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中华时代 >

第140章

大中华时代-第140章

小说: 大中华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淮蠖阉蛱降南ⅰ�

    蔡锷一听,不觉惊讶道:“怪不得我感觉范玮有些惧怕陈明仁,原来陈家的势力在贵阳有如此之大?”

    “还不止。”戴戡随后又道:“我还打听到了如今贵州这个局面,可算是陈家一手**纵出来的。”戴戡随后把陈家在贵州读力时候的一些情况大致的说了一遍。

    “怪不得,怪不得原来范玮有些忌惮陈明仁,原来这一切竟然都是陈家**纵的结果。”突然意识到贵州竟然还有这样一个隐藏的势力,蔡锷忍不住惊讶。

    “不过,这个陈家能够崛起,倒也不是靠的运气。”蔡锷对陈明仁家的崛起,倒是没有什么特别讨厌的感觉。成王败寇,而且人家陈家掌控贵州后做的一切还都是他想去做的,蔡锷在心头对陈明仁依旧佩服。

    “有空的话,倒是真的想要去见一见今天范玮说的陈家老家平越。”得知这一切后,蔡锷心头对陈家崛起的地方,越发好奇。

    与此同时,贵阳陈家也没有睡觉。

    陈明仁一家的男丁,此时再次齐聚一堂,陈立青,陈立冷赫然在列。

    “大家说说看,今天对这个蔡锷的印象如何?”陈明仁看向几个儿子。

    “我感觉这个蔡锷不太像是军人,从他身上,我看不到一丝军人气质,反而感觉他更像是一个书生。”陈立军立即说出他对蔡锷的第一印象,以军人的角度。

    陈明仁点点头,蔡锷那样子,的确不太像是军人,相反有些儒雅。

    “我感觉,这个蔡锷倒是很谦虚,很认真。”陈立群道:“之前的晚宴我向他说货币流通理论的时候,我看的出他看不懂,可是却很努力的倾听我的话,脸上没有一丝不耐烦。”

    “这点立群观察得不错,我也觉得蔡锷是一个谦虚的人。”陈明仁深以为然的点头,蔡锷竟然能够开口叫他陈叔,说明蔡锷是一个拿得起放得下的人。

    “我对蔡锷的话?”陈立冷刚刚回来,之前也根本不知道蔡锷这一号人,今天算是第一次见面,陈立冷试探道:“我今天第一次见到蔡锷,总体上,我感觉蔡锷应该是那种光明磊落的人,这一点,和同盟会中的黄兴黄会长差不多。”

    “黄兴?”陈立青不由得看着三哥,黄兴能够和蔡锷相比?

    陈明仁也随口问了一下黄兴的信息,陈立冷立即把他知道黄兴的一些资料说了一下。

    “由此看来,黄兴倒是与蔡锷有些像。”陈明仁没有见过黄兴,不太好评论,只是随口评价了一下,便看向陈立品。

    “立品,你今天一路探查蔡锷一行人,有没有发现他们不一样的地方?”陈明仁看向十五岁,已经是情报局副总指挥的陈立品,问道。

    “蔡锷倒是没有什么异样,同行的戴戡倒是向许多人打探我们贵州消息,打探我家消息。”陈立品道,戴戡的那点小动作,自然瞒不过陈立品等人的耳目。

    “哦,看来他们或许已经知道现在贵州的大体局势了,就是不知道蔡锷还会不会继续干涉我们贵州内政?”陈明仁看向陈立青。

    把蔡锷招来贵州访问,有两个目的,第一个是想让蔡锷收手,不管贵州内政,第二个就是把贵州的一些内容展示给蔡锷,然后谋取与蔡锷合作的可能。

    贵州的气候条件毕竟与云南不同,陈立青超级农场中有许多东西在贵州这个气候条件种不出来。云南的气候就正好合适,西双版纳还算热带气候,一些高经济的作物很适合在云南地带搞种植。

    “应该不会再干涉我们贵州内政了。”面对陈明仁的目光,陈立青回答道:“蔡锷毕竟还算是一个有见识,有抱负,有良心的军阀,之前的插手本来就是受到了郭重光他们的挑拨,现在他来也来贵州了,相信得到答案后,他会有正确选择的。”

    虽然知道历史上蔡锷也曾经收回命令让唐继尧不要继续干涉贵州内政,可时局毕竟不同,陈立青也不敢太过保证蔡锷现在看到贵州变化后想到什么。防人之心不可无,蔡锷在史书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可并不代表现在他就没有对贵州动心。

    这点,陈立青也不敢把话说得太满,干扰了陈明仁他们的判断。

    “有见识,有抱负,有良心。”可陈立青难得如此评价蔡锷,陈明仁他们听了后,基本上也对蔡锷有了基本的判断。

    “好吧,既然蔡锷有可能不再插手我们贵州内政,那现在大家商量一下,接下来该如何安排蔡锷的行程,怎么让他动心思与我们进行合作。”陈明仁思考片刻后,又抬头看向几个儿子。

    凡是遇到大事陈家都会在一起商量,这已经成为了惯例,而陈明仁抛出这个问题后,陈立军他们也纷纷说出自己的意见。

    “爹,我没有其他的好建议,不过可不可以安排一下让张太爷给蔡锷看看病。”在众人提出意见后,陈立青终于提出了他的想法。

    “看病?怎么,小青蔡锷他有重病?”陈明仁连忙看过来,要是小病的话,陈立青绝对不会单独提出来,所以他才有此一问。

    陈立青点点头:“恐怕有可能,不过我现在不敢确定。”

    蔡锷毕竟是三四年后才突然病死,现在到底有没有病根,陈立青也不清楚。

    “这样,我会给你安排的,你让张太爷好好准备一下吧。”陈明仁没有多问,一下子有了决定。

    这一夜,因为蔡锷的到来,陈家很晚才睡。而这一夜,蔡锷和戴戡也谈论了很多关于贵州的消息。

    一夜无事,蔡锷来到贵州的第二天早上,又开始参观起贵阳周边的环境。

    这一天的安排是让蔡锷他们去参观贵阳周边正在兴建的工厂和各类养殖场。同样是建设的场面,可这一天蔡锷参观下来,心底的震撼更加巨大。

    “蔡都督,就是这样一个养猪场,建成后,一年十二个月下来,能够有三季生猪,每季能够产两千头生猪,一年下来就是六千头。按照每斤猪肉一毛钱卖出去,一头三百斤,六千头能够给这个养猪场带来十八万银元的收入。而整个养猪场的投入不足一万银元,可带来上百工人的就业,带动几个行业的发展,养活至少不下三千人。”蔡锷一行人来到了一个正在建设的养猪场,听着张显谟的介绍,蔡锷一行人又是忍不住发出一阵阵惊讶。

    他们在之前,何尝知道一个养猪场能够带来这么大的效应。

    “三千人,十八万银元,你们就投入一万银元?”震惊过后,蔡锷连忙问出很多问题。

    这哪儿是养猪,分明是开一个小型钱庄。

    “是的,从猪仔到生猪,还有人员的工资,设备的投入将近一万银元。”张显谟这种口气,让蔡锷一行人很是牙痒痒。

    要是他们有一万银元,早就引入军备或者其他,哪儿会拿来养猪。这个贵州政斧,真的那么有钱吗?

    “那这一万银元,从什么地方而来?”蔡锷关心的不是这些,而是其他方面。

    “就由之前那个养猪场的老板出?”蔡锷想起了之前见到的一个农民样子的老板,怎么也想不出那农民模样的老农能出一万银元。

    “是的,由这个养猪场的老板以他的名义向我们中华银行贷款,以养猪场百分之五十的股份为抵押,养猪收入后,利润分成和中华银行对半分。”张显谟点头略作解释。

    “哦,这种形式好像就是昨天你们那个中华银行行长解释的贷款转股模式?”蔡锷想起了陈立群昨天和他谈话的一些内容。

    “是的,蔡都督果然心思灵敏。”张显谟对蔡锷的领悟力微微吃惊。未完待续。

第一百九十六章 老生常谈() 
第一百九十六章

    ‘还有这,养鸡场,蔡都督你们别看这养鸡场占地不大,可如果它正式修建成功的话,只用四十五天便可以产生肉鸡,鸡蛋。。而就这样一座养鸡场,大概能够带动五十人就业,连带关系的附加产业算起来,可以带动这新南村整个村子的人脱贫致富。‘一行人走走停停,在张显谟的带领之下,蔡锷他们又来到了贵阳周边的另外一个村子。

    ‘整个村子的脱贫致富?‘蔡锷一行立即把目光转移到这个新南村的村貌上。

    新南村总体上来根本不算好,一样望去都是茅草屋,一些农民看着他们这一群大人物的到来,站在门口畏畏缩缩的望着。冬天寒冷状态之下,他们依旧是衣衫褴褛,面黄肌瘦,严重营养不良的样子暗示了他们平常的曰常生活不怎样。

    这是旧时代的村子,村民无知,落后,贫穷,甚至胆小。这种村子,在云南也有不少,算是这个时代的典型代表。蔡锷曾经有心试图也想要改变这些人的生活状态,可真正到做的时候,他发现他根本没有什么办法去改变这一切。

    然而今天在贵州,他见到了切实的行动,切实的改变。这座崭新的正在建设的养鸡场在这样落后的村子中冉冉升起,与落后陈旧的村子形成鲜明的对比,让蔡锷很是触动。

    目光再次转移到滔滔不绝正在介绍的张显谟身上,蔡锷心情沉重,很是感触。

    云南的一行人中,虽然有些人挺佩服张显谟他们这一心为民的做法,但是一天下来,张显谟就带他们来破破烂烂,稀稀拉拉的乡下看一些所谓的养殖场,终于有一个官员忍不住道:‘我说张部长,你们这个养鸡场又浪费了不少钱吧,把养鸡场建立在这种地方,你们就不怕鸡被偷了,有那钱,你们还不如多买一些武器,建设军队,放在这些人身上,你们就不怕浪费了吗?‘

    这人一开口,倒是有些人不觉点头赞同,并且一个个目光赶紧看着张显谟想听听怎么回答。可问题刚刚问出去,张显谟还没有回答,蔡锷倒是先有反应了。

    ‘浪费?‘蔡锷回头,凌厉的眼神扫,扫到了这人身上:‘钟楚树,你这是什么话?你知道些什么?什么叫浪费?什么叫重视,你知道吗?‘

    突然一连的几个质问,蔡锷的脸色,一时间竟然变得很难看,很像被踩到尾巴的猫,瞬间暴起,那冷冷的语气,让得周围的空气都再次冷了几度。

    ‘都督,我,我。‘那官员一见蔡锷这样便被吓住了,脸色茫然,丝毫不知道怎么一个问题就惹到他们的蔡锷都督了。

    ‘不用说了,钟楚树,你回家吧。‘蔡锷没有理会这人,直接冷酷的开除了这人。刚刚都还在愧疚自己已经慢了贵州一步,正自卑着云南没有这方面的计划,谁知钟楚树那壶不开提那壶,直接就触摸到了蔡锷的痛处。不认真学习人家先进的做法还不说,现在还居然敢质疑别人的做法?

    有资格吗?

    ‘对不起了,张部长,松坡没有管好手下。‘蔡锷凌厉的解决了这个小插曲后,连忙向张显谟道歉。

    ‘没事。‘张显谟连忙摇头,顺便还看了那可怜的官员一眼。

    ‘其实都督,刚刚您那位手下疑问得也不错。‘张显谟随后解释道:‘其实发展这些基础养殖业,大多数人首先的第一反应就像那位先生一样,认为是浪费了。可实际上,这东西对一个省的总体军事实力反而有好处,有国防意义。‘

    ‘有好处,还有国防意义?‘蔡锷等人纷纷一愣,他们还真没有看出来。

    ‘是的,别看现在我们贵州搞这些可能是浪费钱,没有把钱用到重点上,可实际上,大家都错了。只有把农业,养殖业提升上来了,首先解决了大家的肚子问题了,大家才会有心思去扩展其他行业。农业养殖业发展到一定的基础了,其他行业的发展,才会有一定的基础,否则,基础不稳,怎么发展军事,发展其他都没有用。‘张显谟说出了一个让蔡锷他们耳目一新的理论。

    ‘这,有这种联系吗?‘蔡锷他们果然疑惑,连带着好奇。

    张显谟点头,‘当然有这种联系。‘

    ‘蔡都督你们想想,现在我们这里,距离贵阳城有多远??‘张显谟突然问了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

    ‘额,十里路吧,大概。‘蔡锷一愣,没有想到张显谟的思维如此跳跃,不过他回答问题还是很快的。

    ‘嗯,差不多就是十里路。‘张显谟点头,然后再指着远处的养猪场,近处的养鸡场,还有不远处的池塘道:‘那都督,看现在的养鸡场,养猪场,还有那个鱼塘,你能想到,如果这些东西都成熟了,而贵阳城又紧急大量的需要,这会产生什么场景?‘

    ‘产生什么场景,这,大家竭尽全力尽快把东西运到贵阳吧。‘蔡锷不知道张显谟会问这个问题,但是想了一秒,还是很快回答。

    ‘竭尽全力运过去?‘张显谟道:‘那如果突然需要一千头猪,一万只鸡,一万斤鱼,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