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恐怖电子书 > 宋威 >

第3章

宋威-第3章

小说: 宋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侯墓冢前有书案梁、后立笔峰山,左是土地岭、右为武山岗,四方拱卫。眺望远方,可见九条山岗犹如翻滚的巨龙,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拱卫着蜀汉丞相诸葛武侯的墓冢,故有“九龙捧圣”的说法。

    孟韬不由感慨,不愧是诸葛武侯归葬之穴,果然是风水宝地啊!

    只是相传诸葛亮有七十二疑冢,定军山这一座不知是真是假?该没有哪个摸金校尉敢打武侯墓的主意吧!

    后世所看到的武侯墓祠建筑大都是明清时期的,至于坟前那两块碑分别是清朝的陕西巡抚,以及与甄嬛爱得死去活来的那位果郡王所立,此时自然是看不到的。

    不过汉柏古松“犹在”,清幽古朴,墓后的两株汉桂繁茂浓荫。大殿犹在,虽然残旧,却未破损倒塌,殿内诸葛武侯的雕像虽有掉漆破损,却依旧宝相庄严,关兴、张苞身披铠甲,手握令箭神鞭,护卫在侧。

    孟韬并不确定这些建筑是否为八百年前初建时的那些,但有人时常维护打理倒是真的。定军山下有个村落复姓诸葛的人不少,据说是诸葛亮的后裔,他们留居守墓肯定时常来祭扫维护。

    孟韬先走马观花般四处逛逛,当作是旅游,以弥补前世未能完成团体共游的遗憾。最后才在诸葛亮坟前躬身一拜,虽说对丞相“二出祁山,劳民伤财北伐”的做法有些不大认同,但这并不妨碍对蜀汉丞相的崇敬之情。

    相对于出师表,孟韬更欣赏隆中对,那些兵法谋略鞭辟入里,少有人及。再加上一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武侯便值得尊敬。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话真不是白说的。”孟韬感慨一声,转身离去。

    不想一回头,恰好遇到一个胡须依稀发白的文士踏入殿中,看那颇为斯文的装扮,便知不是寻常农户商贾,而是读书人。老年文士身后随行的两三个小厮还带着些许祭品,孟韬猜想,多半是路过的文人墨客来祭拜诸葛亮。

    这个年代,探访古迹,凭吊古时贤者乃文人骚客一大爱好。尤其是拥有众多“粉丝”的诸葛亮,时常有人前来凭吊祭扫,定军山下的居民早就见怪不怪了。尤其是清明前后,要是没人上定军山,那才是稀奇。

第四章 融入大宋的契机() 
孟韬出了武侯墓便直奔自家茶园,孟家在定军山有百多亩茶园,是家产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作为“一家之主”,不前去看看怎么能行?

    可当看到偌大的茶园里空无一人,而且杂草丛生时,孟韬满腔的热情荡然无存,心头还浮起了好几个问号。

    春分刚过,天气转暖,下个节气就是清明,这时候不该是采茶的最佳时机吗?

    明前茶放在后世,是极受推崇的精品,价格不菲,在大宋难道一文不名?要不怎么没人采茶呢?不只是自家茶园,附近的茶山上似乎也没几个人

    很反常的情况啊,孟韬觉得自己可能忽略了什么。

    “韬哥儿!”一个中年男人从山道上一瘸一拐地跑过来,很及时地出现在孟韬面前。

    “瘸子叔?这茶园怎地”孟韬认得此人,是村东头渔民张老五的哥哥,因为瘸腿,人称张瘸子。

    “韬哥儿,对不住,今年这茶叶茶园暂时荒废,老汉得空便私下下山,去我兄弟那帮帮忙,挣点零钱。”

    孟韬不解道:“茶园怎就荒废了?”

    “呃,韬哥儿,这个”张瘸子有些诧异,看神情大概是在想,孟家小郎君果然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生意上的事竟一点不知。

    张瘸子无奈道:“韬哥儿,大宋朝廷行茶政之法,茶叶虽是茶农种植采摘,但要由官府收购,然后转卖给商人销售,除了大宋境内,主要是销去西北卖给党项羌人。

    前几年还好,自打西北起了战事后,官府便不许再和党项人做买卖,这茶叶的销路便不好了,尤其是诚大爷死后以往一斤茶随便卖几十,甚至上百文钱,但现而今在兴元府的茶市上,听说十文一斤都无人问津,茶农们哪里还有心思采茶”

    张瘸子一番话有些囫囵,但孟韬还是慢慢理清了头绪。主要是两层意思:其一,大宋的茶叶和盐铁酒矾等物一样,都是官营的。

    茶农只能卖茶给官府,商人只能从官府手中购茶来销售,做二道贩子。显而易见,其中很大一部分利润被大宋朝廷拿走了。

    其二,兴元府产出的茶叶多是运送到北方,和党项人互市贸易,属于“出口导向型产业”。

    但自打几年前,李元昊建国称帝,和宋朝开战,边市榷场关停。以至于兴元府,乃至蜀中的茶叶出现滞销情况,茶叶价格暴跌。没了利润,茶农也就无心经营,继而导致大片茶园荒废。

    “可惜啊,这大一片茶园,以前的收成应该不比江边那些良田少,如今荒废,生生断了一条财路啊!”

    孟韬当真有些肉疼,老爹孟诚当初之所以发迹,主要靠的就是这片茶园。倘若茶叶销路依旧,当真可谓财源滚滚,便可放心地当个小财主,不至担心坐吃山空。

    “是可惜了,老汉腿脚不便,蒙诚大爷怜悯,靠着打理茶园过活,如今一事不做,也就没了进项(收入)不过靠着府上的关照,再帮我兄弟做点零碎活计,倒也不至饿了肚子。

    不过其他茶农日子可就未必好过了,有一二亩薄田还好,否则生计都没有着落。听说定军山不少茶农都离了家,靠在附近各地做短工为生,有的甚至靠乞讨度日;

    有的人家实在揭不开锅,甚至把女儿卖去勾栏(青楼)里我那狠心的妹夫为了给几个儿子换点粮食,就把我那可怜的外甥女卖了”提及此事,张瘸子伤感不已,忍不住当场落泪。

    呃,为什么会有这么操蛋的事情?不可否认,这是一个重男轻女的年代,家里缺粮断顿时,但凡有一口吃的,基本都先紧着儿子,饿死女孩的事情常有发生。

    至于卖女养儿,并不算什么稀奇事,那些女孩若被卖作婢女倒也罢了,童养媳兴许也还算好,卖去勾栏的天知道会是什么光景。

    以前只是从书本网络上看到类似说法,而今却切切实实发生在自己眼前。秦巴山间,汉水谷地已算是富足的鱼米之乡了,还会出现这种情况,其他自然条件恶劣些的地方,还不知道何其艰难!

    在这个年代,对许多人而言,吃饭真的很难,生活当真不易!

    “瘸子叔莫要着急,此事我会想办法!”孟韬不愿意放着一只金鸡不下蛋,茶农的贫苦以及那些可怜女孩的遭遇,也让他动了些许恻隐之心。

    也许该做点什么,“彷徨无志”的孟韬仿佛找到了头绪,找到了真正融入大宋的契机。

    “多谢韬哥儿!”张瘸子轻声道谢,但并未太当真。毕竟孟韬一向柔弱,印象里一直就是个不知柴米油盐贵的书呆子,哪能有什么办法?

    不过该有的客套不能少,张瘸子客气道:“韬哥儿一路登山,渴了吧?若不嫌弃,去老汉的草庐喝杯茶吧!有半月前采下的今岁新茶,还有老汉今晨新打的泉水。”

    “好啊,定军山的茗眉茶清香怡人,明前茶应该更胜一筹。”孟韬确实有些口渴了,而且在青山绿水间的茶园里品茶,应该别有一番滋味吧!

    张瘸子头前引路,领着孟韬来到茶园旁的一座草庐前。红泥小火炉放在小石桌上,煮上一壶山泉水,旁边备着一套质地不错的茶具,像是耀州窑产的青瓷。

    奇怪的是烹茶的原材料似乎太过丰富,除了茶叶之外,还有葱、姜、枣,盐,以及些许叫不上名的香料。

    恍惚间,孟韬想起了古人的饮茶之风,仿佛就是要加这些佐料的。孟韬不由眉头大皱,这完全就是黑暗料理,绝对难以下咽。

    “瘸子叔,你只管烧水就是了,这茶我自己来沏!”孟韬急忙拦着张瘸子,亲自动手洗茶、沏茶。

    “呃,韬哥儿是!”张瘸子脸上略有尴尬,初时还以为是孟韬嫌弃自己粗手笨脚,或者不干净。不过看到孟韬那简便的泡茶之法后,神情便放松了许多。

    “诚大爷在时,也喜欢坐在山上自己动手烹茶,这些器皿便是当时留下的,只是手法与韬哥儿不大一样。”张瘸子也算是孟家的老人,想起昔日孟诚在时的情景,多少有些感触。

    孟韬叹道:“手法不同,口味喜好有所差异罢了,父亲钟爱浑厚,我喜清恬,品茶因人而异,一样的茶能品出不同的滋味来。”

    张瘸子讪讪一笑,心悦臣服道:“是是,老汉我饮茶图的就是解渴,诚大爷和韬哥儿都是读书人,自能品出其中真味。”

    “嗯!”孟韬应了一声,几乎有些脸红,说到底是习惯问题,和风雅毫无关联。

    “韬哥儿慢慢品,老汉再去煮水。”

    张瘸子走开了,孟韬没有在意,一双眼睛紧紧盯着杯中里浮动的茶叶,心中盘算着如何能让满山的茶叶变成铜钱,尽量给茶农们谋一条活路。

    也不知过了多久,孟韬回过神来,瞧见杯中的茶叶彻底舒展开,想必滋味已经透入水中。

    端起茶杯,轻呷一口,品到清香,尝到了苦涩,还生出了恻隐之心,兴许还品出了发财大计。

    孟韬正怡然自得时,听到身后有人道:“小郎君,老夫登山行路,有些口渴了,可否讨杯茶饮?”

第五章 清茶慢品说诸葛() 
孟韬回头一瞧,来者正是先前在武侯墓见过的那位老年文士,看样子是拜完了诸葛亮,正要下山。

    “当然可以,请!”上门便是客,路人讨水喝,在这个年代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原来是小郎君,我们又见面了。”老年文士瞧见孟韬,先是微微错愕,随即呵呵一笑,和蔼可亲的表情里仿佛还有一丝小小的惊喜。

    “是啊,先生请!”孟韬客气应了一声,请文士在对面的木凳上坐下,随手斟了一杯清茶送到面前。

    老年文士客随主便,没有客气,也不曾觉得与一个少年对坐有损身份。至于那几个随从,都识趣地站在一旁,孟韬见状,使个眼色让张瘸子去招呼。

    “咦,小郎君这茶汤倒是别具一格,为何只有茶、水,不见香料呢?”这个年代,大概是个有饮茶习惯的人都会诧异。

    孟韬笑道:“先生莫怪,此乃小子个人习惯,小子以为,清澈之水煮清香之茶,方得茶之真味。加上佐料,会掩盖和破坏茶本身的味道,反而不美。”

    “哦,是吗?”老年文士显然颇为好奇。

    “先生可以尝尝看,是否对您口味不敢说,但解渴绝对有效。”孟韬道:“若喝不惯,这里倒也备有香料,另行烹煮便是。”

    老年文士端起茶杯,轻轻饮了一口,闭目沉吟片刻,点头道:“清冽幽香之中带有一丝苦味”

    “嗯,小子以为此乃茶之本味,不知可否对先生脾胃?”

    “不错,恬香清润,确实别具一格,解渴之效确实不错。”

    “先生请!”孟韬客气回应一声,天知道对方是真心喜欢,还是客套话。

    老年文士对茶的兴趣似乎一般,又呷了一口,放下茶杯问道:“适才在武侯墓,听小郎君吟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呃,是!”孟韬愕然点头,没想到自己随口的感叹竟被他听到了,他不会是为了这两句诗专程追到这里来的吧?

    老年文士道:“这诗不知是何人所作,可是小郎君你?想必这诗文不止这两句,可否让老朽一睹全貌?”

    “呃,小子才疏学浅,如何能写出这等佳句?此乃去岁在武侯墓听到一位先生所吟,小子记性不好,只记住了后面这两句。”

    虽说这诗乃南宋陆游所做,如今提前“盗”来冒用倒也行,孟韬也几乎脱口承认。好在出口之前,脑中又多过了一遍,“中原北望气如山塞上长城空自许”这几句倒是没问题,毕竟古长城所在的燕云十六州为契丹所据。

    如今与西夏党项人鏖战西北,所以“铁马秋风大散关”这句似乎也说得过去。但“楼船夜雪瓜洲渡”这句该怎么解释?难道要预告大宋会丢掉半壁江山吗?这种掉脑袋的话可不敢乱说。

    还有“早岁那知世事艰镜中衰鬓已先斑。”这种沧桑感十足的老气横秋之语,哪里能是一个少年郎能说出来的?

    抄袭有风险,盗文需谨慎,必须慎重!

    “原来如此!”结果大概在老年文士意料之中,只见他轻轻点头,遗憾道:“可惜那位先生不曾题壁留诗,未能一窥全诗确实遗憾,不过最后这两句倒是极为贴切,出师表流传千古,诸葛武侯智谋百出,运筹帷幄,为蜀汉鞠躬尽瘁,这将近千年确实无人能与其比肩。”

    孟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