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恐怖电子书 > 名传万界 >

第64章

名传万界-第64章

小说: 名传万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郡里派出的文吏,就在大门前,仔细地检查着,本地的吏员也是出于避嫌,不可在此,是以都是自郡中抽调而来。

    这些扎根在外的文吏,可不见得会卖本地大族的面子,这也是为了防止上下串通舞弊的措施。

    千百年来,规矩森严,更是进一步细化。

    早期还有舞弊大案,时而有漏洞被人钻空子,到了近百年间,再无听闻。

    不是无人敢于舞弊,而是几无可能舞弊了······

    很快就临到林正阳,文吏接过铜牌,仔细翻看着,随即还给他:

    “号牌无误,进去吧,下一个,来快点,后面还有人等着呢!”

    后面一个考生忙不迭地凑了上来。

    看着穿得有些破旧,家境想必不太阔绰,此时也有些自卑,局促不安地搓着手,哈着气。

    林正阳没有再看,径直进了大门。

    大门后面,其实一个大殿,殿宇深邃,穹顶很高。

    四面都有窗户透着光亮,采光很好,桌椅都是排列整齐,擦拭得一尘不染。

    脚下踏着的是木板,间或有一二暖气上升,似乎是铺设了地龙,烧着煤炭,用管道供应暖气。

    县丞已经穿戴着红色官袍,正坐在坐席上方,俯瞰着下方的考场。

    考官席位较之下方坐席高出许多。

    自那个角度,正好能将整个考场收入眼底,不论是底下考生做什么小动作,都瞒不过考官。

    紧接着,几位考官纷纷入座,几个文吏开始点名,依次做到对应的位置。

    大殿内约有四五百席位,每一个席位之间,间距颇远,即便如此也显得空旷。

    看着下方考生依次入座,几个考官就在闲谈着:

    “这一科人数都不足五百了,不知这一次能取多少人。”

    “还能取多少人,任凭这一科多少人,照例都是只取前二十名。”

    另一名考官望着场中考生,看着他们紧张的模样,心下有些悲悯,顿时叹道:

    “这二十个名额,怎么能够呢?光是县里大族出身,至少每家占据一个······这就去了三五个,再有几个英才,占了几个,顿时去了一半,历来前十名,少有出身寒微的。”

    这话不假。

    俗话说,穷文富武,但是别小看读书,真计较起来花销也是不小。

    出身低微之人,往往要忙于生计,一日之内,能有多少时间用在读书之上?

    富裕家族,乃至于大族之中,却可以尽力供养,不虚为吃穿用度发愁,只管专心读书就是。

    因而每科前十名,都是录取的大族出身,只有后十名,才有寒门士子录入。

    “且看看吧,我听闻今年似乎有所变动,据说要放宽名额,增加童生、秀才的数目。”

    还有一位郡里下来的考官似乎路子宽广,提前打听到了消息,这时就开口说着。

    “竟然有这种事情?”

    这可谓是打破了一直以来的惯例了。

    “早晚便知,我也只是因为有同年在州中任职,才知晓这一消息。”

    很快,考生都依次入座,看着时辰将近,就有道人取出试卷,用裁纸刀裁开封口,试卷上一点红光闪过。

    显然每一卷都是有神力加封,不可能伪造试卷。

    这就是道法的力量,也是这个世界最大的魅力!

    考卷由考官一一分发到考生手中,林正阳触及到试卷时,明显感受到了残存的神力气息。

    与之前的城隍神不同,这是一种陌生的神力,似乎是某种与考试相关的神祇。

    笑了笑,林正阳将试卷摊开,大致阅读了下题目。

    第一卷果然还是惯例的贴题,给出一句,要求默写完整的一段,考校对于经义的记忆。

    这一卷只需要记忆不错,字迹工整,就不算什么。

    第二卷依旧是惯例的论述,题目是从经典中摘出的一句,或者几句,或者是段落,要求用简练的语言,论述其中对错、具体的语境等等。

    千百年间下来,这里能考的东西都已经考变,虽有难度,却无甚新意。

    最后是一片简单的作文。

    要求根据题目,做出一篇文章,这点略有难度。

    好在童生试其实总体难度不高,林正阳自诩自家文笔,当是不难做得四平八稳。

    这一关也不难过。

    实则童子试是计分制度。

    第一卷占据五成以上分数,考的是死记硬背;

    第二卷占据三成分数,考的是对经义的具体理解;

    第二卷是作文,占据两成分数,考的是思维逻辑能力。

    一般来说,第一卷不会出错,第二卷论述只需论述合理即可,但凡出身大族的,几乎不可能在此丢分。

    第三卷作文,考校的是考生的真实水准高低了,或者说对于道理的理解能力,只需言之有物即可。

    一般来说,童生试中,不太可能出现多少锦绣文章。

    林正阳临行之前,至少花了三月功夫,揣摩这文章,光是历代童生试、秀才试的上佳文章就背诵了上百篇。

    这时自觉水到渠成,灵感不断,写出一篇四平八稳的文章不成问题,至少自觉这一科是稳的。

    林正阳取出砚台,倒上墨水,慢慢研磨,同时梳理着心中想法,酝酿着气氛。

    就在此时,他手腕处微微发热,随即梅花花瓣中一股灵光传出,同时记忆不断翻滚,涌上心头。

    他顿时浑身一颤,心中震惊:

    “我在扶桑世界的化身死了!”

第十二章阴神() 
“那边的时间过得这么快的?”

    尽管心下讶然,但现在不是处理这个的好时机。

    林正阳深呼吸几下,平复了那随着一世记忆而来的一身修行结果。

    他斩出的化身,是他本身生命的延伸,在完成夙愿之后将回归己身。

    按照他本身的愿望,这个化身如同常人一般娶妻、生子、照顾家人,顺便研究咒术,打理下逐渐成形的主神空间。

    最终,在五十六岁那年,告别了儿女,坦然拥抱死亡。

    随之带回的,就是这个化身数十年生活的点点滴滴,以及那数十年打磨的修为。

    在后续近四十年的修行里,当初的真种早已萌发,培养成璀璨晶莹的阴神灵体。

    此次此刻,林正阳已经逐渐感受到一股气机自胸口涌现,随即好似一阵清风一般,迅速席卷全身,带着冰冰凉凉的感觉,好似潺潺溪流一般,汩汩流淌而出。

    并不是直接一股脑儿地涌出,而是好似化作了一处泉眼,缓缓释放。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林正阳猛地一懵,然后看见眼前大片大片白云蜂拥而至,氤氲连绵,中间夹杂着呼啸的风声,好似穿堂而过,自四面八方而来,径直涌入身中种种穴窍。

    与此同时,林正阳自我感觉精神越发饱满,周身气机发动,四肢百骸十二正经、奇经八脉以及种种隐**窍,都在跳动不休,为这股自虚空涌现的磅礴气机冲开。

    不仅如此,林正阳更是感觉种种奇妙灵感,瞬间涌上心头,迸发在脑海里!

    整个人都感觉静了下来!

    周围的一切都在远去!

    天地之间,空旷无垠,唯有我,与眼前的试卷存在。

    全心全意,再无杂念!

    提笔,答题,一气呵成,如有神助一般!

    这是一时间暴涨的精气神带来的错觉,知道这种状态难以持久,林正阳迅速在草稿上答完前两卷,然后翻到第三卷。

    笔走龙蛇,字字有力,渐渐好似生出宝光。

    溢出的灵机,透过指背,灌注了另一世,他五十六年间沉淀的智慧与人生。

    把这文章,做得是花团锦簇。

    期间更有一种直指人心的智慧,那不符合少年人心性的老辣········

    此时作文的,不是一个少年,而是一位活到五十六岁的博学之士!

    考场之中,端坐上方的主考县丞,突然惊疑一声,看向林正阳这里。

    沉浸在自我个人内心世界的林正阳丝毫不查,在他的周围已经显出异象。

    团团旋风环绕着他,整个大殿中的光线,都吸引到了他的周围,好似有一道光柱,直直地照在他的身上。

    他的笔端从无一丝停顿,运转之间毫无晦涩,渐渐有宝华之光,成五彩,如同彩虹一般,自纸张之上升腾而起。

    这毫光凝聚,初时只三尺,渐渐有五尺之厚,到了后来,甚至形成了一个大大的光晕,将林正阳整个人的身形都笼罩在其中。

    自上方望去,就是下方出现了一轮五彩彩虹,中间影影绰绰的,依稀可辨一个人影伏案答题。

    整个考场的考生,只要不是瞎子、聋子,到这个地步都能察觉到了。

    眼前渐渐暗了下来,而五彩的毫光映衬得满殿都是,更是渐渐有风雷、龙虎呼啸之音传出。

    “这是······自凝真种啊!”

    县丞直直地盯着这道五彩光晕中的身影,深深地吸了口气。

    “不想区区童生试,竟也能遇到这种盛况!”

    本是在一旁闭目打坐的道人,也睁开眼睛,目中闪过一丝欣羡之色,随即转头贺道:

    “大人主持本场科考,恰逢此等喜事,本道先为大人贺喜了!”

    在考场之中来回巡视的几位监考,也是一同称贺:

    “恭喜楼大人!”

    “不错不错,当为楼大人贺!”

    县丞这才想透关节,如梦初醒,喜笑颜开,几乎合不拢嘴:

    “同喜,同喜,几位都是见证,今科能出这位英才,也是大家之喜!”

    他是此次主考,考场之中出事他固然有罪责,同时考场之中有这等喜事也一样有他之功。

    楼县丞当即取来考生名册,找到林正阳的名字。

    “平成县,林正阳,原来是鸿远公后人。”

    “笔下生辉,宝光数丈,有五彩色,如同光晕,于童子试中显此异象,自凝真种,当是本县近六十年间独一份了!”

    在神力特制的纸上写下评语,然后他取来主考官案上一方铜印,重重地盖了上去。

    随即,几位监考,也分别在纸上写下自家的见闻与评语,然后各自用上监考之印。

    最后,道人也取朱笔来,在末尾添了几笔,然后自道袍大袖之中,取出一方印鉴,盖了上去。

    这却不是他私人印鉴,而是历来道脉监考的铜印。

    方一盖上,就有灵光显现,繁复复杂的符箓脉络出现,笼罩在纸张之上。

    随即虚空之中,好似有鞭炮炸响,惊动鬼神。

    不久就有红光生出,照在纸张之上,隐隐约约间,虚浮的字体被誊录一边,浮在空中,然后迅速消失,没入神祇所开辟的灵界。

    空中一双金色的眸子,缓缓睁开,扫视了下整个考场。

    无形的压力,似乎凝固了整个考场,即便是修有道法的几人,也感受到一种如同宏大威严。

    不敢怠慢,几位考官都是肃穆行礼,如同见到上官。

    道人也是低头稽首,以示恭敬。

    那双金色眸子盯着林正阳看了许久,最后冲着几人眨眨眼,化作金色的流光,消失不见。

    几人再看案上灵纸,已经大变模样,通体如同纯金,流淌着好似化作液态的金光。

    在几人印鉴之下,又多了一道金黄色的大印,上方写着“考神宝印,神律奉行。”

    “成了,此间发生之事,已经经考神确认。”

    几人心下都是如同一颗大石头落了地。

    经过考神认证后,就确认了此处事件真实无误,那这份功绩就是落实了,谁也无法反驳。

    “自凝真种啊,说明此子至少有举人之才!”

    郡中下来的一位监考官,油然赞道。

    之所以说举人之才,是因为大部分自凝真种的都是举人。

    至于进士······没有自凝真种的,也考不中进士。

    看着这团五彩虹光,道人叹道:

    “如不是亲见,本道几乎以为是一位皓首穷经,已知天命之人所做,这可是光凭本身文章道韵,就能引来灵机的文章啊!”

    “一般自凝真种,都是举人试中,然则那时数千秀才齐聚一堂,个个都是心光焕发,彼此互相争斗,互相砥砺,反而更易引发异象,相较之下,童子试就无此条件,更显难能可贵!”

    “只是看他似乎有些动静稍大了点,可能会打扰别的考生。”

    另一边,有个监考官颇有些忧虑。

    这动静何止是大?

    能容纳八九百张桌椅白虾的考场,占地足有三四亩,如今却一片昏暗,好似到了傍晚日暮时分。

    林正阳身边虹光凝聚,如同丝絮,光晕已经彻底将他笼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