经活过,我们曾经工作过,我们曾经建设过,然后我们消亡了。”但他们要把自己的文明作为遗产交给人类。这种球外智慧生命博大恢弘的气度,令读者荡气回肠!《倾听者》历来被认为是美国科幻作品中无可争议的一部佳作,我看首先就在于作者那种高瞻远瞩的洞察力。作为杰出的科幻作家,第一要义使在于其思想的超前性,或曰对科学发展前景及其正反影响的先知先觉。这种超前性体现在宇宙意识上,最重要的自然是关于未来岁月里,地球文明与球外文明相遇时的种种可能性。《倾听者》描绘了人类探索球外文明的不懈努力,那令人伤感的故事结局展示了未来可能性之一。
而作者最近一部新作《来自外星球的礼物》,却别是一番风光。从偶尔发现的一张飞船设计图中,主人公以为悟得了外星人苦心,于是历尽磨难,制造了飞船,跃向太空,误入白洞,经历了种种匪夷所思的场面后,结局又在意料之外……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位杰出的科幻作家,冈恩先生在这部小说中,一如既往地倾注了他对宇宙时空的好奇与关注。除了蠕虫洞、反物质、湮没而外,暗物质、暗能量等最新宇宙科学的认识也被作者融入小说情节与场景之中。这决不是简单肤浅的猎奇,它分明表现了一个科幻作家对宇宙的深切关注:“我”是谁?“我”来自何方?“宇”有限抑或无限?“宙”的本质何在?不远的未来,当人类邂逅外星人时,会发生什么?等等,等等……读这部科幻小说,收益不会仅限于伴随变幻莫刹的情节而产生的惊奇与愉悦;和作者一起思考时空的奥秘,至少能让一个人的视野为之大开,精神为之升华。
古往今来,有一个问题世世代代困惑着人类:生命的意义何在?从莎士比亚笔下的王子到普通老百姓,都解不开这个千古之谜。我不敢说冈恩先生的科幻小说能帮你解谜;但跟着作者一起去思考、探索,即使得不到最终的答案,那过程中得到的收获也会令人欣喜异常、感到其乐无穷!美国《宇宙追求》编辑、有“世界惟一的宇宙记者”雅号的弗里德·希伦,经常鼓励终日缠在琐碎的日常工作中的人们摆脱烦琐的小事,去考虑宇宙、生命的重大问题;倘若哲人式的思考令我们生畏的话,何不借助科幻大师冈恩先生一双慧眼,在新奇生动的故事中,一窥宇宙真相,养成一点宇宙意识呢?
三
顾名恩义,“宇宙意识”,即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与看法。两千多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已经把“宇宙”的内涵匡定了:“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宇宙”云云,时空之谓也!现代科学只是在字宙起源及演变、结构外,添上生命起源、存在的本质等命题而已。
20世纪以前,无论科学家或哲学家,大都认为宇宙是永恒不变的。时间无始无终,空间无边无际——这种观念至今仍有一定的市场。神学家也持宇宙基本静止的观点,惟一的不同是,他们在宇宙起源的问题上.轻轻松松地给出了一个答案:上帝创造。
宇宙学划时代意义的突破出现于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观测到遥远的星系一直都在迅速地离我们(观察者)远去。愈远的星系退行的速度越快。换句话说:宇宙在膨胀。后来的观察又发现这种膨涨速度惊人,简直是一种“爆炸”。逆向思维使这个观测获得一个有趣、惊人的命题:在很久以前,所有的星体是不是都完全处于同一点?“无边无沿”的宇宙,当时应该是“一粒”密度无限太的“种子”?哈勃的发现及其逆向猜测,把宇宙起源的问题带进了科学领域。大爆炸宇宙论的基本内容是:100亿至200亿年以前,质量无限大、无限热的“宇宙蛋”(COSMIC EGG)爆炸,其原初温度为1000万亿度;一秒钟后,其辐射温度降低到大约1000亿摄氏度——这是太阳中心温度的1000倍左右;100秒钟后,温度降低到10亿摄氏度;在其后的几小时内,随着宇宙不断膨胀,温度不断降低,而各种元素开始应运而生;圆盘状的自旋星系开始形成;大约距今50亿年时,地球开始形成;再接下去便是原始生命形式出现在海洋中,进化过程开始,能自我繁殖的有机体出现;直至鱼、爬行动物、哺乳动物及人类的诞生。这个过程经历了大约30亿年。
——换言之,时空产生于大约200亿年前的大爆炸,生命起源于大爆炸过程中的自然演化。这种宇宙起源的学说,成为现代宇宙学中影响最大的一种理论,而且获得天体年龄、河外天体、谱线红移、微波背景辐射等观测结果的支持。同样得到支持的另一个结论是:时空将结束于宇宙重新坍缩,那在科学术语上称之为“大嘎扎”,时限大约在200亿年之后,或更久一些。宇宙学的内涵极其丰富。时空起源的理论也不止大爆炸一种。至于宇宙结构,只需说明: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我们对它的认识,从地球——太阳——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星系团——总星系,现在已经观测到大约200亿光年之遥,其中约拥有500亿个以上的星系。这些星系100亿年以来的演变,均已被记录在案。而这一切,用科学术语来说,仅仅是“观察到的宇宙”而已,它只是“物理宇宙”中的一部分,后者是指物理现象上解释的宇宙,其时空的辽远庞大使人类智慧无法穷其所以,至少在目前。
说到对宇宙的理解与探索的意义,一言以蔽之:未雨绸缪。伟大的俄国科学家、宇航先驱齐奥尔科夫新基早就说过,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总不会永远躺在摇篮中。如今齐奥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