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寻娇-第1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么了,我只不过是对自己喜欢的人,偶尔做着一点亲密的动作,这总不过份吧!”孙尚香轻哼道:“谁喜欢你啦!有的人脸皮还真的不是一般的厚啊!”说完还故作不屑的看着沈鹰,但她那双美目之中,却闪现出一丝笑意。
沈鹰知道这丫头心中虽然有自己,但显然还不赞同现在,有过多亲密之情。“好啦!我今天就不去送你母亲了,我会安排人护送她们去交州的,现在你多去陪陪她,将来有时间我陪你去交州看他们好了。”沈鹰温柔的说道。孙尚香此时也出奇的没有反对,乖巧的点了点头。沈鹰见她答应了,笑着走了出去。孙尚香看着远去的沈鹰,心中不由升起了一股柔情。
沈鹰在走出孙府后,心中还是很兴奋的,虽然今天被捉弄了够,但孙尚香能够留下来,就算再多吃点苦,那也是无所谓的事情。当然这种事情只能在无人知道的情况中发生,否则的话自己的威严既将不存。回到府邸沈鹰立即让传令兵把潘璋叫来了,没过多久潘璋赶了过来道:“主公,叫末将前来有何事吩咐。”沈鹰亲切的道:“文圭,有件事情你去安排一下,但一定要谨慎行事。”潘璋恭敬的说道:“请主公放心,璋定当不负所托。”沈鹰见他严肃的表情,不由笑道:“不需要如此,这次我想让你前去交州,广州巡视一番,顺便把吴老夫人一家大小送到交州去。路上注意一点安全就是,午后你点一千兵马前行吧!”潘璋恭敬的道:“末将遵令!”沈鹰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回去准备一下,就走吧!”潘璋点了点头,转身出去了。
**********
汉建安六年,二月初旬,洛阳皇宫内袁绍大病刚好,就点召集众将。准备报昔日曹操之仇,袁绍此时虽然没有称帝,但俨然以皇帝自居了,吃住一切以皇帝的排场一样,嫔妃佳丽数不胜数。端坐在龙椅之上,袁绍大有天下我有之势。“众爱卿今时正是春暖之际,正是出兵报仇的好时机,孤准备点起河北各军,兵进官渡一线,抢占曹操老巢兖州。再顺势攻取虎牢关,以保洛阳之安全,众卿家以为如何。”袁绍一脸的威严,眼神中带着一丝恨意。此时的袁绍并不好过,手下大将文丑被杀,谋士许攸携带私逃,现在听说已经归与刘备处。发配去边关的审配,也在半路遇到山贼,现在下落不明。袁绍手下人才堪忧啊!虽然有吕布那样的猛将在,可是由于他一直不喜欢自己的大儿子,再加上本身对吕布的信任也不够,自然也不会太过重用他了。
“大王,臣认为此时出兵虽然时机很好,但世子之位,理应早早定夺。如此一来,方可鼓舞军心。”逢纪出列进言道。辛评也道:“请大王早早定夺。”袁绍平时最喜幼子,虽然他想立此子为世子,可他又怕群臣反对。故顾左右而言道:“此时不宜谈此大事,等这次出征归来,再从长计议。”群臣方要起谏,袁绍威严的道:“现在你们该把心思放在出征之事上,其他事情以后再议。”
文武群臣见袁绍不满,自然是不敢再说下去了。袁绍见无人发言,威严的说道:“颜良率领五万大军为先锋,克日赶往白马。孤率十五万中军,随后赶到。军需粮草则由袁潭负责,令其尽选河北物资,资助前线战斗。三子袁尚率部留守洛阳,保卫京都。”文武众官见袁绍已经决定了,高呼道:“遵令!”
*****
兖州曹操都府东郡,曹操接到前线战报后,急忙召集众谋士前来商议应对之策。“众卿家对袁军挟狠而来,有何对敌之良策。”曹操严肃的说道。众谋士听到袁绍卷土重来,心中都有点惶恐。曹操见无人发话,心中不由不满。哼声道:“敌人杀来了,尔等难道都听不懂吗?”贾诩为人向来低调,可谓是一个很善于自保的人,此时见无人有良策。乃出列道:“主公,无须担忧,诩视袁绍大军如草芥一般,根本不足为虑。”曹操不由喜道:“文和,有何妙策请快快道来。”贾诩自信道:“袁绍兵不虽多,然不精,将虽然广,然不猛,谋事众多,然不齐心。袁绍干大事而怕息身,贪小利而忘大义,谋不足与治国,武不能安邦。而主公兵虽少,却都是精兵,将少却都是猛将,主公又善于谋略,足可担当治世之任。主公,既然有如此多优势,又何必怕区区一袁绍呢?”
曹操被贾诩一拍,心中不由飘飘然起来了。转念想想也是,心中也不由阔然,本来曹操就不是弱者,只是刚才听到敌人犯境的消息,一时没有定下心,才有刚才之乱。现在想想,就算正面对敌,也无须太过怕他。“仲达,你有什么见解,可以说说。”曹操静下心后,于是问道。司马懿现在可是很得曹操重视,见问不由虚心的说道:“主公,刚才贾大人所言有理。袁绍看是强大,其实是外强中干。尤其是此时出兵,那是天大的错误。主公乃是胸才大略之人,袁绍视我们为大敌,本也没有错误。但其不明事理,不懂时务,贸然出兵就注定其必要败亡。”曹操听到这,不由好奇的问道:“仲达,请视言之。”司马懿恭敬站力一旁的刚要出言。
府外传来了一声急呼:“前方急报!”
~第二百一十五章 双龙出仕~
冬季的河北地面上,寒风呼啸,让人有一种冷彻心骨的感觉。以往这样的年月里,渤海郡街面上是相当平静的,可是奇怪的是今时的渤海街头,百姓争相追随,热闹非凡,一路上的百姓都在烧香跪拜。而街道中间有一鹤发仙翁,身穿道袍,身持拂尘,健步如飞,虽年已古稀,然其观其神采,就知道非是一般的人物了。道人在信徒们的跪拜下,脸上挂满了亲切的微笑,以示对信徒们的回礼。这时只听见屋檐下,几个百姓小声的议论道:“南华仙人驾临了我们渤海,为我们祁愿祝福,真是天大的幸事啊!”
旁人乙听后,道:“这还不算什么,我听闻南华仙人坐下童子透出一消息,说是幽州铁无山中,住着一个能够解救天下百姓的奇人。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能够扭转日月乾坤,熟知天下兵法。当是一代奇人,世人皆称其为隐龙。”几句看似无关紧要的话,却被刘备手下一近卫士兵听到了。当得知这个消息后,士兵又悄悄的打听了一下,多说是南华仙人指点的名士。从百姓们口中说出隐龙居士,简直就成了神的化身。再加上南华仙人的助势,使得一个名不经传的人物,成了百姓心中和平的代名词。
并且四处的儿童也都在传唱着一句歌谣:隐龙出,扶明主,安天下,救万民。短短的几句话,却道出了其人的才华。相信有志天下的诸侯,在听了一遍时或许会一笑置之,但如果万民传说时,其声势必会引起诸侯们的注意。南华老仙在河北各地的名声,就是神的代言词,从他那里传出来,自然是让信徒们坚信不疑了。尤其是在这个战乱的年代,对于一个百姓来说,最渴望的就是安定,或许他们不理解一个谋士的作用,但从另一个角度体现出来,意义就完全不同了。
而隐龙在河北地面上迅速的串红起来,其主要的原因就是南华仙人在帮他造势。这里面真正的内幕,或许只有南华仙人和隐龙自己明白吧!南华老仙十年出现在世人面前一次,每次都是以施符治病消灾避难的慈善面孔出现。故此他才有今天的名声,但根据老人的回忆说,他们当年小的时候,见到南华老仙时就是现在的这副面孔,转眼几十年过去了,其风采依然不减当年。在百姓眼中,别的不说单单是南华老仙的长寿一项,就足以受到百姓们的尊重和爱戴了。
南华老仙在河北地面巡游了一趟后,隐龙之名也就成了一阵狂风,在河北地面刮了起来。当南华仙人仙踪消失后,隐龙这个所谓的名士大名便在河北大地留了下来。平原这个刘备发迹的地方,对于现在的河北来说,同样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地理军事位置,也是刘备在河北实力的象征。平原这些年迅速的成为了河北大地的新城,贸易经济迅速的腾飞起来了,人口也由原来的三万,增长到了现在的二十多万。这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安定带来的结果。自从徐州战败后,刘备明白到了自己的不足,也意识到了实力的差距。这些年来他全力培养人才,降低税收,休养生息,发展巩固自己北方的天下。
近年来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尤其是在武将一途上,成就了几员年轻的猛将。其中最杰出的将军,就要数关平了,'注:关平河东郡解凉;今山西运城人。'关平是关羽在徐州战役后,回家乡河东路途上结识的。当时年幼的关平因好学武艺,在家乡无意中听闻到关羽之名,特慕名前来拜师。但不想却成就了一段佳话,关羽当时见关平容貌俊秀,年纪轻轻便气势不凡,尤其是毅力坚定,在关羽几次的有意为难之下,依然从容不迫。让关羽很是惊讶,随后在带回河北后,在刘备的指引下,拜了关羽为父。
刘备近年来见各方豪强势力不断扩大,心中也很是焦虑,然河北周边强雄并立,不管是黄河以北的袁绍,还是黄河以南的曹操,都不是他所能抗衡的,更别说淮扬一线的沈鹰了。刘备这人别的本事没有,但其耐心却不是常人所能比拟的。在知道自己的实力无法与各方势力抗衡后。他毅然选择龟缩在河北,一心一意的关起门发展起经济起来了。虽然河北这些年发展良好,就连武将也满足了所需,而真正能够统领千军的谋士人才却没有。这让刘备是有心无力,尤其是最近袁绍连连用兵,眼看大时机就要到来时,如果不能抓住时机一博的话,这辈子恐怕就再也没有作为了。
去年冬季的‘隐龙’风,刘备虽然听闻多时,当时因为局势还比较稳定,他也没有多去注意。尤其当时袁绍的谋士许攸来投,让他兴奋不已,当时许攸前来投靠,还跟他带来了一个名士,那就是被袁绍发配去边疆的审配,审正南。许攸寻思带审配来,自然是有目的的,同时也是审配命不该决吧!当时许攸携带出逃,在路经河间府时,刚好碰到一队押解审配的士兵。而那带队的伍长又恰是他同乡,许攸自然是轻易的把他们全部拉到了河北。
许攸知道自己犯了错误,而且这些年他贪污受贿不计其数。这些要是加起来的话,袁绍不把他满门灭族,那才叫怪事。而他不投曹操而投刘备,自然是因为曹操派人偷走了他的印玺,而使得他狼狈不堪。在袁绍手下经年,许攸这次出逃,也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主辱臣必忧。这次他也是想真心实意的扶持一个明主,而审配的才华,他还是知道的,因此他才极力说服了审配,一起逃到了河北投靠了刘备。
转眼已经是建安六年的春天了,此时的刘备已经是四十多岁的人了。做了这么多年的诸侯,他在看人方面也算是颇有心得了。现在河北众多谋士之中,沮授是最擅长军事谋划的,但他却不善于统领三军;审配善于兵法,陈登善于权术,许攸诡异莫测,心术也很深,然有时候又智大而才疏。刘备在明白了手下的这帮人后,心中自然又起了忧虑,毕竟这些人当中,依然没有真正能够独挡一面的统帅人才。“将军,为何在此叹气呢?”跟随刘备多年的近卫校尉刘扬,见刘备眉头不展,不由小心问道。
刘备虽然是背对他,但依然听的出是刘扬的声音。刘备答非所问的道:“汝跟随我有多少年了。”刘扬心中虽奇,然还是恭敬的说道:“启禀将军,下官是建安元年讨伐辽东时参加部队的,现在已经有六个年头了。”刘备对转身看了他一眼,脸上带着一丝笑意,随后心中长叹一声,想道:“当年自己听了沈鹰的话,一时义气用事,突袭了渤海郡,从而得到了息身之地。但这些年来,回想起自己当年之事来,每每都都觉的轻率了。并不是突袭渤海之计不好,而是自己谋划不当,要不是路上碰到沮授,自己现在恐怕已经埋骨荒野了。对于沈鹰刘备也是有敬,有恨也有怕。不管当年关东联盟的结局和内幕是什么,但沈鹰敢与弱冠之龄,越众呼吁抵抗董卓,都是值得大家敬佩的义举。
当时自己被诸侯轻视,袁绍更是藐视自己有皇亲的血统,公然指责怒骂。现在想起来,心中也是怒气添胸。而当时天下诸侯在列,竟然没有人为自己说一句话,唯独沈鹰出面维护了自己。还指示自己一条明路,更是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也终使自己走上了偷袭渤海之路。现在想想沈鹰说的话,刘备也觉的确是见识不凡,只观当时众诸侯号令不明,各行其事,都只想保存自己的实力,以如此的方式组成的讨伐军,根本就只是给天下百姓做的虚假表情,也就是骗骗老百姓罢了。当时自己在听