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武则天大全集 >

第259章

武则天大全集-第259章

小说: 武则天大全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权威的象征,与儒家天人感应学说息息相关,自东汉张衡发明以来历朝历代都会铸造。大唐的这两件仪器安置在长安太极宫,媚娘却执意要在神都也铸造两件,而且要比太极宫的大,这自然又是为了显示洛阳的地位高于长安。

    听了汇报媚娘笑道:“这点儿事宰相也来问朕?大仪乃皇家御用之物,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当然是要置于北面玄武门。”

    “是。”魏玄同不是不明白经义道理,只是太后别出心裁的举动太多,索性事先问一声,省得白忙活。

    苏良嗣又奏道:“今岁时气不佳,多地良田荒芜,就连京畿之地的陕州也闹起粮荒,而且近洛诸州驿马也不甚充足,以致朝廷使者外差无所使用,请太后设法处置。”时气不佳仅是原因之一,百姓们都一门心思投机告密,谁还顾得上好好种田?驿马不足也是因为告密的人太多了。苏良嗣所谓“设法处置”自然是希望太后适可而止——对于一向性格刚强、直言不讳的他来说,能想出这样不伤太后颜面的委婉之辞也算破天荒了。

    媚娘却一笑置之:“粮食收成不好可减少赋税,驿马不足可以从军中淘汰些羸弱之马补充驿站,还可从民间多买一些。如今边庭已无大患,趁着国库丰盈让百姓轻松一下也是善举嘛!”说着她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爱卿之意朕明白,朕心里也有数,不必为此多费唇舌。”

    苏良嗣哑口无言,太后已把话点透,还能再说什么?她口口声声说心里有数,只不知究竟是何等限度,还要闹到几时?一旁的刘祎之接过话茬:“雷霆雨露俱是天恩,太后深究叛党固然无过,然则现今人心躁动,百姓不事生产,仅因为田间地头的小事就告到洛阳,地方官吏如坐针毡,惶惶不可终日,长此以往臣恐再无官员能安心效力朝廷,更不要谈政绩了。”

    苏魏二相没想到,刘祎之竟也犯颜直谏,暗自为他捏了把冷汗,却见太后并无愠色,只道:“言重了吧?谁说没有得民心、树政绩的好官?前日朕分遣右台御史巡视诸州,一入宁州(今甘肃庆阳)地界,耆老乡民争言刺史狄仁杰之德政。你说百姓动不动就告状,地方官怕得要死,怎么偏偏没人告狄仁杰的状?足见身正不怕影歪,到底还是那些害怕的人心里有鬼。”

    狄仁杰从度支郎中升任刺史仅仅两年便受到百姓爱戴,他的政绩毋庸置疑,可这样的循吏环顾当世有几人?不可一概而论啊!刘祎之心里这么想,却不敢再多说。太后的脾气他最清楚,今日未纳己言而没有生气,这已经很难得了。

    媚娘今日确有一桩满意之事,故而容许他们多说了几句,这会儿见三相再无进言,扬手把那个退在一旁的小官又召唤过来,郑重道:“此人掷书铜匦,举报了一名叛臣,功劳不小啊!”

    刘祎之心道,不知又有哪个倒霉鬼要毁于小人之口,却只能小心翼翼问:“未知叛者是谁?”

    “左史、弘文馆学士江融。”

    三相面面相觑——江融乃一翩翩文士,多年来一直在鸾台记史,还曾为朝廷修编《江山设险图》,与他有交往的官员并不多,怎么也被归为徐敬业一党?

    那名告密的小官自有他的一番道理,伏在地上解释道:“徐敬业举兵仓促,何以尽知淮南诸州兵要,旬月之间连下四州?皆因昔日他曾借阅《江山设险图》,江融把天下兵要地志告知叛逆,岂不该同以谋反之罪论处?”

    三相闻听这番谬论焉能不气恼?兵要之书是为朝廷编的,又不是专为叛臣写的,若徐敬业借阅过便是有罪,那他读过的所有书的作者岂不都是叛党?

    “此事甚是冤屈,恳求太后慎重处置……”

    那告密小官早料到宰相们要啰唣,一旁插口道:“此有何冤屈?凡有其才为徐敬业所用者皆属叛臣,江融之事与鱼保家之事不是同一道理吗?”

    他牙尖嘴利,一句话噎得三相顿时无言——当初有人状告鱼保家是痛恨他们构陷裴炎,现在此事反倒被告密者利用,成了处置“叛臣”的统一标准。

    媚娘见宰相们理屈词穷,越发得意,手指这名小官向他们夸赞:“此人见识颇高,不但举报江融,还提醒朕叛者不止一人。想来江融在鸾台多年,会不会与刘景先有勾结?他又是弘文馆学士,常至国子学研究经义,是否跟郭正一也有密谋?”

    三相毛骨悚然,皆以异样的目光注视这小官——此人料到郭正一反对太后临朝、刘景先为裴炎辩护,皆被太后怀恨,因而以江融为引线,要把他们全都网入叛党以邀圣宠。好歹毒的用心!

    顷刻间,当初胡元范被打出大殿时呼喊的话回荡在三相脑海——今强加之罪临于炎,公等皆不争;来日强加之罪临于公等,又当奈何?事态发展到这个地步,连曾经的宰相都有可能牵连进去,苏良嗣等人就算为了自己也要据理力争啊!

    苏良嗣拍着胸口担保郭正一绝无叛意,刘祎之也一个劲儿地作揖为刘景先求情。君臣争辩一番,媚娘最后道:“江融罪刑确凿断无可赦,至于两位故相朕不深究了,方才爱卿不是说陕州灾害么?就将郭正一贬为陕州刺史,让他将功补过;刘景先已贬为普州刺史,再追贬为吉州长史。就这么办吧。”她这般处置还是留有后招,郭正一、刘景先虽未论死,但把江融的谋反罪落实了,只要她愿意,以后随时都可以再翻出此案加以追究,那时郭刘二人还是难免遭殃。

    三相无可奈何,既然无力阻止诬告的小人,索性眼不见心为净,一并施礼而退。苏良嗣、刘祎之转身即去,魏玄同却不住回头,张望那个告密的小官,他感觉此人甚是眼熟,似乎曾经打过交道,却又想不起是谁——这也不奇怪,他曾主持吏部多年,接见乃至任命的官吏何止千人,怎么可能全记得名姓?可魏玄同一见此人便有一种浑身不自在的感觉,隐隐觉得将有不利于自己的事发生……

    待宰相辞出,媚娘再次满意地打量这位告密之人:“你年岁也不轻了吧?”

    那人谄笑道:“臣不才,苟活五十七载,一直官职卑微,未能为太后多尽心力,甚感惭愧。”他这番话说得格外谦卑,却又透着邀取求官之意。

    媚娘听他如此巧舌擅言,也不禁笑了,又低头扫了眼他的状书:“你如今的官职是尚书都事,不过以你的年岁应该当过地方官吧?”

    那人听媚娘问及履历,眉飞色舞道:“启禀太后,非是微臣自夸,当初臣曾在河阳任县令,开耀年间政绩河南第一!太后不信,一察天官记录便知。”

    “哦?!”媚娘没想到他还有这等往事,不禁另眼相看,“既有显赫政绩,为何至今仍是七品?”

    “皆因臣是流外小吏出身,遭当权之臣排挤,故而未得升迁。”按理说提起往事他应愤愤不平,但他却越发满面堆笑,那一脸浓密的皱纹层层叠叠,再加上胡须稀少,活像个老妪——此人正是当年得了李治一句嘉奖,兴冲冲跑到京城等着升官,结果却落场空的周兴。

    那时周兴怀恨而去,虽然未得到越级提升,但任满之际因他政绩斐然还是调入京城,担任尚书都事。这是个从七品的官职,负责收发文书、核对印鉴等杂务,但是对于流外小吏而言这个位置差不多已是他们所能达到的最高官职。换成别人或许已满足,但周兴一直对错失良机耿耿于怀,还憋着升官的念头,无奈一直没有进取之途;直至宫门立匦,他才觅到机会,凭着过人的机敏和钻营之心,很快他就摸到江融这条大鱼,又勾连出两位曾经得罪太后的宰相,一纸状书便使上人见喜。

    媚娘无意中撞见这么个人才,自然要重用,于是想了想道:“依照惯例,爱卿所告之事属实,朕现在便可授予你五品游击将军。不过卿有吏干之才,又精通地方政务,继续在文昌台任职未免可惜。朕已决定晋升狄仁杰为冬官侍郎,留下的宁州刺史之职爱卿可愿接掌?”尚书都事官秩从七品上,宁州刺史却是正四品下,一举跃升十余阶,这真是天大的造化。

    媚娘如此安排意在补偿他当初未能晋升的委屈,顺便再培养一名循吏。哪知周兴另有算计——辛苦半辈子,干出那么多政绩,到头来尚不及一纸刁状带来的好处大,那还当什么地方官?再说告密盛行,自己若做不到狄仁杰那份儿上,弄不好反被属下所告,何必冒那个险?与其提心吊胆做待宰羔羊,不如在肃政台手掌屠刀。多年的委屈隐忍扭曲了周兴的性情,方才与魏玄同重逢的那一刻他已暗下决心,一定要报复那些曾经骑在他头上的人,让那些道貌岸然的高官一个个家败人亡!

    “太后之恩臣本不敢辞,但朝廷乃国之腹心,地方州县不过四肢皮毛而已,臣愿长留神都为太后尽心腹之劳。再者臣职本低微,骤然身登四品刺史,恐满朝之人非议,未若略加提升,转职肃政台,日后专为太后刺奸除叛,以尽拳拳忠孝之心!”

    “好!”媚娘当然不晓他有何居心,但听他言之有据、陈词慷慨也不禁赞叹——是啊!相较地方政务,拔除眼中钉才是目前最要紧的事,此人既然擅长揣摩我意,何不留他在身边充当鹰犬?想至此拿定主意,“难得你这片忠心,朕便先升你为侍御史,倘有新功一定再加封赏!”

    周兴心愿得偿,叩头如捣蒜一般:“谢太后……”

    哪知话音未落忽闻殿外有人高喊:“太后!太后给我做主啊!”周兴回头望去——但见一高大魁梧的男子披头散发、满脸是血,连滚带爬跑上殿来,一身锦衣被撕扯得破破烂烂,却没有冠带品阶。

    “出了何事?”媚娘一见此景火冒三丈,腾地站了起来——来者正是冯小宝。

    周兴虽不识得来者,但眼见太后动怒,不敢久留是非之地,赶紧施礼而退,上官婉儿和高延福深知底细,也自觉有碍,都不声不响躲开了。

    冯小宝来了个羊羔跪乳,直挺挺扑到御案前:“有人殴打我!求太后给我做主啊!”

    “何人如此大胆?”媚娘并非气愤小情人受屈,常言道打狗还要看主人,这不是扫她的面子吗?

    冯小宝娓娓道来——自从他侍驾“得力”受到重赏,不禁得意起来,整日骑着高头大马游走于洛阳东市,在昔日的同伴面前炫耀。那些小商小贩、百戏艺人见他得了富贵,也乐于恭维攀附,有的干脆弃了生意投到他府中为仆。冯小宝是个讲义气的人,又喜好热闹,一概来者不拒,久而久之竟招揽了一大帮豪奴,越发惹是生非横行无忌。冯小宝也被他们架弄得愈加骄纵,渐渐不满足于在街上耍威风,还要在朝廷百官面前挺挺腰杆,鉴于酷吏索元礼威风凛凛、满朝畏惧,他便主动与之结交,并认之为义父。索元礼亦知他是太后的红人,乐得结这份善缘,从此俩人好得跟一个人似的。因他这份特殊的差事,出入皇宫自然不成问题,冯小宝便仗着媚娘的宠幸驰马入宫门,这都是心照不宣的事,宫中许多侍卫知晓内情,不敢得罪太后枕边人,睁一眼闭一眼而已。不料今日运气不佳,刚走到乾化门正与辞驾而出的三位宰相迎面撞见。魏玄同、刘祎之还倒犹可,苏良嗣是何等样人?秉性刚正、为人严厉,一个卖身求富贵的面首也敢在他面前作威作福?当即喝令侍卫责打,也是众侍卫早瞧不惯冯小宝的举止,今日仗着宰相撑腰,不打白不打,一拥而上将其扯下马来,抡起巴掌好一顿猛抽,打得小宝鼻血直流狼狈不堪,连那匹马也被杖毙了,这才跑到媚娘面前诉苦。

    冯小宝怀恨在心,自然不会从实而奏,把苏良嗣说得甚是跋扈。怎料媚娘听罢,满腔怒火反而熄了,摇头道:“这便是你的不对了。南衙乃宰相理政之所,哪是你行走之地?以后你出入当走北门,别再给朕招惹是非。”

    “可、可他也太猖狂了吧?不给我面子,就是不给您……”

    “好啦!”媚娘不耐烦道,“苏良嗣何许人?太子有错当众叱责,连天皇派出去的心腹宦官都敢抓,你偏去招惹他?难道要朕因这点儿小事跟他吵一架吗?”公是公、私是私,苏良嗣是能臣诤臣,媚娘绝不会因为一个面首处置宰相的。

    冯小宝不敢再多言,却兀自心里委屈,噘嘴鼓腮在那儿跪着。

    媚娘见他这副模样“扑哧”一笑:“过来。”把他唤到御座旁,掏出罗帕亲手为他擦去脸上血迹,“挨打要长记性,我这儿还有一桩可笑的事呢!你看看。”说着从案边拿起一份奏疏让他瞧。

    冯小宝脑袋摇晃得跟货郎鼓似的。

    媚娘这才想起他不识字,饶有耐心讲述道:“无怪苏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