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赤帝-第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完蛋了!全都完蛋了!不用等刘玄德来,我们就全都完了!
你们难道还不知道吗?!这种时候要咬紧牙,一定要坚持下去啊!刘玄德不可能再变出粮食的——在之前我们的粮食封锁计划非常成功!我们就快赢了,就快赢了啊!但是现在,现在——啊!!!”
看着双眼赤红,歇斯底里的发狂的审正南,周围的世家子中,有一些忍不住转过了头,不忍再看,然而更多的人则是无动于衷。
尤其是在他说到“现在”的时候,一名世家子忍不住开口:
“现在,我们赢不了了么?审正南?”
这样连姓带字一起称呼对方,是相当失礼的行为。不过对方似乎已经不想再和审配客套了。
审正南很惊讶的看着他,瞪大眼睛,一时间说不出话。
“我们总是听你说,按照你说的去做。结果就是,我们的财产不断减少,名下的土地也被抵押出去。到现在,粮价已经降到了常年的六倍左右。是高峰时的十分之一不到。”
“你,你们……”
“所以现在,你还在责怪我们?”
“我,我……”
“好自为之吧,正南兄。我乐阳陈氏要自救了。”
说完这话之后,那名世家子就毫不犹豫的转头走掉了。。。
与他一起离开的也有一大批人。
而剩下的那些,也在向审配行了一礼后,毫不犹豫的离开。
“好自为之,正南兄。”
“多多保重,正南兄。”
他们言不由衷的说着这样的话,然后转身离开,好像逃跑一样。
这时候,审配才猛地明白过来。自己被他们抛弃了。
——在市场上出卖粮食止损的不是一家,而是许多家。他们已经对在这场战争中击败刘备失去了信心。
在真正的胜负分出之前,大家已经被刘备恐吓,被他吓住,不敢再继续战下去了。
有一就有二。
就好像囚徒困境中的罪犯那样。
审配一直喊着,要团结,要共同抵制,同进同退——然而都到了这份上,真的还有人会这么做吗?
是的,嗯,没错,只要熬不住,出售粮食,那么刘玄德就赢定了。而别人看到他这么做,自己也会这样做。
结果就是大家争先恐后的拼命抛售粮食,将粮食价格狠狠砸在地上。
这个道理也和算术题一样,小孩子都知道。
但问题是,他们不会信任对方的。相反,各个世家在表面称兄道弟的同时,对其他世家采取了深深地防备。这种情况下,他们的逻辑绝对是:我必须第一个抛售粮食,争取在粮食价格还算高的时候多卖一点,挽回的损失就多一些。
他们要比别人更快。
而不是想着审配期望的“精诚团结”。
冀州世家,就好像在森林里遇到熊的人一样,“不需要跑过熊,只需要跑过同伴就行”。
审正南的计划完全失败了。
虽然距离粮食交割日还有几天,但这场战争的结果已经尘埃落定。
第三十九章绝望()
“……”
审正南在空无一人的书房里,发出了绝望的悲鸣。他没有输在刘备手上,反而被一心想扶持的“自己人”毫不留情的出卖了。
“就算这样,就算这样你们就能赢了吗?!能吗?!哈哈哈哈哈哈哈!!!”
在愣了一会儿之后,审配忽然狂笑起来:“八百钱的粮价,你们就是把手里的所有粮食都卖了也填不回十倍的亏空!
田产,田产——就让刘玄德把你们的田产都拿走吧!哈哈哈哈,都拿走吧,哈哈哈哈……”
说到这里,审正南的狂笑声渐渐停止,再然后“嘎……”的一下,变成了哽咽,紧接着又是失声痛哭……
不管冀州其他世家如何,反正审正南自己已经完了。。。
……
再接下来的情况,就好像审正南所说的一样。粮食的价格疯狂下跌,市场上的粮食数量则疯狂上升,刘备因此收购了足够多的粮食。
那些之前推脱着说着自己家的存粮也不多的世家,一口气几十万,几十万石的出售,架势大得吓人。
但是很快,在算过账后,这些世家就悲哀的发现,不要说现在的冀州粮食市场饱和,滞销……就算他们的所有粮食都可以正常售出,回笼的资金也不够偿付十倍杠杆下的粮食票据购买金。
也就是说,他们要破产了。
是的,要破产了。
距离十二月五日还有七天。
也就是说,距离他们破产的日子只剩七天了。
“天呐,天呐!”
在确认这件事后,所有世家子,都疯狂了。
属于他们的世界末日降临了。是的——世界末日——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自己的土地,自己的财富——现在连自己的粮食都他妈的交给了刘玄德——
在冀州略有风吹草动的情况下,刘玄德毫不犹豫的以最快速度将市面上的粮食扫荡一空!平均价格大概在两百到四百钱每石左右。
于是冀州世家手上又多出了一点流动资金——但那有意义吗?完全没有!因为面对十倍的杠杆,这点资金做什么都不够!
刘玄德的钱只是在他们手里过了一下,再过几天就会回到刘备商行的钱库里。
一想到这里,冀州的世家子们就真的发狂了。
他们用一切可以想到的方法狂欢着,发泄着,歇斯底里。
在如此的重压与绝望下,有的人狂呼买醉,有的人放浪形骸,还有的人选择了死。
十二月二号,一则消息传来,让听到消息的刘玄德忍不住楞了一下。
消息来自常山乐阳。
……
“去死吧!去死吧!我什么都不会给你的,什么都不会给你的,哈哈哈哈哈哈!都是我的!所有的一切都是我的!我死也要把这些带走!”
在狂笑中,之前对审正南冷漠以对的乐阳陈氏的代表,将整整两桶油洒遍了房间四处。
在里间的房间里,他的妻子抱着两个幼子嚎啕着,拼了命的砸门:“妾身愿意随郎君同去,但至少请放过孩子吧!郎君,郎君!幼子无知,你放过他们吧!!”
他将自己的妻儿反锁在里面了。
“闭嘴!贱婢!我受够了!”陈氏子嘶哑的狂吼着:“我要死了!乐阳陈氏要败了,败了!孩子留着做什么?!丢人现眼吗?!我陈氏子难道要与田舍里的泥腿子一样劳作?!所以死吧,死吧!和乃父一起死吧!”
“啊……疯子,疯子!他们可是你的亲生骨肉啊!”里间的陈夫人听他这么说,忍不住哀嚎起来。然而陈氏子已经完全听不见了。
所有人都处在疯狂中,陈氏子的喝骂,他的夫人的哭闹大家都没在意。
又因为所有人都在疯狂中,所以反应非常迟钝。火又是从内堂烧起来的,所以当宅院火焰冲天,周围的族人们反应过来,想去救他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在最后,人们听到的只有陈氏子疯狂的大笑,以及一点叹息。
“早知道就多锁几个奴隶殉葬了。”在这样的感叹声中,陈氏子只觉得浑身痛得厉害,同时呼吸困难,他痛苦的倒在了地上,耳边是同族的惊呼声。孩子与妻子的哭喊声。
“审正南……我做鬼也不会放过你的。”他这样嘟囔着,然后露出了一个愉快的笑容,好像他已经变成了厉鬼,去撕咬审配的身体了一样……
就是这样,收敛尸体的时候,人们很惊讶的发现陈氏子的尸体是诡异的笑着的。
这段时间,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当然,不是所有人都像陈氏子那样死的轰轰烈烈,更多的人选择了更普通,正常的死法。
吞金。
上吊。
投水。
这些平日里高高在上的世家子们,简直就像灾荒年间他们看都不会看一眼的小农一样,选择了自杀——吞金不算在内。
“真糟糕啊。”
对于这些事,刘玄德稍微感叹了一下,然后就不在意了。
是的,他一手策划了这些。
是的,他导致了这些人的死。
但是,那又,如何呢?
比起这些世家子的死,还不如想想今天晚上该吃什么更有意义。
他很开心。
真的很开心。
粮食有了。水渠可以动工了。他要执行的官田制度可以实施了。他回收了大量的优质资产,田产,庄园,可以解放的奴隶与佃农恐怕会超过百万。
这是多大的成就啊。
冀州大治,近在咫尺了!
这种情况下,谁还会关注一群世家子的死?
更何况,他们全都是咎由自取。所有人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有取死之道。
包括第三次出现在自己面前的崔氏子,崔舒崔子远。
他五体投地的匍匐着,拜倒在刘玄德面前。
“小子冒犯将军虎威,甘愿受将军责罚,从此愿为将军门下走狗。请将军收留。”
说出这些话的时候,他的身体颤抖着,好像在忍耐着极大的屈辱一样。
“你,要做我的门生?”刘备歪着头,看着对方。
“是,是的,小子——”
“你以为这样就能拯救你的家族么?”没等对方再开口,刘备这样追问。
第四十章屈服与奴役()
“我不知道,但这是我唯一能想出来的办法了。”崔舒匍匐在地上,继续维持着五体投地姿态的他,咬着牙这样说。
“……”刘备沉默了一下:“那么,如果我的回答是拒绝呢?”
“小子,小子……”崔子远完全说不出话。
“或者,子远兄。你真的觉得你与整个崔氏的财产等值?”
理所当然的不等值。所以崔子远真的要哭了:“玄德公,无论如何都要毁灭我崔氏吗?”
刘玄德看着他,不说话。
“玄德……公?”
自己的年纪有到被人称作玄德公的吗?他下意识的发散思维了一下,然后觉得很有趣,又下意识的露出了笑容。
他的这个笑容,在崔舒眼里无比可怕。他身子一软,直接瘫倒在地上爬不起来,紧接着哆嗦的像筛糠一样。
“玄,玄,玄……”
抬起头,张着嘴,看着刘备的他,让刘备很担心。
担心他不小心把自己的舌头咬下去。
他现在很想问一下崔舒,自己与司命哪个更可怕。当然想想看还是算了。这种问题很无聊。而且时间宝贵,不该再玩下去了。
心里面这么想着,刘玄德站起身,走到了他面前,将一张轻飘飘的合同丢到了他面前。
“看看这个吧。”
“这,这个是……”
“看看啊。”
在刘玄德的催促下,崔子远捡起了地上的纸,大略扫了一眼,然后眼神一缩,再之后开始快速阅读。
在将这份合同读完之后,他抬起头,用略显茫然的眼神看向刘备,刘备则给了他一个温和的目光注视。
“如何,子远兄?”他这样问:“三义行愿意为崔氏提供贷款。年利三厘。贷款的数额,刚好够崔氏平仓之用。”
“是,是,多谢刘将军,大恩大德,但是,但是……”
崔子远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
是的,是的,这样一来崔氏就不用被逼债而死了——但是,刘玄德的那个“刚好够平仓”有一个前提,那是将崔氏抵押的田产,与如今在手里的田产大概八成——甚至更多贱卖掉,然后凑出钱财与刘玄德提供的贷款一起,才“刚好够平仓”
刘备的贷款数量,大概是三十万贯。
当然,这并不是说刘备真需要给崔氏三十万贯钱,而是票据流转。这笔钱只名义上给崔氏“看”上一眼,然后就收回三义行的钱库里,进行粮食期货票据平仓了。
这就等于说,再接下来崔氏要背负三十万贯的债务,年息三厘,就是百分之三。也就是九千贯。
天可怜见,只剩下不足两成田产,再要供应崔氏一族花销——还要每年偿还九千贯利息?!
这,这,这……这是高利贷啊。
崔舒忍不住想到了乡里那些他一贯看不起的泥腿子。
那些人青黄不接的时候为了不饿肚子,也为了买粮种,农具或者娶老婆,就要借那些高利贷。
借贷的人,他没见过一个人还清债务的。
所有债务都是越积越多,越积越多。
到最后他们不得不将自己的所有,一切,全都还给债主——田产,土地,妻儿,还有他们自己。
当时的崔舒只觉得这些人都是白痴。。。
“既然还不起,当初就不要借啊。”他总会说上两句这样的风凉话。
于是现在,轮到崔舒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