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海岛农场主 >

第173章

海岛农场主-第173章

小说: 海岛农场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位小伙子她认识,金麦乐早餐配送中心的送货员小柯。

    加入口福多之前,售货亭一直都是进这家配送中心的货,当然,也没得选,是区里统一招标后指定的。

    当时给出的条件还算不错,每周提交一次订货单,货款可以一周后再支付。至于品种数量,则由商户根据自己的销售情况来定。

    每天早上和中午,配送中心派出送货车,挨家挨户将预定的食品送到商户们的手上。不用自己亲自去跑腿进货,方便快捷。

    据后来了解,金麦乐配送中心是一家规模不小的民营食品生产企业,主打便民早餐工程,在粼江市南城区的早餐市场上占有不小的份额。

    其在市郊建有食品加工厂,对农副产品原料及成品实行统一采购、统一加工、统一配送,号称在质量、卫生、环保、安全等方面严格管理,确保百姓吃上放心、安全的早餐。

    不过这机器批量统一生产的东西,口味什么的就很一般,没啥特色。即便在孙素珍搭上口福多之前,销量也不咋地。

    “孙老板,你们家的订单填好了吗?”送货员小柯走到窗口前,低下脑袋问道。

    “哦,差点儿忘了。小柯,你稍等一下啊。”孙素珍才想起来还有这么档子事儿。

    于是拉开柜子上的抽屉,翻找订货单。

    “昨天我已经填好了。”老公插上一句。

    孙素珍找到单子,目光在上面一扫,随即扭头瞪了老公一眼。

    “真够笨的,这么多要是卖不出去,往后一日三餐顿顿让你吃这个。”

    “我没有多填啊,跟上星期的一样。”老公有点儿摸不着头脑。

    孙素珍也懒得跟他啰嗦,将订货单揉成团,取了一张新的,刷刷刷勾填完毕,然后递交给送货员小柯。

    “孙老板,怎么才订这么点儿货啊?”小柯看着单子上的数据,不禁蹙起眉头。

    “小柯啊,现在生意不好做,竞争太激烈了。我们也没有法子啊,总不能天天剩一堆自个儿吃吧?”孙素珍理所当然地回应道。

    小柯摇摇头,只得收起单子,接着走向前面的四号棚亭。

    小柯走后,孙素珍提醒老公以后别自作主张,生意上的事情她自有分寸。

第二百八十八章 金麦乐配送中心() 
城西市郊金麦乐配送中心总经理办公室。

    棕色的真皮沙发上,坐着两名中年男子,其中年长些的手中拿着根点燃的香烟,不时吸上几口,一副眉头紧锁的模样。

    这两位分别是配送中心的古总经理和业务部的吴经理。

    “本月环比又下降了十一个百分点,怎么这么多?你们业务部门干什么吃的?”腮帮子上长了颗大痦子的古总再次拿起茶几上的报表,扫了一眼又撂下,不满地责问道。

    “古总,我们的业务员都身兼送货,已经很努力了。还不是让那个什么口福多闹的,听说这个月又出了新品种,增产了不少。”看上去年轻一些,青白面皮的吴经理黯然回答。

    “他们的货卖得贵,对我们的影响怎么会这么大?”古总接着问。

    “古总,您是不知道。这每天早上、中午的黄金时间段,只要那千层饼一到货,那些售货亭子热闹得像过年一样,一大堆人排着队抢购,嗬,六块钱一份儿,巴掌大小,就跟不要钱似的。这不,把咱们的东西排挤得够呛。”吴经理说着,连连摇头。

    在大半年之前,配送中心一直过得顺风顺水,尤其是在中标南城区下岗职工再就业早餐工程之后,他的业绩更是水涨船高。

    可惜好日子没过多久,就被一种叫做口福多的千层饼给搅了场子。

    前些年粼江市大刀阔斧地进行国有企业改制,许多工厂关停并转。大批工人因此下岗,造成了不小的社会问题。尽管宣传部门下大力气进行各种宣传和思想教育工作。鼓励他们从头再来、自谋职业、创业光荣云云。但收效甚微。

    于是很长一段时间里,到市政府门口静坐的,到省里上访的,在繁华闹市区打着“我们要吃饭”之类条幅、喊着口号集体散步的,各种事件屡有发生,让领导们头疼不已。

    后来为了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经市领导指示,各城区、街道办想方设法。对本辖区内的下岗职工进行再就业安置。

    其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在各条主要街道上,统一设置一些早餐销售网点,分配给下岗职工经营,实行低租金、低税收,甚至连进货渠道都统一给包办了,可谓体贴关怀备至。

    要知道这些街道上的正式店铺租金很贵。至于野摊子则根本不允许存在,城管是见一个抄一个,毫不客气。

    所以这些售货棚亭的出现,让外地来粼江做小买卖的人们羡慕眼热不已,都说这些下岗职工交上了好运。

    金麦乐配送中心就是在那个时候参与了公开招投标,中标后成为了南城区唯一的早餐网点供货商。同样享受一定的政策、税收优惠。

    按照中标合同规定,同行不得介入南城区的供货生意。

    但对于售货亭的小老板们,也许当时仅仅是把配送中心的供货服务做为一项政策福利,以及卫生条件达标的要求,在承包合同中只是很简单地列了一条金麦乐配送中心为早餐供应网点的指定供货单位。但却并没有更多的细则。比如每天进货数量的下限,以及违规处罚条例等等。

    但这本身并不存在多大的问题。由于配送中心是大批量地采购原材料。流水线批量生产,再加上税收优惠,实际上生产成本和批发价格都是比较低廉的,所以只要同行不参与竞争,基本上不用担心售货亭小老板们另起炉灶。

    当然,对于个别小老板弄点儿小副业,比如宏光大街四号亭子的胡老板,原先捎带着卖点儿自家产的煎饼果子之类,则属于少数情况,小打小闹占不了多少份量,所以也无人在意。

    谁知在去年情况发生了变化,一种叫做口福多牌千层饼的食物横空出现,出现在宏光大街的几个早餐亭中,而且极受顾客欢迎。

    刚开始的一段时间,由于千层饼数量不多,只有宏光大街上的两个亭子售卖,而且价格贵,按说与花卷、豆包等普通食品不在一个档次上,不应形成竞争。所以吴经理他们也并没有太当一回事儿。

    不料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饼子的产量不断提升,波及范围越来越大。造成的后果,就是配送中心的订单数量开始下降,而且趋势明显。

    尤其是今年春节之后,这种糟糕的情形愈演愈烈,令他们感到焦虑起来,不得不认真思考对策。

    “那种千层饼我也尝过,味道口感确实相当出色。说实话,如果我做为一名普通的消费者,手头上又不太拮据,我也喜欢买这饼子当早点吃。”吴经理继续介绍情况。

    “这么多人买,那说明应该有一定的致瘾性,上次让你去弄个样品送去查验一下,结果怎么样?”古总想了想,总觉得像这么受欢迎的东西,里面应该是添加了什么致瘾违禁品才对。

    “检验结果已经出来了,一切正常。所用的原材料都是正规货,没有查出任何问题。我托人打听过了,口福多是正规注册的商标,手续齐全。再有,它的生产地点在秀水巷那边,也不归宏光街道办管。”

    “另外,这家作坊很会来事儿,一直打着什么为下岗职工服务,尽社会责任的旗号。现在在区里也小有名气,听说还有区领导夸奖过呢。”

    吴经理详细陈述探听到的情况,断绝了对方在这方面打主意的念头。

    粼江是个拥有千万级人口的大都市,与某些小地方不同,很多事情大体上都得按照规矩来。

    自从大陆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人口流动愈发频繁,相关限制越来越少。但通常有个惯例,那就是人们更喜欢从小城市往大城市跑,从西南、西北内地往沿海城市跑。很少有相反的情况。

    在这里面,除了经济发达、工作机会多、工资高的因素之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那就是大城市人口众多,各方面势力相互制衡,再加上媒体发达,社会上发生点儿什么事情更容易引起各界的关注。所以在司法、教育、商业竞争等方面相对较为公平公正。

    即便某些人有点儿硬关系,但若想行某些违规的事情,也是顾虑多多,放不开手脚,更不敢搞得太过分。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本身能力并不高、无望混入精英阶层的人,却喜欢在大城市扎根工作和生活,哪怕是居住在地下室的小房间里,也不愿离开。

    “现在销售口福多千层饼的店大概有十几家吧,几乎家家都挂上了口福多的logo,就像专营店一样。订咱们的货也是越来越少。我现在担心,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说到这里,吴经理摇摇脑袋,其意不言自明。

    “不行,不能由着那帮小老板放肆。这样,你去找找街道办的林主任,让商户们认真履行承包合同。”古总作出决定,随后将烟头狠狠摁灭在玻璃烟灰缸中。

    早餐销售网点是由区政府出资设立的,低税收低租金,属于政策福利性质。对承包的商户当然应该有所限制,不能像街上那些普通店铺一样随心所欲,想卖什么就卖什么。

    再说,当初进行网点招投标的时候,他可是没少下功夫,首先打出了为政府排忧解难招收下岗职工的大旗,后来又花了不少本钱进行公关,还搞了陪标的花样,这才拿下。

    “好,我下午就去。”吴经理点点头,于是站起身,与古总告辞,离开了办公室。

第二百八十九章 石总工程师() 
云沙岛上岩洞基地外平台,穿着棉衣的石锁儿正趴在长方餐桌上,紧锁眉头,又不时拿笔在一张平铺的大白纸上写写划划。

    白纸的旁边,有几张用小石头压着的图稿,最上面那张画着一座海边的竹楼,除了黑色线条勾勒之外,还用水彩笔进行了一些简单的渲染。看上去很富有层次感。

    其它的是平面布置图。

    这就是前两天从粼江那边送过来的竹楼设计方案,作者为苏晓佳,江逸晨也在方案右下角签上了大名。

    自从接手重任这段时间以来,石锁儿用来顺儿的平板电脑上网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3g流量网费都花了不少。范围从选材、材料处理到结构施工,算是恶补了一把竹木建筑的知识。

    当然,由于他干了这么些年的木匠,基础扎实,虽然没有建过楼,但这里面很多东西都是相关的,正所谓触类旁通。学习起来自然远比他人来得快。

    虽说这趟用功是被赶着鸭子上架,但学到手的东西终究是自己的,也获益匪浅。

    他思索了一番,拿笔开始在白纸上画结构草图,今天下午的阳光挺足,手脚并不觉得很冷。

    喜子挑了一担水回来,将大水缸蓄上。找过一条毛巾擦擦手,然后凑到石锁儿的身边,好奇地打量桌上的图纸。

    “啧啧,石总工,大建筑师啊,瞅着还真挺像那么回事儿。”喜子口中啧啧赞叹道。

    他看着纸面上各种五花八门的线条、节点、标注。一时间仿佛回到了中学时代的几何课程,顿时脑子阵阵犯晕。他在那个时候可是最讨厌数学课的。

    石锁儿嗯了一声,然后继续思索。

    喜子拿过那张水彩笔的设计图,还是这个容易看懂。想到不远的将来自己等人就要住在漂亮的大竹楼里,不觉咧开了嘴。

    “哎,这房子可得搞结实点儿,别一不留神,走到啥装修、展会木工的路子上。那俺可不敢住,悬得慌。”喜子再次提醒道。

    他又想起上次石锁儿关于当代木工分类的讲解,尤其是展会木工手持气钉枪一通儿梆梆梆。活儿就完成了。这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你扯啥哪,这是竹木结构建筑,都是用最传统的榫卯结构。能抗八级地震。你要不放心,到时候房子建好了我们搬进去住。你接着睡山洞不就得了。”石锁儿见喜子小瞧他。很是不满。

    “成。你能。对了,竹楼弹性好,抗个地震不算新鲜。能抗台风不?”喜子又问。前段时间那场罕见的台风可带来的破坏力可真够劲儿。

    “亏你想得出来。能正面抗台风的只有碉堡。全套钢筋混凝土的。竹楼可没那个本事。不过咱们这楼建在西边,惹不起还躲不起吗。”旁边传来一个声音,替石锁儿做出解答。

    二人抬头一瞧,原来是来顺儿回来了。

    “那倒也是。嗯,这一层是干嘛的?”喜子又指着设计图问道。这竹楼下方的空间似乎还不小。

    “养猪的。”石锁儿的思路被他乱七八糟一通儿打扰,干脆把手中的笔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