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恐怖电子书 > 无限寻真 >

第214章

无限寻真-第214章

小说: 无限寻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涴澜登基,倒并未对玄峯如何,反而封他为亲王,然而在涴澜意志削掉满人权势的谕令下,已发诏让京城数十万铁杆庄稼搬离。

    从此以后,再非天生贵胄,以后散落各地需自给自足。

    这种惊世骇俗的决定,许多人还不相信是出自新皇之口,当白日过去,圣旨已发,暗处激流涌动,今夜不仅仅是尚书府有所聚会,这偌大的京城黑夜里,不知有多少暗处勾连。

    所有昔日的权贵,都忍不住去想,涴澜为何有这么大的胆量,是年轻气盛,过于鲁莽?

    剥落满人权势,与普通百姓无异,身为满人的皇帝,涴澜真的不顾念丝毫祖宗之法?

    纵然身为四海之君,不理会祖宗根基,欲要革兴大清,也万万不可下这种可以说是明显找死的圣诏。

    为什么说是找死?还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弑君不成?

    有何不可?莫非还得乖乖听命?任由权势失却?莫说他人,但看现在,京城数十万铁杆庄稼,若是不愿听命,涴澜又能怎样?

    皇城禁卫那还不都是满人组成,若是触动了这些人的根本利益,明日之事,已成定局。

    玄峯身为亲王,按如今涴澜的圣诏来看,也不过是个虚名,他三日后就将搬离京城,之后也没有国粮可吃。

    而京城中的铁杆庄稼,则是给了一个月的时间,涴澜明明白白有诏,从今往后,再无满汉之别,也就是说这些往日游手好闲的满人子弟,需要自力更生。

    真是天大的笑话,大清建国以来,满人从来不需要耕作,耕作对满人来说是触犯国法,他们生活俱由大清供养,现在让他们自力更生?

    以现在的情况来看,很可能会饿死不少。

    玄峯似乎隐约看到之后一月时间京城的乱象,这让他本已经熄灭的火焰复又燃烧,“各位大人,草民有礼。”

    那几人吓了一大跳。余通急道:“王爷怎可自称草民,折杀我等。”

    玄峯道:“圣上有旨,如今我这个挂着虚名的王爷,实在不比一介小民。”

    尚书程思勉道:“圣上只是一时糊涂,正是我等报国之机,明日上朝,六部尚书齐进谏,只求圣上收回成命。”

    玄峯落座,忽而一笑:“圣上心意若绝,该当如何?”

    厅内几人默然无语,唯见那大亮的烛火渐渐黯淡,灯油干涸,厅内昏暗无光,却无下人敢于进内添油。

    在这淡淡的阴暗中,阴恻恻一语响起:“祖宗之法不可违,大清国法莫能动。”

    玄峯道:“圣上也不可?”

    无人应答,只有那难辨何人的声音响起:“领侍卫内大臣阿林古,有报国之心。”

    玄峯不语,厅内几人呼吸声急促三分,玄峯暗衬时机在手。“左翼前锋统领富察泰,同是大清忠臣。”

    “大善。”

    ……

    同样是深夜,皇宫御书房,李兰英在前,毕恭毕敬引路,其后跟随一位须发皆白,无法猜测年岁的老人。

    涴澜放下书简,那老人毫不避讳,不等涴澜赐座,自顾自坐到房中左首椅子。

    李兰英躬身退出,涴澜道:“昊父。”

    老人颔首,却是没有丝毫多余言语,质问出心中所想:“为何做出这种倾覆国本,自寻死路之事?”

    涴澜不答,反而问道:“昊父以为大清能存几载?”

    老人道:“多则数十载,少则十余载。”

    涴澜应了声,目光不注视老人,望向敞开的房门,只见无边黑夜,难匿光明。“大清享国近三百年,逃不脱王朝更迭的宿命,然而当今世界,瞬息变换,百余年前,毛人尊为上国之邦,大清如梦二十年,固步自封,其后欺辱,一致如今尚不能绝,若再享十余载安逸,国破之时,家亦亡焉。”

    老人赞同点头,道:“过矣,急矣。”

    涴澜灿然一笑:“千钧之际,朕欲思改变,又怎能温和处之,不下猛药,回天无力。”

    老人摇头道:“即使如此,满人也不可动,你若有大志,我可出面相扶,明日收回圣旨,稳固人心,不然……”

    老人没有继续说下去,他相信涴澜会懂,如果一直坚持,涴澜必然死于皇座之上。

    涴澜莞尔:“满人底蕴不足,治理这天下,还多亏汉人之功,然汉人所得不足十一,汉人百姓,亦是满人眼中之猪狗,不能摒弃这块恶疾,天下百姓又怎能与朕勠力同心?谈何大志?”

    老人讶然道:“你是满人,却要亲手断送祖宗恩泽?”

    涴澜问道:“昊父可是满人?”

    老人不语,涴澜道:“自昨日起,再无满汉之别,昊父不可在朕前重提堕入尘埃中的旧事,你与朕同为华夏!”

    老人面露苦笑:“此事真龙亦难为为之。”

    涴澜目光一凝:“昊父静观即可。”

    ……

    时光一转,已是半月之后,圣上圣旨一出,四万万人尽皆哗然,神州大地宛如垂死老朽,其下忽又孕育出一股强盛生机。

    无数百姓经过最初的难以置信,心头生出一种欲见天光的期盼,犹如一缕阳光刺破黑幕,期待将有一日完全驱除。

    可自从那日圣旨一出,再无后续,反倒是剥削更重,黑幕渐厚。

    事实上,非涴澜没有后续,而是他成为了孤家寡人,如今他只要一动,身后必有数名‘忠心耿耿’的侍卫远随。

    他于书房传下的旨意,经太监之手,一传一转,突然就不见了,真是稀奇得紧。

    这夜,涴澜审批奏章,眉头微皱。“两广已起兵戈?”

    涴澜的御诏没有带来他想要看到的成果,现在的他被困在皇宫,每日与众多大臣应付,那日再无满汉之别的话语,受到严重的反弹。

    身困皇宫,一言一语无法传达,背后的阴谋者乐于看到涴澜处处受制,而涴澜近日的表现,没有过激的举动,甚至半个月都没有上朝,本本分分,似乎也证实登基之时所说,俱是狂言!

    阴谋者们心中大定。

    皇权失势,各地官员无不心中惶惶,大清国运凋零,已有破灭之象,这半月来天下之势变换,无法捉摸,只是对百姓的搜刮,演变成敲骨吸髓的绝景。

    天下烽烟四起,远离京城的南方,已出现数十股大小反叛。

    两广之地最为严重,两广总督郑兴文,并未明面参与镇亲王一事,保住官帽,现今蛰伏够久,竟然沟通英国人,领兵将两广百姓陷于水火之中,他这一股势力,也是反叛中最严重的一支。

第333章 金龙凌天() 
涴澜叹了口气,他的本意是让水面下的威胁浮出,但现在,已经让华夏百姓受了太多苦难。

    一侧侍候的李兰英道:“整个南方今已陷入战火之中,大清岌岌可危,还请皇上明日上朝,主持大局。”

    涴澜忽有所思道:“朕心中不快,不欲上朝议事。”

    李兰英大急道:“圣上已经久未曾上朝,万民之苦,半月日重。”好似只要涴澜上朝,就能解决一切。

    涴澜目光一冷:“这是你的意思?”

    “奴才怎敢?”李兰英怛然失色,跪在地上冷汗直流。

    涴澜温言道:“我曾有言,世间再无满汉之别,亦无主奴之分,以后不许再自称奴才。”

    “奴……臣不敢。”李兰英诚惶诚恐道。

    涴澜淡淡一笑,忽而问道:“你跟随先皇四十余年,鞍前马后,如今随朕,亦是事无巨细,朕如今问你,你是大清的忠臣,还是朕的忠臣?”

    李兰英登时如筛子般颤抖不停,艰难道:“臣,是皇上的忠臣。”

    “嗯。”涴澜点头,却不理会跪在地上的李兰英,又细细翻阅起奏折,每阅一卷,眉头紧锁一分。

    不觉已至子夜,李兰英两腿发麻,小心抬头,但见涴澜面沉如水,忧色重重,一时心中悸动不休,泪水流眼眶。

    “圣上,臣有大事要报。”

    “说。”

    “明日上朝,有人欲对圣上不利。”

    “知。”

    “圣上!”

    ……

    “升朝!”李兰英眼中尚有些血丝,显然昨夜未得安眠,他吐出的两字,声音亦有些发颤。

    余光一扫面色冷淡的圣上,旋即紧张望向其下百官,尤其是以吏部尚书程思勉为首的十余大臣。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百官叩拜,然而却有十余人在那跪下的人影中尤为显然,因为他们挺身站着。

    李兰英怒不可遏,怒指呵斥。“大胆,朝堂之上,见皇不跪?该当何罪!”

    那些大臣相视一笑,李兰英怒气顿消,只觉惊悚,盖因百官已然站立,但他‘平身’二字尚未出口。

    难道这满朝文武,都要反圣上,李兰英面色一白,发现那十余大臣目露讥笑,剩余多数面色木然,至于眼中藏有愤愤之色的,寥寥无几,在这等欺君犯上的举动下,竟然没有一人敢于出面斥责。

    “圣上!”李兰英忧心忡忡的轻唤道。

    涴澜摆摆手:“无妨,朕已上朝,尔等有何事要报?”

    见涴澜并未出言追责犯上之罪,那十余人心中更为轻视,但面上依旧保持三分敬色。

    余通仰视那銮座之人,提起胆气道:“圣上无道。”此言一出,满朝文武多是变色。

    涴澜沉吟不语,余通面有悦色,好似打了大胜仗,程思勉紧随其后:“圣上无道,不理朝政,动摇国本。”

    余通道:“不理朝政,王纲荒废,致使他国进犯,百姓饱受其苦,君不思为民,何以为君尔?”

    程思勉道:“动摇国本,人心散乱,长此以往,我大清几有亡国之危,若以此为君,国不存焉。”

    两人一唱一和,仿佛在唱双簧,其他文武一言不发,不时偷瞥金銮龙座上面无表情的圣上。

    程思勉道:“以上种种,难为一国之君,兹有先帝长子玄峯,顺天应民,仁爱百姓,百官皆盼,可登大宝。”

    在程思勉的领导下,那十余大臣背身躬身,金銮殿外,传来雨点般密集的脚步声,满朝文武,已有不少手足发抖,谁都能听得出来,这是军兵行进之声,强逼篡位,来得如此突然。

    “恭迎圣君!”那十余大臣跪倒在地。

    玄峯一身锦缎龙袍,当先踏进大殿,余光四顾,心中微有些恍然,平和一笑:“众爱卿请起。”

    十余人分列两侧,其他或被蒙在鼓里,或得知三分消息的文武噤若寒蝉,纵然有忠君报国之心,可一望门外带甲之士,不下万余,兼有涴澜确实是自寻死路,人心尽失,他们选择了缄默不语。

    玄峯微观沉吟不语的百官片刻,心中大定,旋即投目于皇座上的涴澜,现下还需仰视,这让玄峯心生不悦。

    余通指责道:“大胆,见了圣上还不叩拜?”他直指涴澜,目中似有嘲笑之意。

    涴澜视若无睹,望向百官:“余下百官,可有换君之意?”

    没有人知道涴澜为何还能保持镇静,甚至还能毫不在意的问出这种话。

    余通道:“诸位,难道还看不清形势?圣上圣明,此时表态,事后会宽恕诸位罪过,但若是依旧犹疑不定……”

    众人呼吸一滞,这不亚于明晃晃的威胁,登时又有十余摇摆不定之人站到他们一方。

    涴澜双眼一眯,道:“余卿家,众位爱卿,朕登基之后,第一道谕令,便是重复祖宗根基。”

    此言一出,不少人心中芥蒂尽去,金銮殿仿佛成了操练场,响起密密麻麻的脚步挪动声,声音很快隐没。

    不消片刻,大半数的人都站到了玄峯身侧,依旧能保持不动的,不过寥寥二十余人,他们之中,更有半数面露挣扎。

    涴澜欣慰一笑:“忠于朕者,朕心甚慰。”话语中似有伟力,那二十余人中仍自挣扎者,忽然心中平稳,不再计较得失,而站在玄峯身后,表明立场的百官,突然心底生出一丝莫名其妙的后悔之意。

    玄峯眉头微皱,他着实想不清涴澜为何还能如此镇静,身旁余通同样颇为疑惑。

    程思勉道:“二皇子若是晓得大义,应是主动退位让贤,圣上仁慈,必然不会对二皇子有何不利之处。”

    玄峯定定神道:“二皇弟,朕封你为礼亲王,坐镇一方,一世荣华。”

    涴澜微笑不语,忽而外头响起厮杀声,在场百官心中大惊,玄峯亦是变色。

    难道涴澜埋有伏兵,就等他们露出面目,然后一举歼之?

    所思至此,那二十余人站的笔直,而玄峯身后的百官,焦急无比。

    不一时,传来粗声大吼。“十二皇子领兵进宫,难道是要篡位么?”

    孙迅道:“呸!恬不知耻。”

    涴澜笑意更甚,原来是他十二弟前来相护,倒是难为他一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