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仙侠电子书 > 道武天魔 >

第71章

道武天魔-第71章

小说: 道武天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

    慕清流轻叱一声,袖袍再次翻卷,无数的箭矢顿时被无形的真气卷起,带着凄厉的尖啸朝着城墙上的兵将如雨般落下。

    “噗噗噗!”

    无数朵凄厉的血花骤然绽放,驻守在这一段城墙上的数百兵将顿时人仰马翻,伏尸遍地。

    首当其冲的披甲将领更是浑身上下被无数箭矢攒刺贯穿,万箭穿心,凄惨无比。

    “呜!”

    “敌袭!”

    混乱中,其他地方的兵将顿时蜂拥而至,更有人吹响了敌军来袭的号角,整座健康城顿时宛如沉眠的凶兽被唤醒一般,无数玄黑色的甲兵从城中各处集结起来,如洪流般倾泻而出。

    而造成这一幕的罪魁祸首慕清流却旁若无人地从城墙上一掠而下,几个纵跃便隐藏在大街小巷之中,渺无踪迹了。

    整个过程中,慕清流的眼神没有丝毫的情绪波动,淡漠冰冷的眼神仿佛高高在上,俯瞰苍生的神灵一般。

    仿佛数百甲兵的性命在慕清流的眼中,跟路边的杂草没有任何区别,随手践踏摧残,视若等闲之事耳。

    视人命如草芥,只为一时快意便可肆意杀戮,魔门中人的心性,由此可见一斑。

    魔君之名,并非虚言!

    “唉!”

    亲眼目睹这一切的苏长生,心中的情绪没有任何的起伏波动,百无聊赖地打了个哈欠,天真无邪地问道:“师尊,什么时候能够吃上饭啊?轩儿饿了!”

    “马上。”慕清流暗中观察着苏长生的表情,心中不由大为满意,声音温和地说道。

    心性凉薄,漠视苍生,不愧为天生的魔头,此子合该入我圣门!

    慕清流心中暗赞,对于日后苏长生将会在这天下掀起何等的波澜,慕清流感到非常期待。

    没有如铁的狼心,不能杀人如麻,血流飘橹,没有祸乱天下的心性,何以成为魔中之魔?

    慕清流牵着苏长生在城中七拐八拐,不多时便来到了一处恢宏华丽的建筑之前,径直走了进去。

    苏长生本以为这是哪个王侯府邸,没想到定睛一看,竟然是一座寺庙。

    华丽的山门之上,“同泰寺”三个斗大的金字迎着日光,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同泰寺乃是梁武帝萧衍亲自下令督建的,号称“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乃是整个江南地带秃瓢们的总舵所在,佛教圣地,禅宗之祖达摩昔日的驻邺之所。

    由于梁武帝萧衍的尊崇,整个江南地带的佛门势力极大,尤其是禅宗,道场遍及整个粱国境内,不事生产,蓄养武僧,便是豪门权贵轻易也不敢招惹。

    而在这禅宗祖庭之一的佛门圣地,身为魔门圣君的慕清流竟然来去自如。

    看他轻车熟路的样子,很显然来得不是一次两次了。

    见此情形,苏长生不知道该说慕清流艺高人胆大还是该吐槽这佛门圣地藏污纳垢,沆瀣一气了。

    一踏入寺门,苏长生顿时感觉有一种与世隔绝的清静,仿佛外界的一切纷扰,均无法干扰到这佛门清静之地,宛如一方世外桃源。

    对比起外面建康城中黑云压城城欲摧的硝烟弥漫,苏长生只感觉十分的滑稽和荒诞。

    慕清流轻车熟路,不一会便直入后山一处清静的禅院之中。

    “圣心居士,您回来啦?”

    刚一进门,便有一个小沙弥迎出,约莫八九岁的样子,对慕清流恭谨行礼道。

    “大方小师傅好,一笑大师呢?”慕清流没搭理苏长生疑惑问询的眼神,和蔼可亲地跟小和尚寒暄道。

    “师尊正在闭关参禅,还请居士见谅。”

    苏长生闻言顿时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这对师徒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组合?

    一笑大方?

    “哦,这样啊。”慕清流笑呵呵地说道:“无妨,劳烦小师傅帮忙准备一些斋饭,我这小徒弟肚子饿了。”

    这位心思狠厉,手段凶残的魔门圣君,在这时竟有几分慈眉善目之感,一身的气质祥和清静,仿佛狮虎瞬化绵羊一般。

    “呀!”

    小和尚闻言惊呼一声,旋即连忙行礼道:“原来这位师弟是居士之徒啊,小僧失敬了,还未请教师弟尊姓大名?”

    苏长生木然点头:“你好,我叫石之轩。”

    “那我去准备斋饭了。”

    小和尚点点头,留下一句话便一蹦一跳地飞奔出去。

    “为师与这同泰寺的长老一笑大师颇有交情,所以我们需在此暂住一些时日。”

    慕清流领着苏长生走进禅院厢房,安置下来后貌似无意地提了一句。

    “知道了。”

    苏长生随口应和,心绪早已飘飞到九霄云外去了。

    怪不得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邪王石之轩竟然会有一个大德圣僧的马甲,原来是师门早有渊源的啊。

第134章 正邪游离花间派() 
当慕清流说要同泰寺暂住一段时日的时候,苏长生便知晓他终于憋不住,想要传授自己上乘武学了。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苏长生的资质堪称妖孽,又有着最顶尖的奠基功法,若非他极力压制,早就元精萌动,衍生内气了。

    慕清流看似对苏长生不管不顾,实则比谁都紧张,关注他的一举一动。

    对于这种情形,那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万一哪天苏长生憋不住了,一不小心将内气凝聚出来,这乐子可就大了。

    堂堂花间派的正统传人,修炼的内气根基竟然是别派功法,那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所以在建康城外,慕清流在最后一次试探中看出苏长生骨子里的桀骜不驯之后,便再也不打算继续耽搁下去了。

    对慕清流而言,苏长生是否认可花间派,纵横家的理念并不重要,只要他传承了花间派的功法,为了修炼到最高境界,他也不得不沉浸在这种心境中,此乃阳谋。

    至于其他的,慕清流已经不再奢求了。

    昔日年轻时候的慕清流,又何尝愿意被师尊的理念所束缚?

    果不其然,在后山禅院小住数日之后,慕清流便神神秘秘地出门了一趟。

    回来的时候,怀中赫然已经抱着数十卷典籍,跟个十月怀胎的孕妇似的。

    然后慕清流便毫不留情地将苏长生跟这堆典籍一起关进禅院静室之中,自己须弥不离地守在静室门口,不言不动。

    昏暗的静室中,苏长生坐在一堆典籍之上,两眼放光。

    厢房内的床榻上堆满书册,既有古旧竹简,也有丝绸卷轴,亦有纸质折子,足有数十卷之多。

    苏长生随手抄起一卷丝织卷轴,舒舒服服地倚靠着墙角,瘫坐在床榻上仔细研读起来。

    密密麻麻的蝇头小篆在苏长生眼里仿佛蕴藏着无穷的魔力,让他如饥似渴。

    身前膝盖上还放着两支古朴陈旧的卷轴。

    颜色暗红,质地细腻,似乎是由某种不知名的珍贵兽皮所制,通体遍布着暗金色的纹路,彰显着尊贵的气息。

    金红卷轴经过数百年来历代花间派传人的摩挲,流露出几分古老的陈旧感,宛如一个沧桑的老者,蕴含着莫大的智慧。

    其中所载的内容,更是让苏长生爱不释手,如痴如醉。

    这两支卷轴,正是花间派与补天阁历代核心真传的两卷!

    花间派承继纵横家道统遗脉,修炼心法的真正核心乃是从纵横家理念精髓中阐发出来的。

    ‘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便是花间派核心功法的根本理论。

    字字珠玑,微言大义!

    然而武学心法之中又参杂着纵横之术,夹杂不清,模棱两可,非大悟性,大智慧者难以辨别其中真意。

    而且这卷经卷并不完整,残篇又只有完整的十分之八左右。

    所以每个阅卷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中领悟的真意不一而足,甚至不乏截然不同,自相矛盾的。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花间派门规规定:初入门的传承弟子,在接触花间心法之前,必须先参阅花间派最原始的经卷。

    反复揣摩,等到有所领悟之后,再去看门中历代先辈修炼此卷的心得,以博采众长,引为借鉴,参悟出独属于自己的花间真气来。

    而花间派的历代传人在武功大成之后或者临死之前,都要亲笔录下自己参悟这卷的心得体会,以供后人参阅借鉴。

    而摆在苏长生身边的数十卷各类书册,便是历代花间派传人所遗的修炼心得、武学笔记。

    其中历代传人所遗手札有多有少,多者三五卷,少者仅一卷。

    有的人机缘深厚,毕生所学除花间派本门武学之外,对于别派武功秘法也多有涉猎。

    精研之后,同样会记录下来,以供后辈弟子参详,所留经卷甚多,不一而足。

    有的人机缘平平却有大智慧,毕生只精修花间派绝学,以花间派心法为根基,自出机杼,演化无穷,成就非凡魔功。

    所留经卷虽然仅仅一卷,但其内的武学精华却是弥足珍贵,发人深省。

    比如魔门圣君慕清流便是其中佼佼者,一身花间心法修炼到登峰造极之后,又从中推陈出新,以“生机盎然”为本,来创出一门天地不老长春功来。

    凭借着这门天地不老长春功,慕清流硬生生活过数个时代,不仅熬死了同辈,甚至比大部分后辈都要长寿,至今仍活跃在天下武林之中。

    实际上,花间派在整个魔门内部,也是属于异端另类,虽然是传承自诸子百家中纵横家的遗脉精髓,实则在历代传人的前赴后继之下,风格早就跑偏了。

    花间派历代传人追求的是以艺术入武道,视武道为一种与人直接有关的很高艺术。

    所以其传人均多才多艺,着重意境神韵,追求的非是事物表面的美态,而是其神韵气质,才能表里一致,相得益彰。

    所以在众多门派中,花间派素来是自树一帜,盛名长垂不衰,虽是一脉单传,但是每一代的传人尽皆是出类拔萃的天纵之才。

    虽然花间派讲的是纵横家的手段,不仗人多,故每代只传一人,最重识见学养,周游四方,兵不血刃而可亡国立邦。

    但对诸般技艺如画道等的爱好,使其对权力富贵没有甚么野心,事实上这亦是花间派的传统,追求自我完善,绝不随波逐流。

    所以每一代的花间派传人,实际上都是艺术家,所追求的乃是美的极致。

    比如慕清流,便是典型的魔门版大号文艺青年,其最著名的事迹便是因为仰慕魏晋风流的名士之风,干脆把自己的名字改成慕清流。

    至此,魔门圣君慕清流之名震古烁今,至于他的本名反倒是所知者寥寥无几了。

    这种艺术家的情怀体现在武学传承上,便更加明显了。

    翻开花间派的传承经卷,其威名赫赫的武功中,比如百美扇、折花百式、画意决、破莲八式等等,满满的艺术家气息。

    而慕清流的成名绝学:花间十二枝更是彻底秉承了这一脉的风格。

    花间十二枝乃是慕清流从最正统的纵横之术中参悟出来的绝技,却取名为:花间十二枝而不是纵横十二道,其心性风格由此可见一斑了。

    正是因为这种艺术家对“美好”的追求,历代花间派的传人无不是翩翩佳公子,俊雅风流。

    如此才能翱翔众名花之间,以无情对有情,伤透天下女子的心,所以花间派的高手,即使被杀死时,亦不会露出任何狼狈难看的样子。

    按道理来说,这么一个艺术家组成的门派,无论如何都跟魔门搭不上边的。

    事实上,武功气质及行事风格与魔门其余诸宗格格不入,传人又偏爱自命风雅、独来独往的花间派,一直都是游离于魔门边缘,并不受魔门中人待见。

    而且不仅魔门不待见花间派,正道对花间派也是非常排斥,视之为邪魔外道。

    其根本原因便在于花间派心法的理念和宗旨。

    花间派讲求入情后再出情,始能以很然的心态把握情的真义。

    这对很多人来说这正是不折不扣的邪异行为,功夫路数上亦追求有中寻无,妙手偶得的意境。

    而且花间派认为人的真性情可凌驾一切道德之上,配以艺术,发展出一套正统教派难以接受的东西,所以才会被人归之于魔门之列。

    在正邪两道都不受待见,游离于正邪之间的花间派,日子却过得非常滋润,每一代的传人都是名震天下的宗师高手,不得不说也是一朵奇葩。

    苏长生猜测,花间派与佛门之间的渊源,或许便是由此而来。

    佛门初入中原之时,同样被当时主流势强的道魔两脉视为异端,百般打压和欺凌。

    或许正是因为如此,同样不受正魔两道待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