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崇祯十七年秋 >

第314章

崇祯十七年秋-第314章

小说: 崇祯十七年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名振甚至率船冲入黄埔港口,一把大火烧了洪承畴的造船坊,然后扬长而去。

    此后明军于镇江又堵住八大皇商七百多艘盐船,鲁监国向山西商人索要赎金,八大皇商自然不给,鲁监国一怒之下,将被堵船只尽数焚毁。

    江宁城内,洪承畴得之鲁监国纵横长江,却全无办法,鲁监国上不了岸,清军也下不了水,他只能命令沿江炮台,迎击明军水师。

    八月初,水师抵达瓜州,明军在金山上岸,缴获清军江防大炮十门,火药、钱粮若干。

    金陵、扬州等地百姓只见大船蔽江,船帆如云,数万明军齐缟素,心中顿时大震。

    自从清军占据江宁以来,天下间虽然风云板荡,各地义军此起彼伏,但江宁城始终在清军的控制之下,百姓士绅,四载不见故国衣冠,四载不见王师一兵一卒,今数万明军出现在金陵江面上,怎不叫人人心浮动。

    此时鲁监国与张名振、张煌言等人,领五百士卒,白衣缟素,登上金山寺,朝东南方向遥祭明孝陵,泣下沾襟:“昔我太祖高皇帝扫荡胡尘,统一区宇;成祖文皇帝燕都定鼎,威震华彝。不孝子孙,痛失两京,四载有余,臣每思至此,夜不能寐,中夜涕零,只恨臣力单薄,不能克复旧都。今兴师至此,遥告列祖列宗,臣以血立势,必复太祖基业~”。

    (感谢fwx88,悦冻窝芯,lelouch268的打赏,今天两更。)

    (本章完)

第593章 鲁监国,一入长江() 
金山寺为人熟知,多出于粱红玉擂鼓战金山的典故,鲁监国一行祭拜,镇江全城可见。

    镇江是江防重镇,清军虽然不太重视水军,也没有什么水师人才,但在镇江还是放了一支水师。

    清军占领江南之后,因为残暴的民族政策,汉将屡叛,先后就有王之仁、吴胜兆等人反正归明,其中由以水师为甚,王之仁便是镇海总兵官。

    这使得本就对南方汉人不信任的清廷,逐渐加强了对江南绿营兵的掌握。

    镇江江防水师统领由满洲镶黄旗甲喇额真瓜尔佳氏巴山统领,副统领不是满人,但也是汉八旗管效忠,下面的人才是正儿八经的绿营兵。

    明军如此猖狂,登寺祭拜,水师泊于金山下,实在太不把清兵放在眼里,这样的蔑视,八旗大爷可不能忍。

    一路没有遭受什么抵抗的明军水师,在镇江江面上迎来了第一战。

    巴山催促水师出战,不过他自己却没上船,原因很简单,满洲大爷晕船,管效忠到是不晕,但也是个旱鸭子,基本不通水战。

    镇江水师驶出来,全是苍山船和走轲,清一色的轻型小船,堂堂水师难到没有大船,有,但是玩不转。

    明军水师,面对百艘小船,一轮炮击,还没接近就打沉了一半,剩下的贴身上去,面对高大的福船,随便一撞就散成一堆木快,清兵落水者甚众。

    这样的战斗对于明军而言,太过轻松,像老爹打儿子一样,完全没有压力。

    管效忠见根本没得打,连忙撤回,幸好小船速度快,不然他这个旱鸭子,也得完蛋。

    惊魂未定的水师撤回运河内,张名振领大船杀入,水师立刻驾船而逃,明军在运河内缴获大量舟船。

    清廷镇江知府吓得不轻,连忙向洪承畴求援。

    清廷水师中也有比较能打的,但放在太湖操练,洪承畴急忙让人去调,但鲁监国大军战船五百艘,大军两万多人,并没攻城之意。

    船队对镇江城一通炮击,轰隆的炮声,响彻两岸,直轰了一个时辰,才扬长而去。

    洪承畴的调令还没到太湖,鲁监国的水师便继续逆江而上,进至金陵,五百艘船只停泊在江面上,侧舷上黑洞洞的炮口指着金陵的城墙,不时就是一轮炮击砸向城头,宣誓着自身的存在。

    洪承畴等着太湖水师过来,但鲁监国似乎知道他的意图一般,在金陵城外停泊了三日,便顺流东归,并不同清兵主力交战。

    南京郊外燕子矶,洪承畴与一众清廷官员,目睹江面上明军水师耀武扬威后,往东面退去,脸色十分难看。

    “咫尺江宁,贼势猖狂,这是视我大清如无物。”一名满官惊呼道。

    另一处,两名穿着满衣,带着满冒的士绅,望着江面远去的战船,心中亦是大震。

    这两人不是别人,正是曾经的东林魁首钱谦益,另一人是仁武伯姚志卓。此公在清兵南下时,同其父起兵于浙东,战败之后,其父姚之朔退入福建,后又进入广南,现任户部郎中,他在与义军失散后,便留在了清廷控制的区域。

    此时两人不禁对视了一眼,都能看见各自眼中闪烁的光忙。

    “道隐,去我府中小酌一杯,可好?”

    “正有此意。”

    当下两人分开人群,往城中而去。

    另一边,洪承畴在目送鲁王水师远去之后,却没有返回城中,而是跟着水师一路东去,一直到镇江附近,才折返回来。

    这次鲁王虽然没有同清兵发生大规模的交战,只是摧毁了几处沿江炮台,抢了几个渡口,但对江南的影响,却十分巨大。

    江宁作为明朝南都,清廷在江南的大本营,居然这么容易就让明军杀到了城下,而且来去自如,耀武扬威。这让江宁的百姓怎么想?让士绅怎么想?

    江南之地,明面上的抗清活动,虽然被压制剿灭,但人心并未完全归附,一些士绅迫于清兵武力暂时屈服,但心里难免还是念着前朝。

    他们原本觉得清兵很厉害,但现在满清的外强中干,因为明军水师纵横长江,而暴露无遗,使得汉心不死之人,难免再次蠢蠢欲动。

    洪承畴作为江南总督,他自然看出了此事的不利影响,这明军水师进入长江,确实也让他万分震惊。

    多铎虽然带走江南的许多战船,但清廷在江南也留有了水师战船,可结果居然没起到一点作用。

    如果明军能如此轻易的纵横长江,那不是意味着长江能够轻易被明军截断,使得江南清军与两淮和北地的清兵,能够轻易被分割。

    这种情况就太危险了,洪承畴不得不重视起来。

    他领着众人像是送明军水师一样,一直到了镇江,其实他是要看看江防水师,为何没有一战之力。

    他只在镇江看了一眼,便大概知道了原因。

    满清不信汉将,连水师也由满洲人统领,可满人连水都不会游,有的甚至还晕船,怎么可能指挥水师呢?

    这两年来,长江一线的江面上还算安宁,江防水师便迅速糜烂,这些满将把明朝官军的恶习学了过去,吃空额,疏于操练。

    洪承畴至镇江,于演武场操点吃了败仗的水师,发现定额五千人的江防营,居然不到两千老弱,如同儿戏,且大船基本不会做操,只能操控数人小船。

    这遇上鲁监国的福船,便如望高山,怎么能决胜于江海之上?

    水师是个技术兵种,摇撸、操帆,这都需要配合才行,船航行在江面,乃至海上,少了谁都不行,船长与操帆的水手同样重要。

    这不比步军,发把刀就能上阵杀敌,水师必须要有足够的人员,这满清将官完全不懂,胡乱吃饷,以为水手、船工没啥用处,临战可以抓些民夫顶事,便把他们的名额吃了,水师也就成陆师了。

    洪承畴找到原因,便返回了江宁,准备写折子,给多尔衮上奏,建议整顿江防水师,启用刘良佐等汉将统兵,鲁监国冲入长江这么大的事情,他也需要为自身辩护。

    这时洪承畴正准备提笔,书房外却忽然有幕僚进来,在他耳边说了几句,洪承畴毛笔都惊的掉落下来。

    不多时,一员清将被带入书房,正是从江西逃回来的镶红旗固山金砺,他身上风尘仆仆,还带着战场上退下来的硝烟,显得十分狼狈。

    (感谢寺前粒粒一万书币的打赏,阿里嘎多,感谢我是阿信1五百书币,感谢寺前粒粒,吃货睡美猪的月票。作者更新慢,等更的书友可以关注本书舵主大人的《顺朝谋求录》)

    (本章完)

第594章 大风起,暗涌汹涌() 
有道是祸不单行,福无双至,就在鲁监国一入长江,使得江南大震,人心惶惶之际,入赣清兵大败而归,五万人马只有五千多骑兵陆陆续续的逃回。

    清军不仅丢了主帅满达海,还失去了江宁上游的重镇安庆,让洪承畴震惊不已。

    洪承畴立刻意识到多铎亦有危险,他一面奏报北京,请发满洲大兵支援,一面准备起大兵复夺安庆,打通粮道。

    可鲁王的人马,就像一贴臭皮膏药,本已经退出长江,却不知为何?又返回崇明岛,数百艘大船游弋在江面上,兵卒登岸袭扰,搅得苏州府、松江府、扬州府三地不得安宁,清廷上海知县更是被吓得瘫痪于地。

    上海县城中立刻大乱,有穿汉服戴网巾者,恐喝官府,逼迫清廷知县开城迎接王师,气焰嚣张,洪承畴只得将准备用来收复安庆的两万兵马,派往上海等处,以屠城相威胁,才稳定了局势。

    此时鲁监国大军,见清兵主力进驻长江口,立刻又回到海上,但却并不退走,而是以崇明附近的沙洲为基地,开垦土地,进行耕种,一副耐着不走的模样。

    之前张名振在崇明小打小闹就算了,现在近两万鲁兵,屯驻在长江口,洪承畴怎么能忍。他立刻命水师出击,但长江口可不比一般江河,水域宽大,风急浪高。

    鲁军这次没退,似是铁了心要在这里种稻子,要在这长江口安家。

    双方在崇明岛附近,进行了一场大战,清船被打沉五十多艘,匆匆退入了长江。

    八月中旬,鲁监国的问题还没解决,多铎一方的消息,便传了过来,楚赣之战彻底失败。

    多铎退到信阳,大军粮草已经吃完,只能在清廷控制的区域,劫了几座县城,就地补给,催促洪承畴赶紧筹粮。

    九月中旬,另一个消息传来,王彦领着近十万人马出川,已经到了武昌,使楚赣正规的明军达到二十二万以上。

    如果再算上些乱七八糟的义军,那就更多了,已经严重威胁江南。

    各种迹象,以及清廷的密报表明,明朝的各种物资,都在往楚赣集结,这让洪承畴感到了巨大的威胁感。

    好在这时,多铎的兵马,已经到了长江北岸,使江南的兵力充盈起来,但攻守易位,已经十分明显。

    扬州之南,瓜州渡,洪承畴赶来面见多铎。

    扬州城被王彦一把大火焚毁,如今以有四载,此刻扬州以从一片废墟中重建起来。

    虽然此时的扬州不复昔日的繁荣,但因为地处水陆要道,大运河咽喉所在,已渐渐恢复了些人气,市面上也开始繁华起来。

    此处原本是两淮盐商的大本营,现在却是山西富商的天下,扬州能这么快恢复,除了清廷定都北京,几十万寄生虫需要重启漕运来供养,扬州正处漕运要道之外,八大皇商大量的银钱注入,也是功不可没。

    此时的扬州城中,酒楼、妓院等各种产业,大都是山西商人的天下。

    洪承畴进了扬州城,没去府衙,便直奔城东的一座大宅院,这是皇商之一范永斗的产业,多铎便下榻在他的宅子中。

    这次楚赣大战,清军没有完成战略目标,耗费物资无数,结果无功而返,多铎这一路虽然主力保存下来,输的并不难看,但豫王爷还是忧愤成疾了。

    洪承畴本在江宁等他,现在只能跑道扬州来。

    多铎在扬州休息几日,加上入秋后天气转凉,气色便好了些,身体逐渐康复过来。

    这时多铎披着单衣,正在庭院里走动,一名侍卫走上前来,打了个千儿,禀报道:“王爷,洪总督到了。”

    “哦,带他到大堂等候,本王随后就来。”多铎一挥手,两个小婢立刻上前,扶着他往回走。

    洪承畴坐在大堂上,桌椅都是上好的黄花梨木打造,一般人家能有串黄花梨的佛珠把玩,就很不错了,这整套家具,门窗都是黄花梨木,足见主人的豪气。

    下人上了茶点,但洪承畴没有动,他等了片刻,多铎便被人从里面扶了出来。

    他这个病有点难以启齿,一是心中忧愤,二是不讲卫生,得了痢疾,拉得腿软。

    洪承畴见他脸色泛白,心上一惊,忙道:“王爷,这是~”

    多铎挥了挥手,并不愿意听洪承畴对他的身体状况进行指点,他打断他的话,坐下来直接说道:“本王身体无碍。听说王彦出川,十余万人到了武昌,消息可靠吗?”

    洪承畴见此,恭敬的站着点了点头,“正要向王爷说明此事。王彦出川后,明军主力便集中在了楚赣之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