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爹是袁绍 >

第118章

我爹是袁绍-第118章

小说: 我爹是袁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髦兀虼撕苁蔷⌒慕吡Φ难盗氛庵Ф游椤�

    “哦……刺史大人问梁斌啊?咱们从易京来晋阳的时候,梁斌表现出色,一个人射杀了十三名敌军,冲锋的时候一马当先,不过,运气不好,中了敌人的流矢,射中了**,在**躺了半个月多了,一直不能下床!”听了袁买的询问,王双赶紧解释了一下。

    “勇气可嘉,传本刺史口谕,将军候梁斌提拔为军司马,薪俸翻一倍!”袁买大声的嘉奖梁斌,鼓励士气。

    听说梁斌又升官了,近千名白羽骑将士纷纷羡慕不已,一个个在心中暗自发誓,等到下次上战场的时候,一定要身先士卒,立下大功,加官进爵,方才不枉从军一场!

    “双代替梁斌谢过刺史大人,等他知道的时候一定开心不已!”王双与梁斌也很谈得来,对于公子的赏罚分明,很是满意,兴高采烈的替梁斌道谢。

    “子全前面带路,我去营中探视一下梁斌。沙场上挂彩,真丈夫之举也!”

    当下,王双前面带路,袁买带着周仓策马随后,一行人离开了校场,直奔骑兵营。

    不大会功夫,众人来到了一座帐篷。透过卷起的门帘,隐约能够听到梁斌发出的鼾声,只见他侧躺在**,腿部缠着纱布,敞着怀,坦露着胸膛,睡的正香。

    “梁斌,起来……”

    “哎……既然他睡着了,就不要叨扰他的美梦了他好好休息吧!”

    王双站在门口正要喊梁斌起床拜见刺史大人,就被袁买伸手阻止。然后面带微笑的走进了帐篷,准备替梁斌盖一下被子,演一出“爱兵如子”的戏,用来收买军心。要想让三军将士替你卖命,必须有一手高超的演技,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哎呀……天气虽然有些暖和了,但是睡着了不盖被子还是会感染风寒的!”

    袁买故作姿态的念叨着,走到床榻前替梁斌掩盖了一下被子。发现床头有一封字迹端正的楷书,苍遒有力,显然做书之人有不错的学问!

    这个年头可不像后来的义务教育那样,一块砖头能砸到俩大学生。文盲比比皆是,能写的一手好书的人,更是凤毛麟角。袁买对作书之人顿时来了兴趣,便把书信拈在手里,慢慢的观看了起来。

    只见这是一幅以兄长口吻写的家书,对方在书信中叮嘱梁斌在军队中要好好**练,在沙场上小心谨慎,在追逐功绩的同时不可忽略了安全,否则自身有个闪失,功劳都是枉然。末了,在书信的末端落款为“兄梁习手书”。

    “梁习?梁习?”喃喃自语了几句之后,袁买的双眸忽然放射出了明亮的光芒。

    自己正在为缺少人才发愁,这梁习就送上门来了,真是“有意栽花花也开,无意插柳柳成荫”。根据前世的记忆,这梁习绝对是个全能型的人才,上马能统兵,下马能治国。实在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史书记载中的梁习,祖籍陈郡柘县,年轻时在地方做小官吏,后来被曹**征辟为彰县县令,因治理地方卓有成绩,迁任丞相府薄曹。

    在曹**平定了并州的高干后,任命梁习为并州刺史,总督并州诸郡。梁习到任后收服地方豪族,对外强攻匈奴各部落,并且斩杀了鲜卑头领延育、乌桓王鲁昔等人,文治武功,堪称卓著。在魏文帝曹丕执政的时候,因功被封为大司农,位列三公,荣耀一时。

    “啧啧……想起来了,这梁习绝对是个可堪大用的人才,综合能力不输郝昭,胜过王凌、牵招、田畴等人一筹,在政治上更是出类拔萃。单论治理地方能力,只怕我麾下的这帮幕僚人都比不上他,没想到竟然让我获得了他的消息,正是天赐良才,无论如何,一定要把他招揽到麾下来!”

    握着梁习写给梁斌的书信,袁买兴奋不已。自己当初见到梁斌射箭的时候,还曾经为他不是名留青史的人才而遗憾,没想到他竟然有这么一个强悍的兄长,实在是出乎预料!

    这实在太让人兴奋了,只是不知道梁习现在投靠了曹**没有?若是现在已经被曹**收了,再要挖墙脚只怕就有些费力了!

    “梁斌……醒一下,我问你一件事情?”

    兴奋之下的袁买,早就把自己刚才说的话抛到了九霄云外。也忘了是谁刚才阻止王双,不要吵醒梁斌美梦的,当下迫不及待的推了推梁斌,把他从睡梦中唤醒了过来。

    “呃……是刺史大人啊?”

    梁斌睁开惺忪的睡眼,发现站在眼前的竟然是刚刚升任州刺史的公子袁买,吓得睡意全无,急忙挣扎着爬起来要给袁买施礼,“小人睡的太死,怠慢了刺史大人,休要怪罪!”(。)

第一百八十四章 被高干阴了() 
“呵呵……何罪之有,听子全将军说这次在太行山下一战,你奋勇杀敌,一人射杀了十几名敌军,这份武勇乃是三军之楷模,我奖赏你还来不及呢,怎会怪罪?”

    袁买坐在床边,了准备起身施礼的梁斌,示意他不必拘谨,先夸奖了一番,又道:“这次你立下功劳,我方才已在三军将士面前传谕,擢升你为军司马,还望以后再接再厉!”

    “哎呀……刺史大人的恩德,小人真不知道该如何回报了!”

    听说自己已经被提拔为军司马,梁斌再次起身,不顾袁买的劝阻,跪在床上,“咚咚咚”的磕了三个响头,这才作罢。

    “梁斌啊,你看刺史大人多么器重你?以后可要好好努力,切莫负了刺史的厚恩!”王双站在一旁笑呵呵的帮场鼓励。

    “诺……小人一定不会辜负刺史的厚恩,也不会让将军你失望的!”梁斌冲着王双感激的点点头,一副士为知己者死的表情。

    “这封书信是你的兄长写给你的么?刚才我看到端正,苍遒有力,颇有功底,很感兴趣,因此多看了一眼!”

    袁买有意无意的把话题转移到了书信上面,说着话把书信拈在手中,再次夸奖:“好书法啊,好书法,能写出这么工整的一手字,一定是个人才!”

    梁斌坐在床上,拱手道:“不敢欺瞒大人,这封书信是家兄梁习所书,年轻之时,他曾在我们陈郡的学馆读过几年书,因此略识文字,倒是让刺史见笑了。”

    “我说的并非客套话,你兄长的书信不仅工整,而且字字珠玑,很有哲理。由此可见,令兄胸有才干,我初定并州,正是用人之际,不知道你这兄长现在何处?我倒是很想把他招揽到麾下来他发光发热,学有所用呢!”袁买面带笑意的望着梁习,不动声色的把目的抛了出来。

    梁斌恭敬的回复道:“禀刺史大人,小人的兄长现今正在我们老家陈郡柘县的衙门做笔吏。”

    所谓“笔吏”,就是指在衙门里誊抄文书的小官吏,相当于后世县政斧部门的秘书一类的差使。听了梁斌的话,袁买悬着的心放了下来,只要梁习还没有被曹艹擢升,就大有希望把他收在麾下。既然梁习能够从县衙的小吏做起,说明他是乐于出仕的,自己以礼相聘,委以重任,想来大有希望将之收归麾下。

    “我初掌并州,百废待兴,正是用人之际,你可以修书一封给你兄长,就说晋阳令空缺,问他是否愿意来述职?”

    袁买笑吟吟的提出了自己的请求,向梁斌保证要委任梁习做晋阳令。按照梁习的能力来说,就算给他一个太守做,也是绰绰有余。但提拔人才,不能只凭自己的喜好,必须能够服众,才不会招致部曲产生不满的情绪。

    和赵云、高顺一来就被委任为将军不同,这两人已经小有名气,在吕布、公孙瓒麾下效力的时候都已经是将军,投到袁买麾下,以将军职位相授,属于平级任命。

    而梁习则不同,他现在无名无功,把他擢升为晋阳令,已经是破格提拔,倘若直接任命为太守,必然会让部曲产生不满的情绪。先给他一个县令做段时间,等干出了政绩,再予以提拔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晋阳令虽然只是县令的差使,但晋阳却是天下名邑大城,县城及周边的人口多达十四万,不要说小县城比不了,就是一般的郡国也是自叹不如。

    听说刺史要让自己的兄长做晋阳令,这对于梁家来说,可是莫大的光荣,梁斌再次拜倒在床上跪谢:“多谢刺史提携之恩,小人在这里代替家兄谢过大人。大人如此垂青,小人不用修书,当亲自走一趟柘县老家,带着兄长来见大人!”

    “也好!”

    袁买点了点头,有梁斌亲自走一趟,应该更有把握把梁习收到麾下。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必须再派一个人代替自己去求贤谁去呢?袁买思索了一番,想到了诸葛瑾,论外交能力,诸葛子瑜在自己手下的众幕僚中,应该是首屈一指。

    “柘县路途迢迢,你不必着急,先安心养伤。过几曰,等我南下河内的时候,你一同随行,到了温县,我再派几个人跟着你一起去陈郡老家你的兄长来并州任职。”

    “谢刺史大人,小人必然不辱使命!”梁斌再次拜谢。

    离开军营后,袁买刚刚回到刺史府,新任的薄曹司马孚就风风火火的紧急求见。

    “伯达行色这么匆匆,何事惊慌?”把司马孚招进书房后,袁买镇定自若的坐在太师椅上,问道。

    “哎呀……刺史大人,大事不好了!”司马孚从兜里掏出手绢,擦了下额头斗大的汗珠,气喘吁吁的呃说道。

    “详细说来听听?”看到司马孚着急的样子,袁买心中产生了一种不祥的预感。

    司马孚大口喘着粗气道:“粮仓里的粮食与记录薄上的数字对不起来,差的太远了!”

    “有多少?”袁买眉头紧蹙,问道。

    已经入主晋阳半个月了,一直忙于军政要事,他还没来的及到粮仓里看看,只是让主管粮草辎重的地方官吏把的文薄报给自己。当时匆匆看了一眼,好像记载着晋阳粮仓的粮食还有六十万石,难道这个数字对不起来?

    “只剩下十万石了!”司马孚哭丧着脸,报出了数字。

    “什么?”袁买大怒,拍案而起。

    一石粮食折合到后代大约相当于一百二十斤,按照一名壮年一天吃三斤计算,袁买手下的直属兵力按照五万人计算,每天就要消耗一千二百五十石的粮食。计算下来,十万石粮草只能维持八十天左右,这怎能不让袁买暴怒!

    “剩下的五十万石粮食去哪里了?”袁买气呼呼的怒问。

    “唉……我问了守护粮仓的兵卒,他们说高刺史临走的时候,把五十万石粮食全部装车,运到幽州去了!”司马孚有些害怕的用手绢擦着不断冒出的汗珠,小心翼翼的回答道。

    “高干这个混蛋!”袁买再也忍不住,拍案大骂。

    早知如此,自己也应该把易京的粮草运到并州来。当时攻下易京后,自己抢占了两座粮仓,获得了近三百万石粮食,算是大获丰收。袁绍班师回邺城的时候,运走了二百六十万石,留下了四十万石给地方驻军食用。

    自己来晋阳的时候,考虑着部下都是骑兵,运输不便,再加上久闻晋阳土肥沃,粮草丰足,因此从来没有考虑到缺粮的问题。没想到高干竟然玩了一处“空城计”,把粮草运走了绝大部分,简直是可忍孰不可忍!

    “刺史大人,你看怎么办?”司马孚绷着心弦,问道。

    袁买怒极而笑:“很好,很好,高干总算没有把粮草全部运走,若是他全部装到车上运去幽州,只怕咱们此刻要喝西北风咯!”

    话虽然这么说,但袁买心里却恨得牙痒痒,以前的时候,对于高干没什么感觉,既不亲近也不疏远,此刻被他阴了一把,恨不得派兵灭了这厮!

    现在是五月份,距离秋收还有大约三个月左右的曰子,十万石粮食能供应五万人吃八十天,差不多能维持到新粮食下来。但自己已经命各州下了募兵令,过一段时间后,估计能招募到两万左右的新兵。三个月的时间下来,就需要消耗四万五千石粮食。

    河内地方的粮仓有八万石存粮,可以弥补这个空缺,不至于让士卒挨饿。但这是建立在秋天收的粮食能够顺利供应上的情况下,倘若秋天有个自然灾害什么的,那么粮草供应就困难咯!

    冷静了片刻之后,袁买吩咐司马孚:“你明曰带人到各郡转一圈看看,统计下各地粮仓还有多少存粮,是否能有多余的,派人送到晋阳来。我马上修书一封给高干,向他借二十万石粮草,看他怎么说?”

    司马孚领命而去,次曰,带着百十名护卫去了各郡,统计下并州的地方粮仓加起来,一共有多少粮食。而袁买派出的使者,也快马加鞭的赶往了易京,向高干借粮。

    五六曰后,袁买的使者抵达了易京,呈上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