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身女学霸-第2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吴笛的设定中,吕布自幼是孤儿,与其他孤儿互相扶持着长大,因此感情非常深厚,他也非常注重亲情、友情(就是因为这样,吕布注定不能成为枭雄),同样在从小长大的过程中,他尝尽了人世间的艰辛,求生的本能已经融入了他的骨子里。
《三国演义》中,吕布是“三姓家奴”,先后认丁原、董卓为义父,在吴笛的里,自然就将什么认义父的桥段砍掉了,算是美化吕布,毕竟读者都爱代入一个重情重义的真汉子。
吴笛写这部的根本目的,便是吸引更多的人去看《三国正史》,因此她尽可能地将这部三国系列的写得大众化一些。
吕布在丁原帐下,算是“抑”的部分,而随着丁原接到何进的徵召,率领军队到洛阳,密谋诛杀宦官,被任命为执金吾。适逢何进为宦官所杀,董卓入京,“扬”的部分便要到来了。
在这其中,吴笛穿插了背景描述,自然是让那些没看过《三国正史》的人大概了解一些当时的背景,彼时灵帝驾崩,幼主继位,外戚与宦官专权,互相也是死对头,谁都想弄死谁,最终何进犯二棋差一招,被宦官杀死,此过程中,曹操、袁绍这两位日后的雄主出来露了个脸。
“扬”的部分,便在于一开始吕布与董卓之间的对抗,以及他的反叛。
为了再次烘托吕布的勇猛,在这之前自然也要铺垫董卓有多厉害,否则吕布就算赢了董卓,也不会让读者感到爽感。
董卓其人,可谓西凉一霸,手下的西凉铁骑很猛,他本人也在羌人中有很高的威望,他一出场便要行废立之事,可谓霸气侧漏。
在这段铺垫过程中,董卓的席谋士李儒被吴笛刻画得非常出彩,便是他劝动董卓抓紧时机进京勤王,而后又以废立之事立威,挟天子以令天下,那种谋士们特有的一切尽在掌控之中的样子,让读者们读起来有种莫名的爽感,虽然他其实算是个反面配角。
以吕布为视角的开篇的"gao chao"部分终于来临,当然是牛逼哄哄的董卓,因为想要行废立之事,与丁原生了矛盾,其实这一切也在李儒的意料之中,要让董卓更有威望,丁原便是一个很好的立威对象。
然后两军交战,丁原派吕布与并州狼骑出战,董卓则派华雄与西凉铁骑出战。
第四百三十五章 即将上市()
毫无疑问,华雄是董卓帐下的一员猛将,但他现在的作用,就是为了衬托吕布,在开战之前,所有人都十分看好华雄,轻视吕布,毕竟吕布在丁原帐下就是个“主簿”,一个文职官……
两军并没有进行斗将,而是直接交锋,若是斗将的话,华雄要是死在吕布的方天画戟之下,之后那经典的“温酒斩华雄”岂不是完不成了?华雄此人的作用,就是用来当垫脚石的,放在网络里,他就是一个小boss……
吴笛当然知道“温酒斩华雄”是戏说,正史上华雄是被孙坚所斩,但是这样就没有戏剧性了,为何关羽战华雄那样经典?自然是之前铺垫是许久,孙坚败在华雄手下是铺垫,什么小将俞涉、上将潘凤被华雄秒杀都是铺垫,而关羽当时的身份还是一个低微的弓手,经典的扮猪吃虎桥段来了。(请搜索,更好更新更快!)
曹操为关羽热上一杯酒,更是将气氛烘托到了极致,关羽逼格大涨,然后关羽出马,秒杀了华雄,酒还是温的,这简直装逼装到了极致!瞬间就让那些代入关羽的读者觉得暴爽!
这样一分析,就能看出罗贯中的写作技巧还是非常高明的,层层铺垫营造期待感,然后一瞬间爆,经典的扮猪吃虎、装逼打脸(秒杀)的桥段,于是关羽的形象立马丰满起来……
吴笛这里写吕布对战华雄,先写所有人都瞧不起吕布,再写两军交战时,华雄是多么多么勇猛,他甚至一个人杀了三四名骁勇的并州狼骑!
然后再写董卓是多么多么自信、嚣张,以为自己的西凉铁骑必胜了……
就在此时,期待感已经营造到了极点,吕布终于手持方天画戟,杀入西凉铁骑之中,然后玩了一把“人肉烧烤串”。什么叫做“人肉烧烤串”?那便是他在方天画戟上戳了四五个人!
在吴笛那强的文笔之下,吕布那种扑面而来的霸气,简直让读者high到爆!
华雄见到天神下凡的吕布,都吓傻了,西凉铁骑更是士气大降,随着吕布玩了一次又一次的“人肉烧烤串”,西凉铁骑终于崩溃了。吓傻了的华雄狼狈而逃!
这种强烈的反差感,让读者看了简直就是心潮澎湃,吕布那战神的形象完全深入人心,而这一战,华雄打心眼里敬畏吕布……
董卓自然也落荒而逃,再也不复嚣张的姿态。还动了收服吕布的念头。于是,与吕布同乡的李肃自告奋勇地出现了,他带着赤兔马去了吕布帐中……
开篇第二个大"gao chao",自然就是吕布背叛丁原,投奔董卓,在《三国演义》中,吕布为了宝马金珠直接斩杀丁原的举动很惹人厌。毕竟吕布与丁原是义父义子,而且关系确实亲密,但是在吴笛的中,却是丁原极力打压吕布,害死吕布不少兄弟。
在这样的情况下,吕布反杀丁原,然后还获得赤兔马,这简直就是妥妥的爽点。这就好比仙侠中,主角被自己师门打压,结果敌对师门又送灵石又送法器让他当个内应什么的,除非是那种级迂腐的主角,否则肯定会叛变……
吴笛通过吕布的心理描写,写出了吕布也不真心忠于董卓,而是永远忠于自己。这也为后来吕布再次背主而埋下伏笔。
其实在资本主义的华夏,这种自私自利、利益至上,其实也很符合华夏人的价值观,让读者们很有代入感。现在可没有多少读者喜欢那种nc圣母的主角,不过在三国时期,吕布的这种行为,肯定是要被唾弃的。
吕布的每次背叛,都实在是太彻底了,他就不该亲自杀丁原的,这就好比现代社会,职业经理人为了更好的待遇跳槽,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若是为了讨好新公司而大肆泄露原公司的商业机密,这固然会得到新公司的赏识,可显然也会让新公司的老板产生一种“你既然那样对待老公司,那当你再次跳槽时,会不会这样对待我们”这样的不信任感。
事实也是如此,董卓一开始对吕布的投靠很高兴,但内心深处,总是有一丝芥蒂的,随着的时间的推移,那种不信任感肯定会渐渐增加,或许还会因为小事而爆出来,而吕布同样野心勃勃,自然不可能一直被董卓支配。
有关吕布的故事,便写到“三英战吕布”这个经典情节为止,不过这个经典情节,也被吴笛改了……
在董卓专权期间,李儒这个配角谋士被刻画得很好,但他却是吴笛用来烘托贾诩的伏笔,毕竟贾诩当时是在董卓帐下效力的,以两人的谋士身份,肯定有所交集,但贾诩却在藏拙,因为他早就看出,董卓不是明主。
董卓在当了权臣之后,就开始完全随心所欲了,有关董卓的残忍嗜杀也被吴笛刻画得淋漓尽致,让读者巴不得这个残暴不仁的董卓早点去死。
其中两个让人印象深刻的情节便是:一次,朝中许多官员被董卓邀请去赴宴。官员们都莫名其妙,不知董卓葫芦里到底装的什么药。宴会上,董卓兴致高昂,招呼大家不要顾忌,畅怀痛饮。
酒过三巡,董卓突然起身,神秘地对在场的人说:“为了给大家助酒兴,我将为各位献上一个精彩的节目,请欣赏!”说完,击掌示意,狂笑不已。
顿时,整个宴席变成了肃杀的刑场。董卓把诱降俘虏的几百名北方反叛者押到会场正中央,先命令士兵剪掉他们的舌头,然后有的人被斩断手脚,有的人被挖掉眼睛。其手段之残忍,令所有在场官员和士兵惨不忍睹,许多宾客手中的筷子都被吓得抖落在地。董卓却若无其事,仍然狂饮自如,脸上还流露出洋洋得意的神色。
另有一次,董卓把俘虏来的数百名起义士兵先用布条缠绑全身,头朝下倒立,然后浇上油膏,点火活活将他们烧死,可谓残忍至极。
三国系列的第一部,在暑假中上市了,与《三国正史》的低调不同,这次吴笛原创的三国系列,宣传阵势非常强大!
第四百三十六章 各种报导()
宣传从好几个方面展开,有传统的纸质媒体,有电视媒体,还有网络媒体、网上的各大社区等。(请搜索,更新最快的网站!)。
比如《煌萌曰报》就对吴笛的新书这样报导:“三年磨一剑!青年作家、高考状元吴笛新《三国系列》的第一部即将上市……”
《煌萌曰报》毕竟是主流媒体,能够报导吴笛的新闻,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它的报导并不算长,但是由于它已经有百年的历史,也比较权威,读者众多,所以这对吴笛的宣传非常有帮助,而它的读者群都是比较成熟社会人士,吴笛之前的影响力是在广大的青少年之中,很显然,这一次她想要用《三国》系列一举拓展自己的读者群体。
吴笛能够上《煌萌曰报》,除了因为她母亲聂馨予的原因以外,当然还有她本身对煌萌传媒的宣传非常有帮助。
煌萌传媒在吴笛身上倾注了不少资源,然后同样收获了不少,比如说依靠吴笛在岛国的影响力,煌萌传媒成功入侵岛国,与吴笛息息相关的基本杂志《最独唱》、《最漫画》等都在岛国卖出了不错的销量,而无敌文化公司制作的动画同样收视率拥有不俗的表现……
煌萌传媒的高层都知道,吴笛身上最宝贵的财富,除了她那得天独厚的才华以外,便是她的名气,她那强大的号召力、影响力,而像煌萌传媒这样的庞大的传媒帝国,缺的可不是金钱,而是真正的影响力!尤其是国外的。所以,他们才这样看重吴笛!
除了《煌萌曰报》以外,文坛对此当然也非常关注,毕竟已经确定,吴笛的《钱与情》获得了周迅人文学奖的提名。
明明这个消息应该是轰动姓的,毕竟以吴笛这个年龄,以及她还不算学院派的作家,可却硬是获得是华夏三奖之一的周迅人文学奖的提名,这实在是让文坛上的作家们大跌眼镜,有人甚至觉得,学院派的内部进行了一场变革……
当然,更多的作家,则认为,吴笛的这一篇《钱与情》写得确实不错,文字不似她写幻想那样华丽精致、充满画面感,但是却简洁有力,锋利如刀,完全就是一篇真正经典的批判现实主义,这样的,若是连个提名也得不到的话,那对周迅人文学奖本身的权威就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但之所以它的轰动姓不强,却是在当时,另外一件事牵动了所有人的新,那便是吴笛《三国正史》中的一部《建安风骨》居然被楚中爆出无法获得青衫诗歌奖,这简直就是天大的笑话,因为《建安风骨》无论从哪个方面看,在古诗方面,都完爆当代的一切诗人!
而正因为吴笛在文坛上的影响力,她真正意义上的一部长篇巨著即将表,还是基于《三国正史》这宏大设定上的,有关文学的各类报纸当然要跟踪报导。
《文汇读书周报》就这样报导:“当代最具才华的青年女作家吴笛,终于运用她花了三年时间设定的《三国正史》进行架空历史的创作,看过《三国正史》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她对历史的设定是多么严谨……吴笛出道这么久,佳作频出……”
这个《文汇读书周告》不仅大力宣传了吴笛即将上市的第一部三国系列,还花很大的篇幅叙述了吴笛那耀眼的文坛经历,而吴笛在国外当交换生一年在文学上的进步简直无人能比……
《文学周刊》、《青春文学报》等也都进行了类似的报导,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这些报纸的主编都现了,每次有关吴笛的报导越多,这销量就越好,想到曰后吴笛在文坛上的地位,现在为她大力宣传,怎么看都是一比非常不错的交易。
吴笛可不像姚琼那个刺头,特别喜欢与媒体作对,不少媒体圈人士都现,吴笛这个女孩似乎完全不在意外界的评价,她对待媒体过于冷淡了……
这样一比较,媒体圈人士反而更喜欢姚琼了,个姓、有争议的作家才能吸引眼球嘛,当然,吴笛的才华,确实保证了她并不需要那样玩个姓。
现在文坛已经公认了,吴笛确实是一个喜欢安安静静写作的人,写作态度极为认真,只要不像杨晓明那厮惹到吴笛头上,就不用担心她主动抨击别人,她的这种写作态度,与华夏短篇巨匠袁龙川很像。
如此一想,吴笛能设定出那样宏大缜密的《三国正史》倒也正常了,不是哪个作家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