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神朝演义 >

第95章

神朝演义-第95章

小说: 神朝演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不测!”

    他这样劝是有道理的,毕竟巴州之地,十数个郡城以及关隘,要想将诏令完全传过去并执行,的确需要花费一些时间的。更何况,每一个郡城的郡守,也未必服从夏正平的诏令,可能是表面上一套,背后一套。如果不集中进行的话,很有可能出现意料不到的状况。比如,靠近蜀州的郡城,就有可能会投靠蜀王,借用蜀王的力量,来对抗夏正平的策略政令。

    甚至是,位于巴郡一侧的东平郡,都有可能借助周王力量,来反抗夏正平。这种事情,虽然不太可能发生,但是做好防范措施,却是有必要的。

    “军师之言,的确如此。”夏正平笑道,“不过,本王在前几日,已经让人通知了各处郡城的郡守,前来巴郡,商议一些事情了。按道理来算,今日他们就能够抵达巴郡了。”

    何士元一愣,有些不解,发问道:“主公这是要做什么?”

    “除了少数郡城以外,我是比较放心的,比如赵叔掌管的郡城,相信他就能够贯彻执行我的诏令。但对于其他的郡城,我并不放心,所以我来个斩首行动。只要将这些郡守控制住了,那些郡城群龙无首在,自然会顺从我的诏令的。就算有反抗的动作,我也拍羽林二十九将,率领一队人马,奔赴各个郡城,以进行镇压。”夏正平说着自己的计划,他已经不再是之前的毛头小子了,而是成长起来,变成一个政治老手了。

    何士元闻言,不由得大喜,钦佩道:“主公圣明,此番一些动作,必然能够成功,稳定您在巴州的绝对统治权。”

    夏正平摆了摆手,便是呵呵道:“军师之言,怕是过奖了。能走到这一步,我们也是极为不容易的。军师不是出自士族,想必也看的清楚这其中的弊端在哪里,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若是不进行改革,我深怕自己会走老路,成为千古的罪人。”

    “的确如此。”事实上,在何士元的心中,是极为支持这样的改革的。他自身不是世官之人,自然明白世袭官职的弊端。一旦世袭官职,久而久之就会讲一个家族固定在了某个位置上,从而让他们掌控了许多的资源,相当于凌驾于众多百姓的头顶上。何士元是受到过这种待遇的,若不是他才华出众,恐怕也不会被许多人看的起。

    他看的清楚,自然支持夏正平这么做,他的担心,只是因为某些方面的。殊不知,那些方面,已经被夏正平处理的极为稳妥。以至于,不是一般人,极难领悟到夏正平这么做的用意。

    夏正平将何士元留在了政事堂中,又是说了一番话,方才起身回到后庭去用膳。直至下午的时候,有官员通报,说各郡郡守已经抵达巴州,夏正平方才再一次出现在了政事堂内。

    下午,政事堂内的官员,已经换了一次面孔。除了巴郡郡守之外的,其余郡城的郡守都在这里。夏正平扫了一眼,心里盘算着时间,大概这个时候,废除士族世袭为官特权的命令,已经发布出去了吧。事实上,这样一个命令,早在之前就已经离开了巴郡。

    夏正平时间计算的极为精准,命令抵达各个郡城的时间,正是这些郡守抵达巴郡的时候。这样子,就能够完美错开一些事情,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今日召集诸位前来,不为其他的,只为一件事情,相信在座的各位,必然感兴趣。”夏正平的声音之中,不带任何的感情色彩,显然是在陈述一件极为平常事情的真实情况,“说出来的话,诸位也不要大惊小怪。”

    “主公请说无妨!”一些郡守摸不准夏正平的脉,只好不痛不痒的回答道。他们是曾经夏正平治理之下的郡守,如今归于夏正平了。事实上,若不是当年夏正平的实力强大,恐怕这些人也不会服从于夏正平。毕竟,在他们眼里,夏正平至始至终都是个叛国篡逆之贼。只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士族,他们才选择了归顺。

    与他们的想法一致,当初夏正平攻占他们的郡城之时,也是考虑到这些人所占据的士族之人势力太大,自己有所忌惮,所以让他们依旧治理原本郡城。除了均为额的兵权收归夏正平手中,其余的一切都没有任何的变化。

    然而,现在的夏正平,已经是今非昔比了。对巴州军队有着绝对的统治,压根就不怕巴州那些深不可测的士族。就算他们联合起来,他们有人能抵挡得住夏正平的这三十万大军吗?当然,那些只是极端情况罢了,夏正平也不过是假设。

    听着众人的言语,夏正平嘴角笑了笑,手一挥,在他身边的黄安,便是上前一步,展开一份帛书,念道:“即日起,巴州境内,所有士族之人,所担任的官职,不可世袭。三年一考核,以确定其能力高低。能力高的人,晋升职位,能力低的人,撤销其职,发回原籍,不再录用。”

    “啊——”政事堂内的诸多郡守,闻听黄安的言语,皆是惊讶,旋即他们的脸色变得阴沉下去了。这是要出大事了啊,世袭之官不再,士族之人岂不是要闹翻了?

    更何况,他们本就是郡守,指望着传承官职给自己的儿子呢,这一下,夏正平的这道政令,直接将他们一竿子打翻在地,让他们没法直起身子来。或者说,换句话说,从今往后,巴州境内,所有的官职将不会再是父子相承,而是黄安口中的考核。

    这一件事情太可怕了,为什么没有提前知晓这种消息,也好做准备啊,或者说是暗中使一个绊子,让自己活得更多的利益啊。他们的神色,变得很是阴沉,这一切,已经让夏正平看在眼里了。

第141章 心中有民() 
“都来说说吧,你们有什么想法!”夏正平开口,“不过,我要给你们打个预防针,在你们踏入巴郡汉王府衙政事堂的那一刻起,废除士族世官制特权的命令,也已经到了你们的地盘上!”

    他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很明显,现在已经是木已成舟,生米煮成熟饭了,你们这些郡守,就算是想要反对,也要掂量掂量了。

    赵灵吉是这些人中跟随夏正平最久的,他也是出自于士族,然而弹压却是孤身寡人一个。若是论妻子儿女,他虽然有,但实在是不像其他士族之人那样,背后有着一个庞大的家族。此时,赵灵吉神色虽然变化,不过却是有些欣喜,他走到政事堂中央,拱手说道:“主公,此命令我必当遵守!”

    “赵大人,你说的是什么话?”有郡守反驳,“主公,您这么做,恐怕会丧失整个巴州士族对您的新人。”

    这人是彰徳郡的郡守,他是这几年被夏正平从士族之中选拔出来的。当年的彰徳郡郡守,在抗击周王军队的时候,早已经战死。

    “你反对也没什么用。”夏正平似是在嘲讽一般,“不过,丧失了整个巴州士族,我却坐拥了整个巴州之民。心中有民,我才会发布这样的命令。历朝历代,诸多官职都是被你们这些士族之人所把控,那些黎民百姓,无一不视你们为仇敌!”

    “主公,您此言差矣。若是没有士族的协助,你怎么能够取得巴州?昔日,巴子平还在的时候,尚且对待整个巴州士族礼遇有加。可是,现在您呢?您占据了巴州不说,还没多少时间,就想要剥夺我们这些士族应该有的特权吗?您这是在做,狡兔死,走狗烹的事情啊!”又是有一位郡守反驳夏正平,“我身为郡守,也是出自于士族,我要对我在的郡城士族负责。”

    “主公,恳请您收回命令,士族之人若是没有了这条特权,那就活不下去了。”有人更是作女儿状,哭哭啼啼的威胁夏正平,敢情是没有了世代为官的特权后,这些士族之人就活不下去了一般。

    这名郡守的话,倒是非常有意思。夏正平也是了解整个士族体系的,这就是在用国家的钱,养一群好吃懒做的闲散官员罢了。与其说夏正平在废除士族世官制,倒不如说是裁撤冗官,打击尸位素餐的人。因为,无论从哪一个方面讲,将来一旦实行科举的话,这些士族之人,还是有希望做官的。只不过,夏正平要引入的是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其中自然要有普通百姓参与的情况。

    基于这一点,夏正平神色也同样变得阴沉下去:“命令已经发布出去了,你们好自为之。支持的,就跟赵叔这样,继续担任郡守,不支持的,想必你们也没有什么心中有民的概念,就请随那些亲卫,进牢房说说吧。”

    夏正平没有给这些人丝毫情面,他指了指赵灵吉继续说道:“赵叔,还多谢谢您能够看的如此开!”

    “敢为主公效劳。我所在的郡城之中,若是有人敢于反抗这一条命令,我定当依法处理。”赵灵吉拱手,神色之中充斥着坚决。

    好你个赵灵吉,愣是想逼良为娼吗?众多郡守瞟了一眼赵灵吉,神色之中充斥着阴冷,他们对这个从夏正平身边走出来的郡守,一点也不感冒。

    不过,当他们看到了数个亲卫走进政事堂之后,便是慌了神。如果选择保住自己的郡守之位,那么就得站到赵灵吉那一边去,如此一来便是要得罪自己所在郡城之中近乎所有的士族;而如果反抗到底,恐怕他们之中,谁也不想去牢房之中,吃那些剩饭剩菜了。

    这些郡守都是人精,孰轻孰重,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意思。废除了士族世官制,但未必意味着他们的后代不能做官。只是,做官的过程,要比较麻烦而已。与其这样,何必跟一个汉王斗呢?还是先保住自己的地位,说不定这个汉王将来一高兴,就把自己的子孙,传召到汉王府中,当个相国呢?

    他们自然是这样想的,因为汉王的相国,已经空缺了数年时间。或者说,从最初的一开始,汉王就还没有选拔相国,很多人都眼巴巴的盯着这个位置呢。

    良久之后,这些纷纷表了态,站到了赵灵吉的身后。夏正平见此,果然还是这一招有效,他便是咳嗽了一声道:“既然如此,过往的诸多事情,我就不再追究了。只要你们协助本王,将各个郡城治理好,我也就放心了。”

    与此同时,整个巴州,包括巴郡在内,共聚十一个郡城内,全部发生了相同一件事情。郡城中央,最大的广场高台上,一口大钟,不断敲击着。那是在向整个郡城,传递着一种消息,即将有大事情发生的消息。

    每一个郡城之中的民众,包括士族之人,听到钟声之后,便是纷纷走向了街头,聚集到了广场附近。他们心里清楚,这样的钟声,很是急促,表明着事情的紧急。或者说,发布的内容不是本郡城制定的,而是由巴州之主制定的,关乎着每一个民众。

    “奉汉王诏,即日起,于郡城各处,设立私塾学校,凡六岁儿童者必须入学,学满九年,方能踏入郡城各处,从事为官。九年之中,所有费用,均由汉王国库承担,无须私人缴纳。”

    这一条政令,自然对应的是夏正平设立学校的举措。实际上,夏正平对于这样的一道政令,早就总结出了。想要让民众为自己服务,想要让民众走出愚昧,能够参与到治国理正的过程中,首先一个条件,就是要开启民智。开启民智的最佳条件,便是要设立私塾学校。

    实际上,夏正平的这条政令是参考了自己前世的学校教育。或者说,实际上就是把九年义务制教育,原模原样的搬运到了这个世界上,只是换了个说法而已。

    这一条政令发布出去了,很多民众还没有来得及议论,便是有下一条政令,从专门人员的口中传了出来。

    “奉汉王诏,即日起,废除士族世代为官之制,从今往后,所有士族之人需参与考核,方能录用。”这样的一条,自然是对应着废除士族世官制。只不过,汉王夏正平将其具体化了,和他跟巴州的诸多官员说的是一样的意思。

    不过,这一个诏令发布出去,似乎有些突兀了,士族之人听到废除两个字,已经有些惊呆了,而民众也是觉得不可思议。持续了数百年的世官制度,就这么消失了?不过,他们依旧是没有反应过来,就出现了第三条政令。

    “奉汉王诏,本年秋后,设置科举。所谓科举,则是考核的一种说法。私塾学校年满十五岁者,或者是成绩优异者,可不计年龄,以及士族、百姓皆可参与科举。有能力者,当官,没有能力者,依旧从事原行业。”这一条政令,自然对应的是设立科举。

    实际上,应该是废士族、开学校、设科举这样的一个顺序。然而,此时却换了一个说法,可谓是给那些士族之人极多的疑惑。当然,也给他们留有了思考空间,明白为什么从巴州之主汉王那里,传出了这样的政令。

    “奉汉王诏,即日起,诸郡城非士族之人免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