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天运”二句——算盘上的子靠人手去拨,所以说“人功”;这些子或碰在一起,或分离,在没有计算出“数”之前,谁也不知它是离是合,要看注定的结果是什么,所以叫“天运”。结局明明是人拨出来的,但又不随人的意志、不为人所预知,这道理很难懂得,所以说“理不穷”。如果“数”中注定两子相离,任你怎么拨算也是不会相逢的。这里的双关含义十分明显。
2。镇日——整天。“镇”与“整”通。
3。阴阳——指奇数偶数,泛指数字。每次运算的数字既不一样,算盘子所代表的一、五、十……数字又不相同,这就难怪进退上下,乘除加减,整天纷纷不止了。“阴阳”另一义可指男女、夫妻。“数”的另一义就是命运,命不好也叫“数奇”。程高本“只为”作“因为”,与第三句复字。“不同”作“不通”,也不对。
'鉴赏'
这是用打动乱如麻的算盘暗喻将来迎春嫁到中山狼孙绍祖家,挨打受骂,横遭摧残,过不上一天安宁的日子。以“难逢”说她所嫁的丈夫不得其人。在作者看来,贾府祖上对孙家已仁至义尽,迎春本人也忠厚老实,这些都算得上“有功”了,但为什么结局如此悲惨呢?由于不能从当时制度的根本社会原因上去寻求正确的答案,所以只好归之于“无运”,发出所谓阴阳命数不如别人的宿命论的叹喟。
其六(贾探春)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风筝
'注释'
1。 仰面——指抬头看风筝。
2。“清明”句——春季多持续定向的东风,是最适宜放风筝的时候。妆点,指点缀清明佳节。
3。游丝——本指春天飘荡在空中的飞丝,由昆虫吐出。这里是说拉住风筝的线。浑,全。
'鉴赏'
这是以断线风筝暗示探春远嫁不归。在她的“图册判词”中说“清明涕送江边望”,这里又点“清明”,可见,清明是佚稿中她离家出嫁之时。这样,“妆点”的隐义又是新娘的梳妆打扮。续书中把她的出嫁置于落叶纷纷的秋天,显然没有注意到诗中的暗示。庶出的探春凭着投靠王夫人,在贾府中一度当上了发号施令的女管家,这就和风筝凭着东风吹送入云一样。但一旦风筝断线,这位才干精明的三小姐就再不能有所作为,也无力维持她原先的权力地位,而曾经抬举她的“东风”也就不得不把她远远地送走。可惜我们已无法确切地知道断线此喻的具体涵义是什么。从脂评“使此人不远去,将来事败,诸子孙不至流散也”的话来看,她的出嫁还在贾府事败之前。这样,她的远走,在遭遇不幸的众姊妺中,还算是结局比较好的。
其七(贾惜春)
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
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
——佛前海灯
'注释'
此首在梦觉主人序本《红楼梦》(简称甲辰本)、梦稿本、程高本中被删去。戚序本上狄葆贤曾作眉批说:“惜春一谜是书中要旨,今本删去,谬极。”今据庚辰、戚序诸本。
1。色相——佛教名词,指一切事物的形状外貌,旧时亦用以指女子的声容相貌,这里是借灯说人,把人的空有姿色、不能享受欢乐归于前世宿缘。佛前海灯,即长明灯,供于寺庙佛像前,灯内大量贮油,中燃一焰,长年不灭。从灯的堂皇外表(色相)来看,好象本该与其他灯一样用于繁华行乐之处,现在偏偏相反,所以这样说。
2。菱歌——乐府诗中菱歌莲曲,内容多唱青年男女的爱情。“不听菱歌”即“看破红尘”意。
3。沉黑海——入佛门表示永远与人间荣华欢乐隔绝,在世人看来,这无异于沉入到看不见一丝光明的海底。海灯悬于寂静孤凄的佛殿,外观也并不明亮,所以这样说。“黑海”,戚序本作“墨海”。墨海是砚的代称,今从庚辰本。
4。“性中”句——海灯看似暗淡无光,内中自有光焰在。借以作宗教的说教。《六祖坛经·决疑品》第三:“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坏。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性,佛家认为人的自身中本来存在着一种所谓永恒不变的“性”,问题在于能不能觉悟到并保持住它。这是赤裸裸的唯心主义宣传。大光明,又指佛。第二十五回写贾母为宝玉捐香油事,马道婆谓“西方有位大光明普照菩萨,专管照耀阴暗邪祟”,“这海灯便是菩萨现身法像,昼夜不敢息的”。
'鉴赏'
在这首谜诗中,作者虽然借用了一些佛教语,如“色相”、“性”等等,但其用意显然并不在于劝人信佛,也不过是预示惜春的归宿而已。从她同样被归于“薄命司”之列并在判词中说她“可怜”来看,“性中自有大光明”之说,至多也只是拟写惜春将来前途绝望时自身的念头。难怪站在维护那大家庭利益的立场上的脂砚斋在读此谜时,联想到曹雪芹后半部原稿中所写的惜春为尼的悲惨结局,禁不住叹息道:“公府千金至缁衣乞食,岂不悲夫!”(庚辰本)实际上,她确是沉入了一点“光明”也见不到的“黑海”。
其八(薛宝钗)
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
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
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更香
'注释'
从早期脂本都止于惜春之谜、畸笏叟特记下这首诗并批明“此回未补成而芹逝矣”等情况来看,这首诗很可能是作者生前在《红楼梦》稿中的绝笔。后来,有人续补了宝玉、宝钗两首谜诗,就把这一首改属于林黛玉了。
更香,是一种可用以计时的香。夜间打更报时者燃此香以定时,或一支为一更,或视香上的记号以定更数。
1。“朝罢”句——杜甫《和贾至早朝大明宫》诗:“朝罢香烟携满袖”。说早朝回来衣袖上尚有宫中的炉香味。现在稍加改动,说“两袖烟”,是隐藏谜底“香”字。“两袖烟”,等于说两袖风、两手空。设问“谁携”,对杜诗作了翻新。谜外寓有荣华过后一无所得的意思。
2。“琴边”句——承上句,解说这是什么香,用排除法。香有多种,与琴、棋、书、画为伴的是鼎炉之香,熏被褥、衣服用的则有熏炉、熏笼(古时豪门尚巧制“被中香炉”,见《西京杂记》),都用不着更香,所以说与这些“无缘”。寓意也承上句申述一无所得的含义。“琴边衾里”说夫妻关系。以夜里同寝、白天弹琴表示亲近和乐。《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程高本“总”作“两”。
3。“晓筹”句——这一联正面说更香的特点。晓筹,早晨的时刻。筹,指古代计时报时用的竹筹。鸡人,古代宫中掌管时间的卫士。宫中例不畜鸡,有夜间不睡的专职卫士头戴“绛帻”(象征雄鸡鸡冠的红布头巾)候在宫门外,到了鸡叫的时候向宫中报晓。唐代诗人王维《和贾至早朝大明宫》诗:“绛帻鸡人报晓筹”。后来李商隐反其意说“无复鸡人报晓筹”,用以讽刺死于马嵬坡的杨贵妃。曹雪芹再翻新意,改“无复”为“不用”,用来说计时的更香,恰到好处。
4。五夜——即五更。古代计时,将一夜时间五等分,叫五夜、五更或五鼓。炉香要加添香料,更香只要点上就是了。这句用了“无烦”二字,又翻了唐人李颀《送司勋卢员外》诗“侍女新添五夜香”的案。上下两句的寓意都是说人因愁绪而通宵失眠。
5。焦首——香是从头上点燃的,所以说焦首。喻人的苦恼。俗语所谓焦头烂额。
6。煎心——棒香有心,盘香由外往内烧,所以说煎心。佛家有“心香”(意为虔 诚)之语。又香有制成篆文“心”字形状的,叫心字香。煎心,喻人的内心受煎熬。
7。“光阴”二句——更香同风雨阴晴的变化无关,却随着时间的消逝,不断地消耗着自 。荏苒(rěnrǎn忍染),时光渐渐过去。须当,应当。就寄寓来说,上句是红颜渐老、青春堪惜的意思,下句则说虽世事变幻莫测,而自己却已心灰意冷,只是听之任之罢了。
'鉴赏'
细细体会谜语字里行间的隐义,就不难看出,这是作者借以暗示薛宝钗的结局。她在丈夫出家为僧后,将过着冷落孤凄、终生愁恨的孀居生活。后来续补者将这首诗谜的所有权给了林黛玉,大概以为宝钗既与宝玉结了亲,就不应说“琴边衾里总无缘”,倒不如用以指黛玉更像。其实,作者本意是指终至于“金玉成空”。黛玉病魔缠身,又多愁善感,中间两联似乎也用得上(仔细推敲起来当然有问题,如“日日复年年”,非三两年之谓,而是漫长的岁月)。黛玉短命夭折,当然应惜华年,所以与“光阴”句也可适合。至于末句,既有“风雨阴晴”、“变迁”等字眼可表示变故,只要不执着于一个“任”字,倒也含混得过去。在原稿残缺、又不能苛求续补者也具备曹雪芹同等才情的情况下,把这首做得很巧妙的谜诗归属于聪明灵巧的林黛玉,只要勉强可解,也并没有什么不好,是符合一般读者心意的。但作为研究作者本意来说,知道它原非黛玉之谜倒有必要,它至少再一次证明宝钗最后并没有获得什么精神安慰。可见,续书中写薛宝钗得了“贵子”,将来还振兴家业,等等,都是痴儒说梦。
其九(贾宝玉)(后人增)
南面而坐,北面而朝。
象忧亦忧,象喜亦喜。
——镜子
'注释'
1。“南面”二句——人照镜时,人与镜中影的方向相反,一个面向南,一个面朝北。寓意是宝玉婚后面对薛而心怀林。语用《孟子·万章上》:“舜南面而立,尧帅诸候北面而朝之。”孟轲的学生在问到传说中尧让帝位给舜一事时说的。皇帝的位子是向南的,臣子向北。现把出处中的“立”改为“坐”,因为在一般情况下,臣子“朝”见皇帝,皇帝是不会站着的。
2。“象忧”二句——即镜中之形象是忧,人也一定是忧,形象是喜,人也一定是喜。寓意是另一种解说:说他好象有忧愁,也确是有忧愁;说他象有喜事,也确是有喜事。忧是因黛玉死,喜是指与宝钗结婚。这八个字也出在《孟子·万章上》。原意“象”是人名,是舜的异母弟。传说象曾谋害舜未遂,舜对象仍很亲切。万章问孟轲:是不是舜不知道象要谋杀自己呢?孟子说:并非不知道,只是“象忧亦忧,象喜亦喜”罢了。意思是兄弟友爱本“人情天理”,有时不能自制。借此宣扬“孝悌仁爱”、以“忠恕”之心待人等儒家的道德。
'鉴赏'
这一首是后人据古镜谜(冯梦龙《桂枝儿咏镜》中曾引到)补的。
单看谜语本身,也算做得巧的。小说题名之一是“风月宝鉴”,《红楼梦曲·枉凝眉》中有“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的话,小说中还有贾宝玉对镜梦见甄宝玉的情节等等,都与“镜子”有关,所以镜子谜用于宝玉除了注解中说的寓意外,暗示其归向空门也很切合。唯其如此,续补者特地通过看灯谜的贾政赞道:“好,好!如猜镜子,妙极!”颇有点沾沾自喜。但是,他没有发觉这面镜子中所反映出来的宝玉形象却是头戴儒冠的:宝玉深恶“四书”,虽贾政一再督责,时到后面第七十三回“至上本《孟子》,就有一半是夹生的,若凭空提一句,断不能背;至下本《孟子》,就有大半生的。”现在居然能“凭空”从最生疏的下半本《孟子》中断章裂句,摘取其词,得心应手地制成谜语,岂非大大的奇迹?这只能证明续补者自己对《论》、《孟》之类的言论是很崇拜的,因此看到这个巧引“经”语的谜,就拿来添入,而对贾宝玉这一类的叛逆者形象所显示的不喜道德文章却没有去注意到。问题还不止于此。戚序本中没有宝玉的谜,所以贾政一走,凤姐就对宝玉说:“刚才我忘了,为什么不当着老爷,撺掇着叫你作诗谜儿?”续补者添加了这个谜后,却忘了把凤姐这句话也改一下,结果是刚说他诗谜做得“妙极”,接着就说他没有作诗谜,形成了自相矛盾的局面。 其十(薛宝钗)(后人增) 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叶落分虽别,恩爱夫妻不到冬。 ——竹夫人 '注释'竹夫人,又称竹几、竹夹膝,用竹篾编成,圆柱形,中空,有洞,可以通风,夏天睡时可抱着取凉。宋代诗人黄庭坚以为它不配称作夫人,就名之为青奴,后又叫它竹奴。1。“有眼”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