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黄袍我加身 >

第49章

重生之黄袍我加身-第49章

小说: 重生之黄袍我加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国相,你这想法未免……”赵宏第一个站了出来,进行了反驳。

    侍卫都指挥使蔚进乃是穷苦百姓出生,也跟着站了出来,“丞相,你这样做让百姓明年怎么活?”

    “是啊,是啊!”

    “就是,就是!”

    一群人纷纷附议道,朝堂之上变得一片乱糟糟。

    刘承均看着喧哗的大殿,心中暗暗发狠:古往今来,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刘邦为活命还丢过自己的孩子,李世民为皇位也死杀过自己的兄弟,一人的功业非常非常的大,特别特别耀眼时,世人就不会注意到你身上原本存在的污点的。眼下,朕为了守住父皇留下来的基业,牺牲点黎民百姓的利益,怎么就不可以?

    “够了,都闭嘴!”刘承均一拍桌子,大喊道,“即刻起,由丞相刘继颙全权负责,城中百姓白天全部出城,收割麦子,上缴国库,以收割的多少换取口粮,以及来年的种子!”

    这种半青不熟的麦子,颗粒尚未饱满,里面根本就没什么东西。这所谓的口粮,不过是用这新收割的麦穗,直接捣碎,连皮带糠做成糠饼而已,里面根本就没有什么充饥之物。但在这动。乱之年,能活着就不错了,还管那么多干什么。

    台阶之下的刘继颙赶紧拜道:“臣必当竭尽全力,为陛下分忧!”

    接着,刘承均再次发令道:“传令下去,周围的州县的兵马,速速赶到太原,协助守城。侍卫都指挥使蔚进听令,命令你为太原都部署,负责整个太原城的防守职务,在百姓出城之时,不要放进了逆周的探子,细作!”

    高大英武的蔚进随即站了出来,躬身领命。

    ………………………………

    发布命令的第二天傍晚,一位胡须花白,衣衫破烂的老人身后背着大捆的麦子,艰难的向城中走去,他的身后还跟着两个半大的少年,各自也背了不少的粮食。

    “站住,你们住在哪里?看着有些面生啊!”城门内的军士拦住了他们,喝道。

    那老人听到了呵斥声,吓了脸色一变,背上的麦捆散开,麦子洒了一地,“军爷,你好好看看,我们是北坊的老杨家的啊,不常在南门出现,军爷不记得了吗?”

    “哎,不对啊,你们住在北城,为什么会从南面而来?”那军士一挥手,将他们围了起来。

    那老人脸上显出一丝愁苦,说道:“军爷,你是不知道啊,这城中百姓听说南面有大军要来,害怕突然撞到,性命不保,所以全涌向了城北。我们一家孩子他爹死了,娘去年也跑了,只剩下老头我带着两个孙子,怎么能争得过他们,这好冒险去南面收点麦子,换点吃的糊口啊!”

    说到最后,那老人已经开始有些哭泣了,身后的两个少年也蹲在地上,哭诉道:“各位军爷,开开恩啊,不要杀我们,我们真的不是坏人!”

    “你们真的不是郭周的细作?”那军士突然抽出了长刀,架在了以为少年的脖子上,“老头,你要再不说实话,这小孩就没命了,你看着办吧!”

    “军爷,军爷,不要啊,军爷!”老人家见此情形,连忙爬到那士兵的跟前,抱着大腿苦苦哀求道,“军爷,您看我们祖孙三人,老的老,小的小,怎么会是逆周的细作呢?可怜可怜我们,放过我们吧!”

    “是啊,军爷,饶命啊!放了我弟弟吧!军爷!”另一个孩子也抱住了他的大腿,哭喊起来。

    那个刀架在脖子上的,更不用说了,被吓得哭得更加厉害。一时间,祖孙三人,在城门口哭喊声连连,引得回来的群众驻足围观。

    “唉,这老头真是可怜,拉扯两个孙子已经不容易了,现在还……”

    “可不是,家家都一样,谁不看这些当兵的脸色啊!”

    看着祖孙三人哭泣不止,聚集而来的百姓也更加多了,城下的十将有些收不住场了,讪讪的说道:“好了,好了,好了!你们走吧,真是晦气!”

    “谢谢军爷!”

    “多谢军爷!”

    听到了放他们走的话,祖孙三人连忙拜谢道。

    夕阳下,他们三人行走在街坊中,斜落的太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城门下的那个十将,驱散了围观的百姓,心中还是有些不舒服,郁闷地坐在凳子上,突然听到城上有人喊道:“快,快抓住那个老人和那两个孩子!”

第六十七章 城内追击() 
谢谢小小未羊打赏的588起点币,今天多写点,明天两更以示感谢!!

    ——————————————————

    “公子,刚刚真是吓死我了,要是那官兵真的……”

    “放心吧,萝卜,他也只是吓唬吓唬而已。再说了,小王我习武多年,怎会感觉不到刀上的力量变化?要是他敢用强,我必会出手自卫的,只是那样咱们就暴露了,这计划也会随之泡汤。”

    原来,这在城门口哭闹的不是别人,而是郭屹、罗博和老将杨衮。这杨衮为什么会跟着郭屹呢?还要从他投降后周那时说起。

    那一夜,杨衮和柴荣订下协议,后周用契丹俘虏换回杨衮家人,杨衮便会投降,并承诺为后周打下太原城。

    而最后,杨衮却又提出了一个条件:“老夫已经年老力衰,风烛残年,实在厌倦了沙场征伐和官场浮沉,想过些平淡的生活,了此残生,还望陛下应允!”

    柴荣当时听了,心中有些不是很舒服,轻轻说道:“老将军,朕用这么多的俘虏换回你全家,你这样做会不会……”

    “陛下的心思,老夫心里明白。”杨衮拱了拱手,继续说道,“老夫有三个儿子,其中以大儿子杨业最为出众,跟我练习刀法多年,深得老夫的真传,而且熟读兵书,富有谋略。既然我杨家一家全部归降,老夫自会劝说他为陛下尽忠尽责,不辜负圣上隆恩!”

    柴荣听到杨衮这么一说,心想:这杨业之名朕也听说过,在刘汉也算军中大才,有勇有谋,将他收入麾下,也不算吃亏!这老杨衮确实年纪太大,实在不能再在战场厮杀了,就让他安享晚年吧!

    随即说道:“好吧,朕答应你,再破了太原城后,给你个善终,但你儿子必须要决定忠诚于朕!”

    “臣谢陛下隆恩,我杨家必会为大周肝脑涂地,至死不渝!”

    “好,好,相信你们是不会让朕失望的!”柴荣了听到杨衮这样的誓言,心中甚是欣喜,微微笑道,“哦,对了,杨老将军有没有想好这养老的地方呢?”

    “陛下,小王爷天资过人,是个百年难遇的练武奇才,恰好又喜欢双锤,小人当年也曾随飞锤将金良祖习得一些锤法,希望能指点他一二,不知陛下?”

    柴荣听到他提到他想去郭屹那里,心中泛起了一点波动:可能是朕多虑了吧!

    “好吧,以后你就跟着赵王,指点武艺,还可以时刻保护!”

    就这样,杨衮便一直跟着郭屹,但他对柴荣所说的只是一部分,很小的一部分,真正的原因是因为他知道郭屹的真实身份。

    知道内幕的杨衮,仔细回想了这一路过来的大小战斗,潞州城守卫战、突袭高平、包括岳阳县伏击战,这一切都离不开郭屹。不管是他直接参与,还是他替李筠的谋划,都可以看出来,这小王爷觉得不是痴傻之人,而且他还在天下人之前装傻充愣,扮猪吃老虎,真是让杨衮看不透。所以,杨衮知道,跟着郭屹的后面,他们杨家一定会更加辉煌。

    此次,他们冒险设法进城,就是要完成他对柴荣的承诺——攻破太原。

    再回当下,郭屹骗过了城门守军,顺利进出了太原,舒心了许多,“好在大家的演技都不错,没让他们看出破绽来。”

    “小王爷所言极是,刚刚还好,算是有惊无险,糊弄过去了。“杨衮也微微一笑,长舒了一口气,“不过咱们还是小心为上,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和刘汉官兵起冲突,不然暴露自己的身份。”

    郭屹听了,点了点头,说道:“这里依旧不太安全,那些下级官兵好糊弄,可不一定瞒得过眼神犀利之人,还是快点找到杨老将军的儿子,这才算是真正的过关了。“

    ”是,公子!“一边的罗博顿时收起了笑脸,加快脚步,跟了上去。

    老少三人背着麦捆,离开了大街,穿梭于小巷之中,快步地行走在太原城中。

    ……………………

    太原南面承恩门,一员北汉大将从城墙之上,匆匆下来,“你们几个玩忽职守,渎职懈怠,竟然放进了郭周的探子进来,还不快追!”

    那十将(就是十人队队长)立马从凳子上跳起身来,大吃一惊,说道:“都指挥使大人,一时失察,还请明示!”

    匆匆而来,大声呼喊的不是别人,正是侍卫都指挥使蔚进,之前他还在城墙之上巡视,路过南门时,正好听见了哭闹声,驻足看了会儿,当时也没觉得什么,可当郭屹三人离开一会儿,他忽然意识到问题的所在。

    “此时还不是解释的时候!”飞奔而下的蔚进指着周围的士兵,呼喊道:“你、你、还有你们,跟我先追过去,路上在跟你们说!”

    说着,翻身上马,向城中飞奔而去,身后“哗啦啦”跟了一群士兵。

    “这老少三人声称自己是贫困百姓,本将军看来,未必!”蔚进骑在马上,一脸的坚毅,沉声说道。

    “为何?”

    “起初,我也是本他们的哭喊声吸引了过去,觉得性命攸关时,如此大的声音,也是正常。可是之后,你们放他们离开时,本将军立在城门上,观察了好久,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身后的那个十将知道自己要是真的放进了后周细作,估计离死也不远了,便是这样也要死个明白,追问道:“将军,哪里不对?”

    “每个人在平安脱险后,内心的庆幸是无法掩盖的,此时他们便会失去了原本的谨慎,一些问题就暴露出来了。“

    “驾!”蔚进拍了一下战马,接着说道:“试想,要是一个人经常吃不上饭,定会是浑身无力,步履蹒跚。而他们离开的时候,虽然背着很大很重的麦捆,但脚步很平稳,行动也很是迅速……“

    那十将脸上大骇,失声说道:“将军的意思是,他们本来身强力壮,精力旺盛,只是在刻意地掩饰自己。”

    “不错,事出反常必有妖,他们定不是什么善类!”

    “可将军为什么现在才……”

    “唉!本将军也是刚才将整个事情联系在一起,才想明白这一切,却是跟了他们逃跑的时间。眼下必须将他们抓住,希望还不晚,一定要把事情搞清楚!”

    蔚进撂下一句话,加速向前追去,身后的十将也想弥补自己的过错,挥手对着后面喊道:“弟兄们,加快速度,跟上了!”

    ………………

    郭屹三人来到一处僻静之处,慢慢停下了脚步,四下里张望了张望,杨衮开口说道:“小王爷,咱们还是将这麦子丢下吧,这样既是累赘,走的太慢,而且太过显眼,容易引人耳目。”

    郭屹思考了片刻,“眼下这东西已经起不到掩护身份的作用了,丢弃就丢了吧!只是……”

    “公子,你是怕如果被官军发现这几捆麦子,便会落实咱们的身份,到时候即使没抓到咱们,也会打草惊蛇,太原城必会加强戒备,对咱们的计划那是极其不利的。”

    郭屹微微一点头,“你这萝卜,竟然开窍了,难得,难得啊。”

    此时,杨衮也深深点了点头,他好像忽略了这些问题,那该怎么做呢?

    正在他们纠结的时候,只听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紧接着一阵大喊声:“他们在那里,抓住他们!”

    郭屹三人同时朝声音传来的地方一看,只见一员大将骑在骏马之上,扬鞭飞奔而来,身后跟着一群士兵,从远处粗略估计一下,没有一百,也有八十人。

    “不好,被他们发现了,殿下,快走!”杨衮丢下麦子,大声喊道。

    罗博也跟着喊道:“公子,快走,我来掩护!”说完从麦捆中掏出一把战刀,因为这麦捆实在有限,他们的武器要么太长,要么太大,所以都没带来,只带了一柄腰刀以此防身。

    郭屹也掏出了武器,喊道:“掩护什么,要走一起走,要留一起留!”

    见郭屹丝毫没有离开的意思,杨衮知道劝也劝不住,又看到那些北汉士兵越来越近,抽出战刀,无奈地说道:“好,那咱们就一起走!”

    不远处巷口的蔚进,看见那老少三人丢下麦子,撒腿就逃,这一行为已经说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高举长枪,吼道:“他们要遛,快追!”

    一时间,太原的小巷之内上演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