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雨敲窗 朱国良著-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勇毅地战胜困难,才是了不起的强者,才当得起英雄的称号。
一位哲人说得好:“要意志坚强,要勤奋,要探索,要发现,并且永不屈服。”弄潮儿搏击,浪涛欢歌;勇毅者前行,荆棘让道。而坦途虽宽,不给懒惰人以捷径;机遇虽多,不给畏难者以垂青。明鉴于此,我们不管从事什么工作,也不管遇到多大挫折,都应以“碰壁的鲮鱼”为戒,挫折面前毫不退缩,困难挡路决不饶道,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唯有这样才能走出“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地,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阳关道。
且说“名过其实”
闲章不闲。画家们每每在泼墨山河、研绘丹青之后,总要恰到好处地寻一点位置,加盖一二方极尽情趣的闲章,达到勃发画面情调的效果,增强欣赏品味的兴趣,以期添发几分神韵,发人清思神往。
闲章各各不同。但大多是表达愿望和主张的,不少是直抒追求和意境的。
“扬州八怪”之一的汪士慎常用“实为涂鸦”闲章,足显大家风范。据说徐悲鸿送人的画作,总不忘铃上“秀才人情”一章。
另外还有一些画家则有“初学之作”、“刚始启蒙”的闲章。如果说闲章也是一个小窗口,也是一面小镜子,无疑使我们看到了他们进取追求精神。
确切地讲,这些一代巨匠也是一个个明亮的窗口,也是一面面洁净的镜子,使我们得以看到当今一些人的狂妄与自大,窥见一些人的虚名与伪劣,这是崇高博大与浅知浮华的对比,这是清逸隽永与粗糙低劣的观照!君不见么!有的画家名如雷鸣鼓擂,喊得山响,听起来真有古小说中所说:“久闻大名,如雷贯耳”,其实是“银样蜡枪头”、“棺材毛竹钉”,要花头没花头,要实货没实货。其样子,直像旧社会上海滩上一类“言论老生”角色,真像旧北京那种“天桥把式”的路数,说起来滚滚如长江、滔滔似黄河,实际上画出来的那几笔,据说连少年国画班初学的、老年大学刚刚进修的也能做到。
还有的“名声大大”者,掏出来的名片,长长直直一大串,足足有三四百字,衔头上到中央,下到地方,又是入选《世界名人录》,又是冠之“全球艺术家”,真是唬唬外国人,吓吓老百姓,吹出“大大泡泡糖”,飘起“美丽肥皂泡”。这些先生们,真有如此辉煌?真有这般成就?那真是“相信人民相信党,相信吹牛要上当”呵!事实上,他的画,送你或许你还会感到放放没地方,因为艺术有标准,群众不买账。画家不是演说家,书家不是歌唱家!
也难为了这些人,又是在报上“炒”,又是靠自己“吹”,还得学苏秦做一名“纵横家”,跑东走西,窜上走下,请来当官的捧场,搬来名家们观光,叫知名者作序,还组织人参观,又叫“哥们弟兄”记者妙笔生花。应该说这些做得很漂亮,可当“公关先生外交家”,只是一样不想做、没做好那就是墨池学海苦作舟,锤炼画意研丹青。因此上,聪明用错了地方,精力枉派了用场!写到这,有个典例要讲讲。明人恽本初,崇祯给他官做,至少是部省级的,他先生却不要,自画山水写精神。晚年功力有口皆碑,本来颇可自傲,有点心机的话,也颇可“多买胭脂画牡丹”,敛点钱,聚些财。然而他不干,还在《题自作画册》中,对其作品评价道:“所见定欲为古人而食古不化,画虎不成,刻舟求剑之类也。”款款数言中,谦谦君子风!虚怀若谷如此,真可作我们的表率。
行文于此,见已超字,谨以一谚相劝“名过其实”者罢“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越是沉甸甸的谷子,越是低下头”!
“官无所求”与“业有所创”
新年新事多,新春新风吹。最近就喜闻这样的“春讯”:某家大单位的领导班子,对自己为官从政“约法三章”,响亮地提出:人在仕途,奔向前途,“一要官要无所求,二要业要有所创”。还有一位领导干部对自己和下属要求:当官要有到顶的思想,事业要永远有开拓的境界。所有这些精言警语不仅琅琅上口,更是寓意深刻,蕴涵着一种清醒,包含着几分哲理,折射出一种明智,放射出几许光华。
官要无所求,要有到顶的思想。
这是在做官谋利上的一种无欲则刚的人生态度,足显一颗宠辱不惊的平常之心。
为官从政,有此心态,就会“无意功名利禄,不肯屈节随欲”,就不仅不会为职务升迁劳神费力,一门心思研究宦海沉浮,却能表现出宽阔的胸怀和高尚的风格。粟裕虚怀若谷,希望贤者能者上来;徐海东心胸海阔,多次自愿从高职到低职,从正职到副职;许光达襟怀豁达,致书毛泽东要求降衔,他们有一句很朴实的话就是都没有“官瘾”。这样就能保持平常的心态,从而真正做到“宠辱不惊,笑看庭前花开花落;物利两忘,漫望天上云卷云舒”。有人觉得这太“清高”,其实“官无所求”的清高有何不好!
业要有所创,事业要永远有开拓的境界,这是一种昂扬的精神状态,饱含一颗奋发向上的进取之心。一个领导干部有此心境,就会敢想敢干,锐意开拓,为官一任,建树一地;当官一场,造福一方。就会有焦裕禄甘为民役的高风,才能有孔繁森吃苦耐劳的精神,才会有郑培民的身体力行,就会有谷文昌的奋发有为,也就不屑于搞名不符实的“形象工程”,也不会搞弄虚作假的“花花架子”。而以满腔的热情,高远的大志,坚韧的斗志,务实的精神,“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干在前,做在先,带领人民群众去开创一番事业。
鲁迅先生说,中国人的官瘾实在太深。而作官一旦上“瘾”,恐怕也如吸食鸦片,往往就只能上不能下,只能大不能小,只能当官不能为民,似乎自己天生就是当官用权的料,发号施令的才。而事实往往是这样:求官之心愈切,谋官之术必歪。跑官精力过剩,为官心思必邪。君不见,我们一些同志无意于工作,却汲汲于仕途,个别人为了升官,可以不顾廉耻,不择手段,热衷于“上面摆平,下面压平”,跑门子、找路子。一旦权在手,得意便猖狂,便会以更贪婪的私欲,更狡猾的手段巧取豪夺民脂民膏,大有把以往的损失夺回来的疯狂。而这种人不能长久,也不会得计,无不应验了“伸手必被捉”的明证。
古语谓:“仕途一时荣,伟业千古事。”常言道,当官用权一阵子,做人做事一辈子。应该说“官无所求”是一种境界,这与“官高不如清高,马背不如牛背”的逸出红尘不可同日而语,因为这正是建筑在“业有所创”的基础之上的,不然也只是高人逸士归隐者们的一种超拔了。而官总要有人去做,有时干事业也需要相应的权力。问题在于不能走到极端,即只想做官,不想做事。能不能在为官上保持一颗水波不兴的平常心,在事业上保持一颗有所作为的进取心,是衡量“三讲”是否真讲,“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有没有真正落实的重要标准。前些天,在收看电视中,听到新任总理温家宝引用林则徐的一句诗:“苛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们的总理以此为座右铭,决心殚精竭虑,鞠躬尽瘁,不负众望,为国添彩,为民争光。我们各级领导干部也要在人生追求上,有正确的“官念”;在权力运用上,有高尚的品格;在行为规范上,有标洁的人格;为群众排忧解难,有“闻鸡起舞”
的使命感;为事业增砖添瓦,有“周公吐哺”的精神。不仅把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叫响,更把为人民服务的实事做好。如此,官道上人流不再拥挤,为民办事却显得分外踊跃;为求官而弄出的悲剧、闹剧消声匿迹,为事业献身的活剧、壮剧则威武烂漫,这样在“为官就是为民,干部就是干事”的思想支配下,在新世纪的征途上,高喊一声“跟我冲”,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何愁群众不上来,有啥大事干不成!有功与无过近来一部《铁牙铜嘴纪晓岚》很热,这使我想到了纪晓岚的那部《阅微草堂笔记》。我对于其中的一个故事记忆犹深。这说的是一个官员在阎王面前自称生时为官清廉,所到之处,只饮了一杯清水,因此无愧于鬼神。阎君笑了笑道:“设官是为了兴利除弊,如果不贪钱就是好官,那么在公堂上设个木偶,连水也不喝,岂不更胜于你?”那官员辩解道:“我虽无功,但总该无过吧。”阎君说:“你处处只求保全自己,无功就是有过啊!”
读这个故事,感到不足之处是涂了一层迷信色彩。想想这与作者当时有话不能直说有关,但文中对白却生动地论述了功与过的关系。通过故事作者对当时明哲保身、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官场习气作了有力的鞭笞。
“两袖清风,一轮明月”成了有识之士洁身自好、完善名节的慰藉。在浊流横溢、风雨如晦之中,不乏有人能保持“清风两袖朝天去”这样一种超然的境界,以捍卫人格道德的防线。而如今,“以不贪为宝”,堂堂正正当官,清清白白做人,老老实实办事,廉洁奉公,不索不占,“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更是为官用权的好品德,社会倡导的好风气。事实上,我们不少干部靠着“两袖清风”,在五光十色的诱惑面前,“我自横刀立马”,受到人民群众的赞誉。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思想上的清白,也就不可能有作风上的廉洁;丧失了作风上的廉洁,也就导致了道德上的堕落。因此,为官需要“两袖清风”,从政需要一身廉洁。
人贵自重,然而,“两袖清风”毕竟是一种风范,而决非是一种政绩。如今,保持清白廉洁,不被别人打垮,这是必要的。但作为党的干部,不能将“不叫清波付浊流”作为惟一的追求,局限于“两袖清风”,最终却是“一事无成”。无功便是过。党的工作作风要求党员干部既要廉洁,又要高效,那种既不出问题也不出水平的官是要不得的。有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最清清白白、最立得直的是石头雕成的人,但它永远不会做事情。沙漠一望无垠、一毛不存,但出不来清流碧泉,长不出鲜花甜果。因而,“干净”是必要的,“干事”是重要的,只有做到既干净又干事,既廉洁又勤政,才是为人民群众所欢迎的、真正合格的好干部。
两袖清风是干部自律的准则,有所作为追求有功于党和人民是干部的职责和义务。现实生活中,总有人失之偏颇,局限于“但求无过”的最起码的要求。有的人做起事风风火火卓有成效,但也“顺便”捞了不少好处,觉得这些好处是“应得的报酬”,在做成了大事的同时也犯了大错误,顾此失彼,令人扼腕;有的人一心只想如何不犯错误如何远离腐败如何洁身自好,却“忘了”自己该做的事情,虽然廉洁自律,然而却碌碌无为,殊不知“在其位而不谋其政”就是最大的失职。
在中国出过不少“清官”。如明代的“蔬菜知县”胡寿安、“豆腐御使”丁俊、“埋羹太守”王进,他们之所以为老百姓所爱戴,清廉如水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们为老百姓办了实事,做了好事,解了难事,不令无过更有功,因此才广为后人传颂。如果仅仅是独善其身,其形象和魅力就要打些折扣了。有句老话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为官只有真正把心思放在老百姓身上,“一枝一叶总关情”,聆听老百生的呼声,体会老百姓的疾苦,“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以孺子牛的精神,以千里马的姿态,扎扎实实地为民办实事,做一件,像一件,干一桩,成一桩,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风亮节”,这样既干净又干事的干部,人民群众才会“拥护又欢迎”!
口碑如镜可鉴人
民间俗语闪耀思想的光芒,老百姓的话有哲学思维。能活学活用群众的话就是一个明智的人。最近一位领导同志就借用民间常说的一句话,表明群众口碑的重要。他说道:检验党的作风建设成效大小,最重要的标准是群众的满意程度,要树立“这奖那奖,不如百姓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的正确导向,这样,我们党的作风建设就一定会收到党风正、民心顺、国运兴的效果。此话震聋发聩,促人深省长思。
我们常说天地悠悠有杆秤,群众眼睛最雪亮。对于一些贪官、赃官的行径,尽管贪赃枉法者瞒天过海,自以为天衣无缝,但其劣迹恶行总要被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以最近沈阳市的大案为例,十多名贪官,其实在当地口碑已是很不佳,只是有关部门没有洞察秋毫知民情,深入基层解民意,让被群众嗤之以鼻的“劣迹者”好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