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当空照中华-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了,有的是自愿前去应募的,那些来自辽东、口外的难民们,做梦都想着在关内拥有自己的一块土地,若是能够靠着耕田种地养活自己一家,谁有愿意跪在大街上行乞、让人鄙视呢。而有些习惯了行乞的,不愿吃苦受累去屯田种地的流民,则是被顺天府的衙役们绑了押送前去的。
还有一些地痞流氓、靠着坑蒙拐骗卫生的无业游民,更是被刘文炳接掌的五城兵马司直接绑了,送到遵化去挖矿炼铁,整个京师的治安也是飞速好转。那些不得已卖身为奴的流民青壮,也纷纷前去应募,而顺天府则会帮着他们摆脱奴籍。杨鹤的到任,对这类人完全是一个福音。
历史上杨鹤在三边总督的任上,对陕北的流贼乱民,采取招抚屯垦的办法,但是完全没有生存保障的屯垦,很难在陕北真正推行开来,那些流贼乱民们降了以后一看还是活不下去,没办法只好再次造反劫掠。
现在皇帝支持屯垦,不仅拿出了大笔的银子,而且拿出了皇家的皇庄,其中多数都是容易耕种的熟地,当然也就不存在杨鹤在历史上遇到的那些问题了。
流民源源不断而来,但各大工地缺工的现象还是很普遍。昌平德陵的修造工程当然没敢停下,天气虽然寒冷,但开山凿石、伐木造型等工作仍在继续,皇帝投入了内库大笔的银子,谁也不敢低估皇帝的决心。
所以,德陵工程招募民壮的量非但没有减少,而且有所增加。通州也是如此,讲武堂、火药厂、兵仗局、枪炮厂以及通州新城城墙等土木工程的修建,也招用了数以万计的民夫。此外,涿州的新军大营,也是如火如荼,初具规模。
为了完成这些土木工程,在直隶总督府的大力支持下,杨应乾在新安置的流民中招募了大量的青壮民夫,四处开工,建了一个又一个人力密集的手工作坊,比成立了军屯司的伐木队,建立了木料场,专门为各类工程提供木材;组建了采石队,建立了采石场,提供石料;还在工部派来的工匠技师帮助下,同时开工修造十几座石灰窑和砖窑,为京畿周边遍地开花的土木工程提供石灰和青砖,等等。
原本京畿周边就有的那些产量低下、濒临关闭的小煤窑、小矿场等手工业作坊,也一下子活了起来,接到了大量的生意。如今外面的天气,虽然是寒冷的,但是人心却从来没这么暖过,人人都是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可以憧憬的未来。
与此同时,李邦华亲自坐镇主持的遵化铁冶,也逐渐恢复起来,大量的辽东难民也有了去处。顺天巡抚王元雅、永平兵备道张春也很得力,组织辽东和口外难民屯垦的事情,李邦华基本交给了他俩,数万流落在关内的辽东汉族、蒙古族流民纷纷聚拢在蓟州、遵化、迁安、丰润、开平等地,接受官府的安置,虽然寒冬腊月没法开垦,但是能够分到一片荒地,这些流民心里也是安定下来。
人一旦心里安定了,就不会去作奸犯科,再说如今朝廷重开遵化铁冶,白冶城、马兰峪、石人沟、五家沟、白马峪等地的煤矿、铁矿重新开张,白冶城里原有的二十多座炼铁炉,一座接着一座地开工重修,不仅用工量极大,技术含量也不高,只要你肯出力气,就肯定饿不死。
光是工部重开遵化铁冶,就又成功安置了七八万流民人口。再加上军屯司在直隶总督府支持下招募的屯户和工地矿场等招募的民夫,已经林林总总安置了近三十万各地涌来的流民。
而靠近中原的大名府,也在如今才二十七岁的知府卢象升极力推进下,从山西、河南招来了几乎同样数量的饥民。这些饥民,原本在历史上都会成为陕北流贼的兵源,而如今在一道募民垦荒、屯田练兵的圣旨之下,纷纷成为了朝廷坚定的拥护者。
第七十章 大名知府()
卢象升是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人,在明末的历史上当然也是一位神一样的人物。如今仅仅二十七岁的年纪,就已经是大名府的知府了。而他当上大名府的知府,还不是说靠了家世或者靠了谁的关系,而是全凭自己的才干和努力。
这个人绝对是文武双全,是明末历史上凤毛麟角似的人物,比万年年间能文能武的熊廷弼还要生猛。公元一六零零年才出生的卢象升,天启二年的时候就考上了进士,而当时的他才刚满二十二岁。
五年时间,政绩斐然,从一个七品县令,迅速升任北直隶大名府的知府。这就类似于后世一个二十二岁就当上县长的人,靠着天赋的才干,五年之间就升任了一个地级市的市长一样。
很多人说,明朝政治腐败,但是像卢象升这样的存在,又无时无刻不在说明,明朝政治腐败的程度,并没有后世人们想象的那样严重。
卢象升不仅通过会试、殿试考上了进士,而且本身武艺高强,擅使大刀,并且精通骑射,绝对是一个能文能武的帅才。
历史上,崇祯二年的冬十月,后金之主黄台吉,带领八旗军和蒙古军队十余万绕道东蒙古诸部驻地,进军到了北京城下。作为大名府知府的卢象升,随即募兵万人北上勤王,一路上作战勇猛、所战皆捷,最后与孙承宗指挥的其他军队一起,将八旗军赶出了关外。
卢象升在大名府所募的军队,史称“天雄军”,一直跟随着他战斗在抗击满清入侵的第一线。崇祯二年的募兵勤王结束不久,卢象升就被崇祯皇帝新任和器重,很快就升任了宣大总督。
说明末政治腐败,或者说崇祯皇帝有眼无珠的人,其实并不是真的了解明末的历史。明朝灭亡,实在是因为财政上的破产,如果说还有别的原因,那就是朝廷之上的党争不断。所以明朝的灭亡,并不是因为崇祯皇帝的昏庸无能。
其实,朱由校、朱由检兄弟都很命苦,他们不适合当皇帝,但却被命运推上了皇帝的宝座,尤其在明末这个特殊的时期,注定了他们人生的悲剧。
这一世,由于崇祯皇帝拥有了一个来自后世的灵魂,自然是早早就下旨军机处组织募民屯垦、编练新军,之后又设置了直隶总督府统一协调北直隶各州府配合行事,早有此意的卢象升立刻执行。
山西、河南等地的州府县官,因为治下流民太多,巴不得都给赶到外地屯田,尤其是河南府、怀庆府、开封府、归德府土地兼并严重,大量农民流离失所,听说朝廷募民屯垦,并发给种子农具,纷纷北上。
这些人北上的途中只要不是沿着冬季封冻的运河,多数都要经过大名府,而途径大名府的时候,就被卢象升派出募民屯垦的手下给截住了,然后就地安置开荒屯垦,这里的气候也比京畿周边暖和一些,流民到了这里,既然有人管,也就不再前往更冷的北方了。这样一来,卢象升的做法就给京畿、保定等地减轻了压力,二来也为自己今后积攒了大量的兵源。
就这样,一个大名府,几个月下来,接收安置垦荒的流民,竟然都快赶得上军屯司在京畿周边安置的数量了。
这个情况被杨应乾得知之后,很快就报到了直隶总督兼军机大臣孙承宗的那里,孙承宗一听说也是非常高兴,很快行文北直隶各州府主官,效仿卢象升的做法。
崇祯皇帝自然也很快知道了这个情况,并且当机立断,通过军机处,授予卢象升在大名府大规模募民屯垦和编练新军的权力。
募民屯垦走上正轨之后,崇祯皇帝很快就要求军机处在北直隶率先编练新军两万人,但是明确规定,其中的五千人,要交给大名府的知府卢象升来完成,一年十万的新军饷银,也要由军机处如期如数拨给。
对很多北直隶的州府主官来说,募民练兵绝对是个苦差事,一些州府主官,在庆幸编练新军的指标没有落到自己头上的同时,更是幸灾乐祸地等着看大名知府卢象升的笑话,既然你卢象升爱抢风头,那就活该吃编练新军的苦头。
但是让这些人没想到的是,卢象升不仅没有向朝廷叫苦,也没有趁机向朝廷提出任何条件,而是很高兴地就接受了,并且马上就投入到了挑选新军士卒的任务之中。
既然从朝廷正规的渠道知道了卢象升的情况,这一世的崇祯皇帝当然不会不赋予其重任。
接到直隶总督府命令其继续扩大募民屯垦规模,并就地编练新军五千的公文之后,卢象升很快又被巩永固派出的锦衣卫找到,并领了一道皇帝的亲笔手谕,这个手谕授予他大名府、广平府、顺德府三府兵备道的职务,并给了他“天雄营”的番号,而且授予他密折奏事之权,可以不必经过直隶总督府、通政司、内阁或者军机处这几个层级,直接将想要上报或者请示的事情,送到皇帝的书房案头。
对于“天雄营”的番号,卢象升虽然不知道皇帝是出于什么考虑给命的名,但是琢磨了一会儿,很快就莫名其妙地喜欢上了这个听起来十分响亮的名字。
特别是当他拿到那两个密折盒子的时候,卢象升突然生出了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情绪,崇祯皇帝的信重,令他激动不已。
对于那个时代的文人士大夫来说,为皇帝效命,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如果这个皇帝对自己还有知遇之恩,那就更不用说了,唯有效死而已。
如今的崇祯皇帝,当然与历史上不同,他对编练新军的事情,自然是考虑了很久。他一开始想用新式的师团营三级编制,但又觉得这样做,与这个时代有点格格格不入,想来想去,还是决定使用这个时代文武官员乃至天下百姓早已习惯了的称谓,先采用营兵制,然后逐渐扩大编制,在营的上面逐渐升格,也给以后新军官佐的升职,预留出广阔的空间。
如今的九边各镇,军事编制上都叫作镇,其最高军事职务叫作总兵官。其实在明初的时候,总兵官是一个非常尊贵的称呼,而且也不是一个常设的职务。平时,军队都归前后左右中五军都督府管理,战时,由兵部派出将领担任总兵官指挥作战。
这个制度挺合理,但是时间一长就乱了套,到了明朝后期,卫所制度废弛,于是营兵制开始盛行,总兵官也就成了兼管卫所军队和营兵的常设职务。到了明末,更是总兵遍地走,参将多如狗了。
在崇祯皇帝的设想之中,编练新军要分阶段循序渐进。第一阶段,先由杨应乾等人,在京西涿州、房山、良乡等地屯垦之民中,招募两万青壮,进驻涿州新军预备大营,先苦练其体能队列,并教之以军法纪律,如此三月之后,从中精选一万五千人,移驻通州大营,集中朝廷现有的军械枪炮马匹粮饷等物资,优先编练一个镇,番号为新军第一镇,设总兵官一员、监军御史一员,副总兵一员、参谋长一员。
总兵官管练兵作战指挥,监军御史管军纪饷禄叙功,副总兵管军备后勤辎重,参谋长管军情军令军务,同时全镇上下皆受总兵官节制调遣。
一个镇下设前后左右中五个标,每个标下有三千人,由副将一员统领,参谋、训导、参将佐之,副将管全标人马作战指挥,参谋管军令军情谍报,训导管军纪饷禄叙功,参将管军务后勤辎重。
标下设三营,每营一千人,营官为游击、副营官为守备,同时设参谋训导管军务和军纪,营下一千人,分为前后左右中五个哨,每个哨下二百人,哨官为千总、副千总。
哨下设三个队,每队六十人,设一把总、副把总领之,分为三个排;每排二十人,设排长、副排长领之;剩下二十人编为哨官直属排,负责通信传令督战等事务;排下再设伍,伍长领之。
与此同时,涿州新军预备大营再行招募青壮,与剩余人员混编,继续训练,三个月后另行挑选一万五千人,编练新军第二镇,如此源源不断,到崇祯二年秋的时候,就可以陆陆续续编练出新军四五个镇,七八万人。
再加上授权李邦华在遵化白冶炼编练的矿营五千人,卢象升在大名、广平、顺德三府编练的天雄营五千人,以及漕运总督袁可立在淮安等地编练的督标、漕营八千人。
等到崇祯二年黄台吉带兵入侵京畿的时候,除了原有边地驻军,崇祯皇帝的手中,至少又有了新增的十万新军,到时候情况肯定要比历史上好很多。
而且这样一个镇一个镇地编练,每年在原来九边十二镇基础上新增的军费,也不会增加太多,不至于严重超出国库和内库的收入,影响其他方面的进展。
第七十一章 难得轻松()
崇祯元年的元旦改元大典过后,朝廷上下各衙门都封印过节,按照皇帝的旨意,休沐一月,要到二月初一才正是开衙上班。
大朝会当然也是如此,崇祯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