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狂战将军 >

第248章

三国之狂战将军-第248章

小说: 三国之狂战将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忽而西北方向,只见尘飞滚滚,蓦然喊杀震天,当先一将,手拿大斧引着数十来骑,杀奔而来。

    “大胆反贼,朝廷王师已到,尔等还不束手就擒。迟者我徐晃之斧可不容情!”只听那大将声大如钟,骇人心肺,众贼兵蓦然色变。

    那头目见来者不过几时余骑,虽是官兵,但这一路来所见官兵无一不是见草包一堆,现在却也不把来的兵马放在眼里。

    不过看那武将气度,小头目还是不敢小觑,吩咐十来骑赶紧结果卫宁几人,自引剩下百十来骑扑了上去。

    “徐晃!有救了!”卫宁听见声音,蓦然睁开眼。

    看着杀奔而来的那员武将,心里万分激动,但是只见队列里分出十来人狰狞的扑了上来,顿时神色大变。

    “公子速速进车内躲避,我来抵挡。”卫三知道现在情况危急,最后的希望就是那队官兵,慌忙拔出马刀护住马车和那十来人缠斗起来。

    徐晃早就注意道那辆马车,如今看见贼人劫掠本就愤怒,大喝一声率先策马而出,冲向贼兵。

    只见他手中大斧一挥,当先冲来的贼兵慌忙拿刀来挡,巨力砍劈哪里抵挡的住,只一合,连刀带人顿时劈做两半。

    顺势左右乱砍,没有任何一人可以接过他大力一斧,顿时就如同虎入羊群,贼兵中断肢头颅纷纷抛起,鲜血飚飞。

    徐晃杀得兴起,看中间那头目打扮的贼兵,心中一想,再大喝一声,挺斧杀将过去。

    其余贼兵看见徐晃武勇,脸色大骇,小头目更是凄厉的左右吼叫,“拦住他,快拦住他!”

    黄巾贼中都是没有经过训练的流民,见到徐晃如同杀神早已胆战心惊,哪还有胆子敢上前抵挡。

    (本章完)

第448章 定计() 
几息间,徐晃便已杀到他的身前,那小头目见避无可避,怪叫一声,抬起手中大刀,着徐晃砍去。

    冷冷一笑,徐晃手中大斧轻描淡写的挡住小头目垂死的反击,顺势一用力,小头目连人带刀顿时吐血磕飞落马,在地上滚飞老远,却再没任何生气。

    众贼兵看着头目一死,纷纷哭叫着四散逃开,而卫宁马车那,卫三也终于可以松了一口气,只是胸口背面也尽是狰狞的伤口,顿时落马昏死过去。

    身后部属正要追击,徐晃皱了皱眉头,嗡声道,“穷寇莫追,待将军后军到来,一鼓作气杀败敌军。”

    黄巾起义,短时间内聚起百万之众,半个月内冀州,幽州,青州等地先后沦陷大量城池,尤其以豫州,南阳一带尤甚。

    更由于黄巾军一时声势浩大,受灵帝荒淫残暴所迫的部分地区也纷纷揭竿而起,形成一些独立的农民武装。

    一时间,整个大汉王朝几乎都陷入了战火之中。

    灵帝虽然昏庸,但是在威胁到自己帝王权利的时刻,也不敢怠慢,九月底以何进为大将军,率左右羽林五营士屯于都亭,整点军备,拱卫京师。

    又自函谷关,大谷,孟津,小平津等各京都关口,设置都尉驻防。下诏各州郡准备军马,抵御贼寇,起卢植为将,率北军五校士负责北方战线,与张角主力周旋。

    又令皇甫嵩,朱隽各领一军,控制五校,三河骑士以及匆忙招募的精兵勇将总共四万大军讨伐颍川南阳黄巾贼寇。

    皇甫嵩率军进攻长社,命都尉杨奉引本部人马为先锋,徐晃作为杨奉部属,率先前来侦查,这才凑巧救得卫宁的性命。

    徐晃自幼贫寒对富贵人家也并没有太大好感,率人赶走贼军之后,策马来到卫宁车架前,面无表情道:“你等速退往西北,朝廷大军片刻就到!”

    这时他才瞥见马车边上的卫三,全身浴血,浑身大大小小狰狞的伤口还冒腾着鲜血,显然经历了一番死战,不禁微微动容,大赞道,“好壮士!”

    卫宁当然可以感觉道徐晃对自己的不屑,但也浑不在意,这样一个在三国赫赫有名的人物哪能不带点傲气。

    当下拱了拱手做了一偮,真诚的感谢道,“在下河东卫宁,多谢将军救命之恩!”

    “哦?莫非河东卫家酒公子?呵……我不过一卑微小校耳,却不是将军,适才也只是驱杀贼兵而已,有何可谢!”

    徐晃本就是河东杨县人,卫宁好酒之名整个河东却也尽知,略微一愣,挥了挥手。

    不过看倒在马车便上的卫三浑身伤口,不禁有些惋惜,想了想,嗡声道:“也罢,我等正要回军复命,如今贼兵四起,既然你我分属同乡,又是河东望族,我便护送你前往将军那,听他做主。而你这家将也可在军营疗伤,或可保全性命。”

    “我一路行来,若非我这四名家将殊死护卫,恐早被贼人所害,如若能救得卫三性命,在下当万死以报。可惜,我另三名仆从……唉……”

    卫宁慢慢说着,心里想起另外三人心里不禁大为伤感,默默不在言语。

    徐晃眼睛闪过一丝诧异,三国等级森严,家将为主人牺牲生命也是理所当然,况且东汉重文轻武,从未听过哪个人会为自己的护卫而那么激动。

    心下对卫宁略有改观,生硬的脸庞也缓和下来,“既如此,好吧……那随我来!”

    “那有劳大人了!”卫宁想起徐晃此刻的身份的确不高,换个称呼点了点头。

    吩咐仆人将卫三抬进马车内,自己在前世又略微懂一些急救之术,也顾不得卫三全身的血渍,开始帮他处理起伤口来。

    徐晃吩咐手下一骑快马加鞭首先赶往主军报信,自己手提大斧,策马缓行。

    不经意间透过车窗看到卫宁的动作,只见卫三还未止住的鲜血染满了他华丽的衣袍,却不见他露出半点厌恶,心下又对他改观不少,“看这少年却不似那平常富家公子,恩……”

    未行多久,只见远方一彪兵马正在扎营,只见旌旗招展,兵卒衣甲鲜明,外围戒防队伍整齐有序,杀气腾腾,却不是那黄巾贼寇所能比的,这正是大汉的正规军队。

    只见中军处,一杆大旗上书“弘农杨奉”,卫宁眼睛一亮,便知道这次生命无忧了。

    此刻好不容易给卫三绑好绷带,但是却也马虎不得,当下不禁探出头去,对徐晃急道,“大人,既然已和大军汇合,还请务必找一军医为我家将看看,我等就在营外等待便是。”

    徐晃点了点头,这才率领部下策马冲向营盘。

    大营门卫士兵看徐晃飞马而回,慌忙拉开寨门,引着徐晃向着中军而去。

    卫宁马车停到大军旁边,也不敢造次,只等通报。

    没过多久,徐晃策马而出,对卫宁说道,“我家将军有请公子,且随我来!”

    卫宁点了点头,便吩咐仆人催动马车向着中军而去。

    周围士兵早已经收到中军命令,慌忙拉开寨门,马车刚要进去,卫宁却驾车家仆突然道,“速速停车!”

    待到马车停下,卫宁这才缓缓跳出马车,看着徐晃不解的眼神,淡然一笑道:“昔日周公行军,连天子车架也不敢急行,我不过一介布衣,又怎敢坐车入营,这对为国而战的军人太过失礼了,我当步行入内。”

    徐晃听到卫宁的话,不禁脸色肃然,眼睛闪过一丝赞赏。

    本来对卫宁这种富家公子很是不屑,加上那手无缚鸡之力的模样,更难赢得徐晃的好感,却在此刻让徐晃真心佩服和尊敬起卫宁来。

    徐晃大笑着跳下马来,“既如此,那晃便陪公子步行便是!”

    卫宁心里一阵欣喜,他知道刚才故作姿态,已经完全打消了徐晃的小觑,不过还是拱了拱手道,“大人为国征战,骑马入营该是当得,何必……”

    徐晃一挥手打断卫宁的话,豪爽的笑道,“你一介文弱书生都能守我大汉军规,我一兵勇岂能弱于你?莫再说了,再言将军却是要等得不耐烦了。”

    卫宁也不再拖沓,这才随徐晃缓缓向着中军而去。

    (本章完)

第449章 破敌() 
杨奉是弘农杨氏一脉,在大汉也是名门望族,与河东卫家也颇有往来,刚才徐晃将卫宁身份道出,也不敢怠慢,忙让徐晃将他引来。

    未几时,有亲兵走尽大帐,大声道,“将军,徐晃大人已带人回来了!”

    杨奉一听,放下手中地图道,“恩……快传!”

    杨奉此人在三国时代其实并不出名,也没有多少记载,卫宁想了许久也只有一些零星的资料。

    杨奉据说系出望族,是大姓,称“弘农杨氏”。在三国中他的出场简单却又轰轰烈烈,是以忠君勤王的姿态,救天子于水火之中,而后虽然连败给李催,却还是坚持将献帝护送到了洛阳。

    卫宁认为他应该是个忠臣,即使再困难也没又抛弃献帝独自逃生。

    只是拥立献帝把他推到了风口浪尖,但却没又足够的实力保护自己,最后实力强大的曹操夺走了献帝,成为功臣。

    他,杨奉却被认为是个泛泛之辈,徐晃也出走,跟随了另一个有前途的主公。

    心腹爱将的出走,对杨奉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却又没意识到自己和曹操的差距,羞愤的带兵和曹操作对,终究只能战败出逃,投靠袁术。

    一方诸侯落得如同丧家之犬,在三国这卷史诗中犹如昙花一现,后人只能把他遗忘。

    卫宁忽然觉得,这样一个人物似乎也是一个生不逢时的命运,如果,他有足够的实力,他拥有广阔的地盘,那结果又会怎么样呢?

    至少徐晃这个从很早就跟随他的人,是不会轻易离开的。

    想到这里,卫宁不禁看了徐晃一眼,这个魁梧的大汉是骁勇的战将,也是一个忠义之士,但或许因为他出身贫寒,比任何一个人还要渴望建功立业,闯出名头。

    在杨奉无力的失败,和曹操的崛起,徐晃应该是痛苦的选择了后者。

    是啊,三国中这样的名将哪个不是心高气傲,哪个不渴望建功立业,既然当初能够让徐晃折服,那么杨奉本身还是有足够的魅力。

    可是命运不济,徐晃要的东西他给不了,最后只能凄苦的死去。

    卫宁默默的想着,神情恍惚却未察觉已经走到了中军大帐,蓦然回醒过来才发现差点撞上了守卫的亲兵,只得不好意思的对守卫在大帐门外的两名亲兵笑了笑。

    没过多久,通传的亲兵很快将卫宁引入帐内,徐晃看自己的任务也已经完成,便告罪一声,先回自己营房了。

    卫宁走进大帐,仔细看了看眼前这个男子,国字脸,棱角刚毅,一脸严肃又不苟言笑,盔甲在身加上身躯挺拔健壮,浑身散发出军人的气息,给他看来就是一个典型的军人形象。

    杨奉看卫宁进来,严肃的脸慢慢咧开一丝微笑,不过却略带生硬,似乎天生就不喜言笑。

    卫宁这才慌忙一楫道,“多谢将军搭救,若非徐晃大人,我等一行只怕不日就化为一堆朽骨了!”

    杨奉笑了笑,“不必如此多礼,我奉命为先锋,本就是为救百姓而来,你我两家也是多有相交,幸好公明出手及时,否则,他日也不知该怎样向你父亲交代。哦……对了,听公明说你有一家将,拼死护卫,此刻已经身受重伤,我军中还有护军良医,这就差人叫他好生看照。”

    说完,忙招呼帐外亲兵进来,交代清楚,等亲兵应喏之后,卫宁连忙感激再三。

    “如今豫州动乱,来时我已杀散数批贼寇,奈何贼军势大,杀之不尽,不过我是奉命前往长社拒敌,后军皇甫将军正率大军赶来,想必也没什么危险。若是平时我当可派兵送你返回河东,但如今……我奉军令却是多有不便了。唉,如今天下动荡,贼军众多,也不知此次又有多少儿郎为国赴死。”

    杨奉慢慢皱了皱眉头,也略微有点不好意思的对卫宁道。

    东汉末年,除去党锢清流来说,士子的地位依然很高,加上卫宁又是世家出身,身份比寻常士子高贵许多,所以杨奉才有这样的话。

    卫宁拱了拱手笑道,“将军多虑了,黄巾贼寇如今虽然势大,但其锐气却不会长久,单看其行为皆如草寇山贼,统军之人皆无甚大才,目光短浅只把目标放于一隅,难成大气。”

    “或许能磨一时之锋,但久则生钝,朝廷王师久经战阵,训练有素,黄巾贼寇却多是流民妇孺,相比之下不过土鸡瓦犬耳!”

    杨奉赞赏的点了点头,“我意也正是如此,一路过来,贼兵虽多,但多目无章法,不知阵势,我军一击即溃。适才公明探查回报,长社附近却有一股贼军,我正待今日让军丁养精蓄锐,明日一鼓作气击败敌军。”

    卫宁愣了愣,问道,“将军可知敌军有多少人马?”

    杨奉道,“听公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