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灵瞳商女 >

第67章

重生之灵瞳商女-第67章

小说: 重生之灵瞳商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者炎黄集团可以办到,但后者属于相关的市政和省级民生工程,应该由当地的主管部门负责牵头,炎黄集团顶多做个承包商。

    这种事情绝对不可能以炎黄集团这样的民营企业为主体来进行,而且在这方面她不太可能得到军区的帮助,所以一切只能自己来。

    顾安宁思考过后在那一份建议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然后把建议书放进了文件袋里面密封好。

    顾安宁不由的有点怀念电脑了,如果有电脑的话,就可以把这个建议书通过专业的扫描仪器扫描到电脑上,永久保存。就不用担心,文件会被虫蛀掉,现在所有的文件都会被锁在保险箱里面,否则一旦受潮是很糟糕的。

    顾安宁每次拨下一笔资金,一定会做详细的打算,如果下属没有把相关的资金规划交上来的话她会亲自规划这些资金的用途。

    但是关于这所学校的投入,却也让人很伤脑筋,原因就是因为先前说过要是修桥铺路的问题。

    这些事情都是需要主管部门主导,如果主管部门不审批的话,她构想的再怎么好那也都是空口白话,关键是对她来说那根本就不是直属的上级部门,还要跨省进行相关的沟通。实在是一件很让人头疼的事情。

    想来想去她还是决定,这件事情不可能因此停下,黔贵那边的审批也要尽快,至于到底怎么办?也只能派相关人员带着资金和技术资料实地主和当地的主管部门,交涉了。

    要不然的话,就是治标不治本,学生依旧没有办法去那里上学。建了学校,可因为交通的问题,难免会留下隐患,而且交通不方便也会减少的生源,而是没有办法更多的帮助到那里的孩子。

    所以解决当地的交通问题,是她现在面临的第一大问题。

    想来想去安宁最后决定,让周凯亲自到那里走一趟。毕竟炎黄集团的执行总裁这个头衔还是很有用的,比起安宁这个根本就不为外人所知的所谓的董事长要有用的多。

    周凯也很赞同她的做法,在接到她的指示之后,很快就准备好了相关的资料,前往黔贵,因为在大山之中,交通环境恶劣,如果要彻底整治的话就需要再投进一笔为数不菲的资金,而且因为在山崖之上,修路需要冒很大的风险,有没有人愿意承接这个工程也是未知之数。

    不过顾安宁觉得能把路修好这是最要紧的事,至于找个建筑队需要多少钱,就完全都不重要,现在当地的主管部门能够认同她的规划,这才是最重要的。

    由此要投进去的修路的大笔资金当然不可能由炎黄集团来出,修路建桥的事本身就是民生工程,当地主管部门的态度决定了一切。

    不过顾安宁也告诉周凯,需要传达的相关意见是,学校会由炎黄集团独立投入资金建造,不会去向当地的主管部门伸手要钱,唯一的条件就是能够通过审批,并且能够找一些当地真正有才学和道德的老师,经过华腾教育的的培训之后,去那里执教。

    这就是唯一的要求,这个要求其实不过分,最后的结果也只能看,几天之后周凯带回来的消息了。

    在这件事情上,顾安宁除了告诉周凯以外,没有告诉任何人,只是在一家茶馆里秘密的约见了提出这项建议的华腾教育现任总负责人宋海翎。

    宋海翎是见过顾安宁的,所以对她的的突然约见也没有太惊讶,其实当她从周凯的口中知道,董事长最终批准了她的建议之后,无疑是很高兴的。

    因为她已经不止一次的去过那边,知道大山里面真实的情况,她觉得无论是山区还是城市,也无论是在贫困地区还是发达地区,那里的孩子都应该有接受教育的能力,有凭借知识和能力走出大山的机会。

    为什么有的地方不发达,是因为积贫积弱,常年累积下来的贫困,导致了他们在各个方面所能够得到的各种援助和其他别的方面的各种基本福利都比城市里的孩子要少很多。

    就像读书,对于这座城市现在的孩子来说普遍已经不是什么难以为继的事情了。但是对于大山里的孩子来说可能的是一辈子最大的奢望。

    他们所处的环境和他们本身的条件限制了他们的发展,连下一辈的发展都被这样无情地斩断。那又怎么能够希望这些地区能够真正的发达起来呢?

    那最后的结果就是越穷越弱越弱越穷。这是一个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的后果就是那里将会永远都失去发展机会,从而一代一代的落后,变成永远都不可改变的,贫穷的落后的既成事实。

    虽然建造一所学校要投入大笔的资金,而且还不可能帮到所有的孩子,但她只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呼吁资源配置的平等,也希望尽其所能的帮助的一些人,希望这些最终接受教育的人,能够改变自己家乡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贫穷落后的面貌。

    面前的这个女孩儿应该是跟她一样的想法吧!所以才会这么爽快的批下大笔的资金,而且据说已经派了总裁去和当地的管理部门进行交涉,希望能够拿到建造这所学校的相关正规审批,足见她有多么重视。

    审批不仅能够堂堂正正的把学校建起来,而且从学校毕业的学生们也能够拿到其他地方同等级学校相同含金量的毕业证书,否则以后到了社会上难免会有人不会认同他们。

    顾安宁想了一下,还是说道:“那边如果真的建起来的话除了老师,还有一个这个人是谁?你有没有想好最佳人选呢?”

    “我还在考虑这个问题,毕竟那里条件艰苦,也不知道谁肯过去那边。因为各种条件肯定都会有大幅度的下降,也不知道这个人到底是谁!”宋海翎明显心里没底,所以说出来的话也没什么底气。

    毕竟那边还没有发展起来,条件特别落后,有的地区,甚至没水没电,这样的条件还有不知道令人怎么形容的交通条件,其实都是一只只的拦路虎,有谁愿意放弃在城市的生活跑到大山里面去呢?

    这个可能性实在是太小了,想了想宋海翎试着提议道:“不如我亲自去吧!我去过那里很多次的,对那里的条件和相关的情况都有心理准备,而且也没有什么家庭负担,想回来随时都可以回来,只是要花费的时间更多一点而已。”

    顾安宁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如果她走掉的话这里又有谁来管呢?毕竟每年的中考高考都是花费大量的精力,而宋海翎的领导才能,顾安宁心里是清楚的。如果她走掉了,势必会对这里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且这里也要换新的最高管理层了。

    这样的事情如果一步一步的安排下来,势必要耗费不少的时间和精力。甚至会是十分伤脑筋的。

    自从创业至今,她都已经不记得自己有多少次,觉得碰到的事情很伤脑筋了。

    最后做出的相关决定是宋海翎不能走,那边还是要排其他的人员过去,因为宋海翎是一个领导者,不可以随便离开。

    因为顾安宁的坚持,宋海翎最后也还是放弃了自己的想法,选择留在了当地而没有去大山。

    至于去那里的人选,经过挑选之后也最终确定,是华腾教育的三号成员程敏洙,她最后也是自愿去那里。

    等到学校建好之后,就会在那里就任校长,当然学校还会建造寝室楼,铺设电线埋设工程管道供气管道。同时也会引进自来水,具体的事情也是要等规划批下来以后再一一的筹划了。反正顾安宁的要求就是教学水平一定要高,老师一定要有道德,还有就是学校内的环境一定要好,而且学校的老师还要真心的疼爱每一个孩子,不可以有任何偏见,而且要因材施教。

    如果有老师带有歧视的去看待孩子的事情发生,这个老师绝对是要被逐出炎黄集团,而且永不录用的。在这一方面顾安宁一直都十分坚决。

    。。。。。。交流,吐槽,傍上书院大神, 人生赢家都在潇湘书院微信号xxsynovel(微信添加朋友…公众号…输入xxsynovel)

第二十三章 不忍心,无奈() 
只有真正的把自己的学生当成孩子看待,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隔阂和代沟才会消除。

    之所以后来的师生问题会变得那么严重,原因就是因为不少的老师一直都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完全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思想去对所有的孩子进行统一的教学。

    却没有发现自己的教学方式可能会对一些学生产生不适应,也没有及时对此作出整改所以导致了学生的逆反心理逐渐增强。

    老师一直都处在一种凌驾于学生之上的感觉,一直有成感觉的后果就是,老师会觉得学生在学校里要做什么要怎么办,全部都是老师自己说了算,有的老师甚至丝毫都没有考虑过学生的个人感受。

    结果等到事情一旦爆发,就会变成不可收拾的社会问题。其实很多事情能够在刚刚发生的时候就给出相关的解决办法,但是老师,教职人员,包括其他人都没有对此重视所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句话在任何的领域都是适用的。

    而且学生和老师之间的矛盾,同时还来源于老师,对于班上某些学生的偏见或者是对一些优等学生的过度纵容很容易让学生产生不公平的感觉,有了这种感觉,之后学生就会变得特别不服气。

    于是做每一件事情都总是带着一种怨气,这其实也是特别不利的。所以顾安宁找的老师,是那种真心的平等的眼光去看待和爱护每一个孩子的老师。

    她相信如果每个老师都秉承一碗水端平的做法,那么师生问题,或者说特别尖锐的师生问题都不会在她所建立的学校当中出现,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那里得到平等的对待,收获平等的知识,得到平等的关怀和爱护甚至是能够在学校当中收获缺失的父母之爱。

    这才是她想要建立这所学校的另外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因。

    山区里面,虽然条件不是很方便,但是为了谋生很多的劳动力带着自己的妻子,走出大山凭着并不高的文化水平在外面的世界帮人家做苦力活如果赚到了钱就会把钱寄回来。

    孩子一般都是由爷爷或者奶奶照顾,甚至有的家庭是同样年幼的兄弟,兄妹之间相依为命,由此留守儿童也成了那些孩子的一大代名词,并且由此同样引发了尖锐的社会矛盾。

    其实很多父母他们何尝不想回来,只是限于文化水平和当地发展缓慢滞后的现实状况,靠务农为生,收入又不好。种田得到的收入根本就不能维持一个家庭,正常的开销他们因为文化程度低下,不能从事脑力活动只能在建筑工地,或者其他的高危领域做一些费力,但是收入并不是特别高的职业。

    有的人甚至买不起回家的火车票,为了想要省钱,所以每年都不回家,因为不回家,所以孩子一年甚至几年,十几年,都见不到父母。

    父母没有办法亲自全程参与到孩子的成长,孩子也没有感受到父母的关爱,所以也出现了很多问题顾安宁不觉得自己能够做些什么,只是希望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能够稍微改善一下一小片地区,跟她同龄甚至更多的年龄比她还要小的那些人他们的生活现状。

    七天之后周凯回来了,同时带来的,还有当地主管部门批准同意筹建学校的审批书。

    看到审批书安宁的心总算是放下了,有了相关的手续,学校就可以开始筹建。在建成之后,只要再去教育部做一个学校备案就可以了。

    到时候学校就会有正式的资质,颁发的毕业证书也会有相关的法律效力。至于架桥铺路的事情当地的主管部门也做了同意的批复,但是在那种环境下,如果要架桥修路也需要投入一笔相当大的资金,这个可以由当地主管部门来投入,但条件是炎黄集团要给出相关的合理的而且安全的设计方案。

    虽然这种事情稍有不妥,按说这应该是主管部门该做的事情,炎黄集团只是一家民营的企业,这种事情也要炎黄集团自己办的话,是不是未免也太过分了点。

    但是没办法,这是当地主管部门的底线。顾安宁只好联络国家地质测绘局还有国家设计科学院的相关专家,请他们为修桥铺路可行的方案,由此又是一阵忙碌。

    不过修建学校的事情都是最终尘埃落定,板上钉钉不会再出现任何改变。

    合作的合同书送到顾安宁的办公桌上的时候她仔细的研究了每一项条款确认无误之后才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而之前周凯已经签过名了。

    不过炎黄集团的内部有相关的规定,普通的文件只要周凯一个人签名就可以了,但是有关的大型合作文件,以及涉及到重大决策的文件都需要有顾安宁和周凯两个人的签名才有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