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烽·烟 >

第129章

烽·烟-第129章

小说: 烽·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帧6胰绻坏┰颇鲜氐幕埃揖羰钦桨艿幕埃峙铝惶跬寺芬裁挥辛恕�

    而且最棘手的就是假如云南被龙觐光占领的话,我军将会不战自溃。这绝不是无的放矢的,我军的构成多是家乡子弟兵构成的,他们的家人都在云南,而且我军军官中大部分也都是云南土生土长,他们的妻子老幼都在云南,如果说龙觐光攻入云南之后,他们选择的是大肆的杀戮的话,屠城焚橹,那么他们将会遭到我回师的疯狂报复,这样的情况下,莫说是一个龙觐光,就是他的兄弟龙济光再算上曹锟、吴佩孚都未必会是我们的对手。

    而且说起来不单单是这样,其实如果他们真的在云南进行了惨绝人寰的杀戮的话,或许我军到那个时候根本就不需要回师,因为云南之地民风质朴却不乏剽悍骁勇之辈,屠杀自己的亲人,哪怕就是一只小猫也会变成老虎,又何况是一群藏起了爪牙的老虎那?再有就是现在不但但是唐继尧一个人带着军队守在云南,李烈钧部尚在云南未动,其实我明白,单单龙觐光是绝不可能打进云南的,而唐继尧给我这个消息无非就是要让我知道云南现在的态势,同时也是让我明白他有多不容易,在下一次需要关饷的时候,他能够以此作为拖延、推迟的借口。

    当然了,唐继尧还不算是要将我是置于死地,不然的话,他大可以不告诉我这个消息,而后在关饷的时候让我在接受一次哗变,当然了,其实我现在已经做好了准备,应对下一次关饷的时候我可能出现的窘境。

    不然的话,我也不会让朱德带着我的一些田契,潜入到成都,加以变卖,当然了,我的田契肯定不是我自己的名字,因为那些都是我以我夫人的名字买下来的,说起来那个时候刚刚决定买这几份田契的时候我是想着给我的夫人一份安心的,毕竟我是一个军人,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战死沙场马革裹尸,如果真的是我死了的时候,我总不能让我的妻子仅仅依靠那些抚恤维计生活的。

    说起来这些的田契原本是放在我的夫人那里的,而之所以现在会在我的身上,还是因为我的夫人在我用兵前交给我的,她对我说,她清楚现在云南的情况,而且唐继尧虽然是我的结拜兄弟,可是毕竟这是战争,无论是谁都要相信同时却也不能完全相信,所以她将这些田契交给了我,让我以备不时之需,而且一句话说得好“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这绝不是一句空话啊,作为我的女人自然是明白这些道理的,所以她才会如此。

    其实当她将这些东西交到我的手里的时候,我是不愿意接受的,我推诿过,拒绝过,但是没有办法,当我看到她眼角的泪的时候,我终于还是心软了,因为我知道南征北战虽然我是再用我的性命来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是我的愿望,也是我的职责所以我对于战争对于随时可能丧命看的很轻,非常的淡然。

    可是我能够做到是因为这是我的职责,我无可推脱,而且我也非常享受战争带给我的乐趣,我常对人说,战争是一门艺术,是一门血腥但是却不乏浪漫的艺术,而且说起来,战争虽然会导致许许多多的人流离失所,许许多多的人后半生在伤痛中度过,但是必须要承认的是,战争才是推进国家进程的必要手段,而且也是无法避免的切实最为有效的方式,没有之一。

    毕竟打破一个多年留存下来的枷锁,没有这样的野蛮与暴力的话,是几乎不可能做到的,所以战争虽然是对于国家的最大的伤害,可是同时也是对于国家最好的推进剂。我享受战争,但是我的家人,我的妻子,我的一切站在我身后的亲眷们,任谁也不会与我有相同的想法,虽然他们常说,既然是我自己的选择,那么就要支持我,不拖我的后腿,但是我知道,虽然我每次出征的时候,他们总是信誓旦旦的告诉我我一定能够大胜而归,可是我知道这只不过就是他们在我面前装出来的淡然。

    他们每每在我面前的谈笑风生,他们在背后,或许早已流尽了自己的泪水,所以他们在背后已然流尽了,我又如何能够接受他们在我的面前只爱一次落泪那?或许那不是泪水了,那早已就是他们的血,是他们的对于我的关怀,是他们自己的希望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手里拿着那么多田契却在上一次哗变的时候,我没有拿出来安抚我的军队,其实这一次我也未必就像这样,但是没有办法,虽然现在全军士气很足,但是我知道现在的军心并不稳定,如果再来一次哗变的话,那么我军即便是不会就此溃散,恐怕也会落入低谷,再无战意,所以这一次我是真的没有办法,才会将这些田契拿出来并且让朱德冒着危险前去成都变卖。

    当然了,要说明一点的是,虽然我的人在云南,而且那个时候我也是云南的都督,但是我的田契却没有一份是云南本地的,大多都是北方或者是华北地区的,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如果我真的出现意外了,我不相信会有谁能够容下我的家人再在云南容身的,当然了这样的情况是需要特定前提的,可是即便是这样,我也咬做好考虑,不然的话,到时候两眼一码黑不算,我人都已经死了,我就是有办法又能如何和那?

    说起来,我现在真的要多关心一下云南本土的战事了,虽然我相信唐继尧、李烈钧能够将龙觐光抵御在广南之地,可是怎么说那,我真的觉得这一次龙觐光突袭云南没有那么简单。所以我派出了一些人,去各方面打探消息,这些人虽然带回来的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消息,但是让我没想到的是,前去成都的朱德这一次带回来的不单单是白花花的银票,还有一个让我非常关心,而且与我军切实利益以及未来动向密切相关的详细。

    那就是孙文先生的革、命军终于有了动静,而且这一次还是小打小闹,可以说得上是惊天动地了,而之所以这样的惊天动地的消息我们没有听到一丝风声还是因为袁军对此事保密的极为严密,说起来,其实朱德正常来讲是无法得到这样的消息的,但是这真的算是运气,朱德有一个同乡的好友,此时正在川军中任职,当然了,职位肯定不高的,不然的话他也不会大晚上的在街边的小酒摊喝的烂醉了。

    正巧那一天朱德夜里无事,出去走走,正好看见可他这个同乡,两个人在外相遇自然是有很多的话要说,所以两个人就这么坐在小酒摊上一直喝到了天亮,当然了朱德的酒量极好。而且他也知道自己还有任务所以并没有放开酒量,可是他如此,但是他的那个同乡却不是这样的,之前说了,那个同乡原本就已经醉了,再加上和朱德又喝了那么多酒,也就变得烂醉如泥,开始口不择言了。

    该说的不该说的,他都说了,这其中就包括革、命军的最新动向,据说此时的孙文已经回到了国内,他借助洪家一门的势力、财力与影响力,借着我护国军的风头,很快的就拉起了一支队伍,番号还是适用革、命军的名号。

    而且这一次孙文的革、命军与之前的那两次不同,之前得那两次实在是革命军虽然骁勇但是其装备实在是太过不过这一次不一样,因为这一次革、命军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一群有信念纬二路国家爱可以牺牲个人的有志之士,他们还有一个相同的背景,那就是他们都是北洋军的一部分。

    北洋军的装备与战斗力在这里就不多说了,试想一下这样组成的革、命军其战斗力应该如何,就不需要多说了。所以在我护国军正在休整准备下一场大战的时候,异军突起的革、命军在北洋军防御范围的内部,与其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而且从结果来看,这一次的革、命军虽然只能算是小胜,但是却也给了北洋军严苛的打击,同时使得部分北洋军将领对于我护国军、革、命军都有了一些忌惮。

    但是有一件事我真的很费解,而且不单单是我,就是回报消息的朱德也对于革、命军的一个举动感觉到十分的无奈,那就是之前的两次革、命行动,革、命军都败在了冯国璋的手下,可以这么说,冯国璋就是他们的克星。如果他们这一次换一个地方作战的话,或许真的就可能成功。

    但是让人意想不到的就是,他们这一次发兵的位置,竟然还是在南京附近,而且他们之前所击败的并不是冯国璋的金陵军,只不过就是当地的驻军罢了,而且这一次他们战胜之后,所要面对的并不是冯国璋的某一部的兵丁,他们要面对的即将是冯国璋手下休整了许久的,整整二十万的金陵军!

    革、命军前途堪忧!

第170章:凄惨() 
革、命军第一路左翼前沿指挥官,此人姓姜名华字景芝,湖南长沙人,儿时曾东渡日本留学,而后又从日本考入了其陆军军事学院,炮兵科,以优异成绩毕业,而后返回国内后曾任前朝江宁府管带,而后辛亥革、命时背离清廷,转而假如孙文的麾下,武昌起、义时此人曾率领手下八百老弱残兵一举与清军在金陵左的一处小县城内坚守二十天。

    要说明的是,但是姜华不单单手下八百人都是老弱残兵,而且还是在没有粮饷,弹药不足的情况下,而且这其间姜华的手下还有三百人叛离,在这样的情况下,姜华还能带人坚守二十天,这就足以说明他的能力了。

    而且说起来,其实姜华当时转入孙文的麾下,并不是出于他的本意,说起来,如果当时清廷能够对他这个小小的管带公平一些的话,或者说是他的上司能够对于姜华再宽容一点的话,或许他真的也就不会加入到孙文的帐下了。说起来,当时那件事还是真的非常值得推敲的,姜华当时带着自己的手下,去剿匪,当然了,这个匪肯定说的就是那些进步人士了,姜华当时还是清廷武官,这本就是他的责任。

    当时那一伙进步人士躲在一处山坳里,而且哪出山坳的边上还有一处天井的地形,这样的情况下,在加上那个时候姜华的部下并没有配备火枪,大刀长矛的让他们去和那些有枪的进步人士在这样的地形里面展开激烈的战斗,其实是非常难为他的,而且不单单是这样,其实那个时候姜华说要面对的绝不仅仅是这些。

    因为那个时候清廷内部出现了极大地问题,从内到外,从上至下,都是纷纷扰扰的,结党营私这是家常便饭一样,所以那个时候姜华作为一个正直的武官,这样的从上至下的官场争肯定的非常不适他的,所以像他这样的人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斗争的牺牲品。

    姜华的任务完成的非常漂亮,不但剿灭了那一伙“匪徒”而且还拿到了他们的一些机密文件,按道理说,这本该是值得表彰奖赏的,可是姜华非但没有得到奖赏、表彰,还差一点遭到了杀身之祸,而且不单单如此,虽然到最后姜华侥幸逃脱了死罪,而且因为由上面的人作保他还得到了晋升,可是即便是这样,姜华所付出的代价也是他自己不愿意承受的。姜华的一家老小都被人控制了起来,当场了人质。

    原本这样一来的话,姜华就更不可能背离清廷背离他的“老板”了,虽然姜华也是这么做的兢兢业业的,可是就是这样,他还是最后因为一个意外,从而使得他不单单亲手杀了自己的“老板”而且还带着自己的兵丁叛离了清廷,从而投到了孙文先生的帐下。

    说起来其实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说起来姜华导致他最后投入孙文帐下的还是因为他的妻子,这与当年陈圆圆与吴三桂之间的故事非常的相似,只不过一个是结发妻子,一个是家中小妾罢了。

    昔年时,封建士大夫不惜重金购置美妾已成为一种风气。陈圆圆既是吴三桂以千金之资所购得,而他本人又是拥兵数万的封疆大吏,在自己的这一特殊财产受到侵犯之时,在感情上无论如何是不能与之合作的。因此,否认或是忽视陈圆圆被刘宗敏所掳掠这一事件对吴三桂举兵反李的作用,也是失之于片面的。

    在政、治上和李自成相决裂使得吴三桂处于腹背受敌的局面。山海关之西,李自成重兵近在咫尺,一场恶战迫在眉睫。山海关之东,又有日益逼近的宿敌强大的清军。降李的道路既已堵塞,为图本身生存之计,吴三桂被迫把目光转向了雄踞东北的清朝政、权。

    到底是吴三桂因一个女人投降了清朝,还是李自成、刘宗敏因一个女人而失去了到手的政、权,谁自种了更大的悲剧和遗憾,实在一目了然。此前吴三桂多次受清朝劝降却未同意,而吴三桂因陈圆圆反李,有人提出“借北兵进关,共歼‘李贼’”。有记载吴三桂在清兵统一全国后对当时决策的回忆:“正值闯贼构乱,召卫神京,计不能两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