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最后一个北洋军阀 >

第90章

最后一个北洋军阀-第90章

小说: 最后一个北洋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偌窒拢塘咳绾握欣恳泼窭春袈妆炊训姆椒ā�

    19年6月2日,上海,唐公馆。

    唐绍仪习惯性是每天早上喝一杯牛奶,吃两块面包,然后坐在沙发上读一读报纸,这是他这位留**童在美国养成的习惯。在他读报纸的时候周围的家人都不敢,虽然家中有许多西洋人的生活习惯,然而中国式家庭中,家长的威严是绝对不允许有冒犯的。

    打开报纸,唐绍仪大吃一惊,站了起来,家人们也不由得看着有些失态的他。

    “我说嘛,此子不简单啊。”良久,唐绍仪终于说了一句话,放下报纸,上面写着《王将军收复河山,三百万平方公里回归祖国,千古一功》,这是《上海民生报》的首版。这《上海民生报》也是最近刚刚发行的,效仿华北最大娱乐杂志《东周刊》建立,不过这上海毕竟娱乐更多,文人更多,除了花边新闻还招揽了大批文人写手,集新闻娱乐社评为一体,一举击败了刚刚来沪发展行的《东周刊》,捍卫了南方文化界地位和颜面。对于《东周刊》与《上海民生报》的争论,最近倒成了上海文化圈内的最大趣事儿,唐家也各定了一份,看着两家的争斗倒也不失为应景的消遣。

    唐绍仪神采奕奕,重新坐定,指着报纸对惊讶的家人说道你们看看,认识这个人吧?无不少字”他这举动倒是很让大家奇怪,老爷一向稳重,今天这么激动。唐绍仪把报纸递给家人儿女们,大家看到报纸上的头像有些熟悉,这不是六的……听人说这人追求六,不过这人因为袁世凯称帝而被唐家所不喜,唐绍仪便再也不允许家里人提到他,没想到居然成了民国英雄,还被叫民国,真是……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

    安置处长牛德禄跟王茂如报告,说最近又买了三十几个,他前后已经陆陆续续购买了一百多了,加上之前的,凑够两百人,如今这些人正在照顾伤兵。牛德禄还神神秘秘地说大帅,你肯定猜不到,这次还买了三个俄国。”

    这倒是出乎王茂如的预料了,还有俄国?便问是回事,原来这也不是俄国,是俄国的少数民族是吉普赛人。在欧洲有马车上的吉普赛人和金钱上的犹太人的言语。这本是一家吉普赛人,专门从事马车上的表演,却不想因为受到俄国流浪汉的袭击,男人被流浪汉和暴徒杀死。这三个吉普赛女郎历尽千辛万难驾车逃跑,接过跑到了中国境内,被拍花子的当面撒了迷香,好么,全晕倒卖掉了。不过这三个吉普赛女郎也硬气的很,几次试图逃跑,而人贩子更是害怕她们逃跑向外国大使馆的报告从而受到政府深究,正在踌躇呢,牛德禄四处给士兵买,就半卖半送给运来了。

    王茂如问这三个吉普赛女郎如今情绪如何,牛德禄挠着头道不啊,听不懂她们说。”王茂如绝倒,这可真是……牛德禄却道大帅,我还得了一个消息,不你觉得这消息怎样?”

    “?”

    牛德禄道咱们其实可以和俄国的人贩子做生意啊,她们那也有人贩子。”

    “他们也有?”

    “是,您是不。”牛德禄言之凿凿地说,“哈尔滨有一千多俄国ji女,当真都是跟俄国人**?当然不可能,她们也做中国人,日本人,朝鲜人,其他国家认的生意。而且这一千多ji女有的是自愿,大多数都是被俄国的蛇头卖的。俄国如今陷入欧战,而许多地方甚至几百公里一个男人也有没,还有许多地方闹起了饥荒,很多他们的农奴都四处跑。男的被抓到了就送去打仗,女的被抓到了要么被卖到远东做ji女,要么就被打死。唉,俄国真是很惨呢,大帅,您说咱们是不是该拯救一下呢。”

    王茂如瞪了他一眼,叫做拯救?你是想风光一把吧?无不少字不过若真的像牛德禄所说,给买点俄国娘们给手下,倒也不,中国是,俄国就不是吗?能生娃,能睡觉,能干活就行嘛,管他语言通不通,吹灯拔蜡之后,男人和只有一种语言。

    王茂如拍拍他肩膀,说我看可以,你暂且试一试这个行动呢,暂且有一个名称,叫做拯救俄国少女计划,去干吧牛处长,将来咱们弟兄一个人一个大洋马。这事儿要是干成了,每个弟兄都感激你。”

    “好咧”牛德禄兴奋地说道。

    随后王茂如乘坐火车上,抵达齐齐哈尔来求助了,他治理呼伦贝尔接近一个月,关于民政方面一切还是乱起八糟。王茂如手下除了军人就是军人,一个个打仗没问题,但是治理政府却是一头雾水,都不擅长。本来王茂如准备让财务处长赵佳诚主持民政那块,谁叫只有他一个人属于文人?赵佳诚坚决不去,说他一个外交专员出身,如今做财务处长都勉强,哪能做民政。还有个老秀才徐老蔫也算是文人嘛,可徐老蔫说死活放不下军队,说军中还有许多土匪投诚的小要扶持,便坚决不去民政,以至于王茂如入驻呼伦贝尔和西布特哈快一个月了,政府没有组建起来。而原来自治政府的那些蒙古王公,自然不敢再出来做事,以至于城里有大事小情的都找到他的头上,可王茂如的的确不是那块料,只好到朱庆澜这里求助来了。

    来到督军府,王茂如一个学生拜见老师的大礼,朱庆澜哈哈一笑,扶起王茂如道我你来求我做,你一定被民政缠住手脚了吧?无不少字”看王茂如点头,朱庆澜道:“不过这事儿,还当去找一个人,这人能助你一臂之力。”

    “谁?”

    “徐鼐霖,省民政司民政使徐大人。”

    徐鼐霖,字敬宜,又作敬一,一字镜芹,晚憩园。1865年11月11日生于吉林永吉尚礼镇今九台县二道沟乡一个小康家庭。1898年入盛京将军依克唐阿幕府,主管文书及交涉事宜。

    1904年徐鼐霖入齐齐哈尔副都统程德全翌年署将军幕府。期间,身处东北边疆,目睹内政衰败,强邻肆虐的情形,他忧国忧民与宋小濂、成多禄等,力图改变和收回沙俄在中东铁路沿线所侵占的权益。1905年秘密前往满洲里查看东省铁路各站情形后,建议程德全上疏外务省《论速宜于各大站设官殖民抵制强邻》。他尽心竭力,筹谋新政,变通旗制,改设民官;开垦荒地,实边裕饷;建城立镇,整顿练兵;收回金矿,自开商埠;联合辽吉,统一币制;铁路交涉,力争利权,筹边航业,自建铁路;请免贡貂,除民苦累;创立学校,培育人才等等。他是程德全在江省实行新政的积极、倡导和实行者。一切方略,经朝廷允准,次第施行。1909年农历八月,徐鼐霖任黑龙江兴东兵备道道员,三年去任。兴东兵备地道处黑龙江极边,气候寒冷,草昧初开,盗匪横行,交通不便。徐鼐霖到任后,便江畔巡边,登舟远望,面对失去的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领土,发出了“大江东去水声寒,有约中分挽救难。偶展舆图寻旧界,内兴安外外兴安”的无限慨叹,不禁质问道当年谁订鸿沟约,半壁河山一纸休?”他深深地懂得富国强边必须身体力行,多办些实事。于是建码头,修桥梁,辟陆路,划森林,踩勘金矿,整顿税务,设交涉、承审两处,擘画经营,使刚刚设立的兴东兵备道规模初具。

    1911年以筹边有功赏加二品衔,特授黑龙江民政司民政使。

    王茂如年前在督军府宴会上见过徐鼐霖,当时只是匆匆一见,只是徐鼐霖当时刚刚病愈,只露个面又了。如今徐鼐霖大病已然痊愈,见到王茂如很是高兴,对于他率军收复呼伦贝尔,全歼五千叛军,逼迫东盟诸王承认民国政府并归属黑龙江省管辖。徐鼐霖忍不住拍板称好,说道秀盛贤侄真有气魄,好,北疆边防之重重于泰山,既然你下定决心守卫北疆,我们这些老骨头自然与你方便。”

    王茂如连忙颂声前辈多多指点,并让人将两千大洋的本票送出,徐鼐霖却拒绝道秀盛,你既然能献身于边防,我怎能要你的钱财,以后在那里花费甚多啊。年轻人,仔细点,不要大手大脚花钱,寅吃卯粮过不了日子啊。”

    王茂如忙说谢谢前辈指点,他自然不说出还有多少存款,如今他现在在中国和美国的资产综合比此时黑龙江省一省财政收入十年收入都多。

    了王茂如所求,徐鼐霖给他介绍了一个人才帮他处理民政问题,这人是现任木兰县知事马六舟,回民出身,今年才四十六岁,正是人到壮年壮志满怀的时候。去年黑龙江省各县成绩评比,木兰县名列第一。木兰县知事马六舟本来要升为巴彦县知事,因呼伦贝尔初定,民政司决定将马六舟调去帮助王茂如处理两地民事民生。

    徐鼐霖又说,治理呼伦贝尔有两个方向,一是短治,一是长治。短治可以在东北招工,趁着春暖花开,在呼伦贝尔种大烟,种植一万亩能获利百万两,而且呼伦贝尔富产煤矿牛羊马,可以贩卖获利。呼伦贝尔地广人稀,草场广袤,若是用来种大烟肯定是良土。烟土赚钱,自从清末开始四川全省开销全赖四川烟土,你若短期见个效果只能种大烟,开放烟禁。

    王茂如思考之后才说鸦片害死国人,不到万不得已,不会种大烟,然而呼伦贝尔此地的确是人烟稀少贫瘠,供养军队困难,大概会尝试种植一些。

    徐鼐霖又说另一种长治则是移民,但这种治理见效慢,花费巨大,但是效果显然,移民汉人改游牧社会为农耕社会。徐鼐霖说整个呼伦贝尔与布特哈,可容纳几百万移民,如果真的能移民百万,将彻底改变两个地区人口民族,两地才会彻底稳定下来。

    王茂如早就想招揽移民,但是手下那帮大兵们要说找他们商量行军打仗还行,商量处理民政却是差得很,一个个出的都是馊主意,还有人提议绑架移民来的。这呼伦贝尔的确是太偏北了一些,闯关东的移民们一般都去了奉天省,还有一部分去了吉林省,只有少数去了黑龙江省,来呼伦贝尔的那更是凤毛麟角。

    王茂如又在督军府潘恒许久,与朱庆澜的关系更加熟络,且朱庆澜与许兰洲矛盾日益激化之时王茂如力挺朱庆澜,也给足了督军面子。平日开会王茂如就如同保镖一般站在他身后,而一溜水的黑军装皮靴马裤的军队簇拥之下,那些日常怠慢督军府知事的人变得翼翼起来。(。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网订阅,打赏,您的,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是由】。

第一百六十五章 呼伦贝尔军政府成立() 
??费(12点)

    求订阅哦

    马六舟升任为呼伦贝尔民政使这条消息在黑龙江省内引起许多人唏嘘,觉得意料之外又似乎情理之中。主要原因是这马六舟所在的木兰县自从民国建立之后,每年考核都是黑龙江省第一,按理说他的升迁似乎是情理之中。但这马六舟又是回民,许多满汉官员升迁倒是正常,却让一个回民官员升迁,实在是有些别扭。的确,回汉矛盾当此时比满汉矛盾要深得多,尤其是民国初年青海发生回民武装独立驱赶汉族垦民事情之后,满汉官员倒是齐心协力防止回民。可以说,只有在此点,满汉官员才算上真正同心协力。王茂如并未在意,汉人也好,满人也好,蒙人也好,回民也罢,都是中国人,只是各自信仰不同,汉人信仰道教佛教,满人信仰萨满教,蒙人信仰喇嘛教,回民信仰回教,只是个人信仰不同,但是在国家大义上,都是一样能为国献身的。例如这马六舟,治理木兰县兢兢业业,几次累得病倒,堪称官员之中的楷模了。

    人人都呼伦贝尔是一棵大树,马六舟靠,引得许多人嫉妒。但他的离任,那巴彦知事和木兰知事两个位子都空缺下来,正好有许多官员走动填补空缺。马六舟在家处理好家事之后便来到齐齐哈尔与王茂如会面,这人不高,脸颊清瘦,稀疏的山羊胡子,头戴白色礼拜帽,就像一个普普通通的回民老伯,要是穿着马甲拿着羊鞭子,到和那些放羊的山民没区别,他笑呵呵地说尚武将军大名,职下久仰了,能与大人同事实乃三生荣幸啊。”一句话把两人关系拉得很近。

    王茂如也并未跟他见外,直接说了如今面临的难题,尤其是人口问题。马六舟在担任木兰知事的时候也接纳了关内移民,对于移民一事自然是轻车熟路,他说招揽移民倒是小事,安置移民才是大事。他分别从吃、穿、住、行、安全、生活习惯来讲解移民的困难,但首先是钱的问题。两人一起说了一天一夜,王茂如对马六舟这位勤勤恳恳的知事大为拜服,这简直就是民国版的焦裕禄嘛。

    有了马六舟的帮助,呼伦贝尔与西布特哈的民政方面总算是有了人才了,这老小头精力十足,干劲十足。

    督军朱庆澜和民政使徐鼐霖又给了王茂如一个方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