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涟漪-第1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哼,听说她们一个是什么剑客杀手,一个是青楼歌女,怎配的了咱们刘家的男儿,你年纪也不小了,你的亲事,不用你来操心,将来回到京城,老子亲自为你物色一个门当户对的好女子,绝不会委屈了你的。”刘知远闻言,又冷冷的说道。
“不是,阿爹,她们并不是你说的那样,王姑娘虽是剑客不错,但她也是前唐国宝月公主和王驸马的女儿,费姑娘虽不幸流落风尘,可是她一直保持着冰清玉洁之身,况且她们与小子曾经患难与共,情意深重,有了生死之托,还望阿爹成全。”
“哼,一个过气公主的女儿,还有什么好威风的,一个风尘女子,还有什么冰清玉洁的,净是胡说八道,她们有什么资格,做咱们刘家子孙的正妻。”刘知远冷冷的哼了一声,威严的说道。
“阿爹,你不能这样势利,她们与小子……”
“别痴心妄想了,京中的好女子多的是,哼,滚出去。”刘知远大喝了一声,暴怒的打断了刘承谦的争辩,并挥手把他赶出了房去。
第192章 安置难民(一)()
刘知远死活不肯应承接纳王费二人,刘承谦没有办法,只得郁郁的走回了自己的厢房,打算以后再慢慢开导刘知远,那门当户对的顽固思想,这将是一场漫长的征程。刘承谦发现,自己跟刘知远有些格格不入,这是现代思想与古代思想的大碰撞结果,且刘知远对自己,也极是严格固执,脾气也有些暴躁。
第二天,刘承谦带着黄三张三等十几个弟兄,到州城军营,点起了张东平的那一队军伍,便浩浩荡荡的,到宋城县衙点卯赴任。
来到县衙,张县令带着一众衙差,已经在衙门口等候,当然总捕头钱峰、副总捕头吴七等一众刘承谦相熟的人,也都赫然在列,刘承谦忙与众人打了招呼,套了会热络。
张县令虽然位居县尊,但对刘承谦这个曾经的宋城县令,也不敢托大,况且刘承谦的背后还有个刘知远,看到刘承谦到来,忙亲自迎了出来,与刘承谦相互执平礼相见。
刘承谦看到衙门众人早已整装待发,不禁问道:“张县尊,不知咱们这是先去安置难民,还是先兴修水利呢?”
“兴修水利的事先不急,如今城中的难民,才是当务之急,咱们还是先安置了这些难民,免得他们在城中日久生乱,破坏城中的法治。”张县令回答道。
“不知张县尊打算如何安置这些难民呢?”刘承谦继续询问道。
“本官打算在城里城外,规划一些无主田地,让他们开荒垦耕,发动城中富户地主,慷慨伸出援手,捐钱捐粮,助这些难民,度过今年的这个难关,不知刘主簿还有什么见教么?”
“县尊大人客气了,见教不敢,本官倒是觉得,县尊这样的安置难民之法,还是不够彻底,你想啊,这城里城外,稍为肥沃和水利方便的田地,不是被地主富农占据,便是被高门大族私有,剩下的只是一些贫瘠和干旱的山田山地,你把这些剩下的田地,分给这些难民,来年的收成肯定不会见好,他们还不是得再次做难民,流浪街头。”刘承谦徐徐的对张县令分析道。
刘承谦本还想说,叫城中的那些富户大族,捐钱捐粮,不如在铁公鸡身上拔根羽,但说了,也不过是打击了张县令的积极性,便没有说出来。
张县令听了刘承谦的话,不禁一愣,问道:“那咋办?”
“县尊大人,城里的地主富农和高门大族,霸占了城里城外的大部分好土地,那咱们叫他们分润些出来便是。”
“呵呵,刘主簿说笑了,他们是不肯分润出来的,那些土地是他们这些人的宝,命根子,怎么可能心甘情愿的交出来了。”张县令闻言,不禁呵呵一笑,摇头否定道。
“呵呵,到时可由不得他们不交出来。”刘承谦望着张县令,也呵呵的邪笑道。
听了刘承谦那阴恻恻的邪笑,张县令心里不由一寒,望了望刘承谦身后的那些,一脸杀气的军伍,极为担忧的说道:“刘主簿你要干什么,不会与他们动粗的吧,这可不是小事,你可要小心斟酌一二了,免得激起了民愤。”
“县尊大人放心,只要他们识趣,乖乖交出一些,不属于他们的土地,咱们也不会对他们怎样的,毕竟他们也是城里城外有头有脸的人,适当的尊重,还是要给他们的,否则便休怪本官不客气了。”
“不属于他们的土地?什么土地是不属于他们的?”听了刘承谦的话,张县令有些懵了,这些地主富农、高门大族耕种着那些土地,怎么会不属于他们了,不禁不解的向刘承谦询问道。
“他们霸占别人的,有官司争执的,私自开垦,不入地契而避税的,仗势巧取豪夺的,等等不法圈占土地,便都是不属于他们的,都要他们乖乖交出来,否则,一经本官查实出来,以前李宗家族,便是榜样。”刘承谦冷冷的说道。
李宗家族,以前是宋城里数一数二的豪门大族,只因横行乡里,仗势巧取豪夺乡民土地,与东城富户张大贵一族打起了官司,被有心偏帮的刘承谦在官司中,查出了他们一族勾结前县令周福安,倒卖官粮的事,最后落得个抄家为奴的下场,所占的土地,也都归还了城里的各位苦主,还连累了城中几家大户大族,捐出了一半的家产赎罪。
李宗家族被抄家的事,张县令是早有耳闻的,他也是城中一家张姓大族的人,他能在刘承谦逃离宋州后,坐上这县令的位子,也是捐了不少钱,上下活动的。这时听了刘承谦有些冷狠的话,心里不禁有些不寒而栗,轻声问道:“那刘主簿打算如何行事呢?”
刘承谦望着张县令,笑道:“这便要麻烦县尊大人,在城中广贴告示,派遣衙役,到城中各家大户大族,申明咱们的命令了,令他们在两天之内,务必把那些不属于他们的土地,全上交县衙,否则,一经咱们查出,便罪加一等了。”
刘承谦知道,张县令家族是城中大族,与城中大户大族有千丝百缕的关系,由他出面唱白脸,动员城中的那些大户大族交出土地,最为合适了,黑脸便由自己来做了,到时自己带着张东平这支军伍,威风赫赫的在城中绕一圈,恐吓威逼之下,想必城中这些大户大族,也不得不把那些不属于他们的土地,全交出来。
“呵呵,本官这几天,为了春耕和安置难民的事,忙的焦头烂额,可恨分身乏术,听说刘主簿要来,本官本有意把安置难民的事,交由刘主簿你来主理的,如今听了刘主簿的建议,条理分明,处置适当,本官便放心了,本官定会一一吩咐下去,让衙门里的人协助你,到城中通知各家地主大族的,刘主簿尽管放手去做便可,本官稍后还要去动员城中的民众,过几天去修疏河渠的事,便不阻扰刘主簿你公干了,告辞告辞。”张县令呵呵的笑说道,说完举步便想走。
“慢着,还请县尊大人留步。”刘承谦知道,得罪城中大户大族的活,张县令肯定不会干,找着动员民众修渠的借口,故意逃避呢,但刘承谦哪能让他轻易脱身事外,见他要走,便立刻出言相留道。
“还有何事么?”张县令不禁望着刘承谦,疑问道。
“县尊大人,修渠的事,不如与安置难民的事一起做吧,修渠,便按各家各户田亩数多寡出役如何?同时也可以促使那些大户大族,尽快交割那些本不属于他们的土地,还有,要是那些富户大族不想出役也行,他们可以纳钱代役,反正城中的难民那么多,也好省了县尊大人屈尊,到处动员的麻烦,你说是不是?”刘承谦笑说道。
“呃。”张县令闻言一愕。
第193章 安置难民(二)()
看到张县令发愣的样子,刘承谦有些想笑,张县令逃避吃瘪后,一双老眼略显迷茫,渴死的鱼一般,微张着干瘪的嘴,不知怎么推诿好。
刘承谦收起笑意,有些严肃的说道:“当然了,城中这些地主大族,要是知情识趣,不为难咱们的话,本官还是会为他们的利益着想的,打算向节度使府求情,把他们明年的税赋降为十二税一,比现在的八税一可要优惠多了。”
张县令闻言,似打了鸡血似的,忙精神抖擞的,望向刘承谦,激动的问道:“刘主簿说的,可是真的?”
“张县令,你看本官可有说笑么?”刘承谦微笑着反问道。
本来五代的乱世,各藩镇节度为了养活自己的私军,都把自己治下的税赋,定的比较高,宋州也不例外,把税赋定到了八税一去,让宋州的民众生活艰难困苦,稍遇天灾,庄稼欠收,便被迫流离失所,以至宋州的难民屡禁不绝,还反上了山,为匪为寇,虎头山的难民山匪是活生生的一例。
因此,刘承谦早便想规劝刘知远,在宋州实行各种税制改革,稍微让利于宋州的民众,让他们稍有个喘息之机,激活宋州民众的生活生产活力,只是自己一直没有寻到机会开口。
如今,借着要挟城中各地主大族,交出土地的机会,刘承谦顺势的,当众提前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想法,让城中的地主大族有利可图,心中没有那么抵触,心甘情愿的交出那部分土地,也安定了民心,达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否则遇上了各地主大族联盟相抗,难道真要兵戎相见么?自己带着张东平的军队过来,只是起到一个催促威胁作用,并不是真的要对他们动武。
张县令听了刘承谦的话后,知道他是刘知远的儿子,由他来出面,恳求节度使降税,肯定会事半功倍,便开开心心的应承刘承谦,亲自去规劝城中的各家各户,交出多余的那部分土地。
由于刘承谦承诺了在宋州实行减税,州里的地主大户大族,经过一番利益得失计较后,再看到刘承谦带着一队军伍和衙役,以维护治安,保护良民为由,整日在州城里巡来巡去,狼一样盯着城里各家各户,那些大户地主等,看到那些军伍冷峻的眼神,便觉得心惊肉跳,备受压力煎熬下,只得在规定期限的最后一天,陆陆续续的,犹犹豫豫的上交了多占的那部分土地。
有了良田好地,再加上鼓励难民开垦荒山荒地,安置安民,便显得轻松了许多,张县令一连几天,似乎年轻了许多,亲自下乡,安排众衙役,登记造册,给难民分田分地。
张县令本是庸庸碌碌的人,凭着家族的实力,坐上了宋城县令,这两年在宋城,诸多掣肘下,一直碌碌无为,州衙下派的差事,原也打算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阳奉阴违的应付了事,如今在刘承谦的帮助下,一下便从城中大户大族手里,扒拉出了这么多好田地,让他安置起难民来,轻松惬意,意气飞扬,一改之前的郁郁之态。
看着张县令在田间地垄高喊大叫,指挥众衙役,划分田地,埋石打桩作地界,一副老骥伏枥,将要大干的样子,刘承谦不禁想到:其实人,并没有庸碌不庸碌之分,只是太多的外在条件打击了他的积极性,让他无心办事而显得庸碌罢了,谁都有为国为民之心,只是大势环境掣肘了他,让他堕入了歧途而已。
本来分田分地的事,是自己分内的事,如今被张县令抢着干了,刘承谦倒成了置身事外,无所事事的人了,刘承谦只得带着黄三张三等人,吩咐一些较为强壮的难民,就地取材,在城里城外的一些高地,搭建起了茅房茅屋,好让这些难民临时有个居所安家落户,免得时时露宿街头。
张三等人曾经在虎头山搭建过茅房茅屋,在他们的指挥下,不到三天时间,便在宋城里里外外,搭建起了许许多多,如雨后蘑菇般的茅房茅屋,安置了城里大部分无家可归的难民。
安置了城里难民的居住,分给了他们田地后,还要谋置他们在夏收前的粮食和春种,张县令到城里的募捐非常有限,城里的那些大户地主大族,刚忍痛割出了部分土地,都不太愿意再捐赠,刘承谦只得私自拿出部分钱财,从唐国商人那里,购置了部分粮食和春种,再加上州里拨付下来的那部分粮食,勉勉强强还能应付到夏收。
当然,刘承谦也没有高大到无私奉献的地步,他出的那部分金银,还是记录在帐的,等到难民们有了收成之后,是要分期还付的,不过,他没有规定还账期限,什么时候有,便什么时候归还,相当于后世的无息贷款了。
相对于分田分地分粮食,沟通河渠,却是难上加难了,这些河渠年久失修,除了大户大族的田地段,略有地利优势,稀稀落落修整了部分,其他的都已荒废多时,甚至有些山田坡地的,连渠沟都没有,只得重新开挖,古代铲锄等工具较少,且这时代的人,饿的失去了精气神,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