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秋-第5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占了朝鲜,直接统治对于满清来说,却成本太高,必须要每年向朝鲜输送物资,才能保持一支大军驻扎朝鲜,而清廷所得不过几枚高丽参罢了,实在不划算。
如果满清有银子和物资,大可占了,可是现在满清的情况是旗人有钱,但是满清朝廷却没有钱。
五万人吃得粮食其实也数算多,关键是满清没有发达的海运,全靠人力将粮食运到朝鲜,人一路运一路吃,运到之后返回还要吃回来,这个数目就太恐怖了,并不满清能够承受得起。
代善所领的五万人,是从关外和京畿附近拼凑出来的一只精锐部队,多尔衮需要用他来对付蒙古等更加强大的敌人,自然不能让他们陷在朝鲜,所以清廷经过多方面的考虑,选择在朝鲜扶持傀儡,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决定。
时间到了二月底,代善对于退到海岛上的联军残部毫无办法,而清军补给又将耗尽,代善只能留下敬谨郡王尼堪领一万骑兵镇守朝鲜,做朝鲜的太上皇,然后自己领着四万人撤回北京。
清军历史上几次攻入朝鲜,占领朝鲜腹地之后,最后又都因为补给不便,而主动撤离。
流亡济州岛上的朝鲜王廷,这次其实也抱着类似的打算,希望清军向往常一样撤出朝鲜,等清军一走,他们又回到汉城,继续统治朝鲜,可是不想这次清军居然在朝鲜扶立了一个朝鲜政权,那他们就很难回去了。
一旦回不去,就意味着他们将失去朝鲜,失去他们的利益,朝鲜君臣顿时急躁起来,可是又没有办法,还有一万清军在汉城,以他们的实力自然无法推翻朝鲜的傀儡政权,从新回到汉城。
一时间,朝鲜君臣便只能找明朝爸爸哭诉,希望父母之邦,再拉他一把。
此时谢迁的处境,也陷入了危机之中,朝鲜缺粮,他屯在济州岛上的粮食已经不够五万军民消耗。
日本离着济州岛虽然近,但幕府政权闭关锁国,同日本贸易要先获得朱印,且日本也不是盛产粮食的地方,谢迁秘密同肥前和萨摩两个藩进行走私交易,获得的粮食也很有限,倒是换回了大量日本刀剑。
三月初,就在联军陷入粮荒时,明朝的支援船队终于到了朝鲜南部海域,进入了济州岛。
朝鲜的位置,对于明朝十分重要,有朝鲜在手,明朝对于满清就能形成钳形攻势,况且朝鲜做为中华第一藩,明朝如果保不住它,老大哥脸上难免没有光彩,南洋小国今后怎么跟大哥混呢?
得到朝鲜方面的消息后,王彦便决定支援朝鲜,不过这种支援仅限于物资和粮食上,明朝现在是没有兵力再派往朝鲜。
济州岛上,兴建的码头旁,十多艘大海船靠在岸边,一块船板从船上伸下来,夏完淳在船舷边站了一会儿,从上面走下来。
谢迁等人连忙迎接上去,拱手道:“夏侍郎一路辛苦了!”
夏完淳拱手回应,“有劳谢都督亲自来迎。”
“客气!”谢迁收回手,说了一声,脑袋便稍微歪了一下,目光越过夏完淳,看向他身后的大船,似乎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
“谢都督不用担心,这只是第一批,往后每过一段时间,都会有一批船队开过来!”
谢迁略微感到一丝尴尬,尬笑一声,然后一侧身做了个请的姿势,等夏完淳与他并排往回走,才又开口问道:“夏侍郎,不知道这次朝廷都运了些什么东西过来,有没有增兵的意思。”
朝鲜在开战之初,就有军报送到南京,也就是王彦年后收到得那一封,可是在朝廷还在商议怎么援助朝鲜之时,败退到济州岛的谢迁的军报,以及朝鲜王希望大明帮他复国,抵御满清的国书便送到了南京。
因而南京朝廷对于现在朝鲜的状况,基本都已经知晓,夏完淳这次被派到朝鲜,就是因为阮美受了重伤不能理事,朝廷决定由他到朝鲜监军,并且改造朝鲜王廷。
“谢都督在朝鲜,可能还不知道朝廷现在的战略重心发生了变化。”夏完淳走了几步站着说道:“金国去岁背盟,突袭了四川,朝廷在四川遭受了挫折,加上西南孙可望日渐做大,对于两广构成巨大威胁,谢都督也知道广东对朝廷的重要性,所以朝廷的战略重心已经移向西南,许多军队都开到了广西、贵州一线,朝廷近期不可能派援兵支援朝鲜。谢都督要做好靠现有实力,光复朝鲜的准备。”
朝廷原本是全力对抗满清,而朝鲜作为对抗满清的重要棋子,能够从朝廷获得的资源自然十分充沛,可是朝廷要是将重心移向西南,那就代表着他们能够获得的资源就大大减少了。
谢迁等人没想到,朝廷的国策和战略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一个个脸上都有些急色。
“夏侍郎,朝廷可能对朝鲜局势的认识还不清晰,现在满清扶立光海君的子嗣做朝鲜伪王,还有尼堪领一万精骑坐镇,控制西部较为富裕的五道之地,而我们只能龟缩在海岛上,东部三道迟早要被他们占据,没有援兵,我们根本无法夺回朝鲜啊!”
“没有援兵只是暂时的,等朝廷解决了西南,援兵自然会来朝鲜,但在此之前,就得看我们自己!”夏完淳看了众人一眼,安抚几句,然后沉声说道:“虽然没有援兵,但是朝廷该给的物资却不会少,本官这次带来的不只是粮食,还有五千多杆鸟铳,用来装配朝鲜的军队。这场战争,不只是我大明的事,朝鲜人也该争口气,不能事事想着大明帮他们解决。”
说道朝鲜军队,谢迁就有些泄气,“夏侍郎有所不知,这朝鲜军最好还是别指望,他们不帮倒忙就不错了!”
“军报楚王和几位阁老都看过,但是朝鲜军一直这么弱也不行。楚王殿下的意思是,朝鲜军队今后的训练和指挥权,都拿到朝廷的手里。朝廷将派将官来训练和指挥他们,朝鲜的将领则要到南京武学,接受一段时间的教育,至于士卒训练方面,火铳兵三个月就能形成战力,朝廷有大批淘汰的旧铳,可以用来装配朝鲜军。”
夏完淳注视着谢迁,接着说道:“眼下,谢都督要的就是赶紧操练他们,然后将他们派往东部三道,那里山林起伏,尼堪的精骑不会过去,肯定是朝鲜伪军去收取,我们必须想法子守住,不能让清军控制整个八道。”
(感谢衰草枯杨的200打赏,感谢大家的月票,订阅,推荐)
(本章完)
第956章 西军使者()
朝鲜西面的五道,地势相对平缓,沿着海岸有不少平原,适合耕种,朝鲜的人口主要也是在这五道,特别是汉江平原,清军掌握了西五道,基本就等于控制了朝鲜。
本来清军是要一口气将东面的咸镜道,江源道,庆尚道也一股气拿下来,可是这三道山林起伏,并不太适合清军作战,加上朝鲜傀儡政权刚立起来,还需要整合势力,招募伪军,控制西五道,所以便耽搁了一些时间。
清军去年征走朝鲜过冬的粮食,使得朝鲜饿死了不少人,加上几次入侵朝鲜,确实也杀了很多人,朝鲜民间对于清军还是比较憎恨,不过任何国家的小民都一样,他们始终是要生活,所以很快也就屈服,接受了傀儡朝鲜的统治。
唯一麻烦的是朝鲜中的贵族阶层,只有吃饱了饭的人,才会去想要尊严,去想荣辱,去追求更美好的东西,朝鲜上层人物深受中国文化影响,对于满清自然不服,他门便成了傀儡朝鲜的主要反对阶层。
不过任何阶层都不是铁板一块,朝鲜的统治阶层,有亲明的,就有认为不该和满清作对的。
毕竟朝鲜国弱,每次和满清叫板,都被打得鼻青脸肿,打又打不过,为什么不能老实一点呢?
当初朝鲜国光海君一派,就是要向满清服软的,现在尼堪重新重用他们,用了将近两三个月的时间,终于将傀儡朝鲜的架子搭了起来,实现了对西部五道的完全掌控。
三月底,傀儡朝鲜纠集一万伪军,开始发动收取东三道的战役,可惜这个时候,联军已经得到了明朝的补给,谢迁对朝鲜军队进行了换装和稍微训练,便派往东三道与伪军进行纠缠。
尼堪原本以为收取东三道易如反掌,却不想一万伪军,居然败了回来,尼堪大怒之下,亲自带着两千人,敦促伪军再次进攻,这次他很快占据了庆尚道,可是等他一走,联军又冒了出来,使得朝鲜的战事进入一股诡异的状态。
南京朝廷,自从去岁金国驱逐明朝使者之后,两国官方的往来,便就此中断,关系急剧恶化。
随着豪格在四川陷入拉锯战,而明朝从去岁四川战役之后,便调动大批军队进入西南,人马已经接近十五万,物资更是堆积如山,豪格心中就越发不安。
四川一战,他得了一点蝇头小利,却得罪了明朝,便宜了多尔衮,他现在冷静下来,都不得不骂自己愚蠢。
金国本来可以继续座山观虎斗,向西经营西域,进一步扩张自身实力,然后东征天下,可他心一急,着了多尔衮的道,现在经营西域是不可能了,四川能不能保都是一个大问题。
眼看着明朝在西南增强部署,他心便急了起来,之前是多尔衮求着他出手,拉他一把,可是现在,如果明军攻川,却成了他要求多尔衮务必在河南和淮北采取动作,替他分担压力。
这真是让豪格恶心无比,他没想到四川之战的结果是他陷入被动,而主动权居然落到了多尔衮的手中。
为了摆脱被动的态势,豪格做了两手准备,虽然他很恶心,但是还是派人去北京,希望多尔衮与他同进退,另一方面,就是派遣使者来南京,希望能同明朝讲和,然后恢复过去的关系。
明朝在西南增兵,惶恐的不只是豪格,还有一个人,那就是孙可望。
虽然孙可望与何腾蛟有口头上的协议,可是看到西南的明军力量越来越强,他心中便开始恐惧了。
为了确定与明朝的关系,希望明朝承认他的地位,能够像当初明西联盟对抗清军一样,孙可望也派遣了心腹白文选,前往南京与明朝和议。
随着明军将战线推进到淮河一线,江南之地,便彻底没有了威胁,无论是朝鲜的战斗还是西南的战争,都不能影响到江南的发展,南京更是不受战争的影响,日渐繁荣,呈现鼎盛之态。
原本南京繁华地段,大都聚集在城内,可是随着明朝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都重新回到这座古城,两广和湖广,江西、福建等地的势力集团,都需要在明朝的心脏,拥有一席之地,所以大量的财富涌入南京,便促使了南京的发展。
这些涌进来的财富,使得南京城内寸土寸金,让朝廷也跟着大赚了一笔。
这些外来的士绅豪族有的从城中落寞贵族的手中买来宅子商铺,有的实在买不到,便只能退而求其次,开始在外城买地,大兴土木的修建宅子和商铺。
秦淮河沿岸的土地,几乎全部落到了各个商号手中,两边一座座店铺迅速拔地而起,沿着河边的街道,也修得十分平整,宽达三丈,可同时让五辆马车并驾齐驱,地面都是青石板和墙砖铺成。
南京的繁华除了商号的推力之外,另一个巨大的助力,便是因为南京是明朝的权力中心,而靠近权力的重心,是各地豪族士绅的本能,从古至今都是如此。
如果在帝国的心脏没有他们的宅子和产业,他们也不好意思,称作什么豪族。
在这两股力量的相互作用之下,南京城日新月异,算上驻军,人口已经达到九十万人以上,并且还在迅速增长,南京城的规模,已经从内城,扩展到外城。
白文选被孙可望派着出使明朝,他一路从贵州进入广西,然后到广州,走海路赶往南京。
三月底,他被拦在了镇江,得到明朝的通关文牒之后,才从镇江出发到了南京码头,明朝方面则派遣了刘文秀去迎接,也算是给了很高的待遇。
刘文秀也是西军出身,前不久累功封侯,另一个西军将领李定国,也因为战功封侯,他陪同着白文选进城,一边走,一边讲解南京的风物。
“这就是天下闻名的秦淮河!”刘文秀并没直接带着白文选进城,而是带着他在城外转了转。
他边走边说道:“毓公,这江南景象,繁华富足,国泰民安,我们当初在北地和西南,可都不曾看见啊!你看着秦淮河两岸,布满了个种商铺,人流如梭,是何等的繁荣昌盛,你在看那座楼,占地一百多亩,是请西夷教士设计,用大理石砌成,通体雪白,那是五德号在南京的总号,也是南京最大的商号,你觉得像不像一座堡垒。”
刘文秀显然有些自豪,他又指着最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