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幼麟传-第1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了富足土地的供养,世家弟子有时间、有条件学习书籍上的知识;有知识者就有机会当官,当官了定然照拂宗族,使得强者益强,终使得社会阶级固化,寒门子弟再无出头之日。
历史上的华夏,直到造纸术与印刷术开始慢慢普及,书籍才变得相对廉价,知识亦变得容易传播,这才有了宋明时期,寒门子弟鲤鱼跃龙门之事。
因为当初一个小小的提案,便使得蜀中造纸技术大进,虽是巧合,也是需求产生技术改良的典型案例了。
虽然现在纸张大抵还是官用,但有心的话,过得十年、数十年,普及已是必然。
届时,若再将雕版印刷术适时推出,朝廷再加以引导,假以时日,必有无数资质优良的寒门子弟脱颖而出。
普罗大众改变命运的方式有很多种,而掌握知识是其中最为廉价的一种。后世有一句话,谓之“知识改变命运”绝非一句口号。
蝴蝶挥舞小小的翅膀,终将引发一连串的变化。
“只要志向高远,奋发向上,谁都将有机会改变命运,岂不比眼下死气沉沉、一潭死水的局面好上万分?这便是社会公平之相对进步!”
姜维轻轻摩挲手中的纸张,面上慢慢浮现出意味深长的笑来。
从蒋琬处出来,他辞别费祎,只身来到诸葛亮的值房。
诸葛亮正在处置公文,见他到来,便放下手中毛笔,笑问道“主公赐假,伯约不在家中歇着,来此何事?”
恭行一礼后,姜维正身跪坐,皱眉道“主公命维编练一军,维自当粉骨碎身,报答君恩。只可惜维虽有一身血勇,但编练一事,从未经历,昨夜空想一宿,至今毫无头绪,今日前来,正要向军师请教一二。”
自那一日赠《管子》后,两人几乎已有师生之谊,诸葛亮也不客套,回道
“夫为将者,必有腹心、耳目、爪牙。无腹心者,如人夜行,无所措手足;无手足者,如冥然而居,不知运动;无爪牙者,如饥人食毒物,无不死矣。故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沉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伯约你既然没有头绪,何不从此处先行着手?”
姜维打起精神聆听,生恐漏掉一字。
他番话的意思,凡一军之主将,应该有自己的左右亲信可以咨商事情,有给自己侦察消息通风报信的耳目,有坚决贯彻自己的命令辅佐自己的羽翼。
这番话也在暗示,士兵可以慢慢挑选,但军中副将、参谋、行军司马等人员须得先行配置起来,即先把军队的骨架搭起,随后再慢慢充盈血肉。
他听在耳中,细细品味,眉头亦舒展不少。
“军师之言,真如拨云见日,维受教矣。”
诸葛亮摇了摇扇子,悄然自案几下方取出几册竹简,轻轻推倒姜维身前,笑道
“吾遍观古今名将练兵之法,略有心得,新著兵法数篇,伯约若是有暇,不妨取去一观。”
姜维捧过竹简,心道,历史上的诸葛亮在临终前曾将兵法和造用“连弩”之法等毕生所学倾囊相授,莫非这几册竹简便是传说中的兵法二十四篇?
他心中有疑,口中问道“可是兵法二十四篇乎?”
诸葛亮闻言先是一愣,旋即失笑道“吾倒是想著成二十四篇,只是如今只得三篇。”
“三篇……”
姜维稍作思考,旋即明白过来。
诸葛亮一生可以分作两个阶段,前半生主要辅佐刘备,实现天下三分之计。
在这个阶段,他主要的身份为军师、大管家一类,都是二把手的角色,几乎没有独立行军打仗的机会。
但此时的他能利用古人智慧,整理出兵法三篇,可谓博古通今,远超同时代绝大部分杰出人才了。
。
第三百一十一章 八阵图()
正沉思间,诸葛亮一敛笑容,忽叹道:“古今战阵之术、练兵之法皆可推演,唯独上古八阵图,吾只闻其名,未识其真也。”
他见姜维露出震惊神色,侧首问道:“伯约可知八阵图忽?”
唐朝诗圣杜甫曾数度作诗感慨诸葛亮平生,其中有一首诗名为《八阵图》,曰: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诗如其人,创作八阵图与天下三分之计,可并称为最能代表诸葛亮才华的两桩事迹。
对此,姜维二世为人,岂能不知?
当下抱拳答道:“史载黄帝始置八阵法,败蚩尤于涿鹿。”
诸葛亮抚掌赞曰:“不错,八阵图乃王者之阵,堂堂烈烈,天下无匹,八阵若成,此后行师,竖不覆败矣。”
顿了顿,又叹道:“只是八阵图博大精深,变化无穷,吾在南阳时曾研究其法,十年求索,也只得管中窥豹而已……”
姜维却正身危坐,诚恳坚定道:“维坚信总有一日,军师定能掌握此法!”
诸葛亮受他情绪感染,笑道:“如此,借你吉言。”
******
从大司马府公署出来,差不多已是午饭时分。
姜维处于假中,按例不能享用公厨,便策马返回家中用膳。。。
沿途,一直思索诸葛亮口中的兵法和八阵图。
说起来,后世对诸葛亮的才华颇有些争议,特别是《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称诸葛亮长于治,而“应变将略,非其所长”。
但情况当真如此么?
历史上,随着刘备兵败夷陵,白帝托孤,诸葛亮迎来艰难困苦、却光芒万丈的下半生——摄政大臣,总理国务。
在这个阶段,他经历了开府、盟吴、练军、南征,北伐,积攒了大量宝贵的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经验,接合广览群书积累下来的知识,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由是战绩彪炳,天下敬仰。
南中叛乱,他领军亲征,半年而还;
第一次北伐时,以赵云为偏师,成功牵制曹真大军,主力西出祁山,速下三郡,关中响震,若非用错马谡兵败街亭,几乎达成断魏一臂之战略意图;
第二次北伐之战略目是得是替东吴牵制曹魏,故而大军只带一月粮草,围困陈仓吸引张郃,张郃兵至,诸葛亮战略目的已达,便粮尽退兵,退时阵斩魏将王双;
第三次北伐,遣陈式攻武都、阴平,魏雍州刺史郭淮率众欲击式,亮自出至建威,击退郭淮,遂平二郡;
第四次北伐,割麦上邽,破郭淮、费曜,击司马甲首三千,退兵时射杀名将张郃;
第五次北伐,屯兵五丈原,司马懿龟缩不敢出,任由蜀汉大军与当地百姓同耕,几乎要扎根关中,一直到诸葛亮病故,大军方才无奈退却。
可以看到,纵观诸葛亮一生之战斗,几乎都是在敌国境内发生,往往都能攻城略地,斩将夺旗,再差也能保全大军全身而退。
但碍于蜀汉国力上的不足,以及宿敌司马懿坚守之应对,诸葛亮数次北伐,往往因故退换,战略上皆不能竞得全功。
但在战术上,特别是在他用兵的后期,八阵图的威力似乎发挥到了极致,魏兵根本不敢出来交战,战则必败,蜀汉以步御骑,正面战场堪称无敌。
可以说,诸葛亮最大的敌人不是魏国军将,而是粮草和时间。
司马懿赞其天下奇才,再结合之前与魏国的战绩,足可判定诸葛亮军略之才根本不在内政才华之下。
他在晚年著成《兵法二十四篇》,详细记载了他几十年来行军打仗,治国安邦的经验。他本人更在后世受到极大的尊崇,完成立德、立言、立功的三不朽,成为忠臣之楷模,智慧之化身。
三国第一名臣,当之无愧!
这样的人,不论后世标新立异者如何抹黑,亦当青史流芳,光耀万世!
******
“二兄,你终于回来了!”
姜维回到家中,堪堪踏入门庭,却见率先赶来迎接的并非姜文、姜武两个,而是一袭绿裳,巧笑嫣然的关银屏。
他揉了揉眼睛,又惊又喜道:“银屏!你怎在此地?”急忙上前相迎。
时隔半年重逢,只见年前这名少女长高不少,更显亭亭玉立;又许是蜀中水土养人的缘故,此时的她肤白胜雪,越发显得玲珑可爱。
两人甫一见面,关银屏原本抑制不住得微笑着,待到两人抵近,不知为何,她的眼眶蓦然变得通红,滚烫的泪水不住涌动。
姜维见状一愣。
只见关银屏螓首轻垂,胸膛微微起伏,颇有些哽咽道:
“说好的很快便回,怎得一去便是大半年……还不曾捎回一封信件,我也是从二兄处才能偶尔听到你的消息……平白教人担忧……”
“原是为此生气啊。”姜维拍了拍她的背脊,轻笑道:“人在异地浴血奋战,每日朝不保夕,又无驿站马夫可供支使,自然不得捎回家书了。”
关银屏乍闻“朝不保夕”四字,顾不得耍小性子,倏忽抬首,拉着他的衣袖,关切问道:“可有受伤么?”
见她眼中噙泪,一副楚楚可怜的模样,姜维心中突然一软,不自觉温声道:“我每日都盼着回来见你们,怎能轻易负伤呢。”
说话间,姜文、姜武两兄弟赶来迎接。
背向而立,姜维用手轻轻拂去关银屏眼角的泪珠,低声道:“莫哭莫哭,平白教人看了笑话。”
顿了顿,又道:“我给你捎了礼物,一会且看看中不中意。”
终究是少女心性,陡遇这般温言软语相哄,关银屏只觉心中无限欢喜,顿时破涕为笑。
两拨人刚刚靠近,姜维即指使道:“阿武,将大宛天马牵来。”
姜武闻命而去,不多时,牵来一匹通身火红、头细颈高的半大马儿。
姜维转向关银屏,介绍道:“此马是我自西海一名豪杰处赢来的,乃是纯种的大宛马,如今只得两岁,再过一年便可驱驰……”
说话间,关银屏早已围着马儿转圈打量起来,她见此马虽未长成,但四肢修长,皮薄毛细,颇有几分赤兔马的风采。
赤兔是父亲关羽当年纵横天下的名驹,她睹物思人,一时竟有些恍惚。
第三百一十二章 早点成家吧()
这时,姜维忽得笑道:“马齿虽幼,但银屏你为女子,体态轻巧,若由你来骑乘,那是再适合不过了,且上马背试试。”
说罢,双手抱掌为底,蹲下半个身子,生生将她托上马背,随后亲自牵着马儿遛了起来。
关银屏被他这一打断,总算回过神来。此时,她端坐马背,感受到大宛马步伐轻盈之余,下盘更是稳重有力,转瞬便知待到此马长大之后,纵放眼天下,亦可称得上是一等一的良驹。
时蜀中地处偏远,良马难求,遑论如此血统纯正的天马?
须知马匹为将领在战阵中最大之依仗,但眼前这名男子,为了宽慰自己寂寞之情,竟然甘愿将这等宝马相赠。
“原来……原来我在蜀中惦记着他时,他在西凉同样亦记挂着我……”
关银屏念及此处,登时感动不已。望着身前那道修长的背影,不知为何,面庞倏忽闪过一抹飞霞,身下虽然骑着稳健的大宛马,她却觉如在云端行走,晃晃悠悠,直如饮了二十年陈酿的醇酒一般。
两人玩了一会儿,姜文来请用膳。
关银屏跳下马来,跟在姜维身后,两人有说有笑,直奔饭堂。
姜家人丁稀薄,非是钟鸣鼎食之家,故而不兴分餐制,通常都是一家人挤在一张圆桌上一起用餐。
今日姜母、姜维、关银屏坐了一桌。这一餐十分丰盛,鸡鸭鱼肉一应俱全。
席间,关银屏满脸笑容,不住为姜维夹菜,温声叫他多用一些;姜维不好意思之下,也多番为她夹菜。
如是一顿饭用下来,两人皆是吃自己夹的菜少,而用对方夹的菜多。
姜母一一看在眼里,顿饭功夫里,竟是止不住的开口微笑。
饭毕,姜维请关银屏稍留用茶,关银屏却道:“最近张苞兄长病重,星彩姐姐不思茶饭,我每日午后都要去陪伴,今日自不例外。”
说罢,起身向姜母行了一礼,即行告辞离去。
既闻这般缘由,姜维也不便挽留,亲自将她送到门口。堪堪分别之际,关银屏转身,低首问道:“我可以将小马驹养在三哥府上吗?”
言语间还颇有些羞赧。
姜维却是一愣,奇道:“你府中有惯养赤兔的老马夫,经验丰富,胜过阿文、阿武两个小子多矣,如何不领回自己府中喂养?”
关银屏俏脸旋即通红,顿足道:“不愿意就算了,小气!”说罢,一提裙摆,转身就走。
姜维一头雾水,呆立半晌。
直到她身影全然消失于巷口,这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