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7崛起南海-第5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安全部的档案上,张千智可不是什么新人,他的名字从安全部成立的那一天开始,就写在了成员名单当中,资历比汪百锁可老多了。但这些信息以汪百锁的级别还接触不到,所以他只知道新分来的年轻人以前是在广州跟在安全部大头目何夕身边做事,其他的就所知甚少了。而他所带来的介绍信上还有何夕本人的亲笔批示,称张千智在广州受过良好的基础文化教育,适合儋州的文化氛围,建议儋州方面多安排他去执行外勤类的任务,所以汪百锁准备安排人去忠明书院的时候,就立刻想到了张千智。
接到汪百锁的这个指令之后,张千智回自己的住处收拾了几件旧衣服,将笔墨纸砚和几本典籍打包装好,去领了十两银子的活动经费,问明了任务目的,签了出勤文书,便一个人慢慢悠悠地出发了。
张千智被分配到儋州来,并不是因为他在何夕身边失去了作用才下放到地方上,而是何夕有意要进一步锻炼他的能力。在此之前他一直跟在何夕身边做事,虽然东西学了不少,但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按照何夕的指示在做事,并没有多少独立实践的机会。而张千智今后想在这条职业道路上再进一步,必然要有一个独立发挥的环境来进行锻炼才行。
何夕给他挑的实习地点也算是花了些心思,广州这地方,张千智已经成为本地权贵眼中的熟面孔,很难有多少发挥的余地。去那些海汉根基不深的地方,何夕又不太放心他的人身安全,最后选来选去,才选中儋州这么一个新近被海汉控制,安全上有一定的保障,而文化氛围也比较浓厚,适合张千智发挥的地方。
当然了,关于这次将他下放地方的真实目的,除了张千智本人之外,何夕并没有特地跟儋州这边的安全部所属人员通气,免得下面这些人自以为是地把张千智当菩萨给供起来。而事实也的确如此,如果汪百锁知道他的这层背景,多半也不会把他派出去执行这种任务。
张千智在何夕身边跟了好几年,各种手段也在何夕的言传身教之下学了不少,要如何打入忠明书院,他其实在接到任务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初步的打算,途中又慢慢对构想进行了完善。等他慢慢悠悠地走到城东五里的忠明书院,心中已经有了比较成型的计划。
要说起来这忠明书院所座落的地方还是不错的,就紧邻着儋州通往府城的官道,旁边有一道小河,流水潺潺,绿树葱葱,颇有一点诗情画意。书院占地约有百亩,分为东西两院,东院为教学场所,西院为师生住宿的地方。书院后面靠南还有两百多亩田地,种了不少时蔬瓜果,日常也能作为伙食供给书院。
张千智出了城东门之后,一路上便遇到了伪装成各种身份的安全部同僚。不过他初来儋州不久,这些人跟他互相都不太熟,但以他的专业眼光,还是能看出这些伪装者不经意间露出的一些小小马脚。
张千智一直走到书院大门外,都没有听到应有的朗朗读书声。张千智注意到书院大门前的石板路缝隙中已经长出了不少杂草,这说明至少最近一段时间来往这里的车马人流都比较稀疏了。很显然这个书院正如安全部所了解到的情况那样,正在因为各种原因走下坡路。
张千智上前拍响大门,片刻之后,有人来开了门:“这位公子有何贵干?”
“在下是来此求学的。”张千智笑眯眯地说道。
事实上从去年琼北遭遇匪灾之前,忠明书院的入学情况已经达到了历史最低点,不但入学的人越来越少,已经在读的学生也有相当数量的人选择了退学转去儋州的其他书院就读。道理也很简单,其他书院在海汉的扶持之下,能向学生提供经济方面的有效保障,确保这些读书人不用过多考虑客观条件,就能入学、赶考、就业,而这却是忠明书院所不能做到的。
一来二去,忠明书院的学生就从数百人滑落到了目前的两位数,而原本在书院授课的夫子,也从两位数滑落到个位数——稍稍心思活络一点的夫子,都奔着更高的酬劳跳槽去别家书院,甚至是直接转去海汉人手下做事了。
学生跑路、教师跑路,这样所导致的恶果就是忠明书院的实力越发不济,而收入大为减少之后,书院也不得不裁退一些杂工以节约日常开支,以至于门外道路上长出的一蓬蓬杂草,都没有人去及时处理。
对忠明书院来说,有新人主动上门求学,已经是好几个月来的头一遭了。那门房愣了愣之后,立刻喜笑颜开地赶紧将门打开来,笑着应道:“公子里面请!”
得到这个消息之后的黄子星也显然十分兴奋,不过他好歹是书院负责人,倒也还是有行事分寸,没有自己跑出来,而是让人立刻将张千智带去他的书房。
张千智到了书房之后,黄子星立刻让他入座,然后让人上茶,俨然是对待友人的姿态。张千智看他所表现出的这种态度,对于忠明书院所处的窘迫状况又有了更深的认识。
黄子星主动问道:“还没请教公子尊姓大名,仙乡何处?”
张千智应道:“小生张千智,福建泉州人士,黄山长有礼了!”
“福建?泉州?那边距琼州不下千里,张公子何以会到此求学?”黄子星好奇地问道。
“这说来话长,小生就长话短说了,天启年间福建沿海匪乱不止,海盗倭寇频频袭扰地方,小生一家当时为了躲避匪灾,便从家乡逃难到了广东。后来几经辗转之下,到了雷州府定居。但雷州当地文教不盛,小生听闻儋州这边书院颇多,去年便欲来此求学,但又遇上了琼州闹匪灾,所以直到今年匪灾平定,开放了通航之后,小生才赶来儋州求学。”这套说辞是张千智在途中编好的,其中也并非全是谎言,真假大约各占一半。
黄子星点点头,突然用福建话问道:“公子什么时候到的儋州?”
张千智毫无停顿,立刻便也用福建话应道:“本月初二到的,也才几日而已。黄山长莫非也是福建出身?”
黄子星笑着摇头道:“老夫并非福建出身,只是以前年轻时去福建游历过,是以会说几句福建话,张公子见笑了!”
张千智客气两句,心里却认为这黄子星只怕并不是无意识说出福建话,而是要借此检验自己刚才说报的出身地是否有虚假成分。不过这方面真的难不倒张千智,福建话本来就是他的母语,而且他在广州待这几年中还学了东南两省不少地方的方言,甚至连安南口音他都能模仿个**分。
黄子星接着说道:“雷州那地方多是种甘蔗的糖商,文风不盛,这个老夫也是素有耳闻。雷州府、廉州府、高州府这几处地方的学子,也多有来儋州求学的事例。不过本地书院为数不少,张公子又是如何寻到我忠明书院来的?”
张千智对此也早有准备,立刻便应道:“儋州书院的确不少,小生来此之后也去拜访过好几家较为出名的书院。但令小生觉得奇怪的是,这些书院都与那海汉人有着极深的瓜葛,入学之时便要签订什么协议,如果接受海汉的捐资助学,就必须得学习他们所提供的一些书籍和课程。”
黄子星听到这里脸色一沉,冷哼道:“这些海汉人就是喜欢故弄玄虚,用那些歪门邪道的东西,误我大明学子!张公子切莫上了他们的当!”
张千智叹道:“小生也是如此认为,怎奈那些学院的夫子似乎对此不以为然,小生提了几句表示不满,便被他们给哄了出来,说什么离了海汉就在儋州寸步难行。小生却偏偏不肯信这个邪,前几日又走访了几家书院,却俱是类似的情形,实在是让人失望!”
“张公子年纪轻轻,便能明辨是非,殊为难得啊!”黄子星点头赞道:“若本地学子都如你这般明白事理,儋州境况又何至于此!”
以下段落稍后编辑
黄子星接着说道:“雷州那地方多是种甘蔗的糖商,文风不盛,这个老夫也是素有耳闻。雷州府、廉州府、高州府这几处地方的学子,也多有来儋州求学的事例。不过本地书院为数不少,张公子又是如何寻到我忠明书院来的?”
张千智对此也早有准备,立刻便应道:“儋州书院的确不少,小生来此之后也去拜访过好几家较为出名的书院。但令小生觉得奇怪的是,这些书院都与那海汉人有着极深的瓜葛,入学之时便要签订什么协议,如果接受海汉的捐资助学,就必须得学习他们所提供的一些书籍和课程。”
黄子星听到这里脸色一沉,冷哼道:“这些海汉人就是喜欢故弄玄虚,用那些歪门邪道的东西,误我大明学子!张公子切莫上了他们的当!”
张千智叹道:“小生也是如此认为,怎奈那些学院的夫子似乎对此不以为然,小生提了几句表示不满,便被他们给哄了出来,说什么离了海汉就在儋州寸步难行。小生却偏偏不肯信这个邪,前几日又走访了几家书院,却俱是类似的情形,实在是让人失望!”
“张公子年纪轻轻,便能明辨是非,殊为难得啊!”黄子星点头赞道:“若本地学子都如你这般明白事理,儋州境况又何至于此!”
568。第568章 幕后()
对黄子星而言,此时的儋州什么最难得?忠于大明,反感海汉的读书人最难得!儋州的读书人数以千计,但在黄子星看来,有骨气坚持大明正统,有勇气排斥海汉侵蚀的读书人,却实在少之又少。 本地虽然书院众多,但绝大部分都已经变成了海汉毒害年轻人的帮凶和工具,以黄子星所持的立场,根本不齿与这些人为伍。
而就在儋州目前整个文教行业不景气的状况下,居然能有一个年轻人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认识,这简直就是出现在黄子星面前的一股清流。这样心向正道的学生,黄子星可是好久都没遇到过了。最难得的是,这学生居然是自己慕名而来,这在黄子星看来也算是一种莫大的缘分了。
黄子星捻须道:“老夫最近几年已经没有再收入室弟子,张公子若是有心向学,老夫倒是愿在知命之年再收一次徒。”
张千智等的就是黄子星表态,当下立刻又站起身来,深作一揖道:“得蒙黄山长赏识,小生何其幸运。”
这两人一个是带着目的而来,另一个是怀着鬼胎接待,正好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倒也算是契合,几句话就定下了师徒关系。
张千智主动问道:“不知书院学费一年几何?”
黄子星摇摇手道:“此事先不着急,你且在书院住下来。本书院不似儋州其他书院那么铜臭味十足,只要你有向学之心便可。”
忠明书院现在的状况,的确已经不是靠着一两个学生缴纳学费就能扭转颓势了,在黄子星看来那点学费,远不如找到一个志同道合者更有价值。与其急着收那几两银子,倒不如先示之以好,把人留在书院再说。
黄子星叫来书院负责杂务的人,让他带着张千智先去安顿下来。如今忠明书院的常住人员已经为数不多,西院里倒是有大量空置的床位和房间。
待张千智提着行李离开之后,黄子星也坐不住了,起身去到隔壁另一间房中。
那房中也是书房陈设,与黄子星的书房大体相似,书案后端坐一人,正在提笔写着什么。黄子星进去之后立刻反手关上房门,然后躬身道:“赵大人,草民有事禀告!”
被他称作赵大人的男子停下了笔,抬头望向他道:“看你面带喜色,想必是好事了?”
黄子星应道:“大人,适才有一名年轻学子来书院求学,草民与他谈过之后,认为此人可用。”
“说说看。”赵大人放下手中的毛笔,将身体靠到了椅背上作倾听状。
黄子星解释道:“此子是福建泉州人士,现居雷州,近期才游学来了儋州。草民观其言行,对于海汉也有颇多不满,剔除了本地那些附庸海汉的书院之后,才找到了本书院来求学。”
“外地籍贯,生面孔,读书人……”赵大人微微点头道:“条件倒是不错,但你可知他自报的情况是否属实?”
“草民用福建方言试探了一下,关于其籍贯的说法应当属实。”黄子星应道:“至于其他的情况,草民会安排书院里的人观其言行,再作结论。”
“慎重一点好啊!”赵大人叹口气道:“海汉人的手段之缜密,远超本官预料。如今整个琼北的官府全部限于瘫痪,能为朝廷做事的人,也屈指可数了。”
黄子星道:“赵大人也不用太悲观,以草民愚见,这民间忠义之士还是大有人在的。这几个月草民设法四处联络,还是有不少人愿为朝廷效力。”
“若民众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