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雕明 >

第12章

雕明-第12章

小说: 雕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了藩王之外,还有大量的官员掺杂其中。江西承宣布政司、提刑按察司、都指挥使司、江西巡抚、南直隶、中央朝廷,都有大量的官员从青花瓷身上获取利益。据说连某些内阁大佬都有股份,大力支持青花瓷的生产和销售。薄胎瓷的生产和销售也是类似。不过,详细的情况,就不是陈守业能够知道的了。

    陈林若有所思的点点头,说道:“这东西能够仿造吗?”

    陈守业苦笑着说道:“青花瓷、薄胎瓷、斗彩瓷之类的配方,都是被人严格保密的,怎么可能仿制?再说了,就算是知道陶泥的配方,也知道烧制过程的细节,没有那个特殊的环境,也是无法仿制的。”

    “哦,我知道了。”陈林缓缓的说道。

    他本来是有山寨青花瓷、薄胎瓷之类的想法的,现在放弃了。

    的确,正如陈守业提到的那样,离开了特定的环境,青花瓷、薄胎瓷的质量,都是要受到影响的。再说了,仿冒青花瓷、薄胎瓷这些名声在外的瓷器,搞不好会被人追砍的。这个年代虽然没有知识产权保护法,一旦触怒了别人的利益,下场会更加悲惨。

    明朝有一个特殊的名词,就是官商,意思是亦官亦商。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来捞取银子,又利用银子来帮助自己获得更高的职位。他们对商业利益是最看重的。不管是谁,一旦侵犯了他们的利益,都会遭受到他们的无情的打击。这绝对不是开玩笑的。

    其实,潜山县本身就有大量的优质的高岭土,是适合大批量的烧制瓷器的。如果在这里建立瓷器的一条龙生产线,如果有什么瓷器能够在这里生根发芽,发扬光大的话,银子绝对是哗啦哗啦的往口袋里面流啊!

    问题是,到底有什么瓷器是适合潜山县的呢?

    琢磨良久,陈林想到了一个新的瓷器品种,那就是骨瓷。

    在大酒店上班的他,最熟悉的瓷器,就是骨瓷。闲得无聊的时候,他曾经仔细的钻研过骨瓷的历史,对它的生产原理,生产过程,都是比较熟悉的。虽然没有亲自操作过,记忆肯定不会错。至于记忆是否能够和实践相结合,生产出真正的骨瓷,那就需要摸索了。

    骨瓷是后世欧洲人发明的,配方并不复杂,主要是在瓷泥里面加入牛骨粉或者是羊骨粉。最合适的比例,是含有45%到51%的牛骨粉。最适合的温度,是1280度左右。其他的烧制过程,就和一般的高档瓷器没有什么区别。

    陈林相信,只要满足一定的条件,骨瓷应该是可以烧制出来的。唯一的问题是,骨瓷烧制出来以后,会不会有市场呢?能不能被买家追捧呢?

    在陈林的琢磨中,前行的牛车忽然缓缓的停下来,却是三桥乡巡检司到了。这是隶属于潜山县的巡检司,所有往来潜山县的行人商旅都要接受盘查。

    大明朝的每个县,都有一个巡检司,负责检查往来的行人商旅,兼带巡捕缉盗。有的县甚至有两个以上。有时候府也会设置临时的巡检司,执行特殊任务。如果行人商旅没有合格的路引,当场就会被捉拿审查。轻则罚银打板子,重则是要坐牢的。

    基本上,在大明朝前期,民众的出行是被限制得死死的,想要离开本县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朱元璋当初的意思,最好是所有人都乖乖的呆在本县,不要乱走动。幸好成化以后,有关路引的规定渐渐的放松了。否则,明朝的商业根本无法发展起来。

    以前,巡检司最严格的时候,连小孩子都要开具路引的。比如说陈林,没有路引绝对不能离开潜山县,否则,会被抓起来教育的,甚至要罚款。幸好现在不需要了。

第16章 凤戏牡丹() 
巡检司是一个特殊的机构,定死是正九品职衔,没有直管的上级部门,一般都是属于县衙门指挥。但是,县衙门并不负责巡检司的薪水俸禄,都是巡检司自己自给自足的。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独立经营,自负盈亏。所以,巡检司肯定是要想办法捞取钱财,才能养活辖下的人员。

    哪怕是陈守范这样,十分清正廉洁,十分在意自己的名声,也是不得不从来往的商人那里抽取一定的辛苦费,给下面的人员发工资。否则,谁愿意跟他干啊?巡检司的兵丁,也是有老婆孩子的,也是要养家糊口的。如果没有收入,只能是大家都喝西北风了。

    陈守业经常来往于潜山县和安庆府之间,和巡检司的人自然是非常熟悉了。和他们打个招呼,例行的按一个手印,牛车就可以继续前行了。

    “十七叔,你不需要给过路钱吗?”陈林有些好奇的问道。

    “不需要。月底的时候一起结算。每个季度结算也行,”陈守业笑着回答。

    陈林就忍不住回头看看巡检司那帮人,心想,次奥,原来大明朝的收费制度,已经这么先进了?巡检司里面有聪明人啊!居然不需要每次收现金了?居然可以按照月度或者季度计算?那是不是还有包年呢?那么,包年是不是可以优惠一点呢?

    正要说话,就听到陈守业说道:“你要是有钱的话,一次过将一年的路费都全部给了,可以便宜不少。只可惜十七叔本钱太少,给不起一年的,只能是按月给了。按月给的话,只能是优惠一点点,可惜了。”

    “唔”陈林只有将要说的话缩回去了。

    才说自己要不要发明包年的服务呢,没想到,巡检司早就发明了。

    看来,千万不要低估古代人的聪明,别人早就想到了包年收费的法子了,还真的给出了相当的优惠了。

    难怪自己父亲作为一个小小的九品巡检,都会被人炖了冬菇,直接插手取代,原来这个职位真的很好捞钱啊!这是名副其实的干坐着,就有人送钱上门。如果是自己来做巡检的话,估计几个月的时间,就能发家致富,买房买地买铺了。

    胡思乱想的时候,安庆府很快就到了。

    才刚刚靠近安庆府呢,就感觉到了浓郁的过年的气氛了。

    以前,陈林觉得,潜山县的街道已经是很多人了。赶集的时候更是如此。但是,和安庆府相比,又根本不可同日而语了。安庆府的街道才算是真正的繁华了。

    如果说,潜山县的街道,不过是相当于后世的某些山区小镇的话,那么,安庆府的街道,就有点后世的靠江县城的感觉了。常住人口不说很多,二三十万还是有的。

    虽然只是十二月中旬,距离年关还有十几天的时间,安庆府的各行各业,却已经是摆出了大量的过年的物资,堆积的满满当当的,前来购买的人们也不少。

    街道的两边,除了鳞次栉比的商铺之外,还临时多了很多摊档。陈林在街道上站了一会儿,似乎也没有发现城管的踪影。不管是卖的还是买的,都可以放心的交易。

    除了普通的老百姓,安庆府还有一个很大的特色,就是挑夫很多。他们都是成群结队的穿街过巷,给人挑取货物的。他们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来往安庆府码头的船队。

    有的时候,他们是从船上将货物挑到岸上。有的时候,则是将货物从岸上挑到船上。古时候没有水泥,码头建设比较落后,不能有效的阻挡洪水的蔓延。因此,为了安全起见,仓库一般都距离码头比较远。这段距离,就是挑夫们的生存空间。

    作为长江中下游最重要的城镇之一,往来安庆的商旅的确是很多的。陈林随便在大街上晃了晃,就可以发现不少的商家。他们的口音,都是千差万别的,天南海北,什么地方的都有。最远的,居然有来自广州府的商人。看来,商家为了寻找利益,的确是不辞辛苦了。后世说明朝商业不发达的人,统统都可以滚蛋了。

    刘鼎新的老家,在安庆府属下的红庙村,距离安庆府还有半天的路程,陈守业当然不能陪伴陈林去了。他需要推销自己的瓷器,正在为此事烦恼呢。他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在安庆府逗留几天。万一瓷器一直推销不出去,他是不能回去的。

    原因很简单,如果这一批的瓷器无法推销出去的话,资金不能回笼,烧制下一批瓷器的成本就没有了。陈守业家里的瓷窑,可是名副其实的小本生意,是没有多余的资金周转的。偏偏他又不知道陈林需要在安庆府逗留几天,感觉左右为难。

    陈林乖巧的说道:“十七叔,我要在安庆府逗留几天的时间,你放心的去办事吧!”

    陈守业这才稍稍的松了一口气,欣慰的说道:“这样就最好了。但是,你不能一个人乱跑。出门必须带着根生和茂生他们两个。如果有事,就派人回来这里通知。我在这里租有一个门面,大部分的时间都有人在。”

    陈林自然是满口答应了。

    他是来赚钱的,不是来惹事的。

    现在的他,暂时还没有惹事的能力,暂且忍耐。

    陈守业告辞离开以后,陈林就开始动手了。他需要一件出色的作品。

    安庆府毕竟不是潜山县,往来的商旅很多,他们走南闯北的,见识肯定也很多。对于食品雕花,应该也不会陌生。如此一来,各个大客栈、大酒肆的老板,对食品雕花应该也不会陌生。想要从他们的口袋里掏银子出来,肯定不容易啊!

    用了一天的时间,陈林准备了一件相对大型的食品雕花:凤戏牡丹。

    求快有求快的好处,就是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将作品完成。就算是有一点点的瑕疵,估计也没有人看出来。除非是那些专门刁难人的评委也穿越到来了。

    安庆府的酒楼客栈非常多,上档次的也不少。陈林保守估计,只要找对买家,这个大型的食品雕花,卖个五十两纹银,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但是,陈林并不着急出手,他给茂生几个铜板,找了几个小混混打听消息,了解哪个酒楼客栈最为热闹。很快,他就得知,安庆府某位大人正在城内最大的酒楼观海楼,接待一批来自徽州的大商人。

    “徽州的商人?”陈林暗暗动了心思。

    作为穿越者,他当然知道徽商的力量,他们可是儒商的代表。

    徽商和其他地方的商人都不同,就是很懂得借用官员的力量,为自己打开市场。而他们和官员联系的方式,也与众不同。他们除了使用金钱收买相应的官员之外,更多的途径,是培养自己的官员。他们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资助寒门学子读书,考取功名。

    毫无疑问,得到他们资助的寒门学子,一旦成功的鱼跃龙门,掌握权力,必然会想方设法的回报他们。他们很容易就抱团,形成利于共同体。正是借着这样的特殊的成长方式,徽商在大明朝的商业经济中,是占据有很重要的历史地位的。

    进一步打探消息得知,在观海楼宴请徽商的,正是安庆府通判(正六品)姚慧杰、推官(正七品)黄江义。他们两个,都是寒门学子出身,也不知道以前是否得到过徽商的资助。但是,从他们两个的行动上来看,应该是和徽商关系很密切的。

    陈林当即打定主意,将凤戏牡丹用木箱装起来,由根生和茂生抬着,来到观海楼的前面。不需要多说,自然是碎银开路,直接见到了观海楼的老板。

    观海楼的老板姓郑,一看就是个很精明的商人,身体胖胖的,眼睛小小的,被人总是以为他的双眼是被眯住了的,其实,他不过是躲藏在背后暗暗的观察其他人罢了。

    如果是从来都没有出过门的小伙子,说不定就被这样的人给骗了。但是,陈林可是两世为人了。他前世的时候,什么样精明的人没见过?这个郑老板,不过是形形色色中的一员了。陈林直截了当的说道:“老板,我们是来推销好东西的。”

    郑老板其实早就得知对方的来意,却是不紧不慢的绕着木箱转了两圈,一点都不着急,徐徐的说道:“你们是从哪里来的?”

    陈林不假思索的说道:“南京!应天府!”

    郑老板不紧不慢的说道:“你们的路引呢?给我瞧瞧?”

    陈林摇头说道:“老板,我是小孩子,是奉师尊的名义,到你这里来推销好东西的,哪有什么路引?你觉得官府会给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孩子开具路引吗?”

    他之所以要冒充应天府的人,当然是为了能够卖出一个大价钱来了。如果他说自己是潜山县来的,只怕郑老板根本不屑一顾,连见他的耐心都没有。

    在安庆府人的眼里,潜山县其实就是乡下。一个来自乡下的半大不小的孩子,能够有什么好东西?就算是真的有好东西,郑老板也会狠狠的压价,最后不卖拉倒。

第17章 物以稀为贵() 
果然,郑老板听到陈林提及师尊,眼前顿时一亮,说道:“你的师尊是哪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