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仙侠电子书 > 拳破诸天万界 >

第85章

拳破诸天万界-第85章

小说: 拳破诸天万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妫嫫�

    半年的时间很快过去。

    天下大势也发生极大的变化。

    朱元璋称帝了。

    就在一个月前,朱元璋定都金陵,正是立了国号。

    日月之国,为明。

    早在三个月前,朱元璋已经掌控了天下超过七层的疆土。

    随着朱元璋称帝,天下大势变得逐渐明朗。

    二十几年的战乱让天下的百姓对战争已经厌恶到了极点,所有人都希望明主出世,终结掉这个乱世。

    而朱元璋刚好顺应了时代的潮流。

    如今天下间还在负隅顽抗的枭雄只有为数不多的两三个了,明眼人都看的出来,朱元璋一统天下明摆着只是时间问题。

    沈万三的命运已经与原武当世界中截然不同。

    随着朱元璋的势力扩张,早早就搭上顺风车的沈万三财富极速扩张,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富豪。

    不仅如此,沈家的人已经陆续出世为官了。

    这一切都多亏了李伯阳的建议,若是依照原本的历史,沈万三是张士诚的铁杆支持者,朱元璋夺取天下后,沈家的下场可想而知。

    然而,不管天下间的局势如何,此时的李伯阳可以说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对于李伯阳来说,没有什么事情会比完全吃透太极神功更为重要。

    早在朱元璋终结大元后,李伯阳就清晰的感受到,在武当世界中的压力为之一轻,这代表着推翻大元的心愿已经达成了。

    而剩下的心愿就是三元及第。

    对此他的心中也有考量,找在让刘伯温出山辅佐朱元璋时,他就已经留下暗手等待这一刻了。

    如今刘伯温在朱元璋的明朝时什么地位。

    开国第一任内阁阁老。

    可以说是权倾天下的人物。

    然而就算如此又如何。

    对于李伯阳这个老师,刘伯温可是始终不曾忘记。

    每隔一个礼拜,这位明朝的第一宰相都会到沈府来一趟,想李伯阳请安。

    而朱元璋也没有忘记李伯阳曾经告诉他有一日会出山相助。

    在大明朝建立到现在,朱元璋就向沈府下了三道求贤圣旨。

    第一道是请求李伯阳出任金吾卫一职。

    被李伯阳干脆利落的回绝了,他可没兴趣去做朱元璋的保镖。

    第二道是国子监祭酒,想让李伯阳帮明朝培育人才,毕竟明朝的第一任宰相就是李伯阳教导出来了。

    李伯阳同样回绝了,不管是收刘伯温为弟子还是收张三丰为弟子,其实他都有着自己的私心,这种明摆着出力不讨好的事情,他一点兴趣都没有。

    第三道圣旨就厉害了,什么官职都没说,只问了李伯阳一句,对什么事情感兴趣。

    朱元璋的意思很清楚,只要李伯阳出山,喜欢干什么事情就给什么官。

    李伯阳依旧拒绝了,如今还不是出山的时候,朱元璋还没碰到他期待中的难题,他在等,等朱元璋真正一统天下,并且碰到他预料中的难题时。

    借着这个难题向朱元璋提出一个条件。

    而这个条件直接关系到最后一个心愿的达成。

第150章 大朝会() 
时光如梭,岁月流逝。

    一年的时间转瞬即过。

    距离李伯阳来到武当世界,已经过去第六个年头了。

    如今的天下已经一统。

    朱元璋消灭小所有的枭雄势力,成为了真正的明太祖。

    金陵城。

    金銮大殿上。

    又逢半月一次的大朝会。

    皇宫外,大大小小的官员穿着绣着不同纹饰的官服步入金銮殿中,按照官阶的大小分列在金銮殿的两侧。

    左侧以刘伯温为首,代表着明朝是文官一系。

    右侧以徐达为首,代表着明朝的武官一系

    如今天下虽然初定,但是还远远没有达到太平盛世的地步。

    此次的大朝会每个上朝官员的脸上都带着沉重,显然有着真正棘手的大事要在此时大朝会中商量。

    随着大小官员的到齐,朱元璋穿着象征着九五之尊的龙炮端坐在金銮殿中。

    “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明朝第一任掌印大太监发出了尖锐的声音。

    怎么可能无事,实际上大朝会中要决断的事情都是在内阁中初步确认过要处理的问题,大朝会只是走一个流程而已。

    掌印太监的话音刚落,刑部尚书就站了出来,说道:

    “如今天下虽然初定,但是各色匪盗依旧未绝,还请皇上派精锐往天下镇压,杜绝各路匪患。”

    端坐在金銮殿龙椅中的朱元璋轻轻吐了一个字:

    “准。”

    紧随刑部尚书之后,又有两三个分量极重的官员说了大大小小的事情。

    这些都是早已商量过的,朱元璋按照内阁讨论的办法,每个都照章处理。

    就在此时,大将军徐达凝重的说道:

    “皇上,天下虽定,但是中原武林未靖,多有江湖侠客以武犯禁,不把朝廷的法度放在眼里,更有江湖门派,大肆圈地,如此下去国不将国,后果不堪设想。”

    侠以武犯禁,这是历朝历代都无法解决的老大难。

    江湖中的侠客往往独身一人,了无牵挂,秉持着碰到不平事就铲,遇到不顺眼的人就除的原则,眼中丝毫没有律法一说。

    由于有着武功伴身,往往地方的官府捕快还拿江湖侠客没有办法,人家都是高来高去的,捕快只是混口饭吃,哪里是那些江湖侠客的对手。

    而江湖门派则更不用说,那是真正江湖高手的聚集地,每个江湖门派的影响力都远远大于世家,影响力辐射着周围的地域。

    平民百姓的眼中,首先不能得罪的就是这些江湖门派,然后才是朝廷。

    毕竟朝廷偶尔还会与你讲讲道理,说说法律,江湖门派可从来都是用刀子说话的。

    不然也不会有盛世无江湖,乱世有英豪这一说。

    朱元璋作为开辟一个朝代的太祖,自然不会容忍江湖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所以对付江湖已经是迫在眉睫。

    历史就是如此的相似,无论哪个朝代,王朝的鼎盛时期,就是江湖倒霉的时候,朝廷毕竟是掌握着天下,以天下人之力对付一个江湖自然不在话下。

    而每逢乱世,当朝廷的影响力越来越弱的时候,就是江湖中大侠辈出之时。

    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上,威严的说道:

    “诸位爱卿,可有良策?”

    实际上这次大朝会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商量出江湖事改如何解决。

    金銮殿中的文武官员一个个眉头紧锁,显然这事情可不好处理。

    派兵镇压是文武官员的第一个想法,毕竟天下就是这么打下来的,可转念一想就知道行不通。

    江湖远远没有那么简单,不是一句话就能平的。

    江湖与天下是相融的,他就在天下之中,然而又独立在王朝之外。

    处理江湖事可不像打天下那么简单,谁的兵力强,士气盛,民心所向谁就比较牛逼。

    你怕一万个人去追一个江湖侠客,人家高来高去,不跟你打,两分钟就没影了,结果就是事情只会越来越糟。

    朱元璋看着大朝会中的官员一个个沉默不语,也是感觉棘手。

    江湖就在天下间,不说别的,就大朝会上的这些官员自己都或多或少与江湖有着联系,清官还难断家务事,让他们处理江湖事,自然很难。

    问题就摆在那,总归是要处理的,总不能放那不管吧,见大家都不说话,朱元璋点名问道:

    “善长,你可有应对之策。”

    李善长支支吾吾的说道:

    “臣并无他法,还请求教伯温军师。”

    此时天下初定,虽然已经分了官职,可是打天下时的习惯还没改过来。朱元璋对于亲近的人还是习惯了直呼其名或者打天下时的称呼。

    “伯温军师,你可有主意。”

    如今的刘伯温已经不是在李伯阳手下当学生的时候了,行动举止间自有一番谋主气势,缓缓的站出身子,低沉的说道:

    “臣无他法,此时恐怕要请老师出山。”

    上次拜访老师的时候,老师就隐约提到过这个问题,如今想来,老师早就预料到朱元璋迟早要处理江湖事务,然后又会碰到无人可以解决的问题。

    一想到此,只觉得老师果然是莫测高深,什么事情都跟未卜先知一样,太可怕了。

    “左柱国的老师可是那伯阳先生?”

    左柱国是刘伯温如今的勋爵,也是文官的最高品阶。

    一听刘伯温说道他的老师,大小的官员立刻想起了李伯阳。

    李伯阳虽然就在金陵中,但是这些官员都是只闻其名,却不见其人,他们可没有资格去拜访,完全两个不同世界的人物。

    孤身杀入大元国都,取走皇帝首级,李伯阳的事迹早就传遍了大江南北,没有人不知道他的名头。

    “伯阳先生么。”

    “可是他似乎不愿意入朝为官。”

    朱元璋的眉头紧锁,他又何尝不想请李伯阳出山,事实上半年前他就已经向沈府连下了三道招贤令,不过都被李伯阳以时机未至的理由拒绝了。

    刘伯温不急不慢的说道:

    “皇上,此一时彼一时也,依臣之见,不妨在试一试,说不定老师就同意了。”

    “好,就依爱卿,马上草拟一道圣旨,征召李伯阳入朝。”

    朱元璋一说完李伯阳就摇了摇头。

    朱元璋疑惑道:

    “怎么,伯温军师,此举有什么问题么?”

    刘伯温铿锵有力的说道:

    “老师一代奇人,一道圣旨是招不来的,还需皇上亲自走一趟,不如此的话看不到诚意。”

    朱元璋犹豫了,毕竟如今身份不同了,他已经是天下共主,不在是皇觉寺中那个小沙弥了。

    让他再向打江山时那样亲自上门求取贤才感觉有些掉了自己的身份。

    刘伯温看出了朱元璋的犹豫,补了一句:“皇上,古有刘玄德三顾茅庐,这才有了蜀汉天下,老师一代奇人,名传天下,皇上亲自去请必为一桩美谈。”

    半响后,朱元璋缓缓吐道:

    “就依爱卿之见,明日我亲自上门求见伯阳先生。”

第151章 出山() 
翌日一早。

    朱元璋就在刘伯温的陪伴下来到了沈府外。

    朱元璋穿着一身的便衣,头上戴带着个帽子将头部都遮住了半边,显然不是想让人认出来。

    都当了皇帝了,还亲自上门请人,他始终感觉有些丢脸。

    不过一想到江湖的事情,也没有其他办法,只能心不甘情不愿的登门了。

    “皇上来沈府了,快去通知老爷。”

    很不巧,沈府守门的小厮都见过朱元璋,朱元璋一到沈府外就被认了出来。

    守门的小厮立刻大吼出声,皇帝驾到沈府,这在他这种平民小厮看来,简直是无上的光荣,恨不得所有人都知道这件事。

    小厮没有注意到,朱元璋在他嘶吼的时候脸色有些难看,本来上门来请人就够丢人了,这小厮还巴不得人尽皆知,他能痛快才怪。

    皇帝来沈府了。

    很快,整个沈府就人尽皆知了。

    一个个争先恐后的跑出来迎接,对于他们来说一睹天颜的机会一辈子都可能只有这一次,错过了可就少了一个吹牛逼的事件了。

    “皇上驾到,鄙人沈万三有失远迎,还请恕罪。”

    不一会儿,沈万三就将朱元璋迎进看沈府中。

    朱元璋可没功夫跟沈万三废话,直接问道:

    “伯阳先生可在府中?”

    “皇上是来找伯阳先生的?”

    沈万三恍然大悟,他还在想怎么皇帝来沈府都没提前告知一声就直接来了,原来弄了半天不是来找他的。

    “我这就去找伯阳先生,皇上可先去客厅稍后。”

    朱元璋平静的说道:“不用了,你直接带我去。”

    反正都已经上门了,他又不傻,干嘛还要到客厅中让李伯阳来见自己,肯定一条龙工作做足了啊,不然前面的功夫不就白做了,前功尽弃。

    而此时沈府李伯阳居住的小院中。

    李伯阳已在院中泡上一壶茶了,只等着客人登门。

    沈府闹出那么大动静,他不可能不知道。

    一想到朱元璋登门的目的,嘴角闪过一撇诡异的笑容,自己的第二个心愿有着落了。

    果然茶刚沸腾,沈万三就带着朱元璋来到了小院中。

    李伯阳丝毫没有站起来拜见的意思,坐在石凳上,拿起茶壶倒了两杯茶水,淡然说道:

    “原来是当今圣上驾到,有失远迎,还请见谅。”

    “哪里敢让伯阳先生来迎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