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之逐鼎江山 >

第231章

明末之逐鼎江山-第231章

小说: 明末之逐鼎江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准备的时间非常仓促,所以舰队的战力大打折扣。

    这也是高文律为什么没有直接选择开战,而是要先谈判的原因。

    见到领兵的居然是老相识郑一官,高文律便连忙笑了起来:“原来是你呀郑老板,这可真是缘分……”

    郑芝龙不禁面部的肌肉抽搐,心道:鬼才和你有缘分!

    然后高文律问了起来:“郑老板这一次出海,难道是又有了生意上门?”

    郑芝龙笑道:“请将军看清楚,鄙人现在可是大明朝的水师总兵!”

    “什么?”高文律将信将疑,虽然对面舰队的船上挂着大明水师的旗子,可是他却怀疑了,因为郑一官是出名的江洋大盗,怎么可能会成为明朝的水师总兵?

    难不成,这些官兵都是海盗假扮的?

    高文律笑了,说道:“郑老板,你这又是玩哪一出呀?”

    郑芝龙板着脸说道:“高文律,我不和你开玩笑!你看清楚了。”

    然后,他回头一挥手,船上的士兵纷纷站到旁边来,让高文律看清楚了他们身上的大明水师盔甲。

    这么多人,总不能全部是假扮的吧?

    高文律一惊,问道:“俞咨皋和王梦熊呢?”

    郑芝龙答道:“他们都被我击败,所以大明觉得我的本事在他们之上,就让鄙人担任总兵!所以,这一次鄙人是来和将军你打声招呼的。”

    “只是,打声招呼吗?”高文律笑得有些尴尬,哪有这样和别人打招呼的,动不动拉一个舰队出来到你脸上,然后黑漆漆的炮孔对着你,这是打招呼?

    郑芝龙点了点头,然后微笑。

    高文律顿时有些懵,不知道怎样接话。

    郑芝龙看出来了他的尴尬,便说道:“其实,这一次我们出海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奉了我国皇帝的命令,在澎湖一带巡视前段时间一伙劫掠了官船的海盗,所以希望高文律将军能够配合配合。也就半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内,高文律将军你的舰队就不要到这片海域来了,以免误伤,你以为如何?哦,忘记告诉你了,这一次我们大明的水师可谓是倾巢而出,一共上百艘战舰,正在封锁各处海域,但是也不会侵扰你们说控制的海域,咱们井水不犯河水,你看怎么样?”

    高文律还真被唬住了,倒不是他是笨蛋,而是他和郑芝龙打过交道,知道这个人的本事和手段,所以深信不疑。

    于是,高文律答应了,然后便和郑芝龙告别,带着舰队离开。

    用望远镜目送荷兰人的舰队有序撤退,郑芝龙也没有趁机进攻,因为他知道现在自己必须忍耐,只要能够威慑对方,那又何必不能隐忍呢?

    就这样,大明水师在澎湖驻扎下来,郑芝龙不像以前的大明官员,对海外的土地不重视,相反他是非常重视的,所以上了岛之后严禁士兵在岛上肆意破坏,甚至还带人望着澎湖列岛的土地,对身边的人说道:“大明四处天灾,可是这里却是常年风调雨顺,若是把这些土地都变成良田,能养活多少人?”

    作为一个从小在海上讨生活的人,郑芝龙对大海的感情自然很深,所以他非常痛惜大明王朝把这样一块富饶的土地弃之不顾。

    说起这一点,郑芝龙不禁想起了苏景来。

    他觉得,苏景这个人的见识真是非凡,以前没出过海,居然也能有这样的见识。

    在澎湖驻扎下来之后,郑芝龙也不敢大意,派了许多人严密注视着,他也害怕荷兰人去而复返,前来偷袭,或者是试探。

    同时,郑芝龙还得派人时时刻刻和郑芝虎的运粮船队保持联系,随时注意他们的行程,因为这里毕竟是海外,不能久留,一旦粮船安全过去了,他们就立马撤兵!

第505章 柳眉的孝心() 
十月末,大雨如期而至。

    干旱了一年,终于下雨了。

    整个江淮的百姓,几乎都沸腾了起来。

    人们纷纷跑出家中,然后在大街上,歇斯底里般地欢笑着、嚎叫着。

    可是,也正如苏景所料,有许多地方,都发生了山体滑坡和坍塌的事故,好在官府事先通知了,所以没有造成什么人员伤亡。

    至于苏景最为看中的扬州港口,则是在一万多民工的日夜加工之下,终于完成了改建,足以应付将至的长江涨水。

    在商业区,苏景那个大胆的计划,自然会得到柳眉的支持。

    不管苏景要做什么,作为他的女人,柳眉不可能会反对,所以苏景也开始将火药用在爆破开山之上,但是因为时间太过仓促,所以只能将一些危险的山头处理掉。

    同时,苏景还下足了本钱,将挡在东面的一座山头从中炸开,活生生开出一路往东的道路。

    商业区,最重要的便是交通。

    别看这个商业区规划的地方距离扬州港口很近,交通无往不利,可是因为这一带有几座小山存在,自然会断了一些交通,不是很便利。

    可是苏景却不在乎,挡路了,炸掉就是!

    当大雨倾泻而下的时候,苏景也接到了一个重磅消息。

    郑掌柜又来了,他找到苏景,说道:“苏大人,老爷让小的通知大人,第一批的十艘粮船已经在路上,预计还有二十天昨天的航程,便能到扬州来!”

    “好!”苏景大喜,笑道:“就等着这些粮食救命呢!很好,能赶在十一月之前补充粮食,江淮的民心也可稳定下来,江淮稳定,大明的半壁江山都不会乱,郑大哥这可是为大明立了大功啊!”

    郑掌柜笑了笑,然后退去。

    柳眉走了过来,抱着苏景的手臂问道:“十八船粮食,怎么说也有两百万石了吧?江淮用得了这么多吗?”

    “你什么意思?”苏景感觉柳眉话里有话。

    这段时间,他因为公务一直待在扬州,所以和柳眉也是朝夕相处,不管是白天还是夜里。

    柳眉有了这样的滋润,滋润是容光焕发。

    这再次印证了那句古话:只有累死的牛,没有耕坏的田!

    江淮本来有人口五十万左右,因为天灾减少至四十多万人,两百万石粮食平均分配下来,每个人都能分到五石,也就是五十斗米。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苏景刚开始在吴江穷困的时候,一个月只吃一斗米左右。

    明朝明代一石约等于一百五十斤,但是一斤约等于六百克,所以这个的一斗米其实相当于后世的十八斤。

    像苏景这样的成年男子,只是他一个人的话,省着点吃,一个月十八斤米够饱了,根本不用担心会饿死。

    按照五十万人的人口计算,那每个人每月一斗米,现在义仓里面的粮食还可以坚持到十一月低,那过冬便只有十二月、一月到开春之后的二月、三月、四月、五月。

    五月过后,可以迎来夏收,只要不再有了旱情,到时候基本上江淮的百姓都能自给自足了。

    等于说,苏景还要照顾江淮百姓的口粮六个月,这还是最坏的情况,因为苏景引进了许多干旱季节的作物,有的或许明年也能丰收。

    五十万人一个月就要吃五十万斗米,也就是五万石,六个月下来便是三十万石,所以柳眉才会说苏景手里的粮食,现在是绰绰有余了。

    但苏景却不这样认为,他对柳眉说道:“你不能这样算,光看表面把粮食都算死了怎么行呢?”

    “那应该怎样算?”柳眉反问。

    “你还要算损耗!比如说,这样的天气,粮食又在海上运输了这么久,肯定会受潮发霉,那么发霉的粮食便不能吃。还有,将来粮食运到了扬州,搬运的过程中谁又能保证万无一失?万一搬运的人不小心掉下去一两包粮食,被大水冲走了,那累计起来,估计损失也不小……所以,这两百万石粮食的具体数量,现在还只是说说,将来真有多少,还得在入粮仓清点之后才知道!”苏景一本正经地解释着。

    柳眉觉得,也算是蛮有理的,可是她却有些不开心,说道:“哼,苏景,你这个人我算是看透了。你常常说我会做生意,其实你才是最会做生意的那一个!就你这样的口才,不去和人谈生意都可惜了……好吧,你是看透了我的意思,所以故意说了这么多来搪塞我的对不对?我就知道,你肯定是害怕我追究那笔苏绣的款子,要你用粮食跟我抵押!”

    “你还真打算这样?”苏景显然已经料到。

    之前,郑芝龙从柳眉这里运走苏绣,属于是赊账的。

    虽然柳眉表现得很大方,降低了不少价格,但那批苏绣还是值不少银子,要是不值钱,东印度公司也不会和郑芝龙合作得这么愉快了。

    现在,柳眉见到苏景和郑芝龙真的弄来了粮食,便想着让苏景答应把这批粮食,交给她一部分。

    但是没想到她才开口,就被苏景这个家伙察觉了意图,然后列出这么多理由来搪塞。

    柳眉不禁气苦,埋怨道:“你果然是这样!苏景,你怎么能对我这样呀?怎么说,人家也是你的人了,为了你,我可以把一切都付出去,可我不过只是想从你哪里匀点粮食出来,然后派人送到山西去支持一下义父他老人家,你就开始各种推诿……有时候,我真觉得自己委屈!”

    “呃……”

    苏景愣住了,原来柳眉这丫头,还有这样的心思,想帮一帮在山西穷困潦倒的袁可立。

    说起袁可立,这个老头自己请命去山西,还真是把自己给困住了。

    因为山西的西南便是长安京道,再往西就是西凉,这些地方都是现在明朝旱灾最为严重之地,就连山西境内也有不少地方遭了旱灾,而且外面还有许多百姓因为不堪天灾人祸,都涌入山西境内避难,袁可立他又不是一个对百姓无情的官员,所以他现在可以说是焦头烂额!

第506章 浑浊与动荡() 
黄土地,黄沙天。

    灰尘漫漫,缅怀抿悲。

    在一个浑浊、动荡的时代,已经垂垂老矣的袁可立,依旧坚强地挺直着身子,每日坚守在自己的职位之上。他不断地,接收着来自秦川各地的烽烟火讯,又不断地将消息转呈朝廷,同时还悲天悯人,像苏景那样将百姓全部扛在自己的肩膀上。

    只不过,垂垂老矣的袁可立,肩膀不如正值青春的苏景那样有力,而且他也没有苏景那么多鬼点子办法,能想尽一切办法弄来粮食。

    所以,袁可立在山西,真的是举步维艰。

    特别是这种情况下,山西当地的乡绅又不配合他,至于山西最大的商人团体晋商,则是早已经分崩离析,而对付他们的人是魏忠贤亲自派来的人,也没有给袁可立落到任何好处。

    所以,袁可立只能仗着自己是天子老师的身份,不断地向朝廷催粮。

    袁可立要钱粮,魏忠贤会不会给?

    会,他当然会!

    且不说袁可立是天启皇帝的老师,有这样的关系存在,单单就说袁可立年迈又有身份,却依旧坚守山西这种精神,魏忠贤就是欣赏的。

    更何况,魏忠贤也知道天下都可以乱,但就是山西不能乱。

    否则,那山西就会变成第二个辽东!

    就像现在的辽东那样,建州女真发展壮大,开始称帝。

    其实山西的位置,和辽东差不多,只不过辽东那边是建州女真这个部落为患,而山西境外连接的则是草原游牧民族鞑靼。

    一旦山西自己乱了,届时鞑靼肯定会趁虚而入。

    到时候,山西便成为第二个辽东,肯定还有可能形势更为糟糕。

    后世流传一句话,关于大明这个王朝的。

    这句话是:刚烈的大明朝,向来不和亲、不纳币、不割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不错,这句话确实是大明王朝在对外强硬的态度上,一个真实的写照。

    最着名的,莫过于那个彰显汉人气节的民族英雄于谦,在皇帝被俘虏之后,面对敌人的雄狮抓着自己的皇帝来到北京城下,要求投降之际,他却立马扶植皇帝的弟弟登基,不肯对外妥协。

    而后来,于谦也因此而遭受灭门之祸。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主要是对明王朝永乐皇帝迁都北平和崇祯皇帝吊死煤山的历史事件的形容。

    大明王朝建立初,山海关以外虽正式并入明王朝统制,但在当时的人们看来仍属化外之地,而后元朝残余势力也经常骚扰明王朝北疆蒙古边境。为进一步打击后元势力和加强关外统制,保证北疆和关外稳定,防止国家的分裂,自朱棣登基以后就将国都迁至北京,至此北京是正式成为了明王朝的国都。因地理上北京靠近当时的边关,民间称之为“国门”,又因北京是皇帝所在地,所以民间对皇帝坐镇北京称之为“天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