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英烈-第3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焦急的口气,以及帐外隐约传来的手下将领的议论声还是令他不得不强压着怒气起床,来到中军帐内听取手下的汇报。
满脸睡容的萧思温才在帅案后坐下,便非常不悦的问自己的副手,同时也是自己的亲信族人萧布止道:“究竟发生了何事将本帅吵醒?”
萧布止连忙答道:“禀大帅,方才北路探马来报,说是为大军运送粮草辎重的车队天亮之后不但未拔营起寨来与大军汇合,反而在宿营之处摆下了一个非常奇怪的阵势,似有原地守御的意思。探马觉得此事反常,不敢稍有耽搁,立即快马回营禀报。末将听了也觉蹊跷,便登上营中望楼观瞧,发现探马所言非虚,辎重车队确实有异。因事关大军粮草补充,末将不敢怠慢,这才将大帅唤起,还望大帅恕罪。”
听说是给自己送辎重粮草的车队出了问题,萧思温顿时睡意全无,追问道:“布止,汝可看真切了,辎重车队果然有异样?”
“虽然我军大营与辎重车队之间相距三四里远,清晨又有些许雾气,但末将从营中挑选了数名眼力极佳的军兵看过,应该不会有错。”萧布止斟酌着用词说道。
正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与其坐在中军帐里毫无证据的瞎猜,还不好自己亲自去看一看的踏实。于是,萧思温略一思忖便带着一众手下离开中军帐,径直来到位于辽军大营北侧的一处望楼,登楼远眺,意图搞清楚数里外自家辎重车队的状况。此时清晨的薄雾已经散去,借着明媚的ri光,及良好的视野,“辎重车队”的宿营地清晰的展现在了辽军将帅的眼前。
正如方才萧布止所说,眼前的辎重车队宿营地确实非常的怪异。一方面辎重车队并未像其以前的同行那样,以粮车为倚仗结成一个巨大的圆型阵,负责赶车的役夫和押车的军兵则躲在车阵之中休息、jing戒。
眼前的情况却是与萧思温以往的经验大相径庭,辎重车队的车辆并没有组成一个大车囝,而是分别组成了六个小车阵,将从白沟河边到西山余脉这短短的七八里宽的地方给堵满了。
由于这支奇怪的辎重车队所堵塞的正是辽军撤回幽州城的必经之路,所以已经彻底清醒过来的萧思温一边命探马仔细探查辎重车队及周边的情况,一边从怀中掏出一支萧继先之前派人送来的单筒镜,向三里外的“辎重”车队大营望去。
第一百一十六章 一战保兴庄(中)()
尽管萧继先从周军手中缴获的这部单筒望远镜效果有限,但用来观察相距不过二三里远的穿越团队“南路军”主力大营倒也够使。随着晨曦渐渐散去,一座样式奇怪、绵延数里的营垒显现在萧思温的眼中。说这座营盘奇怪,是因为它不像这个时代常见的营垒那样由木质围墙或者木栅栏围绕起来以阻敌进攻,而是一种几近开放式的大营。在营垒周围除了一道壕沟之外,只能隐约看到一圈似乎是由很细的竹枝搭建的篱笆——一圈高度不过三四尺、战马可以一跃而过的篱笆。在这道根本算不上营墙的篱笆之内,错落的排列着六座规模相似的车阵。按照萧思温的估算,这一支来历不明的队伍数量约有一万余人。
看着对方这种非常不符合常规的扎营方式,无论是萧思温还是其他辽军将领心里都暗自松一口气。在他们看来,这支冒充自家运粮队且绝对不怀好意的队伍的指挥者是个不知兵的人。或者说,这支队伍绝不会是训练有素的周军。对方如此安排营垒不过是故弄玄虚,想通过这种怪异的阵型来吓住自己,从而达到其牵制辽军注意力、分散辽军兵力、影响辽军士气的目的。萧思温相信对方这种阵型根本不堪一击,自己只需要派出两三千人的骑军,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将对方冲散,恢复粮道的畅通。心情放松下来了,萧思温也感觉到了腹中饥饿。这时,他才想起自己被亲兵吵醒后便率众将上了望楼,早饭都还没吃。因此,他放下望远镜,吩咐旁边的萧布止道:“待我军侦骑回返,汝便带其来见本帅。”说完,他转身下了望楼,回自己的帅帐去吃早饭了。
就在萧思温转身回帅帐的同时,接到柴荣召旨的徐绍安也走进了御帐之中,参与御前军议。由于“南路军”扎营的地方在辽军大营以北,所以位于辽军大营以南的周军得到消息的时间比辽军要略晚一些。而当探马将所看到的情况禀报给柴荣时,柴荣的第一个反应是“清园”兄弟实力果然不俗,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便将大军十ri所需粮草备齐并送到约定的地点。徐绍安前ri敢在自己面前立下军令状,绝不是因为一时兴起,也不是为了哗从取宠,而是对自家兄弟实力非常了解,所以才敢在御前提出为大军提供粮草辎重。
不过,尽管粮草已到数里之外,而且照“清园”兄弟运粮队现在的状况看,其与辽军明显是处于敌对状态,但柴荣并不认为其能真正有效的切断辽军的粮道。毕竟这支队伍只有万余人,其中除了“清园”兄弟的五千私兵外,只怕更多的还是那些被征召来的役夫。面对凶猛异常的辽军铁骑,这些役夫能做到不给“清园”兄弟的私兵添麻烦就已经非常难能可贵了。以辽军骑兵的战斗力,冲击这样一个防御非常简单的大营不费吹灰之力,很快就能搞定。
一方面是担心自己的粮草能否及时送到,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这支万余人的力量能为自己牵制一部分辽军的兵力,因此柴荣在得到消息后,便立即召开了御前军议,与众将一起商议此事。而徐绍安作为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自然会在被召见之列。
早在“南路军”各部趁夜部署之时,徐绍安便已经接到了钱远山和唐cháo两人发来的电报。因此,接到柴荣召见他的旨意后,其马上就知道对方召见自己的原因,并在来御帐的路上想好了一套说辞,一套可以让自己离开周军大营而又不会引起任何人怀疑的说辞——“南路军”发动在即,如果他还留在周军营中,一个欺君的罪名只怕是逃不掉的。与其到时候坐在那里赌柴荣会不会失去理智,还不如提前离开,使自己处于主动。
其实,就徐绍安的本意来说,是不愿意现在就离开周军大营的。一方面,以他对柴荣的了解,觉得此人虽然脾气有些急,但对事态的把握还是非常到位的,绝不会因为自己欺骗了他,就不管不顾的对自己进行报复。另一方面,他也考虑到自己离开后,感觉到自己受到了欺骗与愚弄的柴荣会不会将火气撒到跟随在其身边的林小雨身上。毕竟自己可以一走了之,而林小雨却不可能也不会跟自己一起走——哪怕通过周密安排是可以设法将林小雨带出周军大营的。但是,不管徐绍安是不是愿意,他都要执行委员会前一天晚上发给他的,“务必于战斗打响前撤离”的指示。因为作为委员会的委员,他不能也不会去违背其发出的正确的指示和命令。
因此,当柴荣在御前军议上询问徐绍安运粮队的情况时,他没有任何迟疑的便以事先想好的说辞答道:“启禀陛下,臣在昨晚便已接到二十七弟派人传来的消息。据二十七弟讲,他前ri午后接到臣派人送去的信件后,便立即着手准备,在最短的时间内疏通关系,得到了押运粮草到辽军大营的机会,于当天下午离开了良乡城,并在与等候于城外的吾等兄弟的运粮队汇合后,一路南下而来。昨ri夜间,他们在距辽军大营三里外宿营后,二十七弟便已经命人趁着夜sè将我军所需粮食运进了宿营地附近的山谷中,并安排两千五百名火器兵看守,待其确定自己的行动未被辽军发现后,便会于今ri夜行进行交接。”
柴荣听罢点了点头,说道:“爱卿和爱卿的兄弟们果然是有能为之人,一件在旁人看来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在汝等手中却是办得如此漂亮、如此容易。”
“陛下谬赞了。”徐绍安谦逊道。
柴荣素知自己的这名爱将对于名利并不热衷,因此便没有再在这方面纠缠,而是问起了自己这边下一步该如何处置,是坐等王峰那边今夜再派人趁夜把粮草、辎重送过来,还是由周军大营这边出人、出力,自己将东西搬回来。
徐绍安闻言连忙答道:“以臣二十七弟的意思,是由其手下的兵丁、役夫今晚趁夜将已经运进山谷中的粮草、辎重送到我军大营。但臣考虑到现下乃是战时,让二十七弟手下的兵丁和役夫进入我军大营似乎多有不便。毕竟夤夜之间让数千对大营内部情况毫无了解的人进出,很容易造成混乱、生出事端。因此,臣以为除了那两千多即将编入‘神机军’的火器兵,吾等兄弟的私兵和役夫还是不宜进入我军大营的。至于那些粮草、辎重,还是由我军兵丁将其转运回来为好。”
柴荣听了略一思量,也觉徐绍安说的有理,于是说道:“爱卿所言有理,此事便依爱卿所奏。今晚就由我大周兵丁负责搬运粮草、辎重,所用兵丁可由韩令坤韩爱卿所部侍卫亲军司步军之中抽调,王爱卿手下的人自然不必参与其中了。至于其中如何交接转运,则由爱卿全权处理,不必再来向朕请示。”
“臣遵旨。”徐绍安恭敬的答道。
说完,徐绍安略顿了顿,这才接着说道:“为了能更好的进行交接转运,避免出现任何纰漏,臣请陛下恩准,由臣亲自进山去与臣的二十七弟接洽,并亲自指挥侍卫亲军司的步军进行转运。”
由于徐绍安的这个要求在情在理,而柴荣又急于得到这一批军资,因此其听了徐绍安的请求也没多想,便点头同意了。
徐绍安见对方答应了自己的请求,心中不由得暗喜。不过,暗喜归暗喜,徐绍安脸上的表情依然如之前一样平静、镇定。他在再次向柴荣施礼领旨后,便以尽快与王峰见面、安排交接转运事宜为由离开了御帐,返回了自己先锋部队的大营。
第一百一十七章 一战保兴庄(三)()
徐绍安一回到自己的营帐之内,便命人将程飞找来,将柴荣同意他亲自进山与王峰接洽的事情说了一遍。程飞听了也面露喜sè,马上就命亲卫头目徐勇去集合所有亲卫,准备护送徐绍安进山。这段时间跟着徐绍安在“开封留守处”办事,可以说是程飞自打穿越以来过得最为无聊的一段ri子。如今眼看就要与分别多ri的兄弟们相聚,其心情自然是高兴不已——其实何止是程飞,包括所有亲卫乃至徐绍安在内,都和他是差不多的心情。
时间不大,徐勇那边就做好的一切准备,一个排的亲卫全副武装,暗地里带齐了自己的随身物品,并按照程飞的吩咐,在周军战袍之内穿上了已经被放置了许久的“飞龙军”迷彩作战服,在徐绍安营帐外列队,只等他们的主人从帐内出来。而在营帐之内,徐绍安和程飞也收拾利落,将自己的私人物品打了一个小小的包裹,穿戴上同样久未上身的“飞龙军”将官服,而后才披上周军袍服,肩并肩走出营帐——为了节省时间,徐、程二人并没有再与“南路军”进行电台联系,而是决定按照之前得到的方位信息,直接上山去找唐cháo和穆特尔。
就在徐、程二人准备搬鞍认蹬、上马而去的时候,从背后却突然传来了一个尖细而急促的声音:“徐大人慢走,徐大人且等一等。”
徐、程二人闻言不由得都心中一动,因为能发出这种声音的只有一种人,那就是宫里的宦官,而这个时候来找自己的宦官很可能就来替柴荣传旨的。如果是在平时,徐、程二人对这种传旨的低等级宦官都不会太过在意。一则徐绍安的身份在那里,在这个宦官被压制的很厉害的时代,他完全没有必要把个阉人放在眼里。二则作为林小雨的义兄(义弟),他们现在也算得上是半个皇亲国戚,更不会把那些在自己面前连大气都不敢出的宦官当回事。再加上马平安这样的高等级宦官都在为自己办事,偌大的皇宫之中,也就只有几位大太监才有资格和他们在公事之外说上几句话。但是,这会儿兄弟二人眼看就要脱离“苦海”,奔向“ziyou生活”的时候,柴荣突然派来宦官传旨,不能不让他们心里多想几层、多绕几个弯。不过,待到那名宦官走得近了,看清了他的面貌,徐、程二人原本有些提起来的心重新又放回了肚子里。因为来的不是别人,正是“暗羽”在后周皇宫里最“铁杆儿”的线人——马平安。
马平安急匆匆的跑到徐、程二人面前,喘了好几口气,这才对二人说道:“陛下有口喻传下,还请徐大人到帐中听宣。”
听说马平安来传的只是柴荣口喻,徐、程二人心里就更加踏实了——如果真有什么严重的事情,或者柴荣临时又改变了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